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语境思想是刘勰《文心雕龙》语用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各要素的认知上,刘勰认为语用主体在创作中受到语境各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并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而在“意象”语境的设立和解读上,刘勰指出“立象尽意”的“象”是语用主体设立的“意象”语境,语用双方通过“意象”语境的正向设立和反向推理,助推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

  • 标签: 《文心雕龙》 语境 语用
  • 简介:<正>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其“敷陈详核、征证丰多、枝叶扶疏、原流粲然”而成为中国文论的空前杰作。古今学者从文学、哲学等角度对此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于《文心》在训诂方面许多宝贵探索则鲜有提及,有待于后来者的补苴。

  • 标签: 刘勰 训诂原则 《文心雕龙注》 《文心雕龙》 释名 文体
  • 简介:在形而上学猖獗的年代里,我们的一些文论和文评,有趋于绝对化的倾向。统一物本来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失掉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譬如创作上生活的客观作用和作家的主观作用,文学作品的普及与提高,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文学批评中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等等,这些对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以同它相对的另一个方面作为自己存在条件的。但一些同志却只看到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而看不到它们的相互依存。论述上失于偏颇片面,理论也就丧失了科学性。这样的理论,既不能说明创作实践,更不能指导创作实践。要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不能不考虑要它多些辩证法的因素。而辩证的观点,正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大特点。在灿若繁星的古代文论、诗话、词曲话中,充满着理殊趣合、相反相成的思想。其中,《文心雕龙》尤为突出。兹择其要者。分说如下。

  • 标签: 古代文论 辩证思想 灿若繁星 文评 随物宛转 道文
  • 简介:中国文化史上,人心决定世事、世风和文心决定文事、文风是并行不悖的两大根本观念.依托这一观念背景,刘勰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文学心性理论,这包括依托心性的才性结构(才、气、学、习)理论和文风结构(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理论,客观上包含了支持文风多样化良性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提供了文风向风格衍变的内在依据.

  • 标签: 《文心雕龙·体性》 心性思想 刘勰 古代文学研究
  • 简介:文心雕龙》的上下两篇是代表阴和阳的两个对立体。上篇代表阳,因儒家崇尚阳刚之道,配合了儒家之道。下篇代表阴,因道家崇尚阴柔之道,所以配合了道家之道。《文心雕龙》的四象即文原论、文体论、创作论、鉴赏论。四象又各自分为阴阳而形成八卦,即宗经、反经、有韵、无韵、有术、有门、述时、序志。如今龙学界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序志》篇是《文心雕龙》中唯一不为文用的一篇,本稿与其相反,以《总术》来充当《文心雕龙》中唯一不为文用的一篇——太极。这是本稿最标新立异的地方。

  • 标签: 《文心雕龙》 《总术》 太极 大衍之数
  • 简介:文心雕龙》作为经典著作,为其做注的很多。但对于一些字词的注释,由于时代、各家学识和经历的不同,注法也不尽相同。现选取周振甫的《文心雕龙今译》、王志彬的《文心雕龙》、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郭晋稀的《文心雕龙注释》、王运熙和周锋的《文心雕龙译注》和詹锳的《文心雕龙义证》,就所发现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字词,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以得出最合适的解释。

  • 标签: 《文心雕龙》 注释 分析
  • 简介: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著。本文从“史学源流”。“评论诸史得失”,“评论编年、纪传二体之优劣”,“评论史学的功能”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探讨,探析了其在史学评论上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史传 文心雕龙 史学 史学源流
  • 简介:文心雕龙》是我国学术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文学批评论著”。千百年来,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汗牛充栋,蔚为大观。2000年以前,有关龙学研究著作已逾200部,

  • 标签: 《文心雕龙》 文学发展 中国文学批评史 体制 利群 意义
  • 简介:创作论是《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精华所在。全书五十篇,《神思》是第二十六篇,又是创作论的首篇。按照全书的编排体系,应是创作论的总纲。神,指构思时的精神状态;思,指创作构思。《神思篇》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论述了创作的全过程;构思以想象为中心,论述了文思与表达的关系。可见本篇在于论述创作构思和想象活动。

  • 标签: 创作论 《神思》 艺术构思 创作构思 编排体系 神与物游
  • 简介:本篇将就刘勰对《文心雕龙》各篇篇名的破解艺术进行微探与归纳,取其精华,从而指导我们今天的写作。

  • 标签: 《文心雕龙》 题解 刘勰
  • 简介:【编者按】国学,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已成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必然的精神需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 标签: 《文心雕龙》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文摘 精华 物质生活水平
  • 简介:文心雕龙·诸子》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但文中涉及“子”“诸子”“经”“儒”“论”等经典性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问题模糊不清,却少有人论及。笔者对此及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析评。

  • 标签: 诸子
  • 简介: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出现在我国齐梁时代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它从探索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的高度,对我国先秦、两汉、魏、晋、宋、齐各朝的文学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部巨著不失为我国古代文论宝库中的一颗珍珠,给予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以很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 标签: 古代文论 文学理论批评 创作理论 文学批评 古代文学 文学传统
  • 简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雕镌史籍,探究史理,关于史体评论、史评准则、史才理论等对后世史学影响较大.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该篇史学价值的挖掘存在偏颇与不足,尚待继续开展系统研究.

  • 标签: 《文心雕龙·史传》 内容 影响 局限性
  • 简介:文心雕龙》与《诗品》的比较,本文突出了以下三点:(一)回到已经逝去1500年的历吏时光,看那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思想养料,在准确认识理论产生的社会和文学背景的基础上,把握各自理论的基本倾向.保证比较的客观性。(二)抓住“吟咏情性”这个基本路线和理论核心,站在文学思想的高度来看它们之间的异与同,重点关注《文心雕龙》由“情”与“体”两个核心范畴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缘情理论体系,解开其文学思想复杂性的症结。(三)比较的重点是《文心雕龙》与《诗品》对“吟咏情性”基本路线的理论突破,抓住各自最独特的贡献,做有深度和有意义的比较。由于以往的研究对《诗品》独特之处的注意相对地少,因此本文于此着力较多,期以提高比较的质量。

  • 标签: 《文心雕龙》《诗品》 比较 “吟咏情性”
  • 简介:<正>《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文学批评的专著,但是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文心》的具体内容就不难发现,《文心》所概括的文论,不光是文学的,还有实用文章的。《文心》研究专家周振甫先生在他的《〈文心雕龙〉今译》中明确指出:“他是先博通经史子集,再从文学和文章的角度,论文序笔,研究文体论;再从文体论中剖情析采,

  • 标签: 《文心雕龙》 文章论 文体论 文学批评 实用文章 经史子集
  • 简介:毛泽东非常重视管理。他的管理思想体系全面而深邃,值得研究和传承,它包括管理的宗旨、管理的目标、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管理原则、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核心力量、决策模式、动态施控的管理控制、优化管理成效的特色领导艺术等许多方面。

  • 标签: 毛泽东 管理思想 领导艺术
  • 简介:《诗品》与《文心雕龙》是文学批评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出现在同一时代的两部作品在诗论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儒学思想作为中国历代的正统思想,对这两部书各有影响,体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相异的诗论特色。

  • 标签: 儒学思想 《诗品》 《文心雕龙》 诗论
  • 简介:文心雕龙·明诗》作为刘勰文体论方面的重要篇章之一,纵观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明诗》相关研究著述,其成果主要汇集在“持人情性”“感物吟志”“四言正体”“五言流调”“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五言之冠冕”等几个方面。

  • 标签: 刘勰 《明诗》 持人情性 感物吟志 五言
  • 简介:本文针对多年来学术界对《文心雕龙》性质的不同认识,从《文心雕龙》的写作动因、内容体系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辨析,论证《文心雕龙》不是文体论专著或文章学专著,也不是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虽曾被誉为古代文论的“百科全书”,但就其本体而言,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写作理论专著。

  • 标签: 《文心雕龙》之本体 写作理论的内核和主干 文章学 文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