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AK2、MPL和CALR驱动基因突变情况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3种疾病类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选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靶向检测156例BCR-ABL阴性MPN患者的32种MPN相关基因,分析患者一般情况、驱动基因及伴随基因突变特点等因素与MPN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患者疾病类型与年龄关系的分析显示,在JAK2 V617F阳性状态下,PMF患者中60岁以上者的比例较高。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在46例JAK2、MPL或CALR突变患者中检出22种伴随异常基因,其中PV 4例(8.3%),ET 20例(29.4%),PMF 22例(55.0%)。PV仅检出DNMT3A突变,而剪接因子相关基因SF3B1、SRSF2和U2AF1突变仅出现在PMF患者。根据JAK2 V617F突变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V相关的VAF值最高(68.15%),其次为PMF(37.7%)和ET(23.0%),而MPN的3种疾病类型间JAK2 V617F纯合状态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JAK2突变阳性状态下,PV和ET患者基因突变个数均明显低于PMF。结论MPN患者的年龄、驱动基因(JAK2、MPL和CALR)的突变特点(VAF值、纯合状态)以及伴随异常基因的种类和突变个数等因素,与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下MPN疾病类型的选择密切相关,其相关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MPN和早期评估疾病风险。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表型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的肝脾硬度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用肝硬度检测仪(fibroScan 502)对健康志愿者15例及BCR-ABL阴性MPN患者27例进行肝脏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脾脏硬度(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SSM)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MPN组LSM、SSM、SSM-LSM均高于健康组(6.34±2.22)kPa比(5.07±1.27)kPa,(26.00±10.66)kPa比(13.61±5.64)kPa,(19.65±10.37)kPa比(8.54±5.3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4.30、-4.06,均P < 0.05)。PLT与LSM、SSM呈负相关(r=-0.39、-0.42);WBC与SSM-LSM呈负相关(r=-0.40);尿酸与LSM呈负相关(r=-0.54),而与SSM呈正相关(r=0.41);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SSM、SSM-LSM呈负相关(r=-0.56、-0.56);病态巨核细胞百分比与SSM呈正相关(r=0.40),铁粒幼细胞百分比与LSM呈负相关(r=-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MPN患者SSM、LSM与白细胞、血小板、尿素、B淋巴细胞百分比、病态巨核细胞、铁粒幼细胞百分比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动态监测LSM、SSM,将来或可联合骨髓检查对MPN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BCR-ABL阴性 硬度 超声检查 淋巴细胞亚群 骨髓检查 造血干细胞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CR-ABL p210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嘉兴市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BCR-ABL p210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检测到该例患者存在费城染色体(Ph)及BCR-ABL p210融合基因,给予伊马替尼联合多药静脉化疗,疗效不佳。结论Ph+/BCR-AB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少见,预后极差,目前无统一标准治疗方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尚不明确,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改善预后。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费城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表现多样,不同转录本表达不同的融合蛋白。伴不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CML患者的发病率、临床与血液学特征、临床转归均不统一。根据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可以帮助诊断,指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及治疗监测。为了明确CML中不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的临床意义,笔者拟就伴不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C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融合蛋白类,bcr-abl 转录,遗传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药物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JAK2V 617F基因突变为MPN诊断的主要依据。既往研究显示MPN患者BCR-ABL融合基因与JAK2 V617F基因突变是互相排斥的,但近年来两种基因双突变病例时有报道。文章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CR-ABL融合基因与JAK2 V617F突变双阳性的MPN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BCR-ABL融合基因 JAK2 V617F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样本的存储和运输对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84例CML患者外周血样本,根据储存时间(0、6、12、24、48和72 h)、温度[室温(18~24 ℃)和低温(2~8 ℃)]以及振荡条件(振荡时长3、6和12 h)设置不同分组,RQ-PCR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外周血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本研究将BCR-ABL拷贝数、ABL拷贝数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等原始数据进行对数转化(log10N)。结果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储存48、72 h的样本RNA出现显著降解;②储存温度方面,总体样本中,室温储存48、72 h的样本BCR-ABL拷贝数检测水平显著低于低温储存的样本(P<0.05);然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在低温储存与室温储存条件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储存时间方面,与基线的3.35±1.60相比,总体样本的BCR-ABL拷贝数检测结果仅在室温储存储存下48 h(2.93±1.59)和72 h(2.79±1.42)显著下降(P<0.05);与基线的5.47±0.35相比,总体样本中ABL拷贝数检测结果在48 h(低温5.29±0.30,室温5.06±0.38)和72 h(低温5.11±0.54,室温4.64±0.79)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与基线的-0.56±1.51相比,无论低温或室温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6、12、24、48和7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④振荡方面,与基线的-0.60±1.37相比,振荡3、6、1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样本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及运输振荡因素可以影响BCR-ABLABL拷贝数的检测结果,但对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定量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融合蛋白质类,BCR-ABL 室内质量控制 存储条件 运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样本的存储和运输对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84例CML患者外周血样本,根据储存时间(0、6、12、24、48和72 h)、温度[室温(18~24 ℃)和低温(2~8 ℃)]以及振荡条件(振荡时长3、6和12 h)设置不同分组,RQ-PCR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外周血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本研究将BCR-ABL拷贝数、ABL拷贝数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等原始数据进行对数转化(log10N)。结果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储存48、72 h的样本RNA出现显著降解;②储存温度方面,总体样本中,室温储存48、72 h的样本BCR-ABL拷贝数检测水平显著低于低温储存的样本(P<0.05);然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在低温储存与室温储存条件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储存时间方面,与基线的3.35±1.60相比,总体样本的BCR-ABL拷贝数检测结果仅在室温储存储存下48 h(2.93±1.59)和72 h(2.79±1.42)显著下降(P<0.05);与基线的5.47±0.35相比,总体样本中ABL拷贝数检测结果在48 h(低温5.29±0.30,室温5.06±0.38)和72 h(低温5.11±0.54,室温4.64±0.79)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与基线的-0.56±1.51相比,无论低温或室温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6、12、24、48和7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④振荡方面,与基线的-0.60±1.37相比,振荡3、6、1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样本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及运输振荡因素可以影响BCR-ABLABL拷贝数的检测结果,但对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定量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融合蛋白质类,BCR-ABL 室内质量控制 存储条件 运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状态及负荷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99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MP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评分的关系。结果199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138例(69.4%);其中,7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突变阳性64例(88.9%),10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突变阳性54例(53.5%),25例骨髓纤维化(MF)患者中突变阳性20例(80.0%),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患者突变阳性。JAK2 V617F突变高负荷者占55.1%(76/138)。突变负荷最高的类型为PV,MF次之,ET最低,3组突变负荷分别为(73.9±18.3)%、(59.9±25.2)%、(25.0±16.5)%。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V、ET、MF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6、0.675、0.796,均P<0.01)。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PV、ET患者的预后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0.404,均P<0.05)。结论BCR-ABL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JAK2 V617F突变高负荷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BCR-ABL阴性 JAK2 V617F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BCR-ABL激酶区突变状况、类型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发生TKI耐药的CML患者的BCR-ABL激酶区突变状况。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BCR-ABL激酶区突变,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804例CML患者,发生1 093例次TKI耐药,其中对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耐药分别为576(52.7%)、238(21.8%)、279(25.5%)例次。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耐药患者BCR-ABL突变检出率分别为50.5%、63.9%和57.3%,T315I突变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12.3%、27.3%和34.1%。此外,检出率≥5%的突变类型在伊马替尼耐药患者中为Y253F/H(7.5%)和F359V/C/I(5.6%),在尼洛替尼耐药患者中为F359V/C/I(12.2%)、Y253F/H(11.8%)和E255K/V(10.5%),在达沙替尼耐药患者中为F317L/V/I/C(11.5%)和E255K/V(5.4%)。多因素分析显示,TKI减停用药史是影响BCR-ABL突变检出的共同因素,无TKI减停用药史患者突变检出率更高。此外,男性、年龄小、无共存疾病、诊断至服用当前TKI间隔较长、开始服用当前TKI时为进展期、继发耐药、耐药时处于进展期或血液学耐药与较高比例检出BCR-ABL突变相关。发生治疗失败至筛查BCR-ABL突变时间间隔、耐药时当前TKI和总TKI服用时间也与突变检出率相关。服用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继发耐药与检出T315I突变相关。结论CML患者发生TKI耐药时,半数以上的患者检测出BCR-ABL突变,其中T315I突变比例最高,人口学、疾病状态和TKI用药等临床特征与BCR-ABL突变的检出率和类型相关。

  • 标签: 白血病,髓性,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BCR-ABL激酶区突变 T315I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AF抑制剂SB590885、JAK抑制剂AZD1480、PI3K-mTOR双靶点抑制剂BEZ235等BCR-ABL下游通路抑制剂体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作用及BEZ235对CML细胞增殖、凋亡及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药物处理K562细胞,采用MTS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各药物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以不同浓度药物处理K562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T315I突变的人CML KBM7R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原代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计算各药物48 h的IC50。分别单用1.0 μmol/L BEZ235、1.0 μmol/L伊马替尼或两者联合处理KBM7R细胞或CML患者原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PI单染色法检测KBM7R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CML患者原代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BM7R细胞p-AKT、cleaved Caspase-3、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B590885、AZD1480、BEZ235均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三者处理K562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11.49±3.14)、(4.83±1.26)、(0.37±0.21)μmol/L。SB590885、AZD1480、BEZ235均能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与未经药物作用的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P<0.01)。SB590885和BEZ235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均P<0.05),AZD1480诱导细胞G2/M期阻滞(P<0.05)。BEZ235可抑制K562、KBM7R细胞以及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其48 h的IC50分别为(0.37±0.21)、(0.43±0.27)、(0.49±0.24)μmol/L。与单用伊马替尼组相比,0.2 μmol/L BEZ235与不同浓度伊马替尼联用可增加对K562、KBM7R细胞和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降低伊马替尼的IC50,其中,伊马替尼单用和联合BEZ235处理48 h后,K562细胞的伊马替尼IC50分别为(0.14±0.05)、(0.09±0.04)μmol/L(t=1.351,P=0.249),KBM7R细胞分别为(3.93±2.29)、(0.44±0.22)μmol/L(t=2.837,P=0.047),原代细胞分别为(3.12±1.53)、(0.39±0.23)μmol/L(t=3.925,P=0.042)。未经药物作用的对照组、单用1.0 μmol/L BEZ235、单用1.0 μmol/L伊马替尼及两药联合处理24 h后患者原代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1.4)%、(13.1±3.2)%、(8.8±2.0)%、(4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031,P<0.01)。与单用伊马替尼相比,BEZ235联合伊马替尼处理12 h的KBM7R细胞p-AKT、Cyclin D1蛋白的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BCR-ABL下游通路抑制剂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BEZ235能够抑制K562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T315I突变的KBM7R细胞以及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原代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与伊马替尼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慢性 抗药性,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PI3K-AKT-mTOR 伊马替尼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TOSO, also named Fas inhibitory molecule 3 (FAIM3), has recently been identified as an immunoglobulin M (IgM) Fc receptor (Fcμ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OSO is specifically over-expressed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However, the functions of TOSO in CLL remain unknown. The B-cell receptor (BCR) signaling pathway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in CLL. Here,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s of TOSO in the BCR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LL.Methods:We over-expressed TOSO in B-cell lymphoma cell lines (Granta-519 and Z138) by lentiviral transduction and knocked down TOSO by siRNA in primary CLL cells. The over-expression and knockdown of TOSO were confirmed at the RNA level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rotein level by Western blotting. Co-immunoprecipitation with TOSO antibody follow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P/LCMS) was used to identify TOSO interacting proteins. Western blott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activation status of BCR signaling pathways as well as B-cell lymphoma 2 (BCL-2).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poptosis of TOSO-over-expressing B lymphoma cell lines and TOSO-down-regulated CLL cells via the staining of Annexin V and 7-AAD. One-way analyses of variance were used for intergroup comparisons, while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s were used for two-sample comparisons.Results:From IP/LCMS, we identified spleen tyrosine kinase (SYK) as a crucial candidate of TOSO-interacting protein and confirmed it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After stimulation with anti-IgM, TOSO over-expression in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SYK, and subsequently activated the BCR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could be reversed by a SYK inhibitor. TOSO knockdown in primary CLL cells resulted in reduced SYK phosphorylation as well as attenuated BCR signaling pathway. The apoptosis rates of the Granta-519 and Z138 cells expressing TOSO were (8.46 ± 2.90)% and (4.20 ± 1.21)%,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s, which were (25.20 ± 4.60)% and (19.72 ± 1.10)%, respectively (P < 0.05 for both). The apoptosis rate was reduced after knocking down TOSO in the primary CLL cells. In addition, we also found that TOSO down-regulation in primary cells from CLL patients led to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BCL-2 as well as lower apoptosis, and vice versa in the cell line.Conclusions:TOSO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LL by interacting with SYK, enhancing the BCR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ducing apoptosis resistance.

  • 标签: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TOSO B-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SYK Apoptosis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丹麦Radiometer(雷度)公司ABL825型血气分析仪检测人体血液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O2)、钙离子(calcium ion,Ca2+)、乳酸(lactic acid,Lac)的检测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15-A2文件,对ABL825血气分析仪于2021年1月到3月期间检测各质控品和临床样本进行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检测pH、PCO2、PO2、Ca2+和Lac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同时与另一台认可仪器ABL825的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电解质分析仪YY/T 0589/2016》评价仪器检测Ca2+的稳定性和携带污染率。结果ABL825检测系统检测各项目高低2个浓度总不精密度分别为:pH 0.001和0.001,PCO2 0.78%和1.31%,PO2 1.31%和2.03%,Ca2+ 1.07%和1.27%,Lac 4.60%和3.67%;批内不精密度分别为:pH 0和0,PCO2 0.50%和0.77%,PO2 1.26%和1.30%,Ca2+ 0和0,Lac 2.75%和1.02%;二者均小于厂家声明,符合实验室要求。两个检测系统pH、PCO2、PO2、Ca2+、Lac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9 8、0.993 9、0.997 5、0.995 5、0.979 5,均R2>0.95,两个检测系统相关性较好,相对偏倚小于厂家申明,准确度高。稳定性:钙离子波动百分比(R)为0。携带污染率: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LH)为0.50%,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HL)为1.49%,符合文件要求。结论ABL825血气分析仪主要仪器性能达到实验室要求,检测结果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 标签: 血气 性能评价 酸碱度 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t(9;12)(q34;p13)形成的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从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3岁11个月。临床特征主要为骨髓淋巴系增生明显,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规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9;12)(q34;p13)。患儿入院后于2020年3月29日始予VDLD(地塞米松、长春地辛、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化疗,第8天激素诱导试验敏感,第17天骨髓象示幼稚淋巴细胞占0.34,流式细胞术检测示残留的B-ALL肿瘤细胞占20.17%,4月23日予达沙替尼80 mg/m2口服治疗。第35天复查微小残留病(MRD)转阴;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流式细胞术结果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67%间期细胞显示了1个额外的ABL1信号。结论ETV6-ABL1融合基因阳性ALL罕见,具有独特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为此类疾病常规细胞遗传学的异质性提供了新的信息。

  • 标签: 白血病 儿童 ETV6-ABL1融合基因 染色体畸变 蛋白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P)技术是为获得大量标准FP而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基因融合蛋白表达方法,利用此项技术,可构建和表达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目的蛋白。FP类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不同的基因或基因片段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由不同的功能蛋白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多结构域的人工蛋白。FP技术可以优化蛋白性能甚至产生新功能,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的方法。文章从FP的构建、表达、纯化、作用、应用及FP类药物等多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融合蛋白 靶向类药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环孢素A(CSA)引起的慢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制作慢性CSA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溶剂对照组、CSA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光镜检查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内线粒体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Mfn2蛋白的表达。结果CSA模型组造模2、4周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CSA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变形,脊消失。CSA模型组2、4周肾组织Mfn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周模型组比较,4周组Mfn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减少(P<0.05)。结论Mfn2可能在CSA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疾病 环孢素A 线粒体融合蛋白2
  • 简介:摘要破骨细胞是具有骨吸收能力的多核巨细胞。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因子刺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表达融合蛋白,如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破骨细胞多次跨膜蛋白(OC-STAMP),为破骨细胞融合奠定基础。在疾病状态下,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导致破骨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增加。这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融合形成骨吸收能力更强的破骨细胞。破骨细胞融合蛋白的异常表达是破骨细胞造成病理性骨破坏的前提。阐明破骨细胞融合蛋白的作用机制,对于干预骨破坏性疾病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论述破骨细胞融合蛋白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破骨细胞造成的骨破坏性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破骨细胞 细胞融合 膜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环孢素A(CSA)引起的慢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制作慢性CSA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溶剂对照组、CSA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光镜检查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内线粒体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Mfn2蛋白的表达。结果CSA模型组造模2、4周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CSA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变形,脊消失。CSA模型组2、4周肾组织Mfn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周模型组比较,4周组Mfn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减少(P<0.05)。结论Mfn2可能在CSA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疾病 环孢素A 线粒体融合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BCR-ABL1激酶区突变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252例CML患者和49例Ph+ 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伊马替尼治疗效果不佳时采集骨髓或者外周血标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CR-ABL1激酶区,应用Sequencing Analysis v5.4软件分析BCR-ABL1激酶区突变。随访6~48个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52例CML患者中57例(22.6%)检测出BCR-ABL1激酶区突变,其中25例处于慢性期,21例处于加速期,11例处于急变期;50例患者存在20种类型单一点突变,最常见的类型为E255K(16.0%,8/50)、T315I(14.0%,7/50)、M244V(8.0%,4/50)、G250E(8.0%,4/50),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P-loop和C-helix区;7例患者存在双重突变;发生多重突变的患者预后最差,中位总生存(OS)时间3.2个月。49例Ph+ ALL患者中17例(34.7%)检测出BCR-ABL1激酶区突变,其中14例患者存在12种类型单一点突变,3例患者存在多重突变;多重突变、突变位于P-loop和C-helix区、突变位于其他区域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0、8.0、18.0个月,3组患者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国东北地区伊马替尼耐药的CML和Ph+ ALL患者中,发生于P-loop和C-helix区的点突变最为常见。多重突变、发生在P-loop和C-helix区的突变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融合蛋白质类,bcr-abl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白血病,髓系,慢性 抗药性,肿瘤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成功建立体液免疫记忆反应至少取决于两层防御机制:抵抗再感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为既有体液免疫记忆,其依赖于长寿浆细胞(plasma cells,PCs)分泌的预存的保护性抗体;第二道防线为反应性体液免疫记忆,即病原体经历的记忆B细胞迅速重新激活以产生抗体。其中后者在防御同源病毒的再次感染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破坏免疫系统及病毒高变异特性对预防性疫苗的研发提出了挑战。因此,了解HIV诱导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记忆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s,BCR)的特点为HIV-1预防性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记忆B细胞 B细胞受体 生发中心 广谱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新型非天然氨基酸标记的HiD-Hin47融合载体蛋白。方法选择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合适位置的20个氨基酸位点,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技术将原有氨基酸位置插入一种含叠氮基的非天然氨基酸N6-(2-叠氮乙氧羰基)-L-赖氨酸(NAEK),对不同位点插入NAEK的融合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纯化后产物经SDS-PAGE分析,观察各位点融合蛋白产量,最终E677位点表达稳定性更高,均能达到野生型的70%,选择E677位点表达的融合蛋白与3型和6B型肺炎球菌多糖发生click反应完成偶联,所得结合物纯化后进行动物实验和免疫学检测,并与CRM197、破伤风类毒素(TT)、HiD以常规结合方式与3型和6B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产物进行对比。结果以HiD-Hin47为载体蛋白的3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稍优于与其余3组结合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HiD-Hin47为载体蛋白的6B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显著优于以TT、HiD为载体的结合物,与以CRM197为载体结合物的免疫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EK标记的HiD-Hin47具有作为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潜力,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融合蛋白 非天然氨基酸 免疫原性 结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