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顾客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与表达机制,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将有议价能力的顾客引入公司治理体系中,探讨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以深圳证券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安排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而产品市场势力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互补作用,体现在股权结构、董事会监督及股权激励方面。这意味着,要提高公司绩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同时,发挥产品市场势力的治理作用,通过与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的配合,更有效地提高公司绩效。

  • 标签: 产品市场势力 顾客集中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 简介:现有文献关于产品安全与质量的研究忽略了企业内部激励问题,特别是企业目标函数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影响。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和质量参差指标,考察了企业热衷于大销量竞争而非仅仅利润水平的情形下,差异化产品市场上生产企业的安全和质量努力及市场中产品安全和质量水平的差距分布。研究发现,大销量竞争确实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安全和质量水平,非对称性大销量竞争会扩大企业间的安全和质量水平差距,企业成本差距程度始终与企业的产品安全和质量水平负相关。

  • 标签: 产品差异化 大销量竞争 质量参差指标 安全规制 豪泰林竞争
  • 简介:本文基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理论,结合广东省家电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对碳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研究,设计出适合现阶段广东省家电企业发展现状的碳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能源消耗及利用指标、碳排放指数、经济价值指数、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低碳管理指数五大准则层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分析了家电企业碳减排评价实施机制框架,最后从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企业层面、评价机构和地方政府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碳减排 AHP 绩效评价 家电企业
  • 简介: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内各大物流点遍布城市乡村.这给农村农产品销售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商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有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链的早日形成。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 标签: 农产品 冷链物流 现状及对策
  • 简介:我国农业电商正处在蓬勃的发展阶段,随之物流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库、年鉴与期刊,整理物流数据与相关信息,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农业电商化中出现的物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物流瓶颈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减少物流对农业电商化的阻碍,继续发展农业电商,提升我国的物流水平,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

  • 标签: 农产品 电子商务 物流
  • 简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建立一个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匮乏的有效路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及非正式金融的发展都存在不足;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多元供给体制;农村信用风险大,缺乏贷款抵押等。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打造金融财政公共服务新模式,以保障公共服务真正惠及农民。

  • 标签: 公共产品 农村金融 融资 制度安排
  • 简介:以创业拼凑为视角,讨论企业在资源窘迫环境下开发新产品的过程和结果。对336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1)财务资源、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短缺会引起创业拼凑行为,即整合、改造和重组手边资源形成"凑合"的问题解决方案;(2)创业拼凑与新产品开发效率正相关,表明拼凑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加速产品开发任务;(3)创业拼凑与新产品开发质量呈倒U型关系,这指明适当拼凑可以创造资源间正向协同,提升产品新颖性,但过度拼凑会导致产品质量迅速下降。上述结果为理解资源短缺情境下企业的创新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

  • 标签: 新产品开发 资源短缺 创业拼凑
  • 简介: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5年小麦、玉米以及棉花的期货和现货周数据,利用GARCH模型对这三种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进行对比。对比发现:三者中棉花的套期保值绩效最好,玉米次之,小麦最差;与国外相同农产品的套期保值效果相比,三者的套期保值绩效都很差,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为提高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绩效,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期货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完善整个期货市场的主体结构;增加我国期货品种,建立规范的合理有效的期货交易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大宗商品上市交易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期货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积极优化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标签: 农产品期货 GARCH模型 套期保值绩效
  • 简介:市场竞争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产品市场竞争度和竞争战略选择会影响企业成本。但是否会对成本黏性产生影响,理论界未能做出明确的验证。以2006-2013年度深沪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实证回归分析方法,将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战略作为解释变量,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度、竞争战略选择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成本黏性与产品市场竞争度呈反向变动关系,企业的成本黏性会因竞争战略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黏性显著正相关,而成本领先战略则与成本黏性显著负相关。建议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依据企业所处市场竞争度强弱来进行成本管理,对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而对成本控制严格的企业则采用成本领先战略。

  • 标签: 市场竞争度 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黏性
  • 简介:产品战略是影响全球衍生品交易所兴衰成败的关键要素。我国衍生品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僵尸品种'的去留问题却给金融发展战略带来新的课题。本文将产品精简视为企业实现自我更新的重要内容,研究产品精简的作用机制和绩效结果。我们提出了产品精简战略的四阶段框架,分析环境诱因和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如何影响企业产品精简的有效性。基于1994~2013年来自全球42个国家衍生品交易所的数据,我们发现,适度产品多元化的交易所进行产品精简的绩效表现弱于专业化和高度多元化的交易所;积极开发新产品的交易所实施产品精简的效果强于不开发新产品的交易所。

  • 标签: 僵尸品种 产品精简 企业绩效 四阶段框架 全球衍生品交易所
  • 简介:运用2006—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两职合一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市场竞争通过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减少委托代理问题的发生,且两职合一的信息优势和沟通效率促进了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更有利于公司经营。

  • 标签: 产品市场竞争 两职合一 公司绩效
  • 简介: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劳动报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在Melitz-Polance分解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员工劳动报酬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提高劳动报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平均而言,员工超额劳动报酬每提升1%,则出口产品质量将提升0.341%-0.474%。第二,提高劳动报酬的重点在于非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员工超额劳动报酬的提升未能有效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三,提高员工劳动报酬可以通过影响企业自身成长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文的结论为理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如何合理提高员工劳动报酬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惠及一个国家。

  • 标签: 出口产品质量 劳动报酬 Melitz-Polance分解
  • 简介:产品伤害危机使危机企业遭受重创的同时,由于负面溢出效应的存在,也常常对与之相关的竞争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产品伤害危机负面溢出发生时,竞争企业针对不同危机归因采纳的最优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当预判危机焦点企业的产品伤害危机为内因危机时,竞争企业采用的最优应对策略是缄默策略,要尽量避免采用否认策略;当预判危机焦点企业的产品伤害危机为外因危机时,竞争企业采用的最优应对策略是区隔策略,要尽量避免采用缄默策略.

  • 标签: 产品伤害危机 负面溢出 危机归因
  • 简介:以中国服务外包业为背景,采用层次回归法,利用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的外部知识源(供应链知识源和科学知识源)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市场导向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供应链知识源和科学知识源都会促进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科学知识源的促进作用更大;市场导向对两种外部知识源对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完全相反的调节作用,即先动型市场导向正向调节科学知识源与产品创新能力的关系、负向调节供应链知识源与产品创新能力的关系,而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调节供应链知识源与产品创新能力的关系、负向调节科学知识源与产品创新能力的关系。指出:奉行先动型市场导向的企业要加强科学知识源的利用,而奉行反应型市场导向的企业要加强供应链知识源的利用。

  • 标签: 外部知识源 产品创新能力 市场导向
  • 简介:通过引入外生模仿率,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产品质量升级联系起来,从理论层面证明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经济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整体估计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按制造业技术升级路径将样本进行分组估计发现,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倒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则表现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 标签: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制造业 出口产品 质量升级 系统GMM
  • 简介: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水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环节对水产品质量、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过去人们关注水产品养殖污染问题往往将焦点集中于养殖环节,多从养殖环节造成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保护环境。本文侧重于从水产品的消费环节来探讨治理水产品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的新对策。

  • 标签: 消费 水产品 综合治理
  • 简介: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495份消费者问卷,选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对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不同追责意识下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影响的差异,全面考察了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普遍倾向于购买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且多数消费者将之转化为行为习惯;消费者对品牌可追溯性的信任度整体较高,大多数消费者相信对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比不能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更易追查到安全事件责任人;消费者对品牌猪肉可追溯性的信任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行为,忽略品牌可追溯性变量的内生性会明显低估该变量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对具有追责意识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不管是显著性还是作用程度都要明显高于不具有追责意识的消费者;购买成员、性别、年龄、是否有小孩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猪肉的购买行为。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化建设,通过多样化渠道的宣传和引导来增强消费者的追责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 标签: 品牌信任 可追溯性 消费行为 猪肉产品
  • 简介:本文以2006-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势力和行业集中度对分析师预测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微观)层面的产品市场势力和行业(宏观)层面的行业集中度,都与分析师跟踪数量、分析师预测精准度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区分股权性质后发现,产品市场势力和行业集中度对分析师跟踪数量和分析师预测精准度的影响效果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探究了分析师预测活动的影响因素,也丰富了市场竞争和信息不对称领域的相关研究。

  • 标签: 产品市场势力 行业集中度 分析师跟踪数量 分析师预测精准度
  • 简介:自2005年我国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较稳定。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本文以浙江服装产品出口为例,通过查阅年鉴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2008-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的对浙江省服装出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会抑制浙江省服装产品的出口,企业应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贸易出口结构,规避贸易风险。

  • 标签: 人民币 汇率 出口贸易 SDR
  • 简介:本文尝试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CEPII-BACI数据库等产品层面的大型微观数据,基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的视角,测算中国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商品种类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多元化也是贸易利益的源泉;中间品、消费品、低技术商品、高技术商品的进口都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升;如果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化,中国由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所获得的消费者福利会小幅上升;在不考虑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HS-6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1998年GDP的0.40%的福利增加,基于HS-8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2000年GDP的0.42%的福利增加,即中国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338亿—417亿元的福利增加。因此,今后在制定进口战略时,我国政府不仅要重视进口规模本身的变化、进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还要高度重视进口商品种类的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的多元化。

  • 标签: 进口商品种类 进口价格水平 消费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