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组织10儿童围绕“你同意迅速长大吗”进行探究式对话来收集数据,运用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儿童权利和儿童思维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0年龄样本绝大部分儿童不同意迅速长大,强调童年本体价值,反映其生存权和受保护权得到较好保障,整体尚未显现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觉需求;其群体建构了比较完整的成长观,间接反映其发展权的实现程度;儿童探究对话中显现出来的思维类型多样,其与学校育人理念、家庭教养方式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童年 自我理解 儿童权利 儿童思维
  • 简介:<正>奥地利是中欧的一个小国,全国人口750万。80年代初期,全国有12所大学和6所高等艺术学校,在校大学生约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正副教授约1750人,离休和荣誉教授约460人,其他教师约万余人,即各类教师超过1.2万人。

  • 标签: 正教授 中欧 大学教师 额位 在校大学生 副教授
  • 简介:我省省属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断层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李秀英,赵月桂,孟庆三关键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对策自1992年下半年起,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省教委师资处和各高校师资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对我省省属18所高校中的14所院校的教师队伍情况进...

  • 标签: 教师队伍 年龄结构 对策
  • 简介:利用PISA-上海(2012)的数据,基于教育生产函数的解释框架,本文检验了学校生活中的相对年龄效应。研究发现,严格遵守入学政策并正常升级的情况下,同一年级中相对年龄较大的学生在认知(数学、阅读和科学)和非认知(未来教育期望)等若干身心发展指标上均表现更优秀。IV估计结果表明,学校生活质量的“相对年龄效应”具有内生性,OLS/MLE低估了年龄的实际影响。

  • 标签: 出生时段 相对年龄 身心成熟 学业表现 教育期望
  • 简介: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初始的、奠基的、长远的作用。家长互助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在学校主导下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家长互助组成长的首选策略。近年来,厦门外国语学校积极探讨家长互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家长互助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家长互助组 学校主导 学习共同体 家庭教育
  • 简介:一前言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它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特征和内在过程,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它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使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社会性动机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移情作为助人、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学前儿童 攻击性行为 社会性动机 情感教育 心理特征
  • 简介:《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和强化科学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写入了课程理念,本文就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是否有利子贯彻上述理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谈一些自己的实践感悟。

  • 标签: 高中生命科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 课程理念 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来听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同课异构,每听到教师提问:“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知道植树有什么作用?”“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本人不敢苟同,此“植树”问题并非我们要研究的植树问题。

  • 标签: 植树问题 数学工具 同课异构 教师提问 植树活动 数学问题
  • 简介: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培养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优秀教师队伍。因此,几年来,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认真总结以往的办学经验,始终坚持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厚德养学的教师发展观,立足校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积极探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 以人为本
  • 简介:从建构主义及学习共同体理论出发,利用视频创作工具设计主题语言实践活动,创建"多元共生"的学习环境。通过个体差异及任务分工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反思评价。在此实践过程中,教师不需充当直接教学者,只作适当引导、提示、鼓励和提供反馈,充分体现学习者的技能和积极性,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 标签: 汉语实验平台 学习共同体 语言实践活动
  • 简介:鉴于教师职后培训的两种流行模式未能帮助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基于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假设,按照教学设计五个基本阶段或成分(简称ADDIE模型),研究团队苏州市实验小学进行了三年的实验研究,对语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经过培训,语文教师三种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种基于ADDIE模型的“教师学习”范式,国内其他地区学校的语文教师培训中得到使用并被证明效果显著。这种模式正被迁移到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师培训中。

  • 标签: 教学设计模型 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学习 教师职后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提升学校效能是学校改进和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标。学校改进是政府、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协商、运用各种文化工具提升学校发展能量的活动。课研究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工具,是以课为对象并聚焦于促进学生真实发展的研究,倡导教师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营造一种合作、开放、民主、平等、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文化。作为文化工具,课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了学校管理效能。

  • 标签: 课例研究 学校效能 文化工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学化学课堂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主要分为确立项目和规划项目两个步骤,确立项目要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规划项目包括三个阶段:拆解项目,确立项目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及内容问题;规划课时及其安排;系统审视、优化设计。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关键问题和解决对策如下。(1)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2)注重过程技能的培训和指导;(3)时间紧张,课上课下任务要统筹安排;(4)进行系统性、针对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5)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6)教师需要养成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 标签: 常规课堂教学 项目式学习 化学教学
  • 简介:数学模型是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的数学形式,具体形式有图形、数据表、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模型”知识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提出领悟系统分析、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要求.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新课标生物必修3的第4章《种群和群落》中的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教材以“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为,构建数学模型.

  • 标签: 数学模型 生物教学 普通高中 应用 例析 生物课程标准
  • 简介: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在生活和生产中发现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如洗衣时,用清水不易洗干净,而用洗衣粉水容易洗干净;洗碗时用冷水和热水、用清水和洗洁精水效果明显不同;烧开水时,当水加热到70℃-80℃时容器内壁上有许多小气泡:打开汽水瓶时有许多气泡冒出;喝了汽水以后会打嗝……这些问题都与物质(溶质)水(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有关。

  • 标签: 能力 溶解 物质 洗衣粉 洗洁精 气泡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注重有效地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魁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 标签: 〔〕综合性学习实践合作
  • 简介:应用题教学,不是就题论题,而是通过“同构异形”、“同构异素”的变化,突出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能力的目的。以两步计算应用题为,说明如下:编题——采用“异形”反映“同构”教师出示四个相关联的数量:面粉5包,每包8千克;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64千克。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4个数量,对照下面的4个式子,分别编出应用题并解答。(1)8×5+24=□(3)8×□+24=64(2)□×5+24=64(4)8×5+□=64(1)食堂有面粉5包,每包8千克,有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

  • 标签: 应用题教学 面粉 同构 大米 分析应用 两步计算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