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的提早改变和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身体由内倾转变为竖直过程,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随之加速上升和增大,加快助跑速度有利于提高起跳效果。

  • 标签: 背越式跳高 弧线助跑起跳 身体重心 垂直速度 越跳效果
  • 简介:对于跳远这项运动,助跑环节的训练会对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高中在校生来说,并没有系统的对跳远有足够的认识,更不会重视助跑的方式,大多数情况是随性而为。现在对于学生跳远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有价值的知识,从而得到启发。助跑作为跳远的开始,对接下来的动作有非常大的影响,合理选择助跑的方式和节奏,将会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训练体验。

  • 标签: 助跑起跳 训练方式 跳远助跑 课堂教学 训练阶段 跳时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不同水平运动员膝、踝关节缓冲、蹬伸工作能力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对提高重心垂直速度的贡献不显著;运动员水平越高蹬伸时间指数、水平速度转变率越高,重心轨迹曲线越平滑。

  • 标签: 跳远 起跳腿 工作性质 重心运动 重心提升角
  • 简介:为揭示起跳腿肌肉在起跳阶段的用力特点及其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运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表面肌电仪三机同步综合测试的方法,对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的肌群用力特点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结果表明: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的技术运用、肌力特点以及皮肤表面肌电特征表现为:当起跳腿处于最大缓冲时,垂直反作用力值最大;水平反作用力是运动员获得冲量的主要动力;踝关节力量的大小影响着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分力;在起跳阶段的不同时间肌肉的收缩次序、发力程度和持续过程各不相同。

  • 标签: 跳远运动员 起跳腿 肌肉用力
  • 简介:<正>一、选题依据纵观跳远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当前跳远技术已经朝向快速助跑、快速起跳,保持适宜的腾起角度,努力加大腾起初速度的方向发展。正如冈野进(日)在“展望世界跳远”一文中指出:世界纪录从5.80米提高到8.90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起跳时间由0.13秒缩短到0.10秒;②助跑速度由9米/秒提高到10.5米/秒;③重心的腾起初速度由8.5米/秒提高到9.5米/秒……。跳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

  • 标签: 身体重心水平速度 腾起初速度 起跳效果 跳远成绩 技术教学与训练 起跳时间
  • 简介:众所周知,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环节,人体腾越的高度取决于利用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起跳能力,迅速改变身体的运动方向,尽可能地获得最大垂直速度,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为顺利过杆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掌握和提高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运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起跳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 标签: 背越式跳高 起跳技术 训练方法 起跳能力 水平速度 运动方向
  • 简介:跳远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熟练而准确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起跳动作又是由摆臂、摆腿和迅速蹬直起跳腿三个部分组成,因此学生在跳远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强调摆臂和摆腿的动作。

  • 标签: 跳远起跳 摆臂 摆腿 起跳动作 起跳腿 身体素质
  • 简介: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通过以骨为杠杆,肌肉的收缩为动力来实现的。背越式跳高起跳要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起跳腿所承受的负荷很大,况且起跳时并不是起跳腿的单一运动形式,而是要依靠摆动腿的上摆和上体的协调配合来完成。这样人体运动的复杂性,

  • 标签: 起跳腿 背越式跳高 肌肉收缩 膝关节 扭转负荷 踝关节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 标签: 背越式跳高 弧线助跑起跳 垂直速度 身体重心 “两步”起跳
  • 简介:新科奥斯卡影后艾玛·斯通联袂老搭档史蒂夫·卡瑞尔主演的网球传记片《性别大战》发布正式预告片。

  • 标签: 时间 奥斯卡影后 传记片
  • 简介:以西安体育学院院篮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试验法,对距篮框分别为4.6m、6.25m、6.75m时,急停跳投制动起跳起阶段腹直肌、腹外斜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4.6m和6.25m处制动起跳投篮阶段,腰腹部被测试肌肉的用力特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左、右侧竖脊肌起主要作用;(2)与4.6m、6.25m处急停跳投相比,在6.75m处急停跳投时,右侧背阔肌和左、右侧腹外斜肌积分肌电值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不同距离制动起跳阶段,腰腹部被测肌肉的放电顺序均以背阔肌最先激活,腹直肌最后激活;(4)随着投篮距离的增加,腰腹部被测肌肉的参与程度和贡献率均不同,但共同点是左侧竖脊肌的贡献率最大,右侧腹直肌的贡献率最小。

  • 标签: 篮球 急停 跳投 起跳阶段 表面肌电
  • 简介: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迪·福斯贝里创造的"背越式"跳高至今已有几十载,当时2.24米的纪录已被2.45米打破,该项技术由创立到现在,人们一直在研究从外形到内在机制。在漫长研究的历史中,对背越式跳高的认识由起跳起跳过渡到以摆动腿起跳这样的高度,为进一步认识背越式跳高技术奠定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在过分强调背越式跳高中的高速助跑,漂亮的背弓的同时,却一直在轻视摆动腿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背越式跳高 起跳腿 助跑速度 跳高技术 蹬伸阶段 力量训练
  • 简介: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现役的三名突破1.92米的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H1数值偏小H3数值偏大的缺点,部分运动员存在起跳腿的蹬伸和摆动腿与手臂的摆动配合不合理的现象,改进蹬摆的配合和过杆的技术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 标签: 生物力学 女子跳高 技术参数 关节角 重心速度 角速度
  • 简介:联盟对于NBA比赛时间过长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且,一旦联盟继续增加对诸如干扰球、出界球、恶意犯规等行为的录像回放,他们就不得不从其他地方砍去点时间,这样比赛才不会动不动就长达三个小时——对于赛前仪式的制裁就是基于此作出的。不过,真正需要制裁的其实是联盟现行的暂停制度,这才是让比赛变得漫长的罪魁祸首。

  • 标签: 比赛时间 生命 NBA 联盟 制裁 犯规
  • 简介:在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忽视起跳环节中腿、臂的摆动,突出表现在起跳过程的开始阶段,摆动腿的支撑和蹬伸不积极,身体重心前移的速度不快。起跳时,腿、臂的摆动动作的加速和减速节奏不明显,且摆动与蹬伸配合不够协调。因而迭不到预期的起跳效果。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身体的一部分动量的变化,会导致另一部分动量的改变。腿、臂的摆动动作效应必然会对支撑点的压力产生影响。

  • 标签: 背越式跳高 蹬伸 跳时 起跳过程 身体重心 过杆
  • 简介:利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跳远技术参数和跳远踏跳阶段踏跳力一时间曲线,剖析助跑速度损失量、起跳快速支撑和蹬伸在跳远起跳垂直速度的生成机制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因,对跳远垂直速度生成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为创新跳远训练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标签: 跳远 助跑速度损失量 快速支撑 垂直速度
  • 简介:选取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把倒二步着地至起跳作为研究范围,以三维录像解析和数理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论证了影响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诸因素及其运动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 标签: 女子跳远 助跑 起跳 摆动腿 衔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