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但仍然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这和危机前FDI对中国本土经济的影响分不开。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对在华FDI的特征事实和发展动态进行归纳,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其中FDI本地配套水平的提高和FDI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是促进中国本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 标签: FDI 技术溢出 本地配套 产业链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新疆企业作为核心区的重要载体,积极执行"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寻找竞争优势。达到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基于分析影响新疆企业国际化模式的主要因素,对新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进行探讨,以特变电工为例对影响其国际化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国际化模式 国际市场份额 影响因素
  • 简介:企业财务管理在保证企业财务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动"营改增"的实施。本文以"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

  • 标签: 营改增 财务管理
  • 简介:传统经济的飞速发展往往是以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为代价的,而光伏产品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各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受限于“两头在外”的贸易现状,加之欧盟、美国等国家和经济体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我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在基本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倾销因素,建立光伏企业出口引力模型来分析反倾销对我国光伏企业出口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反倾销因素对我国光伏出口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反倾销调查严重抑制了光伏产品的出口,且遭受反倾销调查越多,光伏产品出口就越受限。此外,通过对光伏产品出口潜力指数的测算,发现反倾销对我国光伏出口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并且逐渐形成了对发达国家出口不足、

  • 标签: 光伏企业 光伏产品 反倾销 引力模型
  • 简介:基于1985-2014年我国农村金融与经济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然后建立研究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长期均衡关系;农村金融效率在长期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规模在短期会减少农村收入差距,而在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将农村金融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相结合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将效率提高放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首位;政府要发挥其财政职能,支持农村地区金融的完善,提高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金融规模 农村金融效率
  • 简介:国际贸易的单证和数据通过单一窗口提交对提高贸易便利化大有裨益,因此TFA将单一窗口列入B类措施,将其设定为具有灵活性的约束性义务。我国作为TFA成员国,应当履行条约义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单一窗口。我国目前单一窗口建设虽已取得非凡成就,但与TFA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无法全面满足通过“一个窗口”申报的要求、重复提交之禁止的规定不完善、贸易便利化委员会通知机制未构建以及信息化不足的问题。要切实履行条约义务,建设高水平的单一窗口就必须全面满足通过“一个窗口”进行申报的要求,对禁止重复提交的规定进行完善,构建通知机制以及促进单一窗口信息化建设。

  • 标签: 《贸易便利化协定》 单一窗口 WTO
  • 简介: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法范围内,国有企业的反竞争行为在不同立法框架下受到约束。在美国的主导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首次围绕国有企业本身设置横向议题并完成了谈判。新谈判的规则对中国国有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诸多现有做法受到约束和调整,但国企改革的整体方向与其是一致的。为此,中国应积极面对国企规则的新发展,以推动国企进一步改革为核心,辅之以在国际层面倡议国企运行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双边和区域层面试水国企规则谈判,加强国有企业国际规则的法学研究,探索国际层面规范国有企业应树立的恰当边界。

  • 标签: 国有企业 非歧视待遇 商业考虑 非商业性援助 透明度
  • 简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澳自贸协定在内容上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必将为两国经贸活动带来极大便利。分析中澳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中澳自贸区的建成对两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当前两国经贸活动存在的问题,中澳双方投资体系不完善,澳方对华政策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不相称,中澳双方贸易依赖程度差距大。提出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优化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拓宽贸易渠道,稳固中澳双边合作关系,加强中澳服务贸易合作,完善服务贸易体系。

  • 标签: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中澳自贸区
  • 简介:规模化和国际化是展览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双边市场理论和品牌理论,建立了展览会规模化和国际化指标之间的影响路径模型。以2013~2014年欧洲三类展览会为样本,对该模型分两步进行检验。相关分析发现:专业观众型展览会的国外展商比增量、国外观众比增量与展商数增比正相关;所有展览会的国外观众比增量与国外展商比增量、国外展商租用面积比增量、观众数增比不相关。路径模型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专业观众型展览会规模化与国际化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作者认为,短期内仅有专业型展览会的规模化与国际化之间存在互动,而且这种相互影响也是有限的。

  • 标签: 展览会 规模化 国际化 路径模型
  • 简介: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实体百货商店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改善服务环节、增加顾客体验成为传统百货商店提升商业竞争力的主要战略。论文基于服务营销与体验营销理论,将服务体验分为购物环境、产品体验、售后服务和人员服务四个维度,构建了百货商店服务体验影响消费者忠诚度的概念模型。论文采用实地发放问卷为主、网络问卷为辅的方法,收集了一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百货商场的服务体验对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具有显著影响。传统百货企业有必要针对消费者的行为偏好,适度增加服务体验以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

  • 标签: 百货商店 服务体验 消费者忠诚度
  • 简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新局面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新的历史机遇。自2009年7月以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但仍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经济、金融、主权信用水平以及与中国的经贸金融合作呈现区域化、多层次的特点,对当前中国与沿线国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带来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人民币跨境结算 影响因素 人民币国际化
  • 简介:在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进出口贸易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出口或进口行为都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工资收入,然而企业的双向进出口行为对员工的收入水平却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改变核心变量的定义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性质的分样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一致。

  • 标签: 进出口 工资 收入效应
  • 简介: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改增试点,试点范围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旅游服务属于生活服务业,而旅行社是最为典型的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以旅行社为对象,研究"营改增"对其总体税负、会计核算、发票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 标签: 营改增 旅行社 差额税基 税负
  • 简介:选取1998—2014年广西对外贸易和广西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得出结论:广西—东盟贸易与广西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要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充分发挥广西在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平台服务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广西—东盟贸易 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