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语言是不是资源,是什么样的资源,我国学界正在讨论。本文认为,语言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多变化、能发展的特殊社会资源。对语言资源应当积极保护,科学建设,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论文还论述了我国的语言资源状况。

  • 标签: 语言资源 语言活力 语言生活 语言应用
  • 简介:<正>言语风格的“风格”是语言在被具体运用时表现出来的风格,民族风格①的“风格”只是语言在语音、词汇(包括成语、习惯语等等)、语法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语言材料的特点。言语运用语言材料形成风格。正如语言不能代替言语一样,语言材料的特点是不能替换言语风格的。笔者写作《语言风格初探》曾有一段经历:马小弥将老舍的《鼓书艺人》由英文译作中文,译本中有许多语言现象游离

  • 标签: 言语风格 语体风格 民族风格 语言风格 法律语体 论语
  • 简介:<正>一信息化时代语言教学的外延《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有“语言教学”这一条目。这条目是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撰写的。张先生对语言教学的任务和类型提出自己的见解。张先生认为,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语言能力,它包括第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可见张先生所说的语言教学局限于对人的语言教学。我认为人类社

  • 标签: 计算机语言教学 计算语言学 语言教育 论语 识别语言 信息化时代
  • 简介:摘要《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属上古传世文献。助词在古代汉语语法学中被归为虚词一类,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繁。经计算,在《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助词分别是“之”、“者”、“所”。本文借鉴古代汉语语法学理论对它们进行整理,并对其用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 标签: 《论语》 虚词 助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那个语言文字都尚未成熟的年代,《论语》体现出的多是直接而明显的情感刺激,而并非一种逻辑论证人间道理的模范。因而可以说夫子所言无不发于原始先民对万事万物的朴素人情。本文则从“孝”至“仁”理解《论语》的情感出发点,探究其中的情感道德要求。

  • 标签: 论语 情感 道德
  • 简介:语言规划是一项整体性系统工程,它不仅是语言及其使用的问题,还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宗教,以及观念心理等有密切关系.制定、实施语言规划,应当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获得成功.语言规划的原则不宜定得太多太泛,应当确定若干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以便统率语言规划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科学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稳妥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论文对这四项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作了详细、深入的论述.

  • 标签: 语言规划 语言生活 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政策性原则
  • 简介:提要文章梳理了国际上语言管理研究的情况,结合中国社会语言生活,提出了语言管理概念,分析了语言管理、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语言管理的空间、时间效应,概括了语言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特点,针对语言管理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语言管理 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 语言生活 政策科学
  • 简介:语义的表层结构就是符合语法的义位序列。义位是有它的“音响形象”的,义位的“义”是人所共知的公设义。这种义位序列里的音响形象如果转换为音,就成为公设性的语言中的句子。语义的深层结构就是一段共时存在的有组织的思想。问一思想可以用不同语言去表达;但实际上思想中义位的标志却是各民族语词的音响形、象,这就保证了一段思想能等值于一种民族语言的语义深层结构,从而能便捷地转换为这一民族语言的发音的表层结构。在深层结构里,义位、义丛、句义都在它们的公设义里增加了专化义,所以语义的深层结构是语言和言语的转换站,是公设义和专化义的交接站。深层结构的分析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 标签: 深层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普遍性 表层结构 义位 鲁迅小说
  • 简介:<正>一、研究对象语境学是把语境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因而首先,应该梳理构成语境的要素,不管是语言内部语境,还是语言外部语境,都要从宏观上把握它的整体构成,又要对各个组成部分做微观上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充分认识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其次,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偶然聚集,却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每一事物,每一现象。都是有机地与其他事物和现象联系着,并依存于其他事物和现象,为它们所制约。因此,研究语

  • 标签: 语境学 话语建构 研究对象 论语 语言教学 言语交际活动
  • 简介:1索绪尔在误解中……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各个流派的共同的学术来源。他的学术思想也是20世纪人文学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他所创造的术语广泛地流行在人文学科各个学科之中。索绪尔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也对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索绪尔 理论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学说 20世纪
  • 简介:文章根据语言形式变体的不同将语言障碍分为言语障碍和书面语障碍,并提出建设语言残障人群语言能力描述语词库,以及制定语言残障人群语言能力量表的设想。这一研究可以为语言残障人群语言能力的诊断、康复或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南,有利于实现语言残障人群与主流社会共融的目的。

  • 标签: 语言残障人群语言能力 言语障碍 书面语障碍 量表社会共融
  • 简介:摘要我国地域广袤,各种方言组成了我国庞大的语言系统。随着我国对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逐渐的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我国的语言系统和语言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方言逐渐的走向没落。针对这一现象,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的被社会各界重视了起来,方言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沉淀,是我国语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方言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语言生态视域下的方言文化保护与传承做了相关的论述。

  • 标签: 语言生态 视域 方言文化 保护与传承
  • 简介:加速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对确保语文工作战略地位、巩固和发展语文改革的各项成果、全面实现“依法推普”和“依法管字”、促进市场经济和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加速语文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在努力构建语言文字法规体系的同时,当前特别要处理好语文立法与改革、人大立法与政府法制工作、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等关系。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尽快筹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着手清理已有的法规、规章,并开展社会语言生活和语文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期以保证该法草拟工作的针对性。

  • 标签: 语言文字法 法制建设 语言文字工作 地方立法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推广普通话
  • 简介: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蜀刻《论语注疏》十卷,附释文。拿此蜀刻《论语注疏》所附释文与清内府宋本《论语释文》对勘,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异文,可补校、订正黄焯先生《经典释文汇校》所考各本之误。同时,据此本的音切异文,也可证邵荣芬先生《论语释文》中所列的部分重音音切是文献传抄所造成的讹误。

  • 标签: 《经典释文》 异文 重音音切
  • 简介:本文通过语义关系的描写来分析异体词的显隐与使用.异体词是一个典型范畴,应从这一角度来考虑异体词的文字与语义、词汇乃至语言的关系.从语义关系来看,异体词可以粗略地区分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变体的显隐与使用都有客观基础和心理现实,取舍与分化都有一定的难度.异体词的显隐和使用受语义空间的交叠、渗透、移位等因素的制约.语素义的区别在诸多方面对异体词分化产生影响,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具有现实同一性,异体词的发展大多是字形与语义的关系通过语用调适的结果.对异体词的功用与整理要辩证对待,综合权衡利弊得失.

  • 标签: 异体词 语义关系 典型范畴 分布 显隐 制约
  • 简介:摘要孙楼作为明代中后期的一名典型的士人,其创作代表了江南地区,特别是常熟地区的文学风向的缩影,也向我们传达了当时的文学创作的某些新变和趋势。

  • 标签: 孙楼 明代中晚期 复古荣今 开明 求实
  • 简介:摘要由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兴起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产生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浅析了网络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并分析了网络文学的不足之处。

  • 标签: 网络文学 当代文学 发展
  • 简介:摘要《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九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言简而意深,历来都是注家的关注点所在,而其主要分歧点也集中在“人”、“弘”、“道”三字意义的阐说上,由此来推知“人”与“道”的关系。因此,对此章训诂历史的考察,或将成为我们诠释孔子真意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论语 人能弘道 旧注述评
  • 简介:论语·雍也》“君子可逝也”一句中的“逝”字,历来学者多从汉儒之说,训为“往”.清人俞樾持不同观点,认为“逝”当读为“折”,当代学者洪波赞成此说并为之论证.《论语》出土文献的发现与刊布,为正确揭示文本真义提供了契机.定州汉墓竹简中该句作“君子可選”,“選”对应于今本“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出土文献材料中“■”声字可读入月部(如“逝”、“噬”等)亦可读为元部(如“衍”、“遣”等)的用字现象,着重探讨“逝”、“選”异文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是,“君子可逝也”之“逝”在早期底本中可能写作“”声字,后世不同的传抄者依据自身的阅读习惯将之转写成“逝”或“選”;“選”、“遣”音义关系颇为密切,在《论语》该句中当理解为“遣送”、“打发”之义.

  • 标签: 君子可逝 异文 古文字 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