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活动,旨在向人们传递有效信息,因而从审美角度看是善的又是美的。不过,如果它没有实现其在功用方面的目的,或者说与其功用目的背道而驰,甚至出现消极的、恶的社会功效,那么它可能是恶的又是丑的。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最终接受者,同样是爱美的。当他们读着报纸,会为图文并茂的版面所吸引;当他们打开收音机,会陶醉于声情并茂的节目;当他们打开电视机,更会沉浸在那些五彩缤纷的情境中。

  • 标签: 新闻文本 审美心理 受众 新闻传播活动 意识形态 有效信息
  • 简介:媒介问责的概念具有历史和当代、理论和实践的多重面相。从社会责任论下的可问责性开始,讨论媒介问责的历史继承性,继而从传播政策的角度讨论它的当代逻辑,以及在媒介治理语境下的现实发展。媒介问责机制并没有统一的范式,但是纠纷解决机制、道德规范的界定、公共参与机制构造了当代媒介问责的基本框架。在网络条件下,有效的媒介问责还取决于全社会媒介素养的提升。

  • 标签: 媒介问责 社会责任论 媒介治理 公共参与
  • 简介:文本挖掘对我们理解大数据时代的海量影视数据有重要的价值。弹幕评论最显著的特点是评论内容和视频的播放时间高度耦合,因此能够反映出观众的即时反馈。本文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弹幕文本为例,分析该片播放时间内弹幕评论发送的频率分布,并将高频和低频时间段内的评论内容和影片内容做关联分析。该方法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为定量测评影片内容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文本挖掘 弹幕研究 影视内容测评 《我在故宫修文物》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紧跟时代,始终发挥着双重职能:一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宣传、阐释党的大政方针,二是坚持人民立场,反映普通百姓的心声。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闻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形态完成从'文革'话语向改革开放共识的转换,一些西方新闻传播理念引进中国,新闻形态走向信息化、专业化方向,新闻受众调查的量化方法重新定义了政治性的群众、人民概念;20世纪90年代新闻领域开始市场化改革,小报化、都市报兴起,以深度报道为代表的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新闻行业的新规范,新闻媒体也承担着社会公共讨论的职能;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新闻生产模式面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在这种资本逻辑主导的传媒业变革与秩序重构中,新闻专业主义被边缘化,需要重建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社会有机性,这也是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新闻改革 公共领域 专业主义 社会有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