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紫阳学派是朱熹理学的别称。紫阳山位于歙县城南,朱熹的父亲在歙县读书时,经常到山上游玩。后来朱松任福建尤溪县尉,经常想到读书时游紫阳山的乐趣,便刻了一方“紫阳书堂”的印章,时时把玩。朱松去世后,朱熹便把“紫阳书堂”四字制成匾,挂在书房,又自号“紫阳”。后来学者于是称朱熹为“紫阳夫子”,称其学派为紫阳学派。朱熹去世后,宋淳祜六年(1246年),徽州知州韩补之又以朱熹号“紫阳”,在紫阳山建书院纪念朱熹,理宗赵昀赐额“紫阳书院”。

  • 标签: 学派 朱熹 阳山 尤溪县 读书 书院
  • 简介:陈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又是著名的史学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是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南宋浙东学派主要领袖人物.陈亮事功炳于千秋,气节昭于霄汉,文章如江河之流.其事功、气节、文章贯穿于其思想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史学、教育学、人才学、文学和妇女学等广泛领域,受到时人和后人的高度评价和称颂.

  • 标签: 陈亮 事功 气节 文章
  • 简介: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现实研究,治经颇得精要,倡事功之学。其文学创作与事功思想紧密结合,《龙川词》便是一个实例。陈亮的《龙川词》有着鲜明的事功色彩,主要表现在以政论入词、以词载道、词多用典、重"气"主"意"等多个方面,无论词的写作内容还是词的创作风格都与其事功思想息息相关。可见,陈亮词透露着浓厚的事功情怀。

  • 标签: 陈亮 龙川词 事功思想
  • 简介:蒯德模于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从李鸿章的文官幕僚中走出来,开始了在苏州境内长达六年的主政时期。作为晚清循吏,其吏治既具有传统的“循吏精神”,又寄存着与西方文化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时代局限性。在传统与近代之间,蒯德模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勾画出苏州城的恢复建设蓝图,并身体力行以求完善,为苏州的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晚清 循吏 蒯德模 苏州
  • 简介:《红旗谱》中的冀中方言用语使其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文学特征,在情节构成中具有显著的叙事功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展现了浓郁的冀中乡村风情;构成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深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 标签: 《红旗谱》 方言 叙事功效
  • 简介:永嘉学派的思想观点对今日温州有重要影响.其经世致用、求实务实的精神;变通图新,富有改革的精神;重视功利,宽民富民的思想: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观念等等无不给今日温州留下深刻烙印,对于建设现代化新温州也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永嘉学派 温州 启示 现代化建设 经济发展 求实精神
  • 简介: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 标签: 南宋 陈亮 事功思想
  • 简介:阿道司·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向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科技危机的空间,其中整体空间也呈现出多层次、多位面的特征。既存在着"新世界"人群生产活动的现实空间,也兼有高于现实的精神空间、与现实空间似断似连的历史空间。这三重空间通过交互、并置的叙事手段,全方位地构筑起一个反乌托邦世界,揭示了生活于其中的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 标签: 《美丽新世界》 现实空间 精神空间 历史空间 空间建构
  • 简介:王守仁的思想丰富而深刻,对我国哲学和教育都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源于他本人一生不断的讲学,还与其弟子的广泛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王守仁 王门学派 心学 致良知
  • 简介:家法之说始自汉代,且与学派、地缘的因素交织,中经魏晋、唐宋,至清代而大盛。清代乾嘉以后讲家法,既包括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区分,也包含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的地缘关系,还包括师承、治学精神、态度、方法上一以贯之的某种主张。家法重根底、别门户、开风气的传统,使得学脉绵延,学术因争鸣而繁荣,研究趋于精密,但谨遵传统、严守门户又会妨碍学术的会通与发展,并使门派内的研究趋于僵化或繁琐。

  • 标签: 经学 学派 家法 地缘
  • 简介:鲁迅的故乡浙江之东——绍兴。鲁迅幼年至青年时期,过着绍兴城平民的生活,仍然保留着浓重的自耕民的特征与气息。鲁迅与农民存在着深刻的血缘联系,而且已成了他的精神气质,使他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农民的因素。鲁迅的“农民气质”转化成的无意识创作趋向,也深深地渗透于他的小说之中,如《故乡》、《社戏》等作品。

  • 标签: 鲁迅 浙东 自耕农 农民 绍兴 家族
  • 简介:作为两宋之际的浙东理学家,范浚富有卓绝的经世思想:在政治上,提出“格君心、主更化、慎朋党”的政论;军事方面,将战争视为备战、作战、善后的长期过程,并提出川蜀、荆襄、江淮三区联防的思想;经济上,主张“理财均输,蠲赋惠民”。这些见解均契合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但这不等于说他属于浙东事功学派,因为范浚是在心性之学的基础上,才展开事功经世与“王霸义利”的讨论,与陈亮、叶适的事功思想有别而属于二程、朱熹、陆九渊一派的心性之学。

  • 标签: 范浚 经世思想 事功学派 心性之学
  • 简介:<正>罗(志田)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能够来到我国最高的学术殿堂和五四的圣地,来作学术报告,是我的梦想。现在梦想成为事实,我感到非常高兴,也感到十分荣幸。我要特别感谢各位教授为我这个海外游子提供这个完梦的机会,也感谢各位同学在开学的忙碌中抽空前来捧场。

  • 标签: 哈佛学派 得失成败 费正清 中国学 中国研究 史华
  • 简介:天台山以很早崛起的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其幽秀神奇的自然景色和附丽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名胜遗迹、人物传奇,称誉中华古文明.天台山学者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有着鲜明的学派特色,并在儒学、佛学、道学、山水文学、生化药物学、茶道学、武术学等方面展示出辉煌成就,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创造和重要的地位,并对东亚各国文化演变产生重大的影响.

  • 标签: 天台山文化 海上名山 幽秀神奇 学派特色
  • 简介:王栋的"修身慎德"哲学美学思想以"格物"说为基础,以"正身"、"反身"为途径,以实现"大"的审美人生境界为目的。"修身慎德"不仅在生死观上体现了对生命的执著,而且在道德观上表现了对人的价值的体认。王栋的"修身慎德"与乃师王艮"修身立本"主张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修身的目的、境界与途径的理解不同。"修身慎德"主张对我们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修身慎德"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将具有或大或小的影响。

  • 标签: 泰州学派 王栋 哲学美学 “修身慎德”
  • 简介:为了应对世人对于"阳明学"诠释经典日益"空疏"的责难,泰州学派发起了一场旨在不背叛阳明学立场而修正王学之弊,让经典解读与"百姓日用"相联系,建构平民化诠释学的运动。他们以"身本论"替代"心本论",重建儒家经典诠释形上学;以"淮南格物"替代"穷理""正心",发明"百姓日用之道";以"践行"替代"践形",主张经典平民化诠释之实用性。在其学说建构中,充满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启蒙因子,佛学元素在经典平民化诠释的生成中不断闪现,颇具美学意义的"狂"是其独具的学派个性特征。

  • 标签: 泰州学派 经典诠释 平民化
  • 简介:岭南建筑学派在岭南文化的滋养下产生发展,经历了从文化冲击与交融到文化转换与重构的历史进程,岭南文化呈现出的独特的品质,使岭南建筑学派在创作上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岭南建筑学派从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脉;而何镜堂院士“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下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思考与实践,成为了岭南建筑学派对中国建筑理论建构最重要的贡献.

  • 标签: 岭南建筑学派 文化地域性格 文化共生
  • 简介:大众文化是当今哲学、社会学、文学和传播学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必然面临这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新型文化形态,而法兰克福学派为我们、乃至为西方认识和研究大众文化树立了坐标.本文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概括出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流行性、强迫性和边缘性等特征,力图清晰地廓现大众文化的原貌.

  • 标签: 文化 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
  • 简介: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建筑流派,它拥有岭南传统建筑厚重的文化积淀,历经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以林克明、夏昌世为代表的第一代岭南建筑学派人开始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并运用在当时的岭南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并在后期探索现代主义与岭南区域特色的融合尤其以夏昌世的“夏氏遮阳”为典型代表;以莫伯治为代表的第二代岭南建筑学派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出融合岭南园林空间特征的现代主义建筑创作并形成了初步具有岭南建筑学派符号特征的“酒家园林”;以何镜堂为代表的当代岭南建筑学派人是该学派走向学理成熟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和发展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理论中走向成熟,提出了适应当代建筑创作的“两观三性”建筑创作理论.本文基于传播生态学的全新视野来研究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理论的传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到的不同效果,并分析岭南建筑学派影响力逐年增强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推进我国建筑创作理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标签: 传播生态学 岭南建筑学派 创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