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拉考夫(G.Lakoff)对像似性的相关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随后学界对隐喻的研究逐渐兴起。然而拉考夫对隐喻的本质进行了错误的解读,他认为其本质是对现象进行有意的错误分类从而产生语义张力。本论文基于对皮尔斯分类的解释,认为拉考夫所研究的是图表,而非真正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功能范畴,尽管在图像与语言中呈现出多种差异,但仍可在图像中实现。图像隐喻具有双重像似性,因此存在一种发掘相似性的双重发现程序。

  • 标签: 隐喻 图表 图像符号 修辞 像似性
  • 简介:媒介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意义含混。在符号中,媒介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是符号的物质载体。符号即媒介,符号化即媒介化。一切艺术存在于符号媒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即媒介。符号媒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文本研究的基础,更是人文学科基础之基础。

  • 标签: 媒介 大众传播 符号学 媒介化
  • 简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合音"语料总计101例,分为13种类型。在与段注"合韵"语料进行全面比较后可以看出,"合音"与"合韵"完全是一组等价概念。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合音 合韵 韵部
  • 简介:日照(涛雒)方言的显著特点是声母发音部位的区分非常细,声母的数量比较多,端、精、见以及知庄章组声母分别依韵母条件分为两类,而且知庄章与端精见组声母之间存在或分或混的多种关系。文章介绍这些特点,并结合山东东区方言的内部差异探讨形成涛雒方言这些声母特点的音变过程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 标签: 涛雒方言 声母 音变 制约关系
  • 简介:文章在对比典型博弈过程和歧义结构产生与消解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结构歧义的博弈模型。这个模型运用博弈的思想和方法描述结构歧义产生及其消除过程,为歧义消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歧义消解的实例表明这种观点对我们理解和分析歧义的消解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 标签: 结构歧义 消歧 博弈论 策略
  • 简介:哈萨克斯坦东干语音系在音类上保留了其祖源地陕西关中话的典型特征,但在音值上正发生去汉语化变异,主要表现:(1)辅音强化;(2)高元音擦化;(3)音节辅音化。(1)-(3)是推链关系,即(3)导致(1)和(2)。这是俄语的强势浸染所致。

  • 标签: 东干语 音节辅音化 俄语浸染
  • 简介:杨从时编《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现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时代最晚不会晚于明代中叶,是四库本以前的唯一传世《四声等子》本子。文章对重编本在校勘学上的价值及其切身与见母列位问题做了说明,梳理了重编本所反映《四声等子》与《指玄论》的密切关系。

  • 标签: 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 四声等子 杨从时 指玄论 见母列位 等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