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者 不抵抗政策 中村事件 日本侵略军 马占山
  • 简介:"·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在军部的鼓励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中国东三省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 标签: 九·一八 大陆政策 满蒙问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 简介:<正>认识“·一八”至“七·七”时期的胡适,是一个复杂而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都逐步调整了自己的行动方针。作为知识界的泰斗,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胡适的眼光也从前一个时期注意国内政治改良和文化革新,转向集中探讨如何对付日本的侵略,并以此为中心议题,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在对日武装侵略上,他主张取“委曲求全”的态度,通过同日本的直接交涉,避免对日作战,以待国际形势有利于我的变化。

  • 标签: 国民党政权 胡适 国民党政府 国际形势 主张 蒋介石政权
  • 简介:满铁不但对中国人民进行各种经济侵略活动,而且为日本关东军收集大量经济、政治、军事情报,制造鼓动侵略理论,参与建立伪满傀儡政权,是日本关东军制造"·一八"事变的罪恶帮凶.

  • 标签: 满铁 活动 “九·一八”事变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依据1896年与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在我国东北修筑了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北始哈尔滨南抵旅大的一条呈丁字型的铁路。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被迫将长春以南至旅顺口的铁路转让日本,沙俄的势力退至长春以北的“北满”地区。由于以哈尔滨为枢纽,东西横贯东北的中东铁路,依然是联接海参崴至莫斯科铁路交通动脉,因此十月革命

  • 标签: 九·一八 沙皇俄国 李维诺夫 旅大 张作霖 旅顺口
  • 简介:·一八”事变(即“满州事变”)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表面上看,“·一八”事变是日本少壮派军人策划的,但如果考察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政治的演进,其发生又有历史的必然性,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化及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产物。

  • 标签: 近代 日本 “九·一八”事变 军国主义 对外侵略政策 政治策略
  • 简介:日本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强调日语的'国语化';片面强调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推行其奴化教育方针,培养忠于日本的'会说话的工具',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东北青年一代的民族情感和国民素质.事实证明,教育的民族性是不可忽视的.

  • 标签: 高等教育管理 殖民教育 九·一八事变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事端,挑起了“·一八”事变,随后又在东北派兵四处侵占。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求荣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的大好河山很快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之势,“全国都在抗日气氛笼罩之中,人们悲愤。”地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 新桂系 团结抗战主张 抗日统一战线
  • 简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政府奉行亲帝反苏政策,中苏关系处于严重对立状态。1931年“·一八”事变后,双方关系得到改善。本文就“·一八”事变后三个具体时期:1931年9.18至1935年、1935年华北事变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探讨中苏关系得以改善的原因。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中国 苏联 原因分析 外交关系 国家利益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沈阳 ·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所搜集的 ·一八历史博物馆相关文献,对 ·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属性分析,并理解其象征意义。通过历史意义与情感具象化手段,创新与之相关代表元素,选取契合产品载体。从主题色彩方面进行调整产品设计,融入经济与工艺因素,提出系统、有针对性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及原则。结果 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 ·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有效性,对后续红色文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起到参考作用,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 标签: 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 文化创意 产品设计
  • 简介:·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抵制日货运动。此次抵制日货以对日经济绝交、检查与封存日货、严惩奸商为主要手段,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但是,此次抵制日货运动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多重因素导致其最终草草收场。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抵制日货运动 《申报》
  • 简介:<正>“·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为了全面侵华的需要,在华北进行了疯狂的走私活动,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行为之猖獗,都为世所罕见,曾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系统完整地弄清这期间华北走私的全过程,对于深入研究该时期的中国社会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都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

  • 标签: 走私贸易 九·一八事变 华北 冀东 山东沿海 国民政府
  • 简介:摘 要:近代的特殊国情使“长期被贬为四民之末的而受到压抑摧残的商人一跃成为时代的骄子和社会的中间力量。作为商人代表的商会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商会肩负着发展实业与救亡图存的双重历史使命,同时历史也为商会其提供了展示其能力与影响的大舞台”。本文拟从民国时期素有中国“第一商会”之称的上海商会进行论述,看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商会在对待抗日问题上主张如何?采取了哪些行动?对全国的抗日运动有何重大影响?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上海商会 抗日救国
  • 简介:摘要:“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把希望寄托给中央,蒋介石却给了张学良“力避冲突”的指示,加上对日军侵略野心的低估,张学良采取了不抵抗主义政策,当时国民党内部也矛盾重重,派系斗争不已,中央政府又没有真正掌控全国,无法调动全国军队北上抗战,只能把希望寄托给国际社会,最终导致东三省在短短4个月之余落入日军之手。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 国民党 不抵抗
  • 简介:<正>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一八”事件,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同时,民族资本经济在“·一八”后也开始陷入困境,“商业一落千丈,工厂停闭叠起,金融枯竭”。民族和经济的双重危机,击破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国民党统治下“期政治之稳固,藉谋经济发展”的幻想,迫使他们对国民党政权建立五年来的历史进行回顾,结论是“五年来兵祸不能息,匪患不能止,天灾不能防,甚至党国自身,亦复不能保持完整”,“国是日非,民生愈困”,“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到了日暮途穷,非变

  • 标签: 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国民党政权 国民党政府 宪政 领袖人物
  • 简介:2009年3月17日《中国老年报》转载《百年潮》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志愿军有两个军的兵力被敌人分割包围,最后有一个整编师、即第一八。师未能归还建制,一部分人员血染沙场,16000多人落入敌人牢笼,占了整个朝鲜战争志愿军被俘人员的80%还多。”读了这段文字,

  • 标签: 志愿军 辨正 朝鲜战争 老年报 敌人 兵力
  • 简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曾采取强制手段对商会等民间社会团体进行整顿和改组,实施严格监督和控制。经过整理后,商会的力量的确有较大的削弱,但并非完全失去独立性,处于屈从政府意志的附属地位。“·一八”事变后,上海市商会的民主抗日活动不仅超越了“在商言商”的信条,而且逾越了政府政策所许可的范围,与政府政策的导向形成鲜明的对比。上海市商会所发布的宣言通电从舆论上给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迫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尽管商会的意志和要求屡屡遭致政府的抑制和漠视,但上海市商会为维护商人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采取的行动证明商会是一个具有明显独立人格的商人团体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上海市商会 民主抗日 国民政府
  • 简介:·一八"事变前日本出于殖民统治需要,以朝鲜族是"日本国臣民"为由,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实施了以日语教育为重点的奴化教育,其核心是天皇制教育。本文以该地区朝鲜族学校日语教科书中的天皇制教育为例,分析"·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推行的日语教育的特点。经研究发现,当时的日语教科书中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到四分之一,而天皇制教育的内容所占比例却占到了三分之一,篇幅最多。天皇制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历史神话教育、地理教育等方面。这个时期日本实施天皇制教育的本质是同化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使朝鲜族青少年了解天皇,忠诚于天皇,成为"日本国民",支持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通过分析最后得出一些对我国的启示。如:编写教科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日本右翼否认殖民教育历史的问题中韩两国应该联手应对;我国应警惕日本的文化"输出"问题等。

  • 标签: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 东北朝鲜族学校 日语教育 小学教科书 天皇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