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介绍1例治疗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发现同时并发假性痛风,提醒全科医生如患者有慢性疾病,在长期随访中需对新发症状不断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关节痛 类风湿关节炎 假性痛风 随访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介绍1例治疗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发现同时并发假性痛风,提醒全科医生如患者有慢性疾病,在长期随访中需对新发症状不断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关节痛 类风湿关节炎 假性痛风 随访
  • 作者: 李阳 贾园 肖语雅 王辉 赵亚云 张永锋 焦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北京 10005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44,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深圳 51803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哈尔滨 150007,河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石家庄 0500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纤维肌综合征(FMS)患者的就诊现状及诊断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制定"FMS诊断情况表",记录患者人口学指标及既往就医经历,统计误诊和漏的比例和被误诊为的疾病,并根据患者既往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误诊组(调查前被误诊者),漏组(调查前未诊断者)及既往诊断组(调查前已确诊者),统计误诊组和漏组的人口学特点、就诊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并与既往正确诊断组进行比较,探讨患者被漏或误诊的原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共277例患者参与调查。仅53例(19.1%)患者既往被正确诊断,63例(22.7%)患者曾被误诊,161例(58.1%)患者曾被漏。从首次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病程(51.0±81.2)个月。常被误诊为OA(21例,33.3%)、RA(13例,20.6%)、腰椎病(12例,19.0%)、焦虑抑郁状态(11例,17.4%)等。在人口学特点方面,既往正确诊断组平均年龄较低为(44±13)岁(t=8.64/9.20,P<0.05);在职比例较高,为56.6%(χ2=3.96/4.95,P<0.05),月收入较高,>10 000元的比例为47.2%(χ2=7.10/6.87,P<0.05),学历也较高,高学历(大学或大专以上)比例(62.3%)(χ2=7.12,P<0.05)。在就诊情况方面,漏组其他医疗机构的就诊率更高,为6.3%;就诊医生人数也更少。在病情方面,漏组的弥漫疼痛指数(WPI)评分、FM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评分更低(χ2=8.94/5.28,P<0.05)。结论目前国内FMS的诊断情况不容乐观,诊断时尤要注意与OA、RA、颈腰椎疾病和心理科疾病进行鉴别。加强科普力度,提高基层患者对本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各科医生,尤其是骨科、针灸科和疼痛科等专业医生对本病的认识,重视向风湿科转等都是降低本病误诊和漏的关键。

  • 标签: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症 误诊 漏诊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一名有前足的46岁女性,自诉第3和第4脚趾有烧灼感,穿高跟鞋时症状加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转系统内不同临床转时机由基层医院转至三级医疗中心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的母儿结局,探讨转时机对延缓早发子痫前期、减少SPE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转并治疗后终止妊娠的159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转时的临床阶段分为发生SPE严重并发症后转38例(SPE-C组)、诊断SPE后转72例(a-SPE组)、诊断子痫前期后转15例(a-PE组)以及发现PE预警因素后转34例(Warn-s组)。再根据“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五色系风险分类将159例转孕妇进行五色系分组,红色(高风险)及橙色(较高风险)为要求转至三级医院诊疗(红橙组,113例),黄色(一般风险)可在三级以下医院诊疗(黄色组,46例)。分析比较不同转时机的母儿结局及转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临床阶段分组:159例转孕妇中,转临床阶段越晚,SPE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转至终止妊娠间隔越短。SPE-C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转至终止妊娠间隔显著短于其他3组(P均<0.05)。Warn-s组的转孕周早于其他3组(P均<0.05),SPE发生孕周、妊娠终止孕周、SPE严重并发症发生孕周均在妊娠34周以后,显著晚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并且孕34周前SPE发生率、孕34周前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孕28周前妊娠放弃率均显著低于a-SPE组和SPE-C组;活婴出院率为100%,显著高于a-SPE组和SPE-C组(P均<0.05)。a-PE组的SPE发生孕周和妊娠终止孕周也显著晚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孕34周前SPE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显著低于a-SPE组及SPE-C组(P均<0.05)。(2)五色系风险分组:按照妊娠风险五色系分类转要求,黄色组不在转范围内,但实际转后最终发生SPE。黄色组的SPE发生孕周、严重并发症发生孕周、妊娠终止孕周均晚于红橙组(P均<0.05),其孕34周前SPE发生率、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孕34周前妊娠终止率均低于红橙组,NICU入住率、NICU入住时长、孕28周前妊娠放弃率均少于红橙组,活婴出院率高于红橙组(P均<0.05)。(3)黄色组临床转时机分析:159例转孕妇中有46例(28.9%,46/159)可能排除在转范围外,属于五色系黄色风险分类,其中有6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4例在Warn-s组,2例在a-PE组;17例(37.0%,17/46)在孕34周前终止妊娠,其中12例在Warn-s组,5例在a-PE组;23例(50.0%,23/46)在孕34周前发生SPE,其中17例在Warn-s组,6例在a-PE组。(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后转是延缓SPE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后转以及诊断子痫前期后转均为延缓SPE发生和减少早发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转系统中不同转时机是影响母儿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发现子痫前期预警因素或诊断子痫前期后及时转可以减少早发子痫前期,可以延缓SPE发生时间及减少SPE严重并发症;子痫前期临床发展衍变复杂,转时机以临床具体情形为主优于模式化的限定性转

  • 标签: 先兆子痫 病人转诊 时间 妊娠结局 医院,县 医院,区
  • 简介:摘要癌是困扰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形成难治性疼痛,增加个体和社会负担。虽然中国已经开展"癌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近7年,医务人员癌评估和治疗水平整体提高,但癌的治疗仍未达到满意的疗效。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更是治疗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首次提出"围放疗期"的概念,强调对癌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全程持续镇痛治疗。本文在阐述国内外癌治疗现状的基础上,对"围放疗期"癌的规范化评估和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癌痛 肿瘤/放射疗法 围放疗期 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多发骨结核不常见,可累及骨骼的多个部位,影像学表现与转移性骨肿瘤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时容易引起误诊。

  • 标签: 结核,骨关节 胸痛 教学查房
  • 简介:摘要多发骨结核不常见,可累及骨骼的多个部位,影像学表现与转移性骨肿瘤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时容易引起误诊。

  • 标签: 结核,骨关节 胸痛 教学查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向转服务在冠心病患者转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地区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下的绿色转通道(green referral channel,GRC)转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救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GRC转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年龄、性别、所属地区、医保类型等基本情况相近且通过常规就诊渠道转至该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常规转组。采用t检验、χ²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转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并获得GRC转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GRC转组心功能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及介入治疗的比例均显著大于常规转组(均P<0.05),转总时间、等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转组[14.16(9.62,25.61)比34.39(28.51,49.68)h、2.13(0.83,6.64)比24.58(20.27,27.68)h](Z=8.465、9.172,均P<0.001),住院费用、手术治疗费及材料费均显著高于常规转组[24 755(11 559,56 521)比14 700(9 375,29 534)元、6 013(2 096,8 256)比2 562(2 044,6 154)元及12 093(1 267,35 689)比1 329(826,16 125)元](Z=2.814、2.917、3.353,均P<0.05),诊断费显著低于常规转组[4 878(3 628,6 847)比5 719(4 228,7 639)元](Z=2.323,P<0.05)。GRC转组患者对于转流程、就诊时间、就诊体验的满意率均超过90%。结论基于远程医疗的双向转服务在冠心病患者的转及救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远程医疗 转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健康教育路径表对癌患者居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癌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进行抗肿瘤及止痛治疗的14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70例为对照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7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健康宣教,即患者需要什么宣教,疼痛护士就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宣教,试验组患者由按照癌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宣教内容,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 w、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疼痛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功能维度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症状维度的疲倦、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经济困难等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24 h内最剧烈的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目前疼痛评分、疼痛对行走能力的影响及工作的影响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交通便捷性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应用为居家期间癌管理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癌患者居家期间疼痛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癌痛 健康教育路径表居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网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体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于2020年3—5月选择宁波市"网护士"12名,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4个主题:执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风险防范培训,不良事件处置流程培训,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处理培训;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语言、行为规范培训,护患沟通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结论"网护士"对执业安全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大,建议多方联动,尽快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应急法律法规,提供多样化培训模式,储备高质量"互联网+护理服务"人才,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规范发展。

  • 标签: 培训 需求 互联网+护理服务 "网约护士"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是纤维肌的基础及主要治疗,目前缺乏基于循证的中国纤维肌康复指南。为此,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风湿协作学组组织包括治疗方法学专业人员在内的多学科专家,按照循证指南制订程序,并运用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E)方法制订了本指南。本指南对纤维肌康复原则、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20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推荐意见,旨在为康复科和风湿免疫科医生、物理治疗师及相关从业者的纤维肌康复实践提供最佳依据。

  • 标签: 纤维肌痛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乳症是30~50岁妇女关于乳腺疾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其中10%~20%的患者遭受严重的乳腺疼痛。患者主要担心其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和恶变,且重度乳腺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乳症的病因不详,且治疗暂未统一。本文主要围绕乳症的病因、分类、恶变率、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期望为临床医师对乳腺疼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乳腺疾病 增生 乳痛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转及非转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行激光光凝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诊断为ROP患儿790例,其中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儿370例。本院出生患儿51例[男38例,女13例,胎龄(29.5±2.2)周],转患儿319例[男211例,女108例,胎龄(28.9±2.3)周]。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诊断时胎龄及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分区及分期。治疗6个月后眼底检查提示解剖学治愈为治疗成功。结果两组患儿行激光光凝术后,总治愈率为77.0%(285/370)。本院出生组患儿及转组患儿术后治愈率分别为94.1%(48/51)、74.3%(237/3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组中,3期疾病明显更常见,甚至一部分患儿为4期病变;而在本院出生组患儿中,主要为2期病变,且无一例发展为4期病变。结论转患儿中,ROP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接受治疗时,转患儿ROP更严重,转患儿治疗延迟所致。

  • 标签: 激光光凝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后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舌是中医特色诊断方法之一,但其发展始终受到缺乏客观量化指标的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算法时代的到来,中医舌现代化研究逐渐成为科研热点。本文通过对舌现代化研究文献及相关专利进行梳理,对舌研究及相关仪器研发应用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均致力于舌相关研究,重视制定相关国际标准;舌采集与分析技术不断发展;舌仪器也逐渐丰富,目前应用场合扩展至家庭自用,但仍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等方面,涉及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病例分型及健康管理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应加强多区域研究中心间的交流,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沟通,不断弥补不足、促进舌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舌诊 中医药现代化 舌诊仪 研究进展 综述
  • 作者: 廖星美 赵思如 戴文聪 樊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致死病因,肝细胞癌(HCC)是其主要类型。诊断HCC时的疾病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治疗的疗效。由于我国尚未在肝癌高危人群中普及肝癌早筛工作,且受限于当前肝癌早手段,我国肝癌早率不足30%。近年来,代谢组学逐渐兴起,在HCC的发生机制、早期预防和诊断、药物治疗靶点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取得新进展,同时发掘出众多具有优良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血清代谢物指标,弥补了传统血清学指标的不足,助力HCC的早筛早。现总结近5年HCC血清代谢组学标志物研究,探讨代谢组学在HCC的早期预测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干预对癌患者癌控制障碍、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癌患者15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教育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赋能教育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控制障碍、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癌症疼痛控制障碍问卷(BQ)评分、癌性疼痛控制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赋能教育干预应用于癌患者的疾病管理中,能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疼痛信念,使其意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能显著减少癌患者的癌控制障碍,使得疼痛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有利于癌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赋能教育 癌痛 癌痛控制障碍 疼痛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参与癌全程管理在癌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诊治的癌患者86例,接受常规癌管理流程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43),接受护士参与癌全程管理护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n=43)。对两组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癌症状变化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癌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口服止痛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参与癌全程管理在癌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中的实施效果良好,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按规服止痛药,从而减轻其癌症状,推荐应用。

  • 标签: 癌痛全程管理 服药依从性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癌规范化治疗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难治性癌依然是其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通过对癌治疗技术的回顾与展望,对各种治疗方法给予评价,特别指出内脏神经丛松解术、射频消融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对难治性癌的重要作用,推荐临床参考。

  • 标签: 癌症疼痛 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