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年的新诗普遍淡化了它的社会功能,因而也推动了它的品位和价值。要走出这种误区,诗人、诗评者、编辑都应在强化诗歌个笥的前提下,去寻求突破与创新;诸人更应深入生活广采博收,写出雅俗共赏的精品。

  • 标签: 新诗 中国 读者 编辑 20世纪90年代 诗歌评论
  • 简介:十年《阿Q正传》的研究受一种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寻阿Q精神的源头,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界定阿Q精神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弱点,对示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阿Q正传》艺术表现上的研究侧重于作品的悲喜剧特色及阿Q形象的多义性、复杂性在艺术上的原因。本文试科对九十年国内学术界对《阿Q正传》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作出简要评价。

  • 标签: 传统文化 可Q精神 文学研究 《阿Q正传》 鲁迅 小说
  • 简介:在1990新的历史语境中,安徽诗歌克服物质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巨型主题,展现出创新和先锋的特质。以《诗歌报月刊》、江南诗社、余怒为代表,共同构筑九十年安徽先锋诗歌的独特风景。

  • 标签: “九十年代 安徽 先锋诗歌
  • 简介:90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是,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高等学校必须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改革刍议 教学实习 课程设置 九十年代 优化结构 专业设置
  • 简介:本文探讨了五十年中期后李达与毛泽东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个人崇拜”与“超马克思”、政治思想与文化等方面的分歧。文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 标签: 毛泽东 李达 马克思 五十年代中期后 思想分歧
  • 简介:<正>有人说,一份刊物可以代表一个时代,比如人们提起五四就常会想到《新青年》一样,刊物有时可以成为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表征。也有人说,要了解一时之学术,翻刊物是不可少的,比如你要了解民初的古史讨论就免不了要翻翻《努力周报》的副刊《读书杂志》。一

  • 标签: 八十年代 读书杂志 时代文化 人说 经典马克思主义 学志
  • 简介:1997底,我接受高教出版社邀约,参加编写全国师专通编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并承担了部分章节的写作任务。编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守正出新”的原则,就很难把握。再加上我手头资料缺乏,写起来十分吃力,质量不敢自信。现借我校学报,将其中一章发表出来,敬请有识之士给予批评指正。

  • 标签: 多重变奏 “七月派”小说 四十年代 樊家 小说创作 啼笑因缘
  • 简介:沈从文所致力建构的理想生命,是在“生活——生命”这一构图中呈现的。对这一理想生命的探索,则主要体现对“美与爱”、生命与自然等抽象观念的建构上。四十年沈从文的生命观,表现出一种超越意识。他独具眼光地意识到人类目前的生存困境,并为解决这一困境做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贡献。

  • 标签: 沈从文 生命 “美与爱” 自然
  • 简介:在走过轰轰烈烈的近十年之后,八十年后期,中国小说一下退潮了。事实上的确如此,此时的小说确实不象前些具有强烈的社会引爆力和轰动性,很少有作品象过去那样一出来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兴趣、关注、肯定和否定。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时代阶段性发展造成了认识逐步深化和普及。七十末社会处于一个转折点和过渡期,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认识,并且也终于得到了一个揭露与反映人民心声的机会。久旱逢甘露,对那样的作品读者无疑会获得一种解渴和过瘾的满足,盛况空前的形势也是必然的了。

  • 标签: 中国小说 转折点 作品 社会矛盾 过渡期 久旱
  • 简介:十年,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表面上看,这是双方经济联系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实质上,它是苏联籍以实现其国内外政治目标的工具,因而是一种明显的经济关系政治化现象.虽然,这种关系的结局是令人痛心的,但也不是简单的谁之过的问题,它的背后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探析,无疑将给我们提供一些对现实有益的教训与启示.

  • 标签: 中苏经济关系 政治化 启示
  • 简介:相对于1980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 标签: 诗歌 1990年代 边缘叙事
  • 简介:20世纪30的诗坛涌现了一股“晚唐诗热”,构成当时新诗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热潮的发生既表现在废名、林庚、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对晚唐诗词的青睐、亲近程度,也表现在当时各种刊物、论著、文章对晚唐诗词的关注与推介热度,还表现在诗人们在大学课堂及教材中对晚唐诗词的重点推崇与理论阐释等方面。

  • 标签: 晚唐诗热 1930年代 独特现象
  • 简介:我走上法学这条道路有些偶然。参加高考恢复之后的两期考试,报考的都是中文类专业,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个作家,另一方面,高考之前,我压根儿不知道天底下尚有法律专业这种行当。因此,当19789月我意外地接到西南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既喜出望外,又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学习法律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管怎么说,上大学总是好事,况且那一为求保险,第一志愿报的还是山东省内的一家师范学院呢。

  • 标签: 法学院 80年代 回忆 法律专业 录取通知书 师范学院
  • 简介:文章从当今诗歌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语境下的诗歌写作与批评态度入手,对90的诗歌边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90的文化语境促成了读者大众与写作者在拒绝“诗性”上的合谋,读者大众在远离诗歌而去的同时,写作者的诗歌态度也发生了畸变;诗歌写作的反诗化与诗歌批评的庸俗化,是当今诗坛的两道灰色景观。文章认为坚执文化对抗立场,实现文化超越,不仅是文化颓败时代诗歌应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是诗歌救助自己的最后途径。

  • 标签: 90年代 诗歌 边缘化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