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审计判断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新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审计判断的空间。任何审计判断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做出的,激励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因此激励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对审计判断产生影响。本文以我国为被试,以我国注册会计师个体判断模型为基础,检验客户重要性、诉讼风险与预期复核意见三个激励因素对审计判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客户重要性、诉讼风险对审计人员判断产生明显影响。客户越为重要,审计人员接受客户提出的会计处理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面临的诉讼风险越高,审计人员接受客户提出的会计处理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预期复核意见与诉讼风险产生了交互影响,诉讼风险高且预期复核意见不一致时,审计人员的判断会变得更加保守。此外,在高诉讼风险的情况下,签字注册会计师比非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表现的更加保守。

  • 标签: 激励因素 客户重要性 诉讼风险 预期复核意见 审计判断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应该是高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高等院校经营方式的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被打破,高等院校有了自己的融资渠道。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的整个管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高校的财务工作做好了,才能够确保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获得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支持,这就对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革新要求。

  • 标签: 财务管理模式 高等院校 管理模式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体制
  • 简介:人力资本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要素,对"人"的激励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事务所产品--审计报告的质量,以及事务所的长远发展。事务所的人力资本极具特殊性,因此事务所激励机制应采用分层原则,从动因差异、激励手段组合以及绩效评价三方面进行创新,并注重对注册会计师精神激励和价值观念的融合。

  • 标签: 会计师事务所 激励 激励机制
  • 简介: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化企业组织有机部分,对促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正面临新的挑战,内部审计为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进行职能创新,以更好地综合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为组织的价值创造作贡献。

  • 标签: 价值创造 内部审计 职能创新
  • 简介:运用面板模型对2009-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自2006年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提出以来施行多项税收激励政策带来的刨新驱动作用,研究表明: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刨新存在正向激励作用。结合2018年下半年稳杠杆的经济大环境,建议依据产业特征调整我国税收政策的力度与范围,以提高税收激励政策效率,从而更好地眼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 标签: 税收政策 创新激励 技术创新 企业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税收激励
  • 简介:本文以信息技术、电子与医药、生物制品三个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研发人员比重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研究了我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研发人员比重显著高于其他企业。进一步地,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税种、不同优惠工具激励效应的差异。我们发现流转税优惠的激励作用大于所得税优惠。在享受所得税优惠的样本中,税基优惠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高于税率优惠企业,但这一点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 标签: 技术创新 税收优惠 研发人员比重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曾被誉为“名利双收”的阳光职业。但是,在上市公司纷纷聘请独立董事满足监管者要求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提出辞职,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更为有趣的是,很多独立董事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后又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去任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独立董事“跳槽”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激励?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75个独立董事的“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的真实动机。首先,我们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的分析框架。经济激励包括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付出,声誉激励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隶属层级和任职风险。接着,我们对独立董事“跳槽”的真实动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跳槽”主要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等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因素。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片面地强调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能达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果,声誉机制更能实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要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独立董事任职并改善公司治理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形成配套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会有培育独立董事市场、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可能。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对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 标签: 独立董事 任职选择 经济收益 声誉激励
  • 简介:本文从介绍商誉的性质、定义入手,全面对比了国际上各国会计准则对商誉定义的描述和确认计量的方法,并提出目前商誉在定义上的缺陷和不足.文章重点对商誉定义,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外购商誉的摊销等几个焦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求商榷.

  • 标签: 自创商誉 确认计量 外购商誉 摊销 会计准则 定义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三年多时间,其对公司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励不足.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是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内容,该机制关系到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发挥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本文将从薪酬、声誉、控制权等方面探讨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 标签: 独立董事 激励 缺陷 完善
  • 简介:<正>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是新世纪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这次学习就是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落实到人们本职工作中去。

  • 标签: 学习“七一”讲话 “三个代表”思想 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 预算会计
  • 简介: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销售与回款两难问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国内市场正加速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逐渐体现出买方市场的特征,使得信用交易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交易方式,赊销已经在我国

  • 标签: 企业管理 中国 信用管理 应收账款 赊销 信用风险
  • 简介:反并购交易是近几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新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换股合并交易活动。随着我国企业之间反并购交易活动的不断增加,有必要对这一特殊的换股合并形式进行了解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IFRS3(企业合并)中关于反并购(reverseacquisition)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包括反并购(reverseacquisition)的概念及特点、企业合并成本的计量、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及陈述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处理等四个方面;然后分别从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认定条件、控制目的和会计主体假设等三个方面对IFRS3中有关反并购会计处理规定存在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会计处理 反并购 西方发达国家 企业合并 少数股东权益 合并财务报表
  • 简介:军工企业担负着我国国防事业重要科研生产任务,由于军品竞争日趋激烈,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大势所趋,市场化条件下,只有有效降低成本,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本文依据军工企业生产特点、成本构成探究军工企业降低成本方法。

  • 标签: 军工企业 成本控制 方法手段
  • 简介:自2001年起,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对外披露审计收费金额。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一个特别现象:某些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三年及以上)支付的审计费用都没有发生变化,固定在某一金额水平;有几家上市公司甚至从2001开始,审计费用就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本文称其为审计收费的“固化”(以下简称“固化”)。据此,本文对“固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推导出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模型,然后分析各因素对形成“固化”的潜在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规模(资产)变动越大,或者审计师市场份额变动越大,“固化”持续时间越短;相反,审计师任期越长,“固化”持续时间越长。正是这两类因素方向相反的作用,导致了“固化”现象的出现。

  • 标签: 审计费用 固化 成因
  • 简介:事前的信息择时披露和事后对授予日、行权日择时的倒签等高管寻租行为可能导致股权激励失效,但我国的有关文献却非常缺乏,特别是对作为股权激励主要方式之一的股票期权的倒签行为鲜有研究。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研究中的相关文献,分析了股权激励契约的授予日、行权日的择时或倒签行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及配套的税收制度深入分析了高管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披露、行权、出售等关键环节的择时行为的动机及其实现机理。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监管层的股权激励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拓宽了股权激励中高管寻租行为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 标签: 股权激励 股票期权倒签 信息择时披露 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