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老年脆性骨盆骨折为60周岁以上,低能量损伤或日常活动应力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和机能不全性骨盆骨折。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规范老年脆性骨盆骨折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老年脆性骨盆骨折临床诊疗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3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23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认知和诊疗的科学性,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脆性糖尿病的特点为胰岛功能衰竭、血糖波动极大、严重低血糖与高血糖酮症交替出现,其危害巨大,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且导致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属于临床上的难治性糖尿病,常见于1型糖尿病和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脆性糖尿病患者均需胰岛素替代治疗,在治疗中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多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该文从血糖监测的精细化、胰岛素使用的精细化、结构化教育的精细化,并结合当下新技术对难治性脆性糖尿病的管理进行阐述,以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从而降低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脆性糖尿病 精细化管理 持续葡萄糖监测 碳水-脂肪-蛋白计数法 结构化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人脆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并获得随访患者,基于骨盆脆性骨折(FFP)分型对老年脆性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前环不稳的内固定架(INFIX)加后环骶髂螺钉或髂窝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患者年龄,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随访术后2年死亡率和Koval行走能力指数以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人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65~88岁,平均(76.9±5.5)岁。受伤机制59.4%(19/32)为平地摔倒,25.0%(8/32)为坐位摔倒,15.6%(5/32)例外伤史不详。受伤至手术时间3~36 d,平均(9.6±3.3)d。老年人脆性骨盆骨折FFP分型包括Ⅱ型50.0%(16/32),Ⅲ型31.3%(10/32),Ⅳ型18.8%(6/32)。患者术前VAS评分5~9分,平均(6.41±1.07)分;术后VAS评分1~4分,平均(1.71±0.63)分。手术出血量20~200 ml,平均(65.9±35.2)ml。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4%(3/32),其中消化道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56.3%(18/32)患者术后4周下地活动,31.3%(10/32)患者术后6周下地活动,12.5%(4/32)患者术后8周下地活动。术后24个月随访死亡6.3%(2/32),其余30例患者Koval行走指数1级46.9%(15/32),2级18.8%(6/32),3级6.3%(2/32),4级18.8%(6/32),6级3.1%(1/32)(手术后1年脑梗后肢体偏瘫卧床)。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允许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 标签: 骨折 骨盆 外科手术,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导致遗传性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最常见的单基因病。超过99%的FXS都是由FMR1基因5′非翻译区CGG重复的扩增动态突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伴有特殊面容、行为及心理异常。对FMR1基因进行检测能够尽快明确病因、及早干预并指导家系成员再生育。本指南结合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指南共识,总结了FXS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和临床处置要点,期望能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以促进FXS的规范诊断、治疗和预防。

  • 标签: CGG重复扩增 FMR1基因 遗传咨询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分析老年脆性骨折患者的特点,阐述老年骨科照护理念,对老年脆性骨折照护模式的产生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老年骨科临床实践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

  • 标签: 老年骨科 脆性骨折 照护模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4—11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96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估营养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简明老年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7评估心理状态,采用Fried衰弱量表评估患者衰弱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96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衰弱、非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50.5%(99/196)、49.5%(97/196);不同年龄、运动频率、自我感觉健康状态、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查尔森共病指数(CCI)、营养状态、抑郁状态、认知状态、焦虑状态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自我感觉健康状态、睡眠质量、CCI、营养状态是影响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衰弱发生率较高,其发生衰弱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自我感觉健康状态、睡眠质量、CCI、营养状态。医护人员有必要在术前识别衰弱患者,及时采取跨学科衰弱管理,减少和延缓衰弱的发生,促进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衰弱 危险因素 问卷调查
  • 作者: 李明 童培建 陈华 沈龙祥 陈剑明 郭晓东 方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中心 31504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杭州 3100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85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20023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武汉 43002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FP)发病率逐渐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又一类损伤。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慢性内科疾病和失能状况,因此,FFP的诊治有着特殊性,特别是围术期的处理较其他人群更为困难。FFP与青壮年骨盆骨折高暴力致伤机制不同,其骨折形态和分类不同,手术治疗目的是稳定骨盆环的力学传递结构,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恢复无痛状态的日常自理生活。近年来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获得明显进步,但针对FFP的治疗尚存在争议。笔者就FFP围术期的热点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实现FFP的规范化管理。

  • 标签: 老年人 骨盆 骨折 围术期
  • 简介:摘要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脆性变化日益受到重视。即使在骨密度正常时,T2DM患者的骨折风险仍可增加。T2DM患者骨脆性增加的影响因素众多,病理生理学机制较为复杂。此外,常用降糖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关注T2DM患者的骨脆性变化,综合管理骨折风险,合理选择降糖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 标签: 2型糖尿病 降糖药物 骨脆性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和通道螺钉固定治疗30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72.5岁;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17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FFP分型:Ⅱc型6例(6/30,20%),Ⅲ型22例(22/30,73.33%,其中Ⅲa型13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Ⅳa型2例(2/30,6.67%):合并同侧髋臼骨折2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17例,均未合并四肢骨折。手术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于腹膜后显露,结合下肢牵引复位骨盆前、后环骨折,直视结合X线验证骨折移位基本复位后,后环行重建钢板和(或)骶髂螺钉固定,前环用重建钢板或INFIX架固定。采用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术后功能。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平均9.9 d;手术时间35~150 min,平均73.5 min;术中出血量220~2 400 ml,平均586.7 ml;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顺利,X线透视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钢板、螺钉位置满意。术后X线片及CT扫描均显示骨盆环结构复位良好,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1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0%(24/3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86.1±6.11)分(范围66~92分),其中优2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3%(28/30)。1例患者发生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溶栓后血栓消失;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患者行INFIX架固定术后出现患侧大腿外侧麻木,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在随访中发现内固定螺钉松动,最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经盆内腹膜外显露整个半骨盆环,能直视下复位骶髂关节周围、髂骨翼及前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或通道螺钉能较好固定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老年人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对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老年髋部脆性骨折14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骨折联络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衰弱程度、骨质疏松诊断率、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实施骨折联络服务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干预1个月、3个月的衰弱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参照组,骨质疏松诊断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联络服务干预应用于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衰弱程度,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诊断率,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骨折联络服务 老年髋部脆性骨折 衰弱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FP)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7例Ⅱ型FF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65~82岁[(71.8±10.1)岁]。15例采用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固定治疗(手术组),2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急诊时、治疗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Majeed功能评分,记录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2±5.1)个月]。两组急诊时VAS及Majeed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VAS低于急诊时,Majeed功能评分高于急诊时(P均<0.01)。治疗后1周手术组VAS为2(1,4)分,低于非手术组的4(3,5)分(P<0.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VAS为1(1,2)分,低于非手术组的3(2,5)分(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为(50.2±4.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40.2±5.6)分(P<0.01);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Majeed功能评分为(73.8±5.2)分,高于非手术组的(62.4±5.0)分(P<0.01)。而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VAS和Majeed 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置钉准确率为93%(14/15)。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中螺钉穿出1例,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5);非手术组出现尿路感染5例,坠积性肺炎5例,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11/22)(P<0.05)。结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O形臂导航下通道螺钉治疗Ⅱ型老年FFP可早期缓解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实现螺钉精准置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骨盆 骨质疏松 骨折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洗涤菌群移植(WMT)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10例,完成4周导入期后开始接受WMT治疗。于治疗基线(T0),治疗后1周(T1W)、1个月(T1M)、3个月(T3M)收集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相关指标、胰岛素使用剂量、糖化血红蛋白、标准馒头餐试验血糖和C肽、血脂、低血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T0和T1W进行持续葡萄糖监测,在T0和T1M进行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T0比较,胰岛素使用剂量从T1W即开始降低,至T1M下降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血糖监测结果显示,与T0比较,治疗后空腹和三餐后2 h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频次、低血糖指数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葡萄糖监测结果显示,与T0比较,T1W时血糖≤3.9 mmol/L和血糖≥11.1 mmol/L的时间百分比均降低[分别为1.46%(0.06%,3.08%)和0(0,0.18%),21.95%(16.02%,44.68%)和5.52%(0.57%,19.93%)],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分别为(44.36±25.24)% 和(74.40±19.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C肽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及随访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至T3M时治疗整体有效率达70%(7/10),与T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T0比较,治疗满意度总评分在T1M时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6.0±2.0)和(18.0±2.0)分,t=9.847,P<0.01]。结论WMT用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具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1型 脆性糖尿病 洗涤菌群移植 血糖波动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采用骨折联络服务模式预防发生二次骨折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入丽水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选出158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接受骨折联络服务模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各79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为(88.15±5.04)分,骨质疏松确诊率为29.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5±4.88)分和13.92%(t=10.77,χ2=4.54,均P < 0.05)。观察组衰弱评分为(7.21±2.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4±1.79)分;观察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113.14±4.35)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56.94±4.9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69±5.71)分和(51.53±4.31)分(t=5.05、12.94、7.35,均P < 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χ2=4.24,P < 0.05)。结论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护理 老年人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 预防 二次骨折 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 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量量表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遗传学方法诊断1例因不孕不育来诊的16q22脆性位点携带者。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患者染色体核型为嵌合型16q22脆性位点携带者,且脆性位点表现各异,未经叶酸诱导而出现。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未见异常。结论16q22存在脆性位点,该位点可未经叶酸诱导而产生,属于罕见型脆性位点。这类人群进行辅助生育技术时其助孕策略的选择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脆性位点 16q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至2021年天津市天津医院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变化趋势及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合并症数量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天津市天津医院数据库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髋部脆性骨折入院的患者12 570例,男3 934例、女8 636例,入院时年龄分别为(74.11±9.50)岁和(74.62±8.99)岁。于2022年5月23日通过身份证号与天津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死亡2 054例,其中男804例、女1 250例,死亡时年龄分别为(81.34±7.88)岁和(81.92±7.42)岁。收集患者生存状况,以3个月为时间间隔,计算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分析随时间变化累积生存率的变化规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总体累积生存率,分析性别、年龄(>70岁和≤70岁)、婚姻状况(有配偶和无配偶)、合并症数量(≥2个和<2个)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髋部脆性骨折的累积死亡率变化趋势折点。结果骨折后全部死亡患者生存期为13(3,31)个月,其中男性为11(2,27)个月、女性为15(4,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77,P<0.001)。Joinpoint回归显示髋部脆性骨折后9个月为累积死亡率变化趋势折点,9个月前(年变化率为47%)累积死亡率变化幅度较大,9个月后(年变化率为1%)累积死亡率变化较平缓,折点前后年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年龄为(80.11±7.71)岁、未死亡患者为(73.36±9.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0,P<0.001)。合并症数量经正态化转换后,死亡患者为(0.20±0.93)个、未死亡患者为(0.00±0.8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1,P<0.001)。发生髋部脆性骨折后男性累积生存率低于女性、无配偶低于有配偶患者、年龄>70岁低于≤70岁患者、合并症数量≥2个低于<2个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脆性骨折后9个月内累积生存率下降最明显,临床上需密切随访;男性、无配偶、年龄>70岁、合并症数量≥2个会增加髋部脆性骨折后的死亡风险,导致生存率降低。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生存率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丧失为特征,最终引起机会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在HIV阳性患者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寿命已接近正常人群。然而HIV、ART、免疫功能改变等对骨代谢的不良反应愈发凸显,HIV阳性人群罹患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笔者就HIV阳性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信息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5—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86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延续护理,选择2019年5—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9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为试验组,采用ERAS理念下信息化延续护理,依托微信多元化、信息化平台,组建ERAS多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多元化、精准化、连续性的信息化延续护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延续护理依从性和延续护理效率指标。结果试验组主动寻求建议、康复训练、按时复诊、规范用药及合理饮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846、37.408、6.916、14.108、17.111;P<0.01)。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得分为(89.3±5.1)分、骨质疏松药物正确使用率为99.0%(191/193)、患者满意度为97.9%(189/19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9.598、50.746、11.017;P<0.01);试验组患者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6%(3/193)、并发症发生率为5.2%(10/19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77、9.369;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信息化延续护理能提高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居家护理的依从性,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延续性护理 信息化 多学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