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千万不可沉浸在目前外贸受非典影响不大的喜悦之中,忽视了事物发展的趋势。要正视非典已经或将来会给我们的外贸出口带来的问题,未雨绸缪,早思良策,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最大限度的将非典对外贸出口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 标签: “非典”时期 中国 对外贸易 经济建设
  • 简介:1月12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在青岛举行了印度恰尔苏古达(JHARSUGUDA)项目分包合同签字仪式,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赢得9台135MW机组订单

  • 标签: 分包合同 集团 电站 订单 印度 项目
  • 简介:最近的金融危机是黄金时期稳定增长结束的信号吗?假如经济是一个儿童故事的话,长时期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后总会跟随着经济大衰退。失业率增加,消费水平下降和生产规模缩小是对之前就业机会很多和收入丰厚的好时期的必然报应。宿醉当与宴会上的豪饮相称。

  • 标签: 收入增加 稳定增长 黄金时期 金融危机 儿童故事 生活水平
  • 简介: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政策,这标志着我国步入了税收发展的新时代。基于阐述价税分离的概念及其在我国推广的必要性,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数据的归纳分析,针对最终消费环节中的餐饮业和零售业两大行业,提出具体的价税分离模式。

  • 标签: 价税分离 最终消费环节 增值税
  • 简介:在没有财政联盟的情况之下,欧元区就不可能有货币联盟,据说这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欧元狂热支持者将单一货币看作是实现一个更广泛的经济联盟的第一块垫脚石;这是他们的梦想。欧元怀疑者也这么认为,但是他们将这个最后阶段看作地狱——而且宁愿单一货币被拆散。对于许多观察家来说,欧元危机已证实了这些想法。

  • 标签: 货币联盟 财政 分离 欧洲 单一货币 欧元区
  • 简介:本文根据体验的内涵对体验经济和体验营销命题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4种经济形态的划分并不科学,而可根据顾客价值构成来划分经济形态;体验营销具有创造体验和沟通价值的双重功能以及双重意义;体验营销并未超越传统营销的策略框架,但其营销哲学和策略思想仍有闪光

  • 标签: 体验 体验经济 传统经济 体验营销 传统营销
  • 简介: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贯彻上海电气“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目标.把强化工程成套作为“十一五”期间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承接形式由分包走向总包.承接领域由国内走向海外市场.形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亮点。4月成功签订了苏丹5座220kV变电站合同.合同金额约为5100万美元.被上海市外经贸委列入2006年的八大对外工程项目之一。今年1—4月.工程成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77.3%.预计全年可达7亿元,比去年增长55%。输配电股份公司从五方面入手增强工程成套实力。

  • 标签: 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实力 输配电 变电站 综合能力 苏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按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和惯例,出口货物应在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凭“两单三票”等单据向退税机关申报退税,企业年度退税为上年的12月1日至下年的11月30日之间报关出口货物的应退税。而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外贸企业(实行“先征后退”政策的)应设置“应收出口退税”科目来核算企业的出口商品应退税,其年度退税是指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一个会计年度做自营出口销售帐、配齐两单三票等单据向退税机关申报的

  • 标签: 出口退税 申报 出口货物 出口商品 外贸企业 核算
  • 简介:外贸企业在组织出口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过程中,必然发生一定数量人力、物力的耗费,这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就是外贸企业的费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进一步降低费用支出,挖掘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费用水平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

  • 标签: 出口商品 外贸企业 经营费用 商品流通费用 控制费用 挖掘潜力
  • 简介:RTK测量是根据GPS的相对定位理论,将一台接收机设置在已知上(基准站)接收GPS信号并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同时,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移动,另一台或多台接收机放在待测上(移动站),同部采集相同的卫星信号.基准站在站;移动站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然后利用GPS控制器内置的随机实时数据处理软件与本机采集的GPS观测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最终显示三维坐标的平均值精度.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RTK技术在物探重力测量高程测定中的应用.

  • 标签: RTK技术 高程测定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证据“软法”是指由国际组织、仲裁行业组织、仲裁机构等非国家主体制定的,旨在调整国际商事仲裁证据事宜,自身虽不具有外部强制力保障,但却具有某种规范性的文本。由于仲裁证据“软法”响应了实践需求并填补了制度空缺,协调了两大法系在仲裁证据领域的差异,并契合了仲裁的核心价值与特质,它们在国际仲裁界享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将我国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的症结全然归结于《仲裁法》的观点值得商榷。一方面,仲裁证据制度的升级并不以“硬法”的完善为必须。另一方面,目前已有域内外仲裁证据“软法”可供使用。我国当前仲裁证据制度的症结在于部分仲裁人士的理念和实践做法尚未与国际接轨,以及我国仲裁规则缺乏对仲裁庭证据裁量权的积极引导。本文呼吁切实提高仲裁主体运用国际商事仲裁证据“软法”的能力,并在仲裁规则中增设涉外仲裁证据规定。

  • 标签: 仲裁证据制度 软法 仲裁规则 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