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9年中苏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美国作为一战后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当然也没有置身事外,以维护《非战公约》为旗号,广泛联合其他国家,向中苏双方施加外交压力,为中东路事件的最后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美国积极参与其中一是作为《非战公约》的发起国要维护该《公约》的神圣性,以体现其迅速崛起的大国地位;二是美国与中国东北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继续推行在中国东北的门户开放政策以符合美国垄断资本的要求。

  • 标签: 中东路事件 美国 《非战公约》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依据1896年与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在我国东北修筑了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北始哈尔滨南抵旅大的一条呈丁字型的铁路。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被迫将长春以南至旅顺口的铁路转让日本,沙俄的势力退至长春以北的“北满”地区。由于以哈尔滨为枢纽,东西横贯东北的中东铁路,依然是联接海参崴至莫斯科铁路交通动脉,因此十月革命

  • 标签: 九·一八 沙皇俄国 李维诺夫 旅大 张作霖 旅顺口
  • 简介:进入2012年3月,中东国家叙利亚的冲突已经持续一年之久。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位35岁就登上总统宝座、被称作中东"幼狮"的政治家,如今困难重重。巴沙尔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自1971年担任叙利亚总统,是叙利亚政坛传奇人物。老阿萨德,这位"雄狮"领袖,在国内的威望至

  • 标签: 叙利亚 巴沙 阿萨德 中东国家 大马士革 总统宝座
  • 简介:本课主要讲述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各种冲突和战争。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动荡不安。二战以后,这里的冲突不断加剧,教材选取了三个典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即阿以冲突;伊斯兰教世界的内部冲突,即两伊战争;大国介入的中东冲突,即海湾战争。纵观二战后以来中东动荡不安的局势,阿以冲突是最为严重的,而巴勒斯坦问题则是阿以冲突的焦点和核心。

  • 标签: 中东 冲突 阿拉伯 以色列
  • 简介:<正>9月16日至27日,美英法以及沙特、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在波斯湾举行为期12天的联合演习。演习的"假想敌"是多次威胁如若遭受攻击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自2006年以来,伊朗核计划受到西方高度关注,但谈判一直没有突破。在中东地区,对伊朗核问题,最担心的是以色列。其宣称,伊朗铀浓缩正逐渐达到武器级水平。

  • 标签: 霍尔木兹海峡 美国大选 铀浓缩 联合演习 中东地区 英法
  • 简介: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稍稍朝前推移。2000年9月28日,当时的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闯入有争议的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地区,从而引发了巴以再次大规模冲突。沙龙的这一行径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后果呢?因为他在一个十分敏感的时刻,去了一个十分敏感的地方。

  • 标签: 以色列 巴勒斯坦人 阿拉法特 耶路撒冷问题 中东和平进程 巴以冲突
  • 简介: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长期以来,苏联的史学著作一直认为这是一起受帝国主义指使的“反苏事件”.我国的一些史学著作也认为这是一起“反苏反共事件”.笔者认为,中东路事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件,其中有反苏成分,但也有苏联为确保自己在中东路的权益表现出来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更有中国恢复国家主权的正义行动.

  • 标签: 中东路事件 苏联 蒋介石 张学良
  • 简介:【热点材料】2009年1月4日晚到5日凌晨,以色列海、陆、空三军向加沙地带发动了全方位的猛烈袭击。以军地面军事行动已经将加沙地带分割成了南北两个区域。截至1月10日,持续15天的以军“铸铅”行动已在加沙地带造成至少833人死亡,超过3500人受伤。

  • 标签: 中东地区 加沙地带 军事行动 以色列 受伤
  • 简介:【中考预测】2012年中东地区持续动荡,战乱不已。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再起战火:历经20个月的叙利亚危机仍未见缓解迹象: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伊朗的制裁,企图“不战而屈伊之兵”。伊朗一面备战,不示弱,一面谋求重开伊核会谈,缓解与西方的关系。中东地区长期不稳定,和朝鲜半岛成为世界两个火药桶。这部分知识一般出选择题。

  • 标签: 初中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中考
  • 简介:【摘要】 著名群众心理学家埃瑞克 • 霍弗曾如此生动地描述过集体主义的体现及本质:“被完全同化到集体里去的个人不会把自己或别人视为人类。他不再是乔治、汉斯、伊凡或多田男,也就是不再是个由生与死两端所限制住的一个人类原子。当被问到他是谁的时候,他会自然而然回答说他是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或基督徒、佛教徒、某一部族或家族的一员。他没有自己的价值、目的与命运可言;只要集体存在一天,他就没有死亡可言,而失去与群体的关联不啻于失去生命。”“他的欢乐与哀愁、骄傲与自信都必须源自团体的机运与权能,而不是源于他个人的前途和能力。”①这样的观念与社会运作模式在中东的伊斯兰地区最为突出,规模最大。其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宗教本身、高度一致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分析。

  • 标签: 伊斯兰教 中东 集体主义
  • 简介: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的使用为其小品增色颇多,主要表现在小品语言对东北方言语音、词汇、句法的纯熟使用上。从语音上看,平翘舌不分,说话常带儿化音,声母“r”读成“y”是典型现象;从词汇上看,词语表达直接,感叹词“哎呀妈呀”的大量使用,亲属称谓的通俗运用,单音节词“整”在不同语境中的一词多义;从语法上看,形容词的重叠使用颇具特色,AABB重叠式节奏感强,也易于被观众记住。

  • 标签: 赵本山 春晚小品 东北方言
  • 简介:摘要:东方美学的审美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和万物同情观。“同情观”产生于人与自然的相处和互动之中。《诗经·国风》中有42篇兴于水的诗歌,这些来自民间的歌谣,在士大夫的加工摘选后,表现了人民生活的广阔风貌。而水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最具有浓厚氛围,最能激荡起文学家生命意识的意象,文学家们将自己的情感与水交融,产生了诸多以水载情的诗歌。本文以《诗经·国风》为例探讨“水”意象的所承载的情感,以及“水”意象背后东方美学中的“万物同情观”。

  • 标签: 东方美学 《诗经·国风》 同情观
  • 简介:摘要:东方美学的审美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和万物同情观。“同情观”产生于人与自然的相处和互动之中。《诗经·国风》中有42篇兴于水的诗歌,这些来自民间的歌谣,在士大夫的加工摘选后,表现了人民生活的广阔风貌。而水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最具有浓厚氛围,最能激荡起文学家生命意识的意象,文学家们将自己的情感与水交融,产生了诸多以水载情的诗歌。本文以《诗经·国风》为例探讨“水”意象的所承载的情感,以及“水”意象背后东方美学中的“万物同情观”。

  • 标签: 东方美学 《诗经·国风》 同情观
  • 简介:“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与国际劳务市场对石油输出国和劳务输出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中东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巨大转型。本文概述了“二战”以来中东地区的国际劳工状况,剖析了石油和国际劳工对中东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石油和国际劳工是影响现代中东社会结构变迁的重大因素。

  • 标签: 中东 石油 国际劳工 社会结构
  • 简介: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遭遇了来自传统文化的巨大阻力,现代化举步维艰,也使当代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之受累.作为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在思维方式、经济伦理、历史观等方面对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构成一定的阻力.而来自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文化压力成为这种阻力产生的外部诱因.

  • 标签: 中东 现代化 伊斯兰文化 阻力
  • 简介:随着中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大量的中东妇女走出家门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仅提高了妇女政治参与及社会活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她们的经济参与率,使其就业范围不断扩大。尽管目前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东妇女在政治经济方面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但时代的发展会提供给她们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参与高等教育的中东妇女将会成为未来中东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标签: 高等教育 中东妇女 政治 经济 影响
  • 简介:加快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圆,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是推动和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三盟市乡镇(苏木)中心幼儿园现状的调研发现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较低,不能满足幼儿园入园需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倾向严重,专业水平较低;规划建设阻碍较多,闲置资源利用问题多,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 标签: 乡镇(苏木) 中心幼儿园 调查与研究
  • 简介:<正>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5年12月8日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作为2006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篇大文章。

  • 标签: 毕业生规模 教育部党组 政治责任感 中共中央办公厅 高水平大学 国务院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