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下输尿管再植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ureteral reimplantation,RALUR)与传统腹腔下输尿管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al reimplantation,LUR)在治疗婴幼儿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primary obstructive megaureter,POM)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应用RALUR和LUR治疗POM的18例患儿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手术年龄范围为0~36个月。将接受RALUR的10例患儿作为RALUR组,中位年龄为9个月,年龄范围为4~35个月;患侧为左侧6例,右侧4例。将接受LUR的8例患儿作为LUR组,中位年龄为10个月,年龄范围为5~25个月;患侧为左侧6例,右侧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RALUR组的手术时间为(149.0±18.9)min,LUR组为(194.4±45.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LUR组住院费用为(73 807.0±7 342.2)元,LUR组为(23 126.7±4 497.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LUR组的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为(4.2±1.7)d,LUR组为(4.8±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RALUR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9.0±2.5)d,LUR组为(9.6±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8例患儿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3~19个月,RALUR组及LUR组各有2例因尿路感染行抗感染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均未见明显反流,术后均无需再次住院治疗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RALUR和LUR治疗婴幼儿POM均安全、有效且恢复迅速。RALUR的手术时间更短,是一种可行的手术选择。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 婴幼儿
  • 作者: 李小海1,冯思成2(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1.赣州市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科,江西赣州341000;2.赣州市人民医院总务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近年来,由于微创手术技术的飞速进步,它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器官损伤、缩短切口、降低出血,使得它成为许多病人的最佳治疗选择。由于微创手术的设备比传统外科手术所用设备更为复杂,故而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治疗,医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且对所使用的手术设备的工作原理有着深刻的认识。本文主要探究腹腔设备的有关情况,汇总腹腔故障类型及对应的维修策略、防范策略。

  • 标签: 电子腹腔镜;故障检测;维修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利用自主开发的腹腔模拟器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简易模拟器能否在腹腔技能教学中起到好的效果。方法招募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2019级临床五年制本科学员24名,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4周的模拟培训,每周3次,每次1学时。培训内容为基本的腹腔技能(fundamental laparoscopic skills,FLSs),培训前、后分别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和完成时间,培训结束后对所有参训学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训练前两组的完成时间与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培训后,研究组完成时间缩短10.03%,训练成绩提高35.17%;对照组完成时间缩短2.09%,训练成绩提高12.34%。组间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训练后成绩均有提升,优于训练前。问卷反馈中大部分参训者认可该模拟器,并愿意向其他学员推广。结论原创性腹腔模拟器用于模拟培训比传统学徒式教学起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对于腹腔技能教学的推广和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原创性腹腔镜模拟器 模拟培训 学徒式教学 实证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维度腹腔缝合技能培训体系在腹腔胰腺手术推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进修并参加培训的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理论学习、缝合技能培训和考核、临床实践等多维度培训。应用LAP Mentor腹腔高级模拟机中"褥式缝合"模块作为初始评估及培训后考核。将LAP Mentor提供的每针调针时间、打结时间、总时间、有效定点缝合针数比例、激进牵拉组织次数等作为考核指标,并随访受训医师进修结束后新开展手术情况。结果共培训进修医师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3年以上主治医师7人,3年以下主治医师2人。受训者均仅有初级腹腔手术经验,无腹腔胰腺手术经验。经培训后,每针调针时间从(93.6±31.6)s缩短至(45.7±13.6)s,打结时间从(138.9±46.2)s缩短至(62.1±22.9)s,总时间从(15.9±3.8)min缩短至(6.7±3.5)min,有效定点缝合针数比例从(63.7±10.3)%升高至(89.6±9.8)%,激进牵拉组织次数从(18.2±12.5)次降低至(6.7±4.9)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随访,所有受训者对开展腹腔胰腺手术充满信心。1位受训者已独立完成首例腹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位受训者可独立完成腹腔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时脾静脉分支缝合止血,3位受训者作为助手完成腹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论多维度腹腔缝合技能培训可以提升受训者的缝合技能,提高其信心,有助于腹腔胰腺手术推广普及。

  • 标签: 腹腔镜 胰腺手术 缝合 模拟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疗意义。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胃镜病理证实为癌,术前未接受过抗肿瘤药物治疗;(2)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3)无手术禁忌证,能耐受手术;(4)愿意接受腹腔探查和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上述纳入标准,收集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三期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1516944)中的22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62例,女63例,年龄23~78岁。45例(20.0%)为Borrmann分型Ⅰ~Ⅱ型,180例(80.0%)为Ⅲ~Ⅳ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探查和腹腔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腹腔探查顺序:左右膈下→肝脏和脾脏→腹腔壁层腹膜→盆腔→大网膜和小肠及系膜→横结肠系膜→胃;探查内容:(1)有无腹水;(2)腹盆腔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和Douglas腔有无转移灶;(3)肝表面有无转移;(4)胃周淋巴结是否肿大;(5)胃浆膜面有无浸润;(6)胃壁是否僵硬。以500 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左右膈下、腹盆腔腹膜及肠系膜,取头高脚低位于Douglas腔、肝下及脾窝收集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有无脱落的肿瘤细胞。评估标准:(1)腹膜转移(P):P0为无腹膜转移;P1为有腹膜转移。(2)腹腔游离癌细胞(CY):CY0为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无癌细胞;CY1为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有癌细胞。分析患者腹腔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5例患者经腹腔探查后,有68例(30.2%)纠正了临床分期,其中分期下降7例(3.1%),上升61例(27.1%)。经第一次腹腔探查及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后评估为P0CY0的1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126例行D2根治术,另38例因发现肿瘤局部病期较晚或局部淋巴结广泛融合,予以新辅助化疗。29例被评估为P1CY0或P1CY1的患者及32例P0CY1的患者术后均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转化治疗,经相应治疗后进行第二次腹腔探查,以明确治疗方案。全组有44.0%(99/225)的患者腹腔探查后改变了原治疗方案。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225例患者的总体2年生存率为64.0%,经第一次腹腔探查后评估为P0CY0、P0CY1、P1CY0~1 3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7%、65.6%和24.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分层分析显示,180例术前分期为Ⅲ期患者,经腹腔探查及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后发现125例为P0CY0,28例为P0CY1,27例为P1CY0~1,3组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4%、64.3%和29.6%,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提高精准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情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以避免非治疗性的开-关腹手术。

  • 标签: 胃肿瘤,局部进展期 腹腔镜检查 细胞学,腹腔脱落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腹腔下诊断为腹股沟直疝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月龄为52个月,范围为20~144个月;术前均诊断为斜疝,术中经腹腔证实为直疝;其中6例既往因误诊为腹股沟斜疝而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经腹腔探查证实为腹股沟直疝;右12侧,左6侧,其中3例为双侧;3例pantalon疝,1例疝囊底部有脂肪瘤。选取经腹腔下直疝疝环口结扎+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修补术的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6例患儿中,2例既往因误诊腹股沟斜疝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直疝;2例为单纯腹股沟直疝;1例为pantalon疝,同时行斜疝内环结扎及直疝疝环结扎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对1例疝囊底部的脂肪瘤同时予以切除,然后修补疝环缺损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也无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避免了对腹股沟区的解剖,操作简便、耗时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儿童直疝治疗的标准术式。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直疝
  • 简介:摘要腹腔直肠癌根治术已在临床上受到广泛认可。在术中对于手术层面的识别非常的重要,正确的层次识别有利于间隙的游离、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其对于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术中需注意直肠系膜与神经前筋膜之间游离,紧贴直肠系膜游离间隙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以及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在腹腔下行胃癌根治术尤其是近端胃癌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时,通过悬吊肝脏以暴露最佳的术野,同时避免造成肝功能异常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和本中心对于腹腔下不同肝脏悬吊方法及具体操作,并分析其术野暴露情况、对肝功能影响、操作难易度等,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将各种悬吊方法进行总结归类,以利于腹腔术者选择最适方法进行肝脏悬吊。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直肠癌根治术已在临床上受到广泛认可。在术中对于手术层面的识别非常的重要,正确的层次识别有利于间隙的游离、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其对于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术中需注意直肠系膜与神经前筋膜之间游离,紧贴直肠系膜游离间隙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以及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者熟练掌握腹腔胃切除手术是否有助于更快掌握腹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同一团队在熟练掌握腹腔胃切除手术的基础上,序贯实施LPD的41例患者临床及围手术期资料,LPD的学习曲线通过累积和分析法(CUSUMOT)和风险调整后累积和分析法(RA-CUSUM)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5.0~83.0(60.6±13.7)岁,患者均顺利完成LPD,手术时间(456.3±85.9)min。术后生化瘘4例(9.8%),B级胰瘘4例(9.8%),无C级胰瘘。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Ⅲ级的并发症10例(24.39%),死亡1例。CUSUMOT法提示在第33例患者之后度过学习曲线,RA-CUSUM法提示在第31例患者之后度过学习曲线,两者结果基本位于同一时间。结论术者熟练掌握腹腔胃切除手术,可以更快掌握LPD手术中的关键技术,更安全快速地度过LPD学习曲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和后腹腔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AT)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T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后腹腔组与腹腔组,每组32例。腹腔组行腹腔手术,后腹腔组行后腹腔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皮质醇、白细胞计数)及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后腹腔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腹腔组(P<0.05);后腹腔组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腹腔组(P均<0.05)。术后1 d,两组皮质醇、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后腹腔组升高幅度低于腹腔组(P<0.05)。气腹后30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气腹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手术相比,后腹腔手术治疗AT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可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腹腔镜手术 后腹腔镜手术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腹腔与常规腹腔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患者预后。方法选取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收治时间分为2组,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4例为A组,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为B组。A组患者接受荧光腹腔下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患者接受常规腹腔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转移淋巴结清除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A组转移淋巴结清除率为86.95%(40/46),高于B组的72.22%(5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P=0.049)。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有效率为86.36%(38/44),高于B组的74.28%(5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24)。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4/44),B组为11.42%(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92)。A组1年内复发率为11.36%(5/44),低于B组的24.42%(15/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169)。结论相比于常规腹腔,荧光腹腔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更好,转移淋巴结清除率更高,且不会增加术后转移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荧光腹腔镜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超声于肝癌腹腔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切缘情况、肿瘤凋亡有关分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小肝癌患者79例,其中男59例、女20例,年龄(53.57±10.16)岁,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腹腔超声组(40例)、常规组(39例)。常规组行常规肝癌腹腔切除术,腹腔超声组行腹腔超声下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与切缘情况、并发症、术后3年生存情况与术前、术后2周、4周肿瘤凋亡有关分子[凋亡相关因子(Fas)、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不同时间点、组别及交互作用下计量资料应用重复测量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腹腔超声组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平均与最短环周切缘距离均较常规组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超声组术后2周、4周肿瘤组织中的Fas[(129.42±14.68)、(142.95±16.74)]、Caspase-3 mRNA[(137.30±17.08)、(151.24±18.23)]表达量均高于常规组[(112.85±12.79)、(125.47±14.96)、(121.16±13.71)、(132.09±16.54)](F=17.185、14.769,均P<0.001),FasL mRNA表达量[(74.85±6.73)、(65.68±5.25)]低于常规组[(86.36±7.52)、(79.09±6.16)](F=19.059,P<0.001);腹腔超声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0.00%(4/40),低于常规组的28.21%(11/39)(χ2=4.255,P=0.039);腹腔超声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77.50%(31/40)、无瘤生存率为42.50%(17/40),与常规组的66.67%(26/39)、35.90%(14/3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3、0.361,P=0.283、0.548)。结论腹腔超声应用于肝癌腹腔切除术患者可保证环周切缘,减轻手术创伤,调节肿瘤凋亡有关分子表达,降低肿瘤恶性程度,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腹腔镜超声 肝癌腹腔镜切除术 环周切缘距离 肿瘤凋亡有关分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操联合体位疗法缓解腹腔术后非切口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完成腹腔手术后出现非切口疼痛的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34.36±4.25)岁,观察1组年龄(35.41±3.26)岁,观察2组年龄(34.48±3.56)岁。对照组:腹腔术后常规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膝胸卧位;观察2组:在观察1组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做腹腔操。对比3组患者腹腔术后非切口疼痛干预后的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1)疼痛评分:3组患者干预后6 h的疼痛评分比较,F=26.824,P<0.001;3组患者干预后24 h的疼痛评分比较,F=28.577,P<0.001;3组患者干预后48 h的疼痛评分比较,F=43.037,P<0.001。(2)疼痛持续时间: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χ2=7.460,P=0.024;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χ2=0.543,P=0.762;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1.416,P=0.003。(3)护理满意度: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27/30)、96.7%(29/30)、100.0%(30/30)。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Z=-2.065,P=0.039;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Z=-2.051,P=0.040。结论腹腔操联合体位疗法能明显缓解腹腔术后非切口疼痛,缩短疼痛持续的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操作简单,不产生费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非切口疼痛 腹腔镜操 体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在儿童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肾盂成形术的170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将接受腹腔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的102例患儿作为LP组,其中男56例,女46例;患侧为左侧79例,右侧23例;年龄为(46.83±33.72)个月。将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肾盂成形术(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的68例患儿作为RALP组,其中男35例,女33例;患侧为左侧48例,右侧20例;年龄为(71.33±39.27)个月。本研究所有患儿的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LP组患儿年龄低于RA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的性别组成之间的差异以及患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和RALP组的手术时间[(126.81±31.16)min比(171.47±30.93)min]、住院费用[(2.65±0.39)万元比(4.73±0.40)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组和RALP组的术中出血量[(8.21±3.38)ml比(7.81±3.89)ml]、术后引流时间[(4.79±2.35)d比(4.69±2.63)d]、术后住院时间[(10.83±2.31)d比(10.62±2.0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1~3年,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患肾积水减轻,肾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两种术式手术效果相当,RALP在儿童肾盂成形术中,花费较LP高,手术时间偏长,LP更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肾积水 肾盂成形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孔腹腔及传统腹腔下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168例卵巢囊肿、异位妊娠及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72±6.31)岁,年龄范围为18~5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腹腔组(n=88)和单孔腹腔组(n=8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结果单孔腹腔患者手术时间[(72.97±15.61)min]长于传统腹腔组[(60.67±18.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孔腹腔组患者住院时间[(4.00±0.60)d]少于传统腹腔组[(5.00±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孔腹腔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84±0.70)分]低于传统腹腔组[(3.90±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安全可行,可明显减少妇科良性病变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术后满意度。

  • 标签: 单孔腹腔镜手术 传统腹腔镜手术 妇科良性病变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经腹途径腹腔下右肾肾周筋膜的分层结构,为腹腔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国内外学者对肾周筋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CT肾周筋膜的呈现,对经腹途径腹腔下肾周筋膜分层结构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好手术的筋膜入路及分离途径并应用于指导经腹腹腔下右肾切除术,记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来自阳江市中医医院和人民医院的45例患者的术中肾周筋膜观察结果及手术时间、出血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腹途径腹腔下肾周间隙周围存在一个潜在连续的由疏松纤维条索填充的无血管层面,这个无血管层面存在于相邻的两层肾周筋膜之间,45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的手术路径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2例患者可以很好或较好的保持筋膜完整性的情况下完成分离,2例脓肾患者及1例无功能肾患者由于粘连明显未能保持分离面筋膜完整性,平均手术时间73 min,平均出血50 ml,术后引流管时间2.7 d,术中无肠管及下腔静脉损伤病例,术后无肠漏及严重的继发出血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肾周筋膜的分层结构及肾周间隙周围存在的连续的潜在无血管层面为经腹途径腹腔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有效的解剖依据,经腹腹腔下筋膜入路右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让手术更加安全及出血更少。

  • 标签: 肾周筋膜 肾周间隙 肾筋膜 腹腔镜 肾切除术 层面外科学 解剖学
  • 简介:摘要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正经历着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的发展,从单纯强调根治到根治与功能保留并重的理念方向改变。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可以做到早期胃癌病灶精准切除,因为相对于内黏膜下剥离术(ESD),内下胃壁的全层切除保障了肿瘤的垂直切缘的可靠性,而腹腔技术不但可以起到辅助内下进行全层切除,缝合胃壁缺损,更解决了ESD所欠缺的淋巴结清扫问题。目前,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有腹腔辅助的内下全层切除、内辅助的腹腔楔形切除术、非暴露技术腹腔-内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和非暴露内下胃壁翻转术等。尽管每种双联合的治疗方法都存在缺陷,但是相较传统胃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等特点。淋巴结清扫问题是早期胃癌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现阶段的前哨淋巴结可能仍然存在术中淋巴结示踪操作略显繁琐的问题,并存在一定失败率,而且术中淋巴结活检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早期胃癌精准治疗手段,相信器械设备技术的发展会使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方法操作性更强,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 局部切除 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