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撤离呼吸机的方法对PICU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分两个阶段进行,前阶段为非程序化阶段(非程序化组,n=59),后阶段为程序化阶段(程序化组,n=59)。程序化撤离呼吸机的患儿先接受每日筛查,如评估通过,即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 。SBT是在压力支持呼吸方式下进行,支持压力≤7 cmH2O(1 cmH2O=0.098 kPa),时间为30~120 min。如患儿能耐受SBT,予撤离呼吸机。结果程序化组和非程序化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撤机当日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分别为(76.02±55.70)h和(101.29±57.63)h(P=0.017),48 h气管导管复插率分别为3.34%和18.64%(P=0.01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47%和22.03%(P=0.041),住PICU时间分别为(8.73±4.57)d和(10.95±5.76)d(P=0.022),程序化组均低于非程序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程序化方法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明显缩短通气时间,且未增加气管插管的复插率,并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PICU滞留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 程序化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远程胎儿监护是应用互连网及计算机技术,孕妇在家中或远程监护终端将胎心监护图形传输到中央监护站,医生即可通过电脑或手机APP远程判读。对高危孕妇实行远程监护,便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和及时处理,改善围产儿结局。

  • 标签: 远程胎儿监护 互联网技术 高危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PICU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护理人员对早期康复的认知及态度,分析评价开展早期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为探索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22家儿童综合医院P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PICU调查问卷对早期康复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683份(97.4%)。30岁以下、工龄小于5年及N1层级护士对危重患儿开展早期康复的认知、态度水平较高。加强对危重患儿早期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及开展康复相关培训可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国内PICU患儿早期康复现状:28.84%已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在已开展早期康复的科室实施率超过80%的有体位排痰、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锻炼、早期活动;使用康复器械占33.81%;24.87%使用康复评定测量工具评估康复效果。PICU患儿营养状态及认知、早期康复护理培训不足、早期治疗的安全性及早期康复治疗专业人员限制等是目前PICU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危重患儿康复日益受到关注,但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合理配置医护人力资源,加强危重患儿早期康复理念,培训医护人员早期康复技术,组建PICU康复多学科团队,能促进危重患儿早期康复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早期康复 护理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危重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而存活新生儿所面临的脑损伤相关后遗症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各项神经重症监测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领域各项脑功能监测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新生儿 神经监护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盘早剥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特征,总结图像规律,以提高早期诊治胎盘早剥的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且胎心监护异常的56例病例,按出现胎心监护异常时临产情况分为已临产组(25例)和未临产组(31例),并对其胎心监护图形等资料进行分析;按胎盘早剥产前诊断与漏诊分为产前诊断组(30例)和产前漏诊组(26例),对其胎心监护异常的类型进行比较。结果胎盘早剥常见的胎心监护异常类型为无加速、微小变异、变异减速及宫缩波异常。微小变异在胎盘早剥未临产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51.6%)明显高于临产组(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P<0.01);延长减速在未临产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6.5%)明显低于临产组(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1)。宫缩波异常在产前诊断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50%)明显高于产前漏诊组(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P<0.01);变异减速在产前漏诊组胎监异常类型所占比例(46.2%)明显高于产前诊断组(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2)。结论准确判读胎心监护图形,有助于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当胎心监护出现微小变异、延长减速或宫缩波异常时,需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

  • 标签: 胎盘早剥 胎心监护 诊断
  • 简介:摘要对于机场终端区的管制运行,由于空域容量有限,飞行密度大,并且有大量的飞机穿越高度层的情况,传统的进离场航路需要管制员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调配飞机以避免潜在的飞行冲突,无疑给管制员带来巨大的工作负荷。而PBN程序在终端区可以灵活地设置航路点,实现进离场的分流,减少终端区内航线之间的交叉,降低了飞机发生潜在飞行冲突的可能性。

  • 标签: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航路定位点 WGS-84坐标
  • 简介:摘要程序控制辅助训练系统是基于程序控制的特征和控制过程中的不便而开发的辅助系统。在这个辅助系统中,我们的管制员在接管飞机之前就会输入相关飞机的所有数据。在整个具体控制过程里,系统就会依照开始管制员输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来对飞机进行具体的飞行状况,并根据管制员下达的指令来进行相关的调整和相对应的一些修改。其实在仿真的界面里,我们的每一架飞机的基本信息和位置都是在电子航空图上清清楚楚的看到。这种相对直观的界面,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控制器节省大量的工作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控制器知道当时的实际空气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控制器做出正确的控制指令和对策。

  • 标签: 辅助训练系统 程序管制 空管
  • 简介:摘要因疼痛原因不清,不能采取对因治疗,是长期困惑医患双方的难题,在临床工作中极为突出。目前对于"疼痛原因待查"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临床医生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及指南。为此,我们定义了"疼痛原因待查",并通过回顾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多年来收集的疼痛原因不明的典型病例,整理出一套有效的诊疗思路与程序

  • 标签: 诊断 疼痛原因待查 思路
  • 简介:摘要程序控制辅助训练系统是基于程序控制的特征和控制过程中的不便而开发的辅助系统。在这个辅助系统中,我们的管制员在接管飞机之前就会输入相关飞机的所有数据。在整个具体控制过程里,系统就会依照开始管制员输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来对飞机进行具体的飞行状况,并根据管制员下达的指令来进行相关的调整和相对应的一些修改。其实在仿真的界面里,我们的每一架飞机的基本信息和位置都是在电子航空图上清清楚楚的看到。这种相对直观的界面,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控制器节省大量的工作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控制器知道当时的实际空气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控制器做出正确的控制指令和对策。

  • 标签: 辅助训练系统 程序管制 空管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心脏毒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PD-1/PD-L1抑制剂(试验组)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9项为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1项为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研究,共包括5 29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 022例,对照组2 269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RCT中4项为高偏倚风险,6项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34/3 022)比0.22%(5/2 269),相对危险度=2.38,95%置信区间:1.19~4.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1/PD-L1抑制剂有导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应警惕。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学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心脏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胎心监护是目前产程中监护胎儿的主要手段,但其广泛应用并未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剖宫产及阴道手术产率。近年来提出的胎心监护三级评价系统对客观评价胎心监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胎心监护 三级评价系统 局限性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监测治疗仪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普及以及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重症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关注到早期活动对患者后续康复的重要性。在安全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一项有效策略。目前,国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重症患者的早期活动并没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早期活动的安全性、早期活动患者的获益、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等方面,总结重症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早期活动的正确认识,推进患者早期个体化活动的开展。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人医疗 护理研究 早期 运动活动 干预 康复 预后
  • 简介:摘要膈肌无力是膈肌功能障碍和萎缩的结果,并伴有严重临床后果,在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通过磁刺激膈神经监测跨膈压,评估膈肌功能,无需受试者配合便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测量,尤其适于重症监护病房配合不佳的患者;超声评估膈肌结构(厚度、增厚)和位移似乎是可行、可重复的,但尚无大规模研究证据支持;膈肌电活动与膈肌功能虽然相关,但这些测量的重复性在受试者内部表现出很高的异质性。脱机过程、人-机不协调和膈肌功能的评估可能是这些技术在临床上最相关的适应证。本综述介绍危重患者膈肌功能的临床问题,以及床旁膈肌功能监测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膈肌功能障碍 跨膈压 膈肌超声 膈肌电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焊接作业广泛存在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涉及职业人群数量众多,是我国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的重点行业。针对不同焊接工艺、焊接材料,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当前焊接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暴露一致性较差且主要集中在疾病发展阶段,不能及时反映电焊烟尘暴露所导致的机体早期健康损害,而电焊烟尘生物标志物的出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因此,描述电焊烟尘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并综述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对电焊烟尘所致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职业健康监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电焊烟尘 健康监护 生物标志物 职业健康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危重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作者的性别分布。数据资源2019年前发布的415项儿科重症监护RCTs。研究选择本文包含纳入PICU患儿的所有RCTs。本文使用PICUtrials.net,其使用多个数据库的综合检索策略来识别已发表的RCTs。数据提取本文作者手动提取每篇发表研究中每一位署名作者的姓名和职业,并根据其姓名区分男性或女性。结果本文纳入2146名作者,其中1888名(88%)可区分男/女性。总体而言38%作者为女性,该比例随作者排序位置变化:37%第一作者,38%排序中间,25%排序最后(P<0.001)。最常见的三个职业是医生(63%)、非临床医生(11%)和护士(6%),其中女性分别占30%、45%和97%。总体女性作者比例从1985至1989年的28%升至2015至2018年的39%(趋势P=0.004)。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发表的RCTs与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RCTs在以下研究特点上并无显著差异,包括随机化儿童中位数(60 vs.50,P=0.41),多中心试验比例(17% vs.24%,P=0.12),低偏倚风险试验比例(50% vs.66%,P=0.26),报告任何资助比例(55% vs.51%,P=0.66)或年均被引中位数(1.5 vs.2.4,P=0.09)。结论尽管随时间增加,发表儿科危重监护RCTs的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仍然落后于女性临床医生比例。女性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试验特点和影响与男性研究者相似。下一步研究应确定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研究中性别多样性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作者 文献计量学 多样性 随机对照试验 医生性别差异 女性
  • 简介:摘要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聚焦于危重新生儿的脑保护,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建立集监测、支持、治疗和随访为一体的临床管理模式。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医工合作、学科交叉融合正在对新生儿学与神经科学产生深远影响,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在规范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正逐步朝着智慧化的方向迈进。

  • 标签: 重症监护,新生儿 神经监护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血流感染(BS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危重BSI患者的早预警、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内所有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例、确诊BSI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BSI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BSI后侵袭性操作和血液制品输注情况、BSI后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BSI后连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72 h比例、中心静脉置管部位、诊断为BSI后72 h内实验室指标最差值以及病原微生物资料,分析病原体分布情况,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4例BSI阳性患者,检出菌株156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75株,革兰阴性(G-)菌70株,真菌11株,其中排列前5位的病原微生物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5.9%)、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2.8%)、鲍曼不动杆菌(占9.0%)、肠球菌(占9.0%)、大肠埃希菌(占8.3%)。此外,G+菌中共出现45株多重耐药菌株(占60.0%),G-菌出现40株多重耐药菌株(占57.1%),真菌出现1株多重耐药株(占9.1%)。根据28 d临床结局分组后,存活组81例,死亡组73例。存活组和死亡组间年龄、ICU住院时间、BSI后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男性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58.9%(43/73)比75.3%(61/81),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分:27.1±7.0比19.5±6.7,P<0.05);死亡组患者BSI后前3 d平均动脉压(MAP)较存活组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72.8±13.6比79.7±12.9,P<0.05〕,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比例〔28.8%(21/73)比12.3%(10/81),19.2%(14/73)比7.4%(6/81)〕、BSI后CRRT以及输血比例〔39.7%(29/73)比16.0%(13/81),64.4%(47/73)比46.9%(38/81)〕、连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72 h比例〔37.0%(27/73)比12.3%(10/81)〕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均P<0.05)。死亡组血小板计数(PLT)较存活组明显降低(×109/L:124.93±98.21比181.15±116.39,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U/L:75.40(38.50,140.95)比56.20(29.20,85.70),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279,95%可信区间(95%CI)为1.158~1.412,P<0.001〕及BSI后行CRRT(OR=3.522,95%CI为1.013~12.245,P=0.048)是影响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AP(OR=0.961,95%CI为0.927~0.996,P=0.031)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本院ICU内BSI病原体以G+菌为主,G-菌次之;此外,APACHEⅡ评分及BSI后使用CRRT是影响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流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病死率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