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黏膜耦合颊黏膜与舌黏膜耦合异种脱细胞基质生物膜(ADM)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男性尿道下裂多次修复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成年男性尿道下裂修复失败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8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例。根据尿道替代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舌黏膜耦合颊黏膜组(14例),平均年龄(29.5±1.2)(18~41)岁;既往手术次数平均(3.6±0.7)(2~5)次;既往取口腔黏膜次数平均(1.0±0.5)(0~2)次;尿道缺损长度(6.4±0.6)cm。B组为舌黏膜耦合ADM组(12例),平均年龄(26.5±0.8)(20~38)岁;既往手术次数平均(4.6±0.8)(3~5)次;既往取口腔黏膜次数平均(1.0±0.5)(0~2)次;尿道缺损长度(6.7±0.4)cm。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将阴茎伸直,切除纤维组织或瘢痕,测量尿道缺损长度。A组采用舌黏膜铺尿道板,加盖颊黏膜;B组采用舌黏膜铺尿道板,加盖ADM[异种(牛)脱细胞基质敷料,规格5 cm×5 cm]。A组取舌黏膜的长度平均(5.0±0.2)(4.0~6.0)cm,宽度平均(1.2±0.2)(1.0~1.5)cm;取颊黏膜的长度平均(4.1±0.2)(3.5~5.5)cm,宽度平均(1.2±0.2)(1.0~1.5)cm。B组取舌黏膜的长度平均(5.0±0.2)(5.0~6.0)cm,宽度平均(1.2±0.2)(1.0~1.5)cm。两组术中取口腔黏膜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下裂修复成功标准:①阴茎外观接近正常;②矫正阴茎下曲;③尿道正位开口;④尿流尿线正常,排尿通畅,成人最大尿流率>15 ml/s。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3±1.6)(8~24)个月。A、B组口腔区域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口腔供区疼痛7/14例和1/12例,张口紧绷感8/14例和1/12例,口腔供区麻木感8/14例和1/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尿道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尿道瘘1/14例和4/12例,尿道狭窄2/14例和6/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茎弯曲2/14例和1/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成功比例分别为12/14例和5/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道下裂多次修复失败后皮源缺少的患者,建议采用舌黏膜耦合颊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舌黏膜耦合ADM尽管具有口腔黏膜取材少、术后口腔并发症低等优点,为多次手术失败阴茎局部皮源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成功率低等风险,应谨慎使用,不推荐一线使用。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口腔黏膜 脱细胞真皮基质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奈酚逆转耐多柔比星(ADM)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ADM细胞耐药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ADM作用24 h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毒性,计算24 h ADM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倍数。MTT法检测山奈酚作用24 h对K562/ADM细胞的毒性,计算24 h山奈酚5%抑制浓度(IC5)、10%抑制浓度(IC10),以二者确定后续实验山奈酚两组浓度,未经山奈酚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山奈酚干预组ADM作用24 h的细胞抑制情况,计算各组24 h的细胞抑制情况,计算各组24 h ADM IC50,空白对照组与山奈酚组IC50的比值为山奈酚逆转耐药倍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山奈酚作用后K562/ADM细胞内ADM荧光强度。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分别经山奈酚、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山奈酚和SB202190联用后的K562/ADM细胞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磷酸化p38(p-p38)、总p38(t-p38)]表达情况。结果ADM处理24 h后,K562、K562/ADM细胞IC50值分别为(0.9±0.6)、(28.1±3.5)μg/ml;相对于K562细胞,K562/ADM细胞对ADM作用24 h的耐药倍数为31.16倍。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山奈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K562/ADM细胞增殖,依据IC5和IC10,确定以0.5、1.0 μmol/L山奈酚进行后续实验。山奈酚和ADM共同作用24 h后,空白对照组、0.5 μmol/L山奈酚组、1.0 μmol/L山奈酚组K562/ADM细胞24 h ADM IC50分别为(33.7±5.7)、(21.4±0.6)、(15.9±1.8)μg/ml(F=30.85,P<0.05;组内两两比较,均P<0.05),0.5 μmol/L山奈酚组、1.0 μmol/L山奈酚组K562/ADM细胞24 h逆转耐药倍数分别为1.58、2.12倍。流式细胞术检测示,空白对照组、0.5 μmol/L山奈酚组、1.0 μmol/L山奈酚组K562/ADM细胞内ADM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138.4±8.9、154.3±2.2、165.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48,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1.0 μmol/L山奈酚处理24 h后,K562/ADM细胞的P-gp、MRP1、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而t-p38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202190可降低P-gp、MRP1、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P<0.05);SB202190联合不同浓度山奈酚作用后,K562/ADM细胞P-gp、MRP1、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未下降(P>0.05)。结论山奈酚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降低K562/ADM细胞P-gp、MRP1的相对表达量,实现增加细胞内ADM的蓄积,从而逆转K562/ADM细胞的耐药性。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慢性 抗药性,肿瘤 山奈酚 多柔比星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p38 MAP激酶 K562/ADM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