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晋代和宋代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出现的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从书法形制来说时期更多是简札式的小幅作品出现,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不同于唐代推崇的雄强古穆的庙堂书风。从书艺风格来讲有着相同的地方,宋都俱其"韵"味。但毕竟处于不同的年代,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也相应不同,晋代简札透出的更多的是"韵",而宋代简札透出的是"意韵"。

  • 标签: 晋代 宋代 简札 审美比较
  • 简介:<正>《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的一篇名作.它完整地记述了公子重耳出亡和返国的始末,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了重耳及从亡诸臣的形象.这篇历史散文极富文学意味,曾被选入大学和中学教材.但是由于作品时代的古远,社会制度风习的变迁,不少地方歧义迭出,疑难费解.现依原文次第择出六则,试加考辨,以就正于读者.

  • 标签: 重耳 公子 野人 考辨 疑义 春秋左传
  • 简介:庚子年间,锡良承担起东防御的重任.在议和大局下,他采取了御敌于山西之外的策略,在固关、获鹿等地建立起防御线,并积极地解决山西教案问题,向八国联军方面释放善意,试图以此阻遏八国联军的西侵.而列强抓住清廷急于议和的心理,借口山西方面处理教案的失误,频频在东用兵,制造紧张气氛,试图获取更多利益.这使东防御出现多次战斗,幸在锡良的努力下,力保山西防线的稳固.清廷则利用这一缓冲,逐渐调整内部关系,重新协调中外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锡良主持的东防御战富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历史意义.

  • 标签: 锡良 庚子 晋东防御战
  • 简介:永嘉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移.移民的最终定居地,有着地域选择的鲜明特点.移民一般选择政治上较为稳定,社会、自然地理条件类似甚或优于迁出地的地带居住.移民迁入地接纳移民越多,这种倾向越明显.京口、陵一带有着与黄河流域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复因政治上的种种便利,遂成为南迁移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移民地域选择完成后,封建国家面临诸如安置流民、处理土客关系等新问题,其诸种政策对此有所反映.

  • 标签: 永嘉之乱 移民 地域选择 京口、晋陵一带
  • 简介:·伊德的身体理论是其技术现象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创造性地将“身体”这一概念做了区分,提出了身体的三个维度.文章重点探究了·伊德的身体理论,并从身体与知觉相互融合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析.

  • 标签: 技术现象学 身心一体论 唐·伊德 身体 知觉
  • 简介: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旧唐书》的不满,使得北宋中期出现了一股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史家和史著。这些史著多以《春秋》之义为评判标准,褒贬史,史评色彩浓厚,鉴戒思想突出。

  • 标签: 北宋 唐史 鉴戒 春秋
  • 简介:书《白居易传》差错较多,以《旧传》为甚,其中年代错误尤为明显。《新传》差错较少,这与《新传》后出,同时追求“文省”,省略了大部分记年有关,但《新传》对白居易卒年及年龄记载准确。新、旧《传》不能偏废,可互为印证、补充。

  • 标签: 点校本 两唐书 《白居易传》 正误
  • 简介:水碾是古代中国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加工器具。唐朝时,其应用之广泛与纯熟达到一个新高度。唐朝特权阶级为了谋求水碾加工的巨额利润,在河渠之上广设水碾,造成加工用水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矛盾。为了保证农业用水,维护农业生产的正常运作,唐朝政府一方面强制拆除水碾,另一方面在《水部式》中规范水碾的使用,通过行政与立法两种手段力图对关中水碾进行有效管理。但这些措施均由于特权阶级的抵制而不能取得长久效果,系统制度化的水碾管理体系未能建立起来。最终,唐王朝放弃了对水碾的管理控制。

  • 标签: 水碾 唐朝 水利管理 《水部式》
  • 简介:渤海国由粟末秣辐建立,是与唐朝确立了臣属关系的我国古代地方少数民族政权j当时渤海能从形势复杂的东亚地区取得“海东盛国”之成就,离不开与的密切接触。渤海国从建国初便开始向派遣学生学习先进的文物典章,积极推行“化”政策,从而逐渐摆脱了氏族部落和奴隶制的原有特征,发展至以儒家经典为治国理念的区域强国。因此,对渤海国“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渤海学生在学习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就成为深入研究渤海国存亡历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渤海国 学生 唐朝 学习
  • 简介:姚崇为唐代名相,"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两《书·姚崇传》史料在一些时间、名姓,乃至史实上存在一些差讹。据《旧唐书》作本校,据《新唐书》和唐宋政书、类书如《大诏令集》《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会要》等作他校,以现代学者研究成果作佐证,对读史中所发之疑问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正组织修订的"二十四史"其中的两《书》有所裨益。

  • 标签: 两《唐书》 《姚崇传》 疑义 考辨
  • 作者: 肖德芳陈行辉何利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高教探索》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唐君毅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道德之治,而道德是国家之大德与个人之小德的有机结合,其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四德。而四德是个人修生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时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它是人们要达到的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四德具有自足性和与其他文化活动的相依性,因此其时代价值要在实践中体现。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师从鲁迅进行“鲁迅风”杂文创作的作家不在少数,歿是鲁迅杂文门生的重要一员,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对学科建设的贡献极大.但是历来研究者对歿的研究并不充足,尤其是对y主要文学创作成就杂文创作的研究.文章主要从三个问题上力求突破:第一是鲁迅杂文创作思想对y杂文创作的重大影响,其次是歿杂文创作风格的逐渐成熟,最后是y杂文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自觉的文体意识追求.

  • 标签: 唐弢 鲁迅 杂文创作 创作风格
  • 简介:进入唐代,诸宗并起,天台宗的优势地位不再,湛然大师为振兴台宗,在弘扬天台教义的同时,对他宗的混滥思想进行了破斥,而且提出了“无情有性”说和“十不二门”说,发展了天台宗的教义,使天台宗在湛然大师时期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 标签: 湛然大师 天台教义 坚守 发展
  • 简介:蒂尔索以璜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塞维亚的荡子》一经问世,很快便从西班牙流传到了意大利,并在意大利戏剧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多种不同的改编本相继出现,其中包括希科尼尼的《石像的宾客》和吉利贝托失传的同名剧本。这一时期在意大利十分流行的即兴喜剧也对璜题材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据此改编的戏剧甚至成为了许多即兴喜剧剧团演出的保留剧目。璜传说在意大利的“成功”,一方面归团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应归园于传说所包含的“奇妙”因素适应了这一时期意大利观众欣赏趣味的需要。

  • 标签: 唐璜传说 意大利 希科尼尼 即兴喜剧 《石像的宾客》
  • 简介:、宋两代的中央集权统治各有其特点,唐代通过设三省六部来削弱相权,而宋代则通过设枢密使、三司使等职来削弱相权。区别主要在于唐代是通过在程序上分段管理来避免宰相独揽大权,以此来加强君权;而宋代是通过设他职与宰相分面管理原来只属宰相的大权来强化君权

  • 标签: 唐代 宋代 三省六部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宰相 相权 君权
  • 简介:前小说虽取得志怪、志人、博物的兴盛,但由于脱离史传未久,无论作品生成、行文笔法,还是创作观念,都体现出明显的"补史"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题材内容上拾史传编纂之所遗,二是故事叙述中与"史"相近的笔法,三是以"史"为据的评论考释。这三方面的突出,一方面说明小说虚构、娱乐的本质特征尚未获得充分发展,小说本身的文体属性尚不明确,另一方面也说明小说于"史"表现出强烈的归依诉求,与"史"呈现出更多的"家族相似性"特征。小说只有摆脱了这种归依诉求,其自身的文体特征和存在价值才能获得充分发展。

  • 标签: 唐前小说 “补史” 家族相似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