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罗尔斯将秩序良好的社会与作为自由而平等的个人之公民理念一起视为实现世代公平合作这一基本社会理念的一个重要理念。文章在梳理罗尔斯关于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试图理解罗尔斯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论述逻辑。罗尔斯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秩序良好的社会,如何落实这一理念?为什么要提出秩序良好的社会这一理念?秩序良好的社会有何意义?

  • 标签: 罗尔斯 秩序良好 社会理念
  • 简介:自1986年贝克首次使用“风险社会”一词来描述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社会之后,疯牛病、“9.11”恐怖袭击、SARS流行、禽流感等一系列现代危机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正在日益侵蚀我们的安全。风险社会理论已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焦点。贝克、吉登斯、拉什以及卢曼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风险社会理论。

  • 标签: 风险 风险社会 风险文化 现代性
  • 简介: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学说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它们表现了身处春秋战国时代在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煎熬之下的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这些社会理想学说包括《礼记》憧憬的"大同"社会、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老子神往的"小国寡民"社会、庄子追慕的"至德之世"、尉缭子羡慕的"天下一家""共寒共饥"社会、《吕氏春秋》崇尚的"至公"社会、《六韬》描述的"天下与共、同利同乐"社会。这些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期盼理想社会统治者出以公心,人与人相亲相爱,社会成员实现财富共享,从而保证社会安康和谐。这与西方思想家提出的以"无私""共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学说存有相通之处,是当下"中国梦"蓝图参考、吸收的宝贵思想资源。

  • 标签: 社会理想 大同 仁政 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天下一家
  • 简介: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将消费看作一种主动活动,而超越了以前将消费视为被动活动的理论,同样他把消费的对象聚焦于关系的消费上面,而不是物的消费,他也从整个社会结构和人的社会活动方面来考察消费活动,因此这种理论建立在新的存在论基础之上,具有新的存在论视域。鲍德里亚自以为已经超越了形而上学,然而最终他仍然投进了形而上学的怀抱。

  • 标签: 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 存在论视域
  • 简介:《伯夷列传》夹叙夹议,与《史记》中其他列传写作结构有很大不同,整篇文章处处可见司马迁的慨叹之辞及质疑的语句。力求透过《伯夷列传》文章的写作章法,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及自身遭受的李陵之祸,来分析司马迁的社会理想。

  • 标签: 史记 伯夷 叔齐 文章章法 社会理想
  • 简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从“2T&3S”教学模式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特点出发,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章节为例,对“2T&3S”教学模式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在实践中提升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 标签: “2T&3S”教学模式 〈哲学与人生》 教学设计
  • 简介:第三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2005年工作会议7月1日至2日在北京达园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大学前副校长王义遒、吉林大学前副校长李树家、复旦大学前副校长孙莱祥;理事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局长孟宪平、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大良、吉林大学副校长赵继、兰州大学副校长郑晓静;秘书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李克安;副秘书长兰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张正国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高教出版社、杂志等常务理事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或常务理事近30人.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高等理科教育 专业委员会 工作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