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能否有效评价出医院/科室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的优劣。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和便利抽样法,2018年1—5月,选取浙江省、江苏省共9家医院的9个骨科科室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医院认证的无痛病房,分为无痛病房组(4个科室)和非无痛病房组(5个科室),分别应用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加权秩和比法和加权TOPSIS法计算各科室得分及排名,比较不同组别的得分差异,并对不同评价方法的排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一级指标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无痛病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病房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二级指标中环境和用物、制度/指南/规程、疼痛评估、镇痛治疗、镇痛效果的得分高于非无痛病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对科室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的结果不全相同,但呈正相关,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与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和0.833(P<0.01)。结论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综合评分可有效反映出医院/科室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的优劣。

  • 标签: 疼痛 手术后医护 质量指标 综合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气管导管拔除评分(tracheal extubation score, TES),探讨更合适、更精准的拔管时机。方法根据气管拔管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提取气管拔管中3个关键因素(意识、肌力、呼吸),请麻醉科专家分别就这3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赋分,建立TES。纳入2020年1月—2020年5月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83例。患者TES评分≥2分时可拔除气管导管,并按拔管时患者的情况将183例患者分为深麻醉拔管组(A组,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呼之不应)、清醒拔管组(B组,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肌力≥3级、完全清醒并能遵指令)和实验组(C组,TES评分≥2分的其余患者),每组61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拔管后呼吸不良事件(① SpO2<90%;②拔除气管导管时咬住导管或牙垫;③需抬下颌或插入口咽通气道处理的部分上气道阻塞;④完全性喉痉挛;⑤支气管痉挛;⑥持续10 s以上的严重咳嗽)发生情况、拔管时患者舒适度及躁动发生率(Riker镇静躁动评分≥5分)。对患者入组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患者ASA分级、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少(P<0.05)、麻醉时间短(P<0.05)、女性占比高(P<0.05),C组患者年龄大(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年龄大(P<0.05)、麻醉时间长(P<0.05)。C组患者拔管后呼吸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3组患者拔管时舒适度和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③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患者不良事件①、②、④、⑤、⑥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组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呈正相关,与麻醉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呈负相关。结论TES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并将气管导管拔除时机进行了细化、分值化,可为气管导管拔除时机提供参考。

  • 标签: 气管导管拔除评分法 清醒拔管 深麻醉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hizukuishi评分比较腮腺与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S 124例,对照组91例,分别进行腮腺和颌下腺核素显像检查,以排泄率为标准对每个腺体核素显像结果评分,每个腺体0~3分,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腮腺及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腮腺核素显像评分0~6分,以2分为截断值,诊断SS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2.6%,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0.030。颌下腺核素显像评分0~6分,以2分为截断值,诊断SS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78.2%,AUC为0.854±0.026。结论颌下腺核素显像对SS的诊断价值更优。

  • 标签: 腮腺 颌下腺 核素显像 干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简化的气道风险指数(SARI)评分预测国人困难气道的有效性。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 3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90岁,ASA分级Ⅰ~Ⅲ级。麻醉诱导前确定SARI评分(包括张口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颈部活动度、下颌前突能力、体重、是否有困难气管插管史7个评估项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ARI评分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和困难喉镜暴露的有效性。结果SARI评分、张口度、改良Mallampati分级及甲颏距离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AUC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0.89~0.93)、0.84(0.82~0.86)、0.81(0.79~0.83)、0.83(0.80~0.85);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AUC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0(0.88~0.91)、0.79(0.76~0.81)、0.76(0.74~0.78)、0.73( 0.70~0.75)。与张口度、改良Mallampati分级和甲颏距离比较,SARI评分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和困难喉镜暴露的AUC增大(P<0.05)。结论SARI评分对国人全麻患者困难气管插管和困难喉镜暴露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麻醉,全身 插管法,气管内 SAR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涎腺超声评分诊断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涎腺病变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科疑诊SS患者58例,依据2002年欧美专家共识分类标准将其分为SS组(47例)、非SS组(11例),并根据病程将SS组分为≤5年组(29例)和>5年组(18例)。同期选取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分析0~16评分系统及SWE对SS涎腺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SS组与非SS组及对照组腮腺、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S组超声评分明显高于非SS组、对照组(均P<0.05);不同病程间SS患者涎腺评分及杨氏模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腮腺、颌下腺杨氏模量值和超声评分诊断SS涎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829和0.676,前两者AUC值高于超声评分(均P<0.05)。结论SWE和超声评分对SS涎腺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从不同角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SWE对SS涎腺病变的诊断效能较优于涎腺超声评分

  • 标签: 超声检查 干燥综合征 涎腺 剪切波弹性成像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睾丸扭转的诊治效率。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7年4月确诊的睾丸扭转患者31例(A组),回顾分析诊治效率;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按标准化流程收治的急诊急性阴囊疼痛患者43例(B组),并采用五要素七分评分诊断睾丸扭转和采用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平台共建的区域"三基"培训体系的标准化诊治流程,对比两组的诊治效率。结果A组睾丸扭转病例从就诊至临床确诊时间为20~60 min,从入院后至急诊手术时间60~160 min,其中70%患者行睾丸切除,30%行睾丸固定;B组中睾丸扭转确诊时间为5~25 min,入院至手术室45~60 min,B组的诊治效率较高(P<0.001),其中56%患者行睾丸切除,44%为睾丸固定,两组睾丸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扭转评分可快速有效诊断,标准化救治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可操作性强,二者联合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对青少年睾丸扭转的诊治效率。

  • 标签: 精索扭转 教学形式 医院
  • 简介:目的:分析MEWS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具体运用,并展开对该方法的运用效果探究,分析此类方法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我院以2019年8月-2021年8月接诊的急诊创伤患者中有机筛选230例,对全体患者进行分组,划分为A组(对照)100例,B组(研究)130例,分别实行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预检分诊,而后医护人员需要积极记录相应的观察指标。结果:根据研究发现,B组利用MEWS评分对于轻微、严重、危重患者的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在严重与危重方面差异极为名下,P<0.05,而透过对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分析发现,B组诊断准确性明显更高,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利用MEWS评分来展开预检分诊,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急诊创伤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而来合理展开抢救与紧急护理措施,以此来推动患者的临床治疗,助力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因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MEWS评分法;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胸肺部超声(TLUS)评分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怀疑为ILD的5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RCT)与TLUS进行检查,所得超声结果采用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进行评估,分析改良超声评分、Buda超声评分与HRCT评分对ILD的诊断效能,评价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在不同病情程度ILD间的差异。再以Warrick评分作为判断ILD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对改良超声评分进行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截点值的预测。结果①改良超声评分、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评估ILD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7.2%、97.4%,特异性分别为92.3%、87.2%、97.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95%CI =0.941~1.000)、0.950(95%CI=0.892~1.000)、0.999(95%CI=0.994~1.000)。②改良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Buda超声评分值呈强正相关(r=0.929、0.920,P<0.001);Buda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呈较强正相关(r=0.862,P<0.001)。③随着ILD严重程度的增加,改良经胸肺部超声评分值及Buda超声评分值均明显增加;在改良肺部超声方面,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计算改良超声评分预测轻度和重度肺间质病变临界值分别为34分(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7.5%,AUC=0.891,95%CI=0.686~1.000)和64.5分(其敏感性91.3%,特异性87.5%,AUC=0.954,95%CI=0.877~1.000)。结论改良超声评分可反映肺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半定量评估ILD。

  • 标签: 经胸肺超声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相关性 高分辨率CT
  • 作者: 杨静文 贾平一 邱立新 陆丞 姜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前牙种植美学效果评价的可重复性,探讨影响VAS与粉白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white esthetic score,PES/WES)评分相关性的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种植科和第四门诊部招募医师和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受试者(共108名),其中熟悉PES/WES评分的口腔种植专科医师35名[种植医师组,男性25名,女性10名,(37.3±4.5)岁],不熟悉PES/WES评分的口腔修复、牙周、正畸或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医师34名[口腔医师组,男性24名,女性10名,(36.1±4.2)岁],患者39例[患者组,男性28例,女性11例,(45.4±8.3)岁]。以20例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并完成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43.7±6.4)岁]修复后上前牙口内正面照片各1张(共20张照片)为评价内容,嘱受试者用VAS进行美观性评价,0为不美观,10为非常美观。1个月后再次评价,使用卡方检验对两次VAS结果进行可重复性评价。同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3名种植医师组医师对相同照片进行PES/WES评分;PES评分要素为近中龈乳头丰满度、远中龈乳头丰满度、龈缘弧度、根面凸度以及牙龈颜色质地;WES评分要素为牙冠形态、轮廓、颜色、表面纹理、透明度和个性化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VAS分值与PES/WES分值及其评分要素分值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各组VAS分值与PES/WES的相关性。结果PES分值为(7.5±1.8)分,WES分值为(7.6±1.9)分,总分为(15.1±3.4)分。种植医师组VAS总分为(6.8±1.8)分。患者组两次VAS结果的可重复性不佳(Kappa=0.012,P>0.05);种植医师组和口腔医师组两次VAS结果的可重复性均较好(Kappa=0.727和0.556,P<0.01)。VAS总分与PES/WES总分为弱相关(r=0.27,P<0.01)。VAS总分与PES/WES各评分要素均为弱相关(P<0.01),相关性较大的是牙冠颜色(r=0.20)和牙冠形态(r=0.22)。种植医师组、口腔医师组和患者组VAS总分与PES/WES总分的相关系数依次减小[r分别为0.49(中等相关)、0.25(弱相关)、0.12(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VAS评分与PES/WES评分的相关性强弱受评分者对美学评价指标认知程度的影响。两种评分系统结合用于医师评估种植修复整体美学效果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 标签: 美学,牙科 牙种植 问卷调查 视觉模拟评分法 粉白美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助于在长径<5 cm的胃黏膜下肿瘤(SMT)中鉴别胃肠间质瘤(GIST)和良性肿瘤的CT特征,构建一种简易实用的CT评分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胃SMT;(2)具有治疗前胃部CT平扫及增强图像。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2)在CT检查前接受过相关治疗;(3)CT显示长径≥ 5 cm。根据以上标准,于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4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作为基本数据集,其中GIST组31例,良性SMT组11例(7例平滑肌瘤和4例神经鞘瘤);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6例作为验证数据集,其中GIST组48例,良性SMT组18例(7例平滑肌瘤,1例黏膜下炎性息肉,10例神经鞘瘤)。观察及测量的CT征象为:肿瘤发生位置、肿瘤长径、生长模式、边缘是否规则、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增强是否均匀、动态增强模式、是否伴有坏死、溃疡、钙化及病变周围肿大淋巴结等。比较基本数据集中GIST组与良性SMT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确定可区分GIST与良性SMT的指标,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征的简单累加数作为其评分,构建一种简易评分分类方法。然后,利用验证数据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该评分诊断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年龄>46.5岁、非贲门位置、边缘不规则、平扫CT值<45 HU、静脉期不均匀强化、有坏死、无瘤周肿大淋巴结7个临床及CT特征,可提示GIST的诊断(P<0.05);每个特征赋值1分,构建GIST评分。经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当临界值取3~4之间时(即0~3分提示为良性SMT,4~7分提示为GIST),基本数据集内42例患者均能被正确诊断。采用上述简易评分,对验证数据集患者(66例)进行评分,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其诊断GIST的AUC为0.97;当临界值取3与4之间时,诊断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72%、91%、100%和92%。结论基于CT构建的胃小SMT简易评分能够在术前准确区分GIST和良性SMT。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黏膜下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视血流成像(MFI)结合自定义评分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超声科收治的1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男92例,女55例,年龄(52.93±14.07)岁,年龄范围为42~76岁。1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37名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健康组,男23名,女14名,年龄(53.19±13.96)岁,年龄范围为40~79岁。比较两组MFI检查结果和自定义评分结果,并分析MFI结合自定义评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肾长径[(8.62±1.29)cm]、前后径[(3.79±0.55)cm]、左右径[(3.82±0.59)cm]、皮质厚度[(0.64±0.07)cm]、肾皮质血管指数[(25.56±4.02)%]均低于健康组[(10.63±0.74)cm、(5.72±0.53)cm、(5.04±0.72)cm、(0.83±0.12)cm、(36.52±3.41)%],叶间动脉阻力指数(0.67±0.04)高于健康组(0.5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CKD分期将病例组分为CKD1组、CKD2组、CKD3组、CKD4组和CKD5组,各组肾血流灌注随病情分级上升明显减少。病例组患者肾皮质血管指数、自定义评分低于健康组,随病情分级上升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叶间动脉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均高于健康组,随病情分期上升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肾皮质血管指数、自定义评分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r<0,P<0.05),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以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作为"金标准",肾皮质血管指数结合自定义评分诊断正常肾、CKD1、CKD2、CKD3、CKD4、CKD5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0.927、0.946、0.901、0.938、0.907,灵敏度为89.2%、91.7%、90.3%、89.7%、93.9%、86.7%,特异度为93.7%、93.3%、90.0%、90.0%、93.3%、93.3%,准确度为91.5%、92.5%、90.2%、90.0%、93.6%、90.0%。结论MFI结合自定义评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为临床评价肾结构功能变化及分期评估提供可靠证据。

  • 标签: 微视血流成像 血流灌注评分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超声因实时动态、全方位、多角度、无辐射等优势成为卵巢肿瘤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综合评分系统为卵巢肿瘤术前明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信息,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诊断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不同类别的患者,甚至同一类别的患者,其预后差异均很大。因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理运用危险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并根据危险分层选择优化的临床治疗策略尤为重要,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危险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性评估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ldrete评分、Steward评分、警觉与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terness/Sedation, OAA/S)评分在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中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行全麻下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600例,依据苏醒延长时间判定苏醒延迟情况,将患者纳入苏醒时间延迟组(200例)和苏醒时间未延迟组(4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价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时间延迟在临床资料上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Aldrete评分、Steward评分、OAA/S评分对患者苏醒情况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评分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3项评分评估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时间延迟的临床效能。结果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苏醒时间延迟在年龄、低体温、低血压、低血糖、高碳酸血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血糖、低血压、出血量≥200 ml、手术时间≥4 h、高碳酸血症、年龄≥60岁、低体温是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与苏醒时间未延迟组比较,苏醒时间延迟组患者的Aldrete评分、Steward评分、OA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ldrete评分、Steward评分、OAA/S评分评估苏醒时间延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966、0.855和0.720。结论低血糖、低血压、出血量≥200 ml、手术时间≥4 h、高碳酸血症、年龄≥60岁、低体温是全麻下日间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Aldrete评分在评估麻醉术后苏醒时间中的临床效能高于Steward评分、OAA/S评分

  • 标签: Aldrete评分 Steward评分 警觉/镇静评分 日间手术 胸腔镜手术 麻醉,全身 术后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创伤严重度评分(TRISS)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性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比较TRISS与APACHEⅡ两种评分对创伤患者预后预测能力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比较两种评分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ek检验法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最终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4 054例患者,文献质量中等偏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TR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预测ICU创伤患者预后的敏感度较低〔合并敏感度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48(0.41~0.55)、0.51(0.41~0.62)〕,特异度较高〔合并特异度及95%CI分别为0.96(0.93~0.97)、0.98(0.95~0.99)〕,诊断优势比(DOR)及95%CI分别为20(14~28)、46(18~120),总体AUC尚可〔AUC及95%CI分别为0.79(0.75~0.82)、0.80(0.76~0.83)〕,两种评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2,P>0.05)。Deek检验显示,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APACHEⅡ评分和TRISS评分在预测ICU创伤患者死亡风险准确性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 标签: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创伤严重度评分 病死率 重症监护病房 Meta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CD)活动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87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分为活动期(n=58)、缓解期(n=29),收集2期CD患者CTE、能谱成像检查结果,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对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相关指标(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预测CD活动期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结果活动期CD患者CTE检查出现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靶征的概率显著高于缓解期CD患者,出现脂肪征的概率显著低于缓解期CD患者,CTE综合评分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是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四者联合预测CD活动期的AUC为0.953,高于单独检测的0.869、0.907、0.914、0.913,此时CTE综合评分、肠壁厚度、门脉期碘浓度的截断点分别为6.0分、0.89 cm、2.68 mg/ml,能谱成像不可见肠壁均匀强化。结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的肠壁厚度、肠壁强化方式、门脉期碘浓度可以为CD活动期提供诊断价值,提供了一种新型定量诊断参考。

  • 标签: 克罗恩病 小肠造影 能谱成像 活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CD)活动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87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分为活动期(n=58)、缓解期(n=29),收集2期CD患者CTE、能谱成像检查结果,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对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相关指标(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预测CD活动期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结果活动期CD患者CTE检查出现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靶征的概率显著高于缓解期CD患者,出现脂肪征的概率显著低于缓解期CD患者,CTE综合评分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是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四者联合预测CD活动期的AUC为0.953,高于单独检测的0.869、0.907、0.914、0.913,此时CTE综合评分、肠壁厚度、门脉期碘浓度的截断点分别为6.0分、0.89 cm、2.68 mg/ml,能谱成像不可见肠壁均匀强化。结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的肠壁厚度、肠壁强化方式、门脉期碘浓度可以为CD活动期提供诊断价值,提供了一种新型定量诊断参考。

  • 标签: 克罗恩病 小肠造影 能谱成像 活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健康体检人群MS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对不同水平MS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全民健康体检监测数据库,来自乌鲁木齐市175 92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及身体测量收集MS行为危险因素及MS评分等信息,MS评分分为0~5分共6个水平,应用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有序变量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及有序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及聚集情况对MS评分的影响。结果样本人群中6个水平MS评分构成比分别为23.82%、27.87%、22.41%、16.03%、8.02%、1.85%。MS评分在不同年龄、民族、饮酒量、饮食类型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评分随过量饮酒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P<0.01),女性评分随现在吸烟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而随身体活动不足率的降低而升高(P≤0.01)。男女性MS评分均随着行为危险因素聚集数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有序结果的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行为危险因素≥3个组其MS评分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15(95%CI:1.06~1.26)倍,女性行为危险因素2个和≥3个组,分别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38(95%CI:1.22~1.55)及2.02(95%CI:1.53~2.66)倍。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成年健康体检人群MS疾病行为危险因素聚集越多,MS评分越高,应针对多种不健康行为方式聚集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MS各个组分的异常,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行为 危险因素 聚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患者版Caprini评分微信小程序(简称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方法该研究为诊断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2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妇科和骨科的住院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汉化的患者版Caprini评分表的基础上开发微信小程序,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自行录入身高、体重等相关评估内容,小程序根据输入的内容自动计算分数并给出危险分层;同时,医师对于同一患者完成传统的Caprini评分并给出危险分层,对二者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200例,年龄(59.6±13.9)岁,女性112例(56.0%),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84例(92.0%)。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5)分比(4.7±2.5)分,P=0.336]。患者评估所用时间比医师所用时间长[(2.4±1.2)min比(2.0±1.0)min,P<0.000 1]。通过患者版和医生评估的Caprini评分得到的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84.5%)比166(83.0%),χ2=0.165,P=0.68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相关性良好(r=0.98,P<0.000 1)。Cohen′s κ相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所得患者危险分层的一致性极好(κ=0.97,P<0.000 1)。Bland-Altman法评估结果显示仅有3.0%(6/200)的评估分数偏倚较大,不在95%置信区间之内,证明偏倚属于小概率事件,推断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较好。结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好。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性评估 Caprini风险评估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8例分为评估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评估组根据CGA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30 d后使用SS-QOL进行评分。结果评估组生活质量在护理后30 d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脑卒中恢复期 护理干预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