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周进华 解正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 225001(现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眼科 211900),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 225001(现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眼科 2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E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诱导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取36只造模成功后2周的糖尿病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ES 1.0 μl组、ES 2.5 μl组、ES 5.0 μl组、贝伐单抗2.5 μl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只,并根据分组情况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ES和贝伐单抗。同时选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于玻璃体腔注药后4周,采集各组大鼠右眼视网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laudin-5、occludin、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均相继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等典型糖尿病表现,体质量明显下降,造模成功率为1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ES 2.5 μl组、ES 5.0 μl组、贝伐单抗2.5 μl组、联合治疗组VCAM-1、ICAM-1、VEGF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下降,claudin-5、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S 1.0 μl组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3±0.02,明显高于模型组的0.13±0.02,ES 1.0 μl组ICAM-1、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0.01和0.57±0.00,明显低于模型组的0.81±0.01和0.8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ES给药剂量的增加,claudin-5和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VCAM-1、ICAM-1、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下降趋势。结论重组人ES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炎性因子VCAM-1、ICAM-1的释放、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视网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缺失。

  • 标签: 糖尿病/模型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视网膜屏障 Claudin-5 Occludin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的血清内皮(ES)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南京梅山医院COPD患者120例和健康志愿者50例,检测血清ES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血清中ES与COPD分级、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炎症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同时,比较抗炎治疗前后COPD患者血清ES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OPD组血清ES均明显增高(P<0.01),急性加重期COPD组血清ES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P<0.01),GOLD Ⅲ-Ⅳ级患者血清ES水平明显高于GOLD Ⅰ-Ⅱ级(P<0.01)。无论在稳定期还是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中,血清ES水平与炎症相关指标CRP和VEGF均呈正相关(P<0.05),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和FEV1/FVC(%)呈负相关(P<0.05)。而且,抗炎治疗后COPD患者血清E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COPD患者血清中ES水平明显增高,通过检测血清ES的水平可以预测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内皮抑素 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肺低分化腺癌伴脑转移给予靶向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注射液15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停药第17天,患者颈部和胸部出现红斑、瘙痒,随后红斑迅速扩散至全身,并出现水疱和广泛的表皮脱落,伴有瘙痒、疼痛和低热。考虑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导致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周后,皮损基本愈合。

  • 标签: 内皮抑素类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抑制(ES)和血管(AS)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义乌市中医医院眼科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60例(60眼)和对侧健康人球结膜组织60例(60眼)。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翼状胬肉组织和健康球结膜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量翼状胬肉组和对照组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健康球结膜组织基质层为结缔组织,上皮层为柱状上皮。翼状胬肉基质层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血管周围见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35±0.12)、(0.62±0.17)]均高于对照组[(0.13±0.08)、(0.16±0.09)](t=11.816、18.524,P=0.000、0.000)。复发组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63±0.15)、(0.87±0.21)]均高于初发组[(0.22±0.11)、(0.45±0.16)](t=17.073、12.323,P=0.000、0.000)。翼状胬肉组织中ES与AS呈正相关(r=0.571,P=0.000)。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水平升高,ES和AS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复发过程。

  • 标签: 翼状胬肉 抑制素类 血管抑素类 内皮细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对宫颈癌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93%(28/30)比87%(26/30)和97% (29/30)比93%(2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88.07 ± 37.53)ng/L比(227.27 ± 142.61)ng/L和(21.03 ± 5.75)ng/L比(38.34 ± 18.17)ng/L,对照组:(120.04 ± 81.22)ng/L比(197.34 ± 142.41)ng/L和(24.04 ± 7.29)ng/L比(39.78 ± 13.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同步放化疗有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提升放化疗敏感性和近期疗效的趋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内皮抑素类 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对宫颈癌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93%(28/30)比87%(26/30)和97% (29/30)比93%(2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88.07 ± 37.53)ng/L比(227.27 ± 142.61)ng/L和(21.03 ± 5.75)ng/L比(38.34 ± 18.17)ng/L,对照组:(120.04 ± 81.22)ng/L比(197.34 ± 142.41)ng/L和(24.04 ± 7.29)ng/L比(39.78 ± 13.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同步放化疗有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提升放化疗敏感性和近期疗效的趋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内皮抑素类 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治疗结果
  • 作者: 李欣 胡莉钧 于静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30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30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常州 2130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疗科,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内皮抑制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靶向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探索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验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可通过TGF-β1、Smad2、Smad3信号通路加重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过程。方法6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5Gy照射组、内皮抑制6mg/kg组、内皮抑制12mg/kg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6mg/kg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12mg/kg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后1、3个月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心肌组织完成HE染色了解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了解纤维化程度,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2、Smad3、Collagen-I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3个月,25Gy照射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6、12mg/kg)组与对照组比较Masson染色见胶原沉积明显增加,TGF-β1、Smad2、Smad3、Collagen-I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结论给予大鼠总物理剂量为25Gy的照射,可诱导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发生。TGF-β1、Smad2信号通路是介导放射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致心肌纤维化损伤的共同信号通路。

  • 标签: 放射性心脏损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TGF-β1基因 Smad2基因 Smad3基因 Collagen-I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质量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rh-endostatin)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以右眼为实验眼,按照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随机平均分为0.125 mg rh-endostatin组、0.250 mg rh-endostatin组、0.500 mg rh-endostatin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各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100 μl不同剂量的rh-endostatin或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玻璃体腔注射前,注射后1、3、7、14、30和60 d,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下分别检查术眼眼前节和眼底,测量术眼眼压;于注射前,注射后7、30和60 d分别进行兔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于注射前,注射后14和60 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于注射后60 d摘除眼球,各组取其中3只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另取3只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各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前节、后节均未见明显改变,其中0.125 mg rh-endostatin组、0.500 mg rh-endostatin组于注射后1 d各有1眼前房出现絮状渗出,分别于注射后7 d和14 d渗出完全吸收。OCT图像显示未出现异常光反射及形态改变。观察期间,各组注射前后各时间点间眼压值、a波振幅、b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34、0.101、0.476,F时间=1.709、2.479、1.706,均P>0.05)。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各组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兔眼玻璃体腔注射0.125~0.500 mg rh-endostatin是安全的。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 玻璃体腔注射 眼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联合顺铂胸腔灌注,研究组给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联合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胸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6/40)比7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治疗后研究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4±106)pg/ml比(598±159)pg/ml,(103±43)pg/ml比(189±4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P<0.001;t=6.23,P<0.001)。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7±0.3)分比(4.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胸腔灌注联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能有效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减轻患者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顺铂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腔灌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放射性心脏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恩度)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恩度干预组,恩度(6 mg/kg)腹腔连续注射14 d;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照射25 Gy/5次,连续5 d;D组为照射+恩度干预组,恩度给药方法同B组、心脏照射方法同C组。照射后第1、3个月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CTGF及胶原蛋白Ⅰ(COL-Ⅰ)型表达。结果照射后1和3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照射后1个月,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为(5.20±0.75)%,C组(10.12±2.17)%和D组(10.32±1.36)均高于A组(t=4.74、4.93,P<0.01),C组和D组的C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个月C组的CVF(13.17±2.67)%仍比A组(5.23±1.32)%高(t=4.49,P<0.01),C组的CVF低于D组(16.92±3.58)%(t=3.19,P<0.05)。照射后1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441±0.063,C组0.817±0.079高于A组(t=5.81,P<0.01);照射后3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501±0.110,C组0.832±0.150高于A组(t=4.19,P<0.01),D组1.403±0.133高于C组(t=7.24,P<0.01)。照射后1、3个月,各组间CTGF及COL-I的变化趋势与TGF-β1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射线可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形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可能会加重晚期放射纤维化的形成。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放射 心脏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在伴腹腔转移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伴腹腔转移胃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67.5%(27/40),高于对照组的47.5%(19/40)(χ2=4.256,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TSGF、CEA、CA72-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8.99±3.14)U/ml比(55.17±3.68)U/ml,t=-8.080,P<0.01;(0.40±0.09)ng/ml比(0.47±0.10)ng/ml,t=-3.291,P=0.002;(3.51±1.14)U/ml比(8.42±2.57)U/ml,t=-11.045,P<0.01]。治疗后两组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38.53±5.12)%比(31.82±4.75)%,t=6.076,P<0.01;(25.36±4.39)%比(19.12±3.91)%,t=6.713,P<0.01;1.05±0.24比0.83±0.19,t=4.546,P<0.01]。治疗后两组血管新生相关因子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p53、VEGF、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2.86±31.24)ng/L比(163.24±33.27)ng/L,t=-4.210,P<0.01;(425.23±36.79)ng/L比(673.57±63.28)ng/L,t=-21.458,P<0.01;(35.87±4.03)ng/ml比(38.26±4.32)ng/ml,t=-2.559,P=0.012]。观察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7.5%(19/40)比62.5%(25/40),χ2=6.142,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伴腹腔转移胃癌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转移 香菇多糖注射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3(Gal-3)、胱-C(Cys-C)和内皮-1(ET-1)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有无LVH分为非LVH组(66例)及LVH组(44例),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Gal-3、Cys-C和ET-1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al-3、Cys-C和ET-1水平对高血压LVH的诊断价值。结果高血压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132.28 ± 38.18)μg/L比(110.60 ± 17.51)μg/L、(1.19 ± 0.12)mg/L比(0.81 ± 0.06)mg/L、(21.28 ± 0.72)ng/L比(16.50 ± 0.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非LVH组[(159.75 ± 36.37)μg/L比(113.96 ± 26.79)μg/L、(1.24 ±)mg/L比(1.16 ± 0.08)mg/L、(21.84 ± 0.71)ng/L比(20.90 ± 0.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LVMI与Gal-3(r=0.650,P<0.01)、Cys-C(r=0.659,P<0.01)和ET-1(r=0.858,P<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Gal-3水平诊断高血压LV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 CI 0.743~0.899,截断值为148.55 μg/L,灵敏度、特异度为59.10%、89.40%;Cys-C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672,95% CI 0.558~0.786,截断值为1.320 mg/L,灵敏度、特异度为43.20%、98.50%;ET-1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876,95% CI 0.811~0.941,截断值为22.275 ng/L,灵敏度、特异度为65.90%、95.50%;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948,95% CI 0.855~0.976,灵敏度、特异度为84.10%、98.5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LVH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高血压LVH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半乳糖凝集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内皮缩血管肽-1 肥大,左心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3(Gal-3)、胱-C(Cys-C)和内皮-1(ET-1)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有无LVH分为非LVH组(66例)及LVH组(44例),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Gal-3、Cys-C和ET-1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al-3、Cys-C和ET-1水平对高血压LVH的诊断价值。结果高血压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132.28 ± 38.18)μg/L比(110.60 ± 17.51)μg/L、(1.19 ± 0.12)mg/L比(0.81 ± 0.06)mg/L、(21.28 ± 0.72)ng/L比(16.50 ± 0.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Gal-3、Cys-C和ET-1水平高于非LVH组[(159.75 ± 36.37)μg/L比(113.96 ± 26.79)μg/L、(1.24 ±)mg/L比(1.16 ± 0.08)mg/L、(21.84 ± 0.71)ng/L比(20.90 ± 0.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LVMI与Gal-3(r=0.650,P<0.01)、Cys-C(r=0.659,P<0.01)和ET-1(r=0.858,P<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Gal-3水平诊断高血压LV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 CI 0.743~0.899,截断值为148.55 μg/L,灵敏度、特异度为59.10%、89.40%;Cys-C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672,95% CI 0.558~0.786,截断值为1.320 mg/L,灵敏度、特异度为43.20%、98.50%;ET-1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876,95% CI 0.811~0.941,截断值为22.275 ng/L,灵敏度、特异度为65.90%、95.50%;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LVH的AUC为0.948,95% CI 0.855~0.976,灵敏度、特异度为84.10%、98.5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Gal-3、Cys-C和ET-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LVH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高血压LVH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半乳糖凝集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内皮缩血管肽-1 肥大,左心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C及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0例,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2例、双支病变组54例、多支病变组64例。入院后次日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脂指标、尿酸、空腹血糖、血肌酐、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结果三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胱C、同型半胱氨酸、F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FMD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支病变组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35±0.20)mg/L、(19.75±2.11)μmol/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04±0.17)mg/L、(15.28±2.36)μmol/L,FMD为(5.93±1.29)%,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7.27±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脉病变支数与胱C呈正相关(r=0.719,P<0.001),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784,P<0.001),与FMD呈负相关(r=-0.548,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C、同型半胱氨酸、FMD明显相关,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胱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升,FMD水平下降。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胱抑素C 血管内皮功能 冠脉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血性胸腔积液患者在使用顺铂胸腔注射同时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血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用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16/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1年生存率[70%(14/20)]高于对照组[35%(7/20)],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血性胸腔积液,可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血性胸腔积液 顺铂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受体2(SSTR2)和生长受体5(SSTR5)两个受体亚型在人垂体催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人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16例及4例尸检获取的正常垂体组织,采用新型特异性SSTR2和SSTR5的单克隆抗体(UMB1和UMB4),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难治性垂体催乳素腺瘤标本中SSTR2及SSTR5的表达,再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性别、肿瘤大小、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使用GraphPad Prism(V. 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在正常垂体组织中均可见SSTR2和SSTR5的散在表达,81.25%(13/16)的催乳素腺瘤病例样本中检测到SSTR5的表达,相反仅3例肿瘤标本检测到散在的SSTR2的免疫反应性,其中1例为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混合型多激素腺瘤;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免疫组化的结果,免疫荧光共染结果提示正常垂体组织中催乳素细胞并不表达SSTR2,但有SSTR5的表达。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SSTR5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女性SSTR5 IRS 0.31±0.07比男性SSTR5 IRS 0.38±0.16,t=0.47,P>0.05)、肿瘤大小(R2=0.009,F=0.133,P>0.05)、术前血清催乳素水平(R2=0.026,F=0.348,P>0.05)、肿瘤Ki-67增殖指数(R2=0.060,F=0.887,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垂体催乳素腺瘤高表达SSTR5,第2代生长类似物帕瑞肽有助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型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替代治疗。

  • 标签: 垂体催乳素瘤 生长抑素受体5 生长抑素受体2 帕瑞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含铂双药化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9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恩度3 d持续静脉泵入(210 mg连续泵入72 h)联合铂两药化疗。分别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和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 AE)4.0版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随访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9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8.7%和78.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6.8个月和16.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和TP53突变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过程中与恩度3 d持续静脉泵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2例(2.2%),心肌缺血1例(1.07%)和痰中带血1例(1.07%),且均为1~2级。结论恩度3 d持续静脉泵注联合含铂两药化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内皮,血管 内皮抑素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内皮(big ET-1)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因心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以基线big ET-1水平三分位数为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低big ET-1组、中big ET-1组及高big ET-1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设定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为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限制性立方样条图、time-ROC曲线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用于评估基线big ET-1对心衰的预后价值。结果共纳入704例患者,低big ET-1组(big ET-1≤0.34 pmol/L)、中big ET-1组(big ET-1 0.34-0.70 pmol/L)及高big ET-1组(big ET-1≥0.70 pmol/L),分别为233例、236例和235例。规律随访期间共有86例(12.2%)患者失访,经中位随访930天,199例(28.2%)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big ET-1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风险比(HR)1.58,95%可信区间(CI)1.35~1.85,P<0.001],以基线big ET-1三分位数分组,结果显示,与低big ET-1组患者相比,中big ET-1组和高big ET-1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风险分别增加近1倍(HR 1.78,95%CI 1.05~3.02,P=0.032)和2倍(HR 3.16,95%CI 1.88~5.32,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各组间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显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风险随big ET-1水平增加而增加。Time-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big ET-1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风险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6、0.76及0.76)。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显示,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基础上联用big ET-1有助于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P<0.001)。亚组分析中,基线big ET-1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1.99,95%CI 1.32~3.00,P<0.001),亦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1.47,95%CI 1.23~1.76,P<0.001)。此外,基线big ET-1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1.50,95%CI 1.22~1.84,P<0.001)、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4.70,95%CI 1.74~12.69,P=0.002)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2.29,95%CI 1.54~3.42,P<0.001)患者中均可作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基线big ET-1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NT-proBNP基础上,big ET-1有助于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大内皮素 心力衰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培美曲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例)和观察组(n=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培美曲塞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化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糖类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ERA21-1),并检测两组血清VEGF、bF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39%(41/51),高于对照组的58.82%(30/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5,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CEA、CYFERA21-1水平分别为(236.92±20.85)U/L、(10.83±2.12)pg/L、(2.06±0.32)pg/L,均低于对照组的(303.86±27.51)U/L、(16.53±2.96)pg/L、(3.42±0.51)pg/L(t=11.307、9.128、13.172,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bFGF水平分别为(112.52±19.38)μg/L、(12.95±1.87)pg/L,均低于对照组的(185.02±30.14)μg/L、(20.84±2.61)pg/L(t=11.797、14.328,均P<0.001);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5%(9/51),观察组为13.73%(7/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0,P=0.445)。结论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培美曲塞化疗能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VEGF、bFGF水平,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活性,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培美曲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