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号莲溪,安阳县蒋村人,清代广东巡抚。“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的主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域)、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f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后因忧愤国事卒于任上.

  • 标签: 甲午战争 武器装备 河南省 山西 安阳县 平陆县
  • 简介:以南京某混合土壤热泵系统为例,分析比较不同冷热源运行策略、围护结构及空调末端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该混合土壤热泵系统以冷却塔为辅助散热设备,使得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向土壤散出的热量和从土壤中取出的热量相等.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该厂房建筑进行了全能耗分析,并对冷却塔及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进行计算.然后提出2种运行方法对冷却塔进行启停控制.比较墙面与屋顶不同颜色时建筑能耗特性,结果表明:供冷季节黑色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冷负荷是白色外围护结构的1.2倍;建筑保温性能相同时,以风机盘管为空调末端,热泵机组的年能耗比辐射地板系统大44.7GJ.

  • 标签: 混合土壤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节能
  • 简介:鸟原型是楚人的九凤神鸟。九鸟出现之时并非是面目狰狞的不祥鸟,而是楚人理想和智慧的结晶。是能庇佑楚人永远安宁祥和的神祉。从九凤到鬼车的流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流变过程中包涵了诸多复杂的因素,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九鸟形象由誉而毁,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标签: 九头鸟 九凤 鬼车
  • 简介:通过对厚壁封压制工艺的改进,避免了其表面裂纹的产生,保证了产品质量,为今后的厚壁封压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厚壁封头 表面裂纹 压制工艺 改进
  • 简介:小儿液体疗法常用的各种混合溶液,临床应用多年,使用方便,纠正脱水效果好,但计算复杂,初学者往往感觉不好理解,不易记忆。笔者积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建议更改4∶3∶2液及2∶3∶1液等的名称和计算方法,使之系列化,以利记忆和应用。儿科常用混合液如有2∶1等渗含钠液、4∶3∶2液、2∶3∶1液等。2∶1等渗含钠液系由2份0.9%N·S及1份1.4%NaHCO3(或1.8%乳酸钠)组成,其张力为等张(等渗)。钠

  • 标签: 小儿液体疗法 等渗 乳酸钠 张力为 脱水效果 混合液
  • 简介:原型批评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从远距离对文学进行关照,开辟出文学研究的一块新领域。借用原型批评理论尝试解读小说《要一百牛作聘礼的姑娘》,着力于从对嘎诗的形象进行分析、难题求婚主题探究及民间原型的重组与书写三个方面来探讨。

  • 标签: 《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 原型批评 难题求婚 原型重组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MOS摄像头路径识别智能车控制系统设计。该系统包括了机械安装、硬件设计和单片机端调试。智能车以32位单片MK60DN512ZVLQ10作为核心控制器,利用摄像OV7725作为路径识别装置,驱动电路采用4NMOS全桥驱动电路,通过Flash对参数调整,为智能车在赛道上高速稳定行驶提供了保证。

  • 标签: 智能车 全桥驱动 FLASH
  • 简介:混合学习的教学改革中,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一直未寻找到突破口。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本文基于翻转课堂重新构建混合学习模式,对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作深入的探索。实验研究表明,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学习效果超出预期。

  • 标签: 翻转课堂 混合学习 模式重构
  • 简介:从提高中面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以减少沥青路面车辙出发,探讨了在各自最佳油石比条件下,不同级配结构对中面层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通过中面层空气浴改进车辙试验及汉堡浸水车辙试验,对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德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Sup20和AC-20I改进型抗车辙性能优于AC-20I型;硬质石料、优质沥青有助于提高浸水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因此,选用合适的改性沥青、硬质石料和合理级配有助于提高中面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 标签: 中面层 车辙 改性沥青 改进型车辙试验 汉堡车辙试验
  • 简介:存储混合型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控制释放体系,但由于其机理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建立合理实用的动力学模型.以混合药膜包膜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释放动力学的简化模型并获得了解析解.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描述药物装填量大于饱和溶解度的药物释放动力学行为(相对偏差小于3%).根据该模型还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限定条件(DmDf和DmDf)下药物的释放特征:当DmDf时,释放速率变为常数,达到零级释放,其释放速率与药膜无关,这为零级释放缓释体系如何控制释放速率和药物释放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当DmDf时,药物的释放速率与药膜中的释放系数、溶解度和药物的装填量有关,与包膜过程无关,其释放过程类似于混合药膜缓释体系.

  • 标签: 控制释放 扩散 巯嘌呤 混合药膜 包膜
  • 简介: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轨迹是确定数控加工工艺的重要环节。刀具运动轨迹设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及加工成本。以切削力波动最小为目标,加工屏凸模表面刀具切削路径优先选择三维偏置法,其次选择最佳等高法。球刀铣削切削力实验表明切削力波动与曲面曲率变化有关,随着被加工表面曲率的增大,切削力在减小,加工时应选取曲面曲率最大的方向作为刀具运动轨迹方向。

  • 标签: 数控加工 屏凸模表面 球头铣刀 运动轨迹
  • 简介:为探索干法脱硫灰的利用途径,系统研究了LIFAC干法脱硫灰用作水泥混合材对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及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IFAC干法脱硫灰用作水泥混合材是可行的。掺加脱硫灰的水泥性能良好,各项指标符合国标规定。实际生产时建议采用脱硫灰与粉煤灰双掺工艺,脱硫灰适宜掺量为5%-12%。

  • 标签: 脱硫灰 混合材 性能 掺量
  • 简介:为了研究2种动态模量预测模型(基于黏度的Witczak1-37A模型和基于剪切复数模量的Witczak1-40D模型)在江苏地区的适用性及不同混合料设计参数(级配类型、胶结料种类、体积参数)对动态模量的影响,进行了2种典型面层沥青混合料(Sup-13和AC-13)的动态模量试验研究,并将试验数据用于预测模型的分析.对不同沥青的黏度和动态剪切模量进行试验以获取预测模型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胶结料种类和沥青含量对动态模量有显著影响;2种预测模型与室内试验结果均有较好的相关度,Witczak1-37A动态模量的预测模型精度更高.试验结果可用于更高精度动态模量预测模型的修正.

  • 标签: 动态模量 预测模型 沥青路面 Witczak 1-37A Witczak
  • 简介:研究了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并考虑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情况.提出一种混合神经网络辨识模型,该模型由一个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FNN)与一个线性神经网络(LNN)串联而成.给出了一个反向传播(BP)算法同步训练该混合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神经网络 非线性系统辨识 Hammerstein模型
  • 简介:基于线性黏弹性理论(LVE)推导出沥青混料在动态蠕变实验中的变形预估模型.然后,将线性黏弹性变形预估模型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说明了线性黏弹性预估模型的不足.最后,为了提高预估准确性,对线性黏弹性预估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其具有与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相符的非线性特性,并用实验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线性黏弹性变形预估模型无法模拟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的非线性特性,而修正变形预估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动态蠕变实验中变形的全过程以及永久变形.说明了所提出的修正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线性黏弹性变形预估模型的准确性,该修正模型可以为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提供指导.

  • 标签: 变形预估 车辙 黏弹性力学 动态蠕变实验
  • 简介:为了对混合系统进行有效地建模,提出了一种扩展的面向对象混合Petri网(EOHPN)建模方法.针对混合系统的复杂性,在EOHPN模型中融入了面向对象的抽象机制,例如封装和类定义.为了结合混合系统的连续部分和离散部分,减少混合系统的复杂性,引入混合Petri网并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作了扩展.在定义EOHPN模型的基础上,拓展了对象模型.最后,用实例描述了基于EOHPN的混合系统建模过程,同时验证了EOHPN模型在处理复杂混合系统建模时是有效的.

  • 标签: PETRI网 面向对象模型 混合系统 建模
  • 简介:针对复杂设备故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以起重设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并构建了模型的诊断工作过程及每一功能Agent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模型根据各子系统并行感知外界环境,动态地组建Agent诊断组,共同完成诊断任务。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在某企业的设备远程维护平台应用中,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成因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决策意见,提高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

  • 标签: 智能体 多智能体系统 智能故障诊断 有效性
  • 简介:为了从沥青混合料不连续特征角度研究其永久变形行为,采用离散元方法进行了沥青混合料虚拟车辙试验.根据概率理论及蒙特卡洛方法,编写了考虑集料级配及不规则形状的沥青混合料二维数字试件生成程序.在生成的数字试件基础上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离散元虚拟车辙试验,并利用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的计算方法以减少虚拟车辙试验的计算时间.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的离散元黏弹性模型计算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计算时间;虚拟车辙试验中沥青混合料变形情况与室内车辙试验相似,虚拟车辙试验的变形量及动稳定度略大于室内车辙试验;建立的沥青混合料二维虚拟车辙试验能够预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性能.

  • 标签: 沥青混合料 永久变形 离散元法 虚拟车辙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