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走上法学这条道路有些偶然。参加高考恢复之后的两期考试,报考的都是中文类专业,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个作家,另一方面,高考之前,我压根儿不知道天底下尚有法律专业这种行当。因此,当19789月我意外地接到西南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既喜出望外,又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学习法律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管怎么说,上大学总是好事,况且那一为求保险,第一志愿报的还是山东省内的一家师范学院呢。

  • 标签: 法学院 80年代 回忆 法律专业 录取通知书 师范学院
  • 简介:左翼文化运动研究的全面展开从20世纪80开始,此后二十年,学术界在材料收集和人物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视野也趋于宏观,并形成学术热点,产生了学术争鸣。进入新世纪,对左翼文化运动的研究继续推进,学术空白得到一定程度的填补,个别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出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但广大学者在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视角,加强资料收集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 标签: 左翼文化运动研究 全面展开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
  • 简介:20世纪60中期,联邦德国学生运动爆发,运动的目标是“民主化”,在政府压制下,运动走入低潮.随后的70“公民行动”勃兴.“公民行动”起初主要是关注环境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但很快提出了政治与社会变革的要求.7080初,反核和平运动使“公民行动”进入一个高峰.学生运动促进了激进民主思潮的传播及文化和政治批判潜力的进步.“公民行动”则使一个新的以“绿色”命名的政党形成并促使传统政党“绿化”;改变了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理念,实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反核和平运动则制约了80初的东西方冷战,促进东西方重新走上谈判与缓和之路.

  • 标签: 联邦德国 1960-80年代 学生运动 “公民行动”
  • 简介:相对于1980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 标签: 诗歌 1990年代 边缘叙事
  • 简介:九十的新诗普遍淡化了它的社会功能,因而也推动了它的品位和价值。要走出这种误区,诗人、诗评者、编辑都应在强化诗歌个笥的前提下,去寻求突破与创新;诸人更应深入生活广采博收,写出雅俗共赏的精品。

  • 标签: 新诗 中国 读者 编辑 20世纪90年代 诗歌评论
  • 简介:九十《阿Q正传》的研究受一种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寻阿Q精神的源头,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界定阿Q精神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弱点,对示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阿Q正传》艺术表现上的研究侧重于作品的悲喜剧特色及阿Q形象的多义性、复杂性在艺术上的原因。本文试科对九十国内学术界对《阿Q正传》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作出简要评价。

  • 标签: 传统文化 可Q精神 文学研究 《阿Q正传》 鲁迅 小说
  • 简介:20世纪30的诗坛涌现了一股“晚唐诗热”,构成当时新诗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热潮的发生既表现在废名、林庚、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对晚唐诗词的青睐、亲近程度,也表现在当时各种刊物、论著、文章对晚唐诗词的关注与推介热度,还表现在诗人们在大学课堂及教材中对晚唐诗词的重点推崇与理论阐释等方面。

  • 标签: 晚唐诗热 1930年代 独特现象
  • 简介:在1990新的历史语境中,安徽诗歌克服物质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巨型主题,展现出创新和先锋的特质。以《诗歌报月刊》、江南诗社、余怒为代表,共同构筑九十安徽先锋诗歌的独特风景。

  • 标签: “九十年代 安徽 先锋诗歌
  • 简介:说到《小鲍庄》与“文学寻根”的关系,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地认为《小鲍庄》该归属于这一“思潮”,这是今天的文学史给我们的结论。事实上,当我们重新翻阅80有关这部作品的文学批评时,会发现这个结论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理所当然,而是经历一个被反复推翻又重新建立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解读会为我们展现一个真正的有关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结论从何而来。

  • 标签: 《小鲍庄》 文学批评 寻根文学
  • 简介:文章从当今诗歌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语境下的诗歌写作与批评态度入手,对90的诗歌边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90的文化语境促成了读者大众与写作者在拒绝“诗性”上的合谋,读者大众在远离诗歌而去的同时,写作者的诗歌态度也发生了畸变;诗歌写作的反诗化与诗歌批评的庸俗化,是当今诗坛的两道灰色景观。文章认为坚执文化对抗立场,实现文化超越,不仅是文化颓败时代诗歌应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是诗歌救助自己的最后途径。

  • 标签: 90年代 诗歌 边缘化 出路
  • 简介:30现代主义都市诗歌逐渐走向成熟,其中标志之一,就是诗歌的意象都市化。主要讨论汽车、咖啡座(咖啡)、舞厅系列三组意象。汽车具有财富和速度两个维度特征,分别体现了作家忧患意识和内心孤寂,茫然失措。舞厅系列意象的审丑化倾向改变传统诗学审美观也让都市成为与乡土中国并立审美对象。咖啡座意象频繁使用既有文人和其剪不断情缘因素,又与它和小资产阶级推崇小资情调不谋而合。

  • 标签: 现代主义 都市意象 汽车 舞厅 咖啡厅
  • 简介:90以来,高等教育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不仅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硕果累累,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也出版了系统专著;不仅在高等教育史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新成果,高等教育史学科理论研究也受到关注.

  • 标签: 教育史研究 90年代以来 进展 高等教育史 学科理论研究 繁荣发展
  • 简介:沈从文创作于20-30的新体诗,诗风清新隽美、诗意浓淡相宜,具有色彩丰富的画面感、旋律优美的音乐性等特色。沈从文不仅讲究新体诗的外在美,更注重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借此抒发其关于自然人性与理想社会的理念诉求,实现再造社会人性的崇高理想。

  • 标签: 新体诗 画面感 音乐性 理念 生命
  • 简介:李广田20世纪30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 标签: 李广田 乡土散文 周作人 师承
  • 简介:本文通过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近二十年来有关大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国内有关大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成果数量上日渐攀升、在研究视角上趋于多样、在研究方法上重视实证。但其中也存在中小学“被偏爱”,大学“被冷落”;重“教”轻“学”;定量较多,定性偏少;策略研究力度不够;研究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为我国学者进一步开展“大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指出了方向。

  • 标签: 有效教学 “大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内容分析
  • 简介:90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是,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高等学校必须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改革刍议 教学实习 课程设置 九十年代 优化结构 专业设置
  • 简介:本文探讨了五十中期后李达与毛泽东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个人崇拜”与“超马克思”、政治思想与文化等方面的分歧。文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 标签: 毛泽东 李达 马克思 五十年代中期后 思想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