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严重后果,早期筛查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人群,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教育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好措施。本文主要从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及健康教育现状两方面对国内外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人群健康教育干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心血管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第一步,评估为心血管高风人群需要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评估为中危的人群要进一步评估其是否有高风可能,除需要计算终生风险外还特别强调应用心血管风险增强因素评估,旨在筛查出心血管高风人群。心血管风险增强因素包括靶器官损害、血清生物标志物等因素。以往用于疾病诊断部分指标,随着检测方式简便和灵敏度提高,较多循证证据显示在正常人群中应用,有助于心血管高风人群筛查。本文重点讨论上述指标应用于心血管风险筛查人群,以更好筛查出心血管高风人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组MRI优化序列在肝细胞性肝癌高风人群中对小肝癌筛查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全序列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且有病理结果121例患者图像,从全序列中提取三组优化序列让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1)平扫组,包括T2WI和DWI序列;(2)增强组,包括蒙片和钆塞酸二钠四期增强图像(动脉早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3)肝胆期组,包括T2WI、DWI和20 min T1-HBP序列。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肝癌阳性或阴性,计算三组优化序列诊断效能。结果三组优化序列扫描和准备时间(min:s)分别为12:52、13:04、14:06。三组优化序列诊断小肝癌敏感度及相应95%置信区间为0.855 (0.750、0.928)、0.913 (0.820、0.967)、0.942 (0.858、0.984);特异度为0.731 (0.590、0.844)、0.904 (0.790、0.968)、0.885 (0.766、0.956);符合率0.802 (0.719、0.869)、0.909 (0.843、0.954)、0.917 (0.853、0.960)。三组阳性似然比为3.18、9.51、8.19,阴性似然比为0.19、0.09、0.06,约登指数为0.586、0.817、0.827。结论平扫组敏感度较高,为小肝癌筛查提供一定帮助;增强组和肝胆期组特异度和符合率高,用于筛查小肝癌诊断效能更好。

  • 标签: 小肝癌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优化序列 筛查 肝脏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检测对13-、18-和21-三体以外常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效能及其产前诊断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就诊3例cffDNA检测提示16-三体高风孕妇病例资料,回顾分析胎儿羊水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以及胎盘和/或皮肤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结果。结果(1)病例1、2和3 cffDNA检测均提示16-三体高风(Z值分别为20.57、24.88和17.87)。(2)病例1和2胎儿羊水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羊水SNP-array检测病例1提示在16p13.3p12.3和16q22.1q24.3区域分别存在19.2和23.0 Mb杂合度丢失,病例2在16q22.3q24.3区域存在16.0 Mb杂合度丢失;病例3胎儿羊水核型为47,XY,+16[3]/46,XY[97],羊水SNP-array未见5 Mb以上杂合度丢失以及拷贝数变异。(3)病例1和2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病例3胎儿宫内死亡,均引产。3例病例胎盘胎儿面/母体面中心组织CNV-seq检测均提示胎盘为嵌合型16-三体,16号染色体拷贝数分别为2.56/2.70、2.73/2.82、2.80/2.81。病例1和2引产胎儿皮肤组织CNV-seq检测均提示未见拷贝数变异。结论cffDNA检测对13-、18-和21-三体以外16-三体具有一定检测效能;cffDNA检测提示16-三体高风结果行产前诊断核型分析同时,建议结合SNP-array排除低比例嵌合和杂合度丢失。

  • 标签: 三体 染色体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镶嵌现象 胎盘 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 expanded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plus)在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因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1/270)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行NIPT-plus1561例孕中期孕妇筛查结果、产前诊断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行NIPT-plus筛查1561例孕妇中,45例孕妇结果为NIPT-plus高风,检出率为2.88%(45/1561)。40例高风孕妇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确诊20例,阳性预测值为50.0%(20/40)。统计学分析提示,NIPT-plus对0-1/90组21-三体、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微缺失/重复综合征检出率高,阳性预测值低于其他两组。结论NIPT-plus在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孕妇不同组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存在差异。NIPT-plus能够缓解产前诊断压力,可作为孕妇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检测手段。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 血清学筛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护士职业承诺、护理工作环境及护士离职倾向现状,并探讨护士职业承诺在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离职倾向间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12月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11所三级医院和6所二级医院3 1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和护士离职倾向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 142份,回收有效问卷3 018份,有效回收率为96.1%。结果3 018名护士PES、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及护士离职倾向问卷条目均分分别为(3.02±0.49)、(3.54±0.67)、(2.72±0.99)分。护士职业承诺、护理工作环境及护士离职倾向间存在相关性(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后,PES中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维度以及护士职业承诺量表中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机会承诺维度是护士离职倾向独立影响因素。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护士职业承诺在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离职倾向间中介效应为0.267,占总效应57.3%。结论护士职业承诺在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离职倾向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提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或提高护士职业承诺,降低护士离职倾向,稳定护理队伍。

  • 标签: 护士 职业承诺 工作环境 离职倾向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高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C/D级]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320 μg/9 μg)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 μg/4.5 μg)吸入治疗,疗程9 d。以治疗前、治疗第5天、治疗第9天为观察时间点,监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动脉氧分压(PaO2)、乳酸(HL)、白细胞介素6(IL-6)、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各项客观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6 min行走试验(6MWT)距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CT、PaO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天,两组PCT、PaO2、FeNO、hs-CRP、E0(%)、IL-6、FEV1/FVC、FEV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3.289、3.982、4.871、3.332、4.098、5.253、6.214、3.843、7.268、5.387、7.392、5.398、6.349,均P<0.05);治疗第9天两组比较,PCT、PaO2、FeNO、hs-CRP、E0(%)、IL-6、FEV1/FVC、FEV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8、4.032、2.948、3.527、3.118、5.251、5.325、6.338、2.907、6.289、3.246、2.084、2.151、2.527,均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H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341,P<0.05),治疗第9天,两组H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可以显著改善高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提高PaO2,降低FeNO、hs-CRP、E0%、IL-6等炎性标志物水平,对高风AECOPD患者疗效优于低剂量。

  • 标签: 药物剂量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吸入法 呼吸功能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疗效比较研究
  • 作者: 李英杰 张丽 董秋石 蔡勇 张扬子 王林 姚云峰 张晓燕 李忠武 李永恒 孙应实 王维虎 武爱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病理科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放疗科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影像科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治疗对高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24例接受PD-1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高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直肠腺癌,患者年龄范围18~80岁;(2)内镜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4)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3c、T3d、T4a和T4b,或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或mrN2,或直肠系膜筋膜(MRF)阳性;(5)治疗前无明确远隔转移证据;(6)无盆腔放疗史、直肠癌手术史或化疗史;(7)不伴需抗生素治疗全身性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预期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仍不可切除;(2)过去5年内罹患过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结局恶性肿瘤或过去6个月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3)接受过其他类型抗肿瘤或试验性治疗;(4)孕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6)即往接受过抗PD-1抗体等免疫治疗患者。新辅助治疗包括3个阶段,即PD-1抗体(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联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期;长疗程放疗(调强放疗GTV 50.6 Gy/CTV 41.8 Gy/22 f);放疗结束后CapeOx方案化疗2周期。第3阶段治疗结束后经过肿瘤疗效评估,行手术治疗或选择等待观察。分析其手术安全性、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近期肿瘤学结局。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5(47~78)岁,肿瘤下缘距离肛缘中位距离4(3~7)cm。肿瘤最大径中位值5.1(2.1~7.5)cm。cT3和cT4期分别为20例和4例;cN1、cN2a和cN2b期分别为8例、5例和11例。MRF阳性10例,EMVI阳性10例。所有患者均为错配修复蛋白阳性表达(pMMR)。新辅助治疗期间,6例(25.0%)发生了Ⅰ~Ⅱ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3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截至2021年4月30日,83.3%(20/24)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9例为R0切除,16例接受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包括2例Clavien-Dindo Ⅱ级(吻合口出血和伪膜性肠炎各1例),3例Ⅰ级吻合口狭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比例为30.0%(6/20),主要病理学反应率为20.0%(4/20)。Ras/Raf突变者无一例出现pCR或cCR(0/5),17例Ras/Raf野生型患者中6例pCR,3例cCR,显著高于Ras/Raf突变型(P<0.01)。Ras/Raf野生型且为分化型腺癌16例患者,9例达到pCR或cCR。4例未接受手术患者中,3例为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1例为SD,因无法保肛拒绝手术。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4)个月,仅1例印戒细胞癌患者出现复发。结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具有较好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退缩结果。联合组织学及基因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获益人群。

  • 标签: 直肠肿瘤,局部进展期 错配修复蛋白正常/微卫星稳定 全程新辅助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 病理学完全缓解 临床完全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疗工作环境辐射对塑料闪烁体探测器Exradin W1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计划绝对剂量验证影响。方法将立体验证模体(SDVP)电子计算机断层(CT)影像扫描后导入计划系统,利用自制档铅分别在屏蔽或不屏蔽光电组件条件下进行3 cm×3 cm至20 cm × 20 cm方形梯度射野照射、虚拟靶体积(PTV)非共面弧照射以及10例容积调强弧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VMAT SRT)临床计划验证,记录各测量值并对比分析环境辐射在不同条件下对剂量测量影响。结果光电组件噪声效应随开放射野面积增大而增大,随光电组件与等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非共面弧对光电组件噪声效应贡献随射野增大而增大,最大可达4.16%;临床SRT计划验证测量时,屏蔽前与屏蔽后与治疗计划系统(TPS)相对误差分别为(1.39±1.05)%和(0.59±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43,P<0.05);与A16小空气电离室实测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1.22±1.56)%和(0.42±1.42)%,W1测量误差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14,P<0.05)。结论Exradin W1探测测量结果与电离室及计划系统计算结果一致度较好,但其准确度易受放疗工作环境辐射影响。测量非共面照射时应将光电组件尽量摆放在远离辐射等中心位置,并予以适当遮挡或屏蔽,可有效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临床精准放射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 剂量验证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质量保证
  • 简介:摘要近年来眼眶病得到广泛关注,专科建设亦得到快速发展,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眼眶病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开展眼眶外科必要性、眼眶病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高效、有序、规范地开展眼眶病临床工作。眼眶病领域存在大量潜在病患群,开展眼眶外科可体现眼科综合实力;其诊断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有必要进行专科配置和人才培养;设备支持和人员培训应齐头并进,要求从业人员抗压能力强、专业理论扎实、循序渐进开展工作,从而保障学科稳步、高效、可持续发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05-808)

  • 标签: 眶疾病 眼外科手术 专业,外科 在职培训
  • 简介:摘要本文就老年人健康相关居住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综述,简介了其从人-环境-职业模型概念提出、到环境因素风险评估方法、再到人-环境因素交互风险评估方法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The Enabler"人体功能与环境障碍评估工具、功能与康复环境安全性评估(SAFER)、功能与康复环境安全性评估——健康结局测量与评价(SAFER-HOME)、Westmead居家安全评估(WeHSA)、居家跌倒和意外筛查工具(HOME FAST)、Cougar居家安全评估(CHSA)、居家职业物理环境性能评估(I-HOPE)、居家职业物理环境性能评估照护者版(I-HOPE Assist)及居家药品管理运行情况评估(HOME-Rx)等多个居住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 标签: 居住风险评估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本文在对我国环境健康标准化工作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与健康标准化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对近期环境健康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 标签: 环境健康 参考标准 标准体系
  • 简介:摘要水环境质量是直接影响人类及其他非人类物种生命健康重要因素之一。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已成为衡量水环境质量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核能源不断发展,水环境放射性核素水平及其健康风险已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本文从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来源、健康影响、评估方法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国内外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健康风险评估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客观评估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健康风险,保障人群健康提供依据。

  • 标签: 环境 放射性核素 风险评估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导致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碘-131(131I)内照射主要危险因素,对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内照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于2019年3至10月,以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8年度福建省开展131I核素诊疗21家核医学单位资料,对131I自动分装仪数量、131I甲状腺癌(甲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及肝癌治疗人数、核医学工作人员数量、执业类别、131I操作情况和轮岗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20家开展131I甲癌和甲亢诊断治疗医院进行场所131I气溶胶检测和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直接测量。分析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内照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内照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20家医院核医学监督区131I气溶胶检出率为80.0%(16/20),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检出率为25.5%(62/243)。工作人员近10个有效半减期内参与131I分装和给药、核医学科监督区131I气溶胶活度浓度、131I甲癌和131I甲亢治疗人数是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内照射主要危险因素(OR=5.857、6.808、1.983、1.150,P<0.05)。结论核医学工作人员131I内照射暴露普遍存在,应当重视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内照射防护,加强主要危险因素控制。

  • 标签: 核医学 碘-131 内照射 气溶胶 甲状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于不同遗传风险儿童少年近视屈光与近距离工作关联。方法于2016年9—12月,以天津市南开区和红桥区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两个区各1所小学和初中553名6~14岁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并进行近距离工作情况问卷调查;对选定近视易感基因中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个体遗传风险(GRS)进行评分。根据遗传风险评分分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与近距离工作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近距离工作与屈光度关联。结果553名对象年龄为(9.8±2.5)岁,其中男生295名(53.3%);近视总体检出率为62.0%;等效球镜屈光度(SER)为(-1.30±1.85)D。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RS低风险组中,与持续近距离工作时长<0.5 h者相比,持续近距离工作时长≥0.5 h者近视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值为2.64(1.07, 6.52)];GRS中度风险组中,随着每日使用电脑时长增加,近视患病风险升高[OR(95%CI)值为2.14(1.03, 4.77)];GRS高风组中,随着每日读写总时长增加,近视患病风险随之增加[OR(95%CI)值为1.27(1.01, 1.59)]。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RS低风险组中,每日读写总时长和使用手机时长每增加1 h,SER分别下降0.18 D(95%CI:-0.30, -0.07)和0.95 D(95%CI:-1.51, -0.39);GRS中度风险组中,每日读写总时长和使用电脑时长每增加1 h,SER则分别下降0.25 D(95%CI:-0.31, -0.18)和0.57 D(95%CI:-0.97, -0.18);GRS高风组中,每日读写总时长每增加1 h,SER则下降0.33 D(95%CI:-0.43, -0.22)。结论≥0.5 h持续近距离工作、每日使用电脑时长、每日读写总时长和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与儿童少年近视屈光有关联。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近视 遗传风险评分 近距离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富汗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输入我国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应对策略和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阿富汗和我国脊灰流行相关资料,制定输入风险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样本,对来自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通过微信社交软件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水平,采用风险矩阵评估阿富汗脊灰输入我国风险等级。结果76位来自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8人,女性48人,平均年龄46岁,平均从业时间20年、权威系数为0.71。76名专业人员回答阿富汗脊灰输入我国风险可能性9道题总得分为567,占总分最高值(2 052)27.63%,对应脊灰输入我国可能性水平为不太可能(20%~39%);阿富汗脊灰输入我国严重性8道题总得分为1 058,占总分最高值(1 824)58.00%,对应脊灰输入严重性水平为中等(40%~59%)。对照风险矩阵,提示阿富汗脊髓灰质炎输入我国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结论阿富汗脊灰输入我国风险为中等水平,只有继续加强我国预防控制脊灰各项措施,才能持续保持我国无脊灰状态。

  • 标签: 阿富汗 脊髓灰质炎 输入风险 风险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深入认识,龋病治疗不应局限于对现有龋损修复治疗,而应以龋病风险评估和龋损活跃性评估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恢复口腔微生态平衡,进而控制龋病进展和恢复患牙结构与功能。

  • 标签: 龋齿 龋损活跃性 治疗方案 修复材料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关系密切。目前已知多种因素会改变TME影响肿瘤发展,然而TME改变也离不开肿瘤细胞。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调节TME是抗肿瘤治疗关键,因此了解肿瘤细胞对TME影响十分重要。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