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索绪尔的《普通语言教程》开创了现代结构主叉语言的新纪元。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他的语言学理论直接用于修辞,对现代修辞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的区分,推动了现代修辞的发展。同时,索绪尔本人成功运用语言材料。也是一位杰出的修辞家。

  • 标签: 索绪尔 结构主义 语言 言语 修辞学发展
  • 简介:2018年11月9—11日,中外修辞比较研究暨江苏省修辞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南京晓庄学院召开。来自国内外数十所大学和单位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汉语修辞的各种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会议既有对语言学理论的观照,也有修辞文论、修辞传播、修辞应用等方面的延伸研究;既有语法修辞沟通视域下的交叉研究,也有关于王希杰修辞思想的修辞学的研究。会议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于本刊陆续发表,本期先行刊发会议综述和四篇参会论文。

  • 标签: 汉语修辞学 交流与沟通 学术年会 江苏省 学会 南京晓庄学院
  • 简介:本文运用现代修辞和应用语言观点阐述了现代修辞与对外汉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充分认识现代修辞及其发展现状,科学把握对外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正确对待修辞与对外汉语教学,说明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对外汉语及其教学与修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言语表达的得体性要求已更加显示出两门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在重视语言规则的同时,强化语用规则的专门训练和培养.

  • 标签: 修辞学 对外汉语 交际能力 语言规则 语用规则
  • 简介:中国古代的修辞研究与语法等其它领域的研究有一个不同之处,即较为系统的修辞理论,每每以文学评论专著为依托而得以表述。一个时代的文学评论的发展,同时表现为修辞理论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同

  • 标签: 传统修辞学 郑玄注 《文心雕龙》 文学评论 修辞理论 修辞手法
  • 简介:西方修辞与哲学在古典时期就分道扬镳了,直到20世纪初哲学的“语言转向”才修补了哲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的隔阂逐渐得到弥合。从“语言哲学”和修辞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入手,探讨“语言哲学”对当代西方修辞产生的影响,可以展现闪烁在修辞中的“语言哲学”思想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相生关系。

  • 标签: 哲学 语言哲学 修辞学 相生关系
  • 简介: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引进西方修辞,经历了初创阶段的模仿和拿来,以及技术化和理论化两种倾向的矛盾冲突。日本近现代修辞在战后日益走向了以日本民族特有的感觉细腻为特点的修辞创造阶段,在佐藤信夫等人的大力推动下,参考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众多新思潮,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突破,逐渐形成了日本修辞的民族特色。这就是在吸收西方修辞的认识论传统和中国修辞的内省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日本特有的修辞原则,也就是与西方的“修辞立其真”、中国的“修辞立其诚”相并立的“修辞立其感”的修辞原则。

  • 标签: 日本修辞学 认识论 修辞感觉
  • 简介:20世纪的江苏修辞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修辞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的江苏修辞研究可以分为五个大的时段:前50年,建国后的17年、文革过渡时期,80年代和90年代.每一时期江苏修辞研究都有突出的成就.总结江苏修辞的研究成果是为了满怀信心地开创江苏乃至中国修辞的未来.

  • 标签: 20世纪 江苏 修辞学研究
  • 简介:以对话形式讨论了修辞研究和修辞论著写作中对例子的重视、借用、收集、解释、评价和运用等问题.

  • 标签: 修辞学研究 修辞学论著 例子
  • 简介:本文结合我国修辞的发展现状,论述了汉语修辞传统的继承、国外修辞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和现阶段汉语修辞创新建设与繁荣发展的问题,强调了汉语修辞学科理论体系和特有的方法论等作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的重要意义,适时而融会贯通地“洋为中用”符合汉语修辞与世界修辞发展共荣的要求,赞扬了近年来国际修辞界和汉语修辞同行跨出国界、广泛交流对汉语修辞发展的促进,探讨了汉语修辞创新发展的可能与前景。

  • 标签: 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 语言学
  • 简介:《文艺学习》写实图像通过“照亮人物”的修辞技法、“物”“人”符号的药引效应和“个人”“集体”语义取舍等维度参与表述并建构人民当家作主话语体系。“被照亮”的美丑人物形成类型化二元对立模式,张扬一种辨善恶、明是非和以善为美的精神气质;“物”在写实图像空间中获得自身的身份角色与文化表征,在人物符号的语义结构中历经由“实体”向“精神”的修辞转换;在个人与集体的选择中,图像语义呈现出个人私密空间收缩与社会集体空间扩大的修辞设计。总体而言,《文艺学习》人物写实图像的流行与图像本身的通俗性、普适性和传播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美丑设置 空间叙事 主体精神 广义修辞学
  • 简介:对比修辞主要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修辞方式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比修辞不断吸收其他领域的新理论和思想、拓宽其研究范围,不同体裁、语言、目的、情景的对比修辞研究都得以发展,文化、二语写作课堂活动及不同文化的思维传统和理念教育也被纳入了研究范畴,为二语教学提供了不同文化修辞传统和结构特点方面的丰富信息。

  • 标签: 对比修辞 对比分析 修辞传统 新趋势
  • 简介:宗廷虎主编《20世纪中国修辞》是一部高水准、高质量、高成就的修辞史著。首先是方法论上的突破,具有较明晰的历史真实感和较准确的史学概括力;其次是比以往史著有三大进展:描绘了20世纪中国修辞史研究的新局面;提升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有机结合的新高度;开设了描写研究与解释研究有机结合的新范例。

  • 标签: 《20世纪中国修辞学》 新突破 新进展
  • 简介:本文首先阐释了二语写作教学研究领域中对比修辞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在专用英语学院大学一年级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同时对实践中所涉及的系列课程设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理论指导体系、课程具体教学目标、课内外教学活动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进而提出了将对比修辞理论与语言的输入、输出理论有机结合的大学一年级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

  • 标签: 对比修辞 英语写作教学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 简介:RobertKaplan开创的对比修辞研究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然而,围绕"写作与文化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仍存在争议。借鉴之前研究的成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回顾访谈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以期全面展现作者和读者因素与文章修辞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中英作文修辞结构既呈现出相似性也存在差异;中英作文结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的写作知识和信念,写作任务和条件,学生二语水平等;结构的选择存在无意识性和偶然性,缺乏规划。

  • 标签: 对比修辞 中英作文 宏观修辞结构 中国大学生
  • 简介:汉语语音修辞表现在许多方面,如音节、平仄、押韵、联绵等等,这些语音表现背后有着深厚的语音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义相关,音节分明,音韵和谐。这些基础既是汉语语音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语言共性或区域共性。

  • 标签: 语音修辞 音节 音韵
  • 简介:《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关于该诗的修辞艺术,古今学者均未于之深究,只是在《采薇》赏析的文章中才稍有涉及。实际上,《采薇》一诗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其艺术特色是丰富多彩的。仅拟就其修辞方式加以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 标签: 《采薇》 修辞方式 诗歌 诗经 词语 比兴
  • 简介:庄子寓言很注重修辞,手法多样,本文通过对其中的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对偶以及词语、篇章笔法等方面的修辞技巧的分析,展示其修辞艺术的风采,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故事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对深刻哲理的阐述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寓言 形象 寓意 哲理
  • 简介:任何文学文本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因此,文学批评不应割断文学与外在语境的联系。而西方语言批评却斩断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把文本封闭起来,只研究文本内部的语言形式,中国语言批评则把文本与语境结合起来,探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赖、互动关系,揭示文本产生的动力以及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 标签: 文学文本 语境 文化阐释 历史阐释 中国语言学批评
  • 简介:汉语和傣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二者都是SVO型语言,傣语是典型的SVO型语言,汉语身为SVO型语言,修饰语却全部前置,和傣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种鲜明的对比来源于这两种语言认知基础的异同。

  • 标签: 定语 语序 类型学 认知基础
  • 简介:上的专栏,注重高语境传播,拒斥固有语域,运用拼贴和复制方法.通过以上三种修辞策略,专栏作者把日常现实表现得非常艺术化、浪漫化、陌生化.这种语用风格在当今时代报纸副刊的文章是很具代表性的.

  • 标签: 高语境传播 拒斥固有语域 拼贴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