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中国与东盟紧紧联系在一起,"电商东盟"工程将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打开新局面。分析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语言、货币、物流和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积极建设多语种的跨境电商网站,加快发展跨币种的电子支付平台,构建中国—东盟物流标准体系,协调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政策,实现跨境电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等对策建议。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跨境电商 电商东盟 新业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中国对中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对象集中,投资企业不断增多,投资领域呈多元化趋势。同时,中资企业对中亚投资存在投资总量较小,投资地域不广,缺乏支持政策等问题。提出利用上合组织合作机制,扩大对"丝路带"国家的投资规模,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作用,实施中亚中资发展新战略,多元共建中资企业与各国创新互动机制等促进中资企业对中亚投资的对策建议。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 中资企业
  • 简介:5月14日,由我校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美国学会联合举办,我校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国际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所、南亚和印度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洋海上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古北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殷耀,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学术研讨会 海上安全 印度洋 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市
  • 简介: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利用2000-2015年的数据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发展入境旅游的举措类型最为丰富,福建大力举办专题会议和主题节庆,广东号召民间积极参与,海南聚焦于境外市场开拓。利用双重差分检验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企业数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均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交通建设等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倡议 入境旅游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双重差分
  • 简介:中央提出要求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模式,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一要求对丝绸出口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几年来,我国丝绸出口不景气,年出口额徘徊在20—25亿美元之间,低于上世纪90年代水平。2004年我国真丝绸出口有了突破,出口额达31.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7.56%。

  • 标签: 丝绸出口 增长模式 应对挑战 现实指导意义 国际竞争力 2004年
  • 简介:从2005年开始,现行纺织品被动配额将全部取消,世界纺织品市场将出现的形势。为适应市场新趋势,我们应力争把我国由丝绸大国建成丝绸强国。

  • 标签: 纺织品市场 中国 取消 丝绸 配额 新趋势
  • 简介:众所周知,有儿千年历史的我国丝绸行业,到解放前夕已濒临奄奄一息的境地。1949年桑蚕丝产量只有1440吨。瓶中国成立后,丝绸获得新生,产量逐年增加,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增长速度缓慢。到1980年,经历了建国后30年时问桑蚕丝产量才达到2.53万吨,年均增长量为800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丝绸产量迅速增长。1981年到1995年,15年间桑蚕丝产量增长了3倍达到7.8万吨,年均增长量为3500吨,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前的4.37倍。2005年更创历史最高的8.77万吨,为1980年的347%。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发挥了生产潜力,因而产量迅速增长,蚕农的收益也相应地有了较大提高。我们绝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 标签: 丝绸行业 行业运行 计划经济体制 产量增长 改革开放前 周期
  • 简介:众所周知,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莫过于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了,在战争结束后短短的30年时间里,日本就从二次大战的废越上崛起,依靠出口和对外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便要和症状国经济平起平坐,甚至要争压全球经济第一把交椅。

  • 标签: 日本 经济形势 经济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