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和中东欧16国有160对友好城市(截至2017年12月)。借助这一平台,双方在高层互访、人文交流、经贸促进、专项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人员文化性交流少、实质性合作少、协同合作少、交流模式单一等问题,距离很好地实现服务“16+1”合作和“一带一路”使命有一定的距离。国家和政府层面应更加重视中国一中东欧友城平台,统筹协调,形成中国一中东欧友城交往大格局;友城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参与。具体而言,要纵深推进人员和文化交流,把民心相通做到极致;要探索实质性合作可能领域和空间;要加强对友城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要拓宽“一对多”和“多对多”友城交流模式;要构建中东欧友好城市群和协作网络,发挥区域辐射作用;要组建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智库,为友城参与提供智力支持。

  • 标签: 友好城市 “16+1”合作 一带一路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也能促进双方文化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文化大繁荣。双方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及现实等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双方文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双方文化的传播是不同文化碰撞的过程,双方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最优策略,这就是一场博弈。本文从文化传播源、文化传播途径与渠道和文化受众层面对中国和中东欧文化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博弈论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争取实现双方收益最大化。

  • 标签: 中国与中东欧 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 博弈论
  • 简介:“条约救济风险”是指投资争议发生以后,投资者通过BIT、FTA或其他条约中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条款”以及其他实体性条款,向一个中立的、不隶属于任何国家的机构寻求救济的可能性。中东欧16国均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中国一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条约救济情况在“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对中东欧16国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条约救济风险的深度理解和对该区域更为扎实的评估。中国企业在中东欧16国的投资普遍具有中度风险,匈牙利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国家、黑山是风险最高的国家、捷克是我国未来修订BIT需重点参考的国家。

  • 标签: “一带一路”倡议 双边投资协定 投资仲裁 中东欧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积极拓展中东欧市场。国际范围内的关税壁垒逐渐减少,通过贸易便利化措施促进贸易发展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贸易政策选择。本文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东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欧盟国家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比较其对两者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陆路和港口基础设施水平、非关税贸易壁垒流行程度对中国产品出口中东欧存在显著影响,而中东欧陆路基础设施、海关程序处理的负担显著影响欧盟对中东欧的出口量,且中东欧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产生的贸易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我国应加大对中东欧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尤其是加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东欧 贸易便利化 引力模型
  • 简介: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双边贸易突飞猛进。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1997~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因素与潜力进行分析与测算。结果显示:双方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和汇率均对出口流量产生显著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中东欧国家是否加入欧盟对出口流量有负影响,但并不显著;出口流量随着双方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加。计算得出中国对中东欧16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还有巨大潜力,最后提出促进机电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机电产品 出口潜力 引力模型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