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评估先天性膈胎儿存在与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产后手术证实的57例先天性膈胎儿的MRI图像,孕周为20~40(28±5)周,产后术中判定有18例(有组)、无39例(无组)。分析7个MRI征象,包括外周包膜感、肺-交界面光滑、肺被压缩呈新月形、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心脏移位、肺-交界面上方积液和肺-交界面下方积液。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与无组间各MRI征象的差异并计算各个征象的诊断效能。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每出现1条征象记1分,计算每例胎儿的影像学积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学积分诊断存在与否的效能。结果有与无组间有5个MRI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外周包膜感(χ²=25.74,P<0.001)、肺-交界面光滑(χ²=48.20,P<0.001)、肺被压缩呈新月形(χ²=57.00,P<0.001)、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χ²=12.14,P<0.001)及肺-交界面上方积液(χ²=4.31,P=0.022)。其中肺被压缩呈新月形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将有组与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条MRI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9%,最佳阈值为2分。结论胎儿MRI征象及预测积分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先天性膈患儿存在与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儿 先天畸形 疝,横膈 磁共振成像 疝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假性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患者,其中Ⅰ型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假性。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无张力修补术。Ⅰ型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结论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假性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 直疝 血清肿
  • 简介:摘要肠壁样积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黏膜下或者浆膜下状气体积聚,临床主要累及部位是结肠和小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肝胃韧带等其他部位。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更新,检出率较前有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者只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少部分患者会合并腹膜炎甚至消化道穿孔。处理原则与普通急腹症有所区别,预后取决于该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疾病。本文将针对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以期有利于临床一线医生诊疗。

  • 标签: 肠壁囊样积气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扎在开放腹股沟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240例开放腹股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0例,手术中不结扎;对照组120例,术中高位结扎。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复工时间、住院花费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37例患者完成手术和术后随访,随访率98.75%。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复工时间、住院花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方面复发率、慢性疼痛、血清肿、血肿和排尿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异物感发生率分别为2.52%和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腹股沟手术中结扎并不会减少复发率,但有可能增加异物感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股沟,疝 复发 慢性疼痛 异物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与二孔法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38例)与二孔组(88例),比较2组患儿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发生阴囊水肿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阴囊水肿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与二孔法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单孔腹腔镜 二孔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斜疝 小儿
  • 简介:摘要由于石油天然的特殊属性,遇到明火后十分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一定要重视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根据统计,每年都会出现很多起由于天然泄漏造成的安全事故,因此,目前的储运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就石油天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启发。

  • 标签: 石油天然气 生产 储运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高位结扎术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行腹腔镜小儿高位结扎术的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复苏、排气及住院时间,术后舒适度、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苏时间[(19.7±9.0)min]、排气时间[(8.6±3.7)h]及住院时间[(1.5±0.27)d]、舒适度[(72.4±16.7)分]、疼痛情况[(1.11±0.1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2.5±10.3)min、(13.9±4.1)h、(2.6±0.41)d、(50.6±11.3)分和(2.89±0.1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0.5%比7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高位结扎术围术期护理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儿舒适度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TAPP)术中残端处理方式对术后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28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行TAPP,术中剥离及横断后将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设为试验组;患者行TAPP,术中剥离及横断后将残端游离于腹腔,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男性患者128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47~74岁。128例患者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68例。(1)手术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02±34)min和(97±30)min,住院费用分别为(12 813±2 390)元和(12 125±2 205)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7,1.685,P>0.05)。(2)随访情况:1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血清肿分别为8例和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05)。试验组术后发生血清肿患者抽液量为20 mL(4~31 mL),对照组术后发生血清肿患者抽液量为43 mL(23~98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血清肿患者术后3个月均无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复发。结论TAPP术中横断后将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和将残端游离于腹腔均能有效修补腹股沟斜横断后将残端缝合固定于腹直肌下缘可减少术后血清肿抽液量。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血清肿 腹腔镜检查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阻滞麻醉对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接受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儿,将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于术前选择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3.8±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的曲马多平均用量为(14.3±5.4)m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2±6.8)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 h、12 h、24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2.1±1.4)分、(1.5±0.3)分、(1.3±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2)分、(2.7±0.6)分、(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 h、12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5±0.5)分、(2.4±0.5)分、(2.3±0.4)分,实验组分别为(2.6±0.4)分、(2.3±0.4)分、(2.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位结扎术患儿中应用超声引导阻滞麻醉,能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缓解,让镇痛剂用量减少,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阻滞麻醉 疝囊高位结扎术 镇痛效果 镇静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小儿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6月择期行腹腔镜高位结扎术的患儿56例,随机分为常规麻醉+双侧腹直肌鞘阻滞(腹直肌鞘阻滞组)和常规麻醉组,每组28例。记录切皮前(T1)、切皮时(T2)和腹腔镜镜头固定后(T3)3个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并记录拔除喉罩的时间、停留在麻醉复苏室的时间、手术后疼痛和躁动情况和麻醉使用芬太尼总量。结果常规麻醉组3个时间点MAP(F=23.76,P<0.001)和心率(F=21.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2时间点MAP和心率高于T1和T3时间点(P均<0.05),而腹直肌鞘阻滞组3个时间点MAP(F=0.41,P=0.53)和心率(F=2.14,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直肌鞘阻滞组T2时间点MAP和心率低于常规麻醉组(t=10.72,P<0.001;t=7.83,P<0.001);2组拔除喉罩时间、停留在麻醉复苏室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常规麻醉组FLACC评分、躁动情况评分、使用芬太尼总量均明显高于腹直肌鞘阻滞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可以减少小儿腹腔镜高位结扎术中脐部操作时血压和心率的波动,术后疼痛轻,芬太尼用量少,苏醒质量佳。

  • 标签: 腹直肌鞘阻滞 小儿 超声检查 血流动力学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流量道湿化对气管切开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与残留的影响。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17例,在气管套管处配接高流量湿化仪并抽空气囊,对照条件为气管套管堵管、抽空气囊、充盈气囊的三种状态,在不同状态下给予患者5 ml中稠食物,使用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对残留和误吸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7例患者在高流量湿化、气管套管堵管、抽空气囊、充盈气囊四种状态下的渗漏-误吸评分和残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接高流量湿化仪时,17例患者的渗漏-误吸评分为(3.2±2.0)分,明显低于另三种状态下的渗漏-误吸评分[气管套管堵管(5.2± 2.3)分、抽空气囊(5.6±2.3)分、充盈气囊(6.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接高流量湿化仪时,17例患者的残留评分为(2.8±1.1)分,亦明显低于另三种状态下的残留评分[气管套管堵管(3.8±1.2)分、抽空气囊(3.6±1.3)分、充盈气囊(3.9±1.4)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配接高流量湿化仪可以有效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

  • 标签: 气管切开 吞咽困难,喉镜吞咽功能评估 残留 误吸 高流量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儿童道异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60例球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儿童道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60例患儿中,男40例,3岁以下58例(96.7%)。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98.3%)、气喘(56.7%)、发热(46.7%)。85%患儿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异物以植物类食物为主(91.6%),以花生等果仁类食物最为常见。异物嵌顿部位主要为左主支气管(33.3%)和右主支气管(26.7%)。40例(66.7%)道异物伴肉芽组织增生,其中少量肉芽13例(21.7%)、肉芽部分包裹26例(43.3%),完全包裹1例(1.7%)。60例患儿道异物均1次性成功取出,其中单一球导管异物取出31例(51.7%),从打开球到异物被拖出声门一般耗时约15~20秒。无术中严重出血、气胸、声带或道壁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儿童常见的花生等果仁类道异物,尤其并发肉芽组织增生者,应用球导管经可弯曲支气管镜行异物取出是安全、有效、快速的,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儿童 可弯曲支气管镜 球囊导管 气道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试验组行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第1天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8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为(12.45±1.14)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 h 2组VAS评分均最低,术后2 h至7 d 2组患者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12 h及3 d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血清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1例,试验组无复发病例。结论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微量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射频导管球与注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因GERD而接受微量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射频导管球组45例和射频导管球注水组35例。对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脱点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治疗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结果注组和注水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GERD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组的脱点率0.36%(13/3 600),注水组的脱点率为0.32%(9/2 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组手术时间较注组短[(35±7.4) min比(45±8.6)min, P<0.05]。注水组复苏时间较注组短[(10±3.4)min比(30±14.2)min, P<0.05]。结论微量射频消融治疗中射频导管球法和注水法相比较,有效性一致,但注水法可避免呛咳,更安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射频疗法 射频导管 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成年腹股沟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及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组间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患者比率、术后出现局部异物感患者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血清肿率、阴囊水肿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0.86±0.22)h]、住院时间[(5.11±1.56)d]均短于对照组[(1.44±0.76)h、(9.87±1.33)d](t=5.183、16.418,均P<0.05);且研究组使用镇痛药的比率(20.00%)、局部有异物感的比率(2.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率:2.00%、血清肿率:4.00%、阴囊水肿率:2.00%)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患者比率、局部有异物感患者比率、切口感染率、血清肿率、阴囊水肿率分别为36.00%、18.00%、8.00%、10.00%、8.00%)(χ2=5.183、16.418、3.174、7.111、5.740,均P<0.05)。结论在成年人腹股沟治疗中应用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疝修补术 疝,腹股沟 生物相容性材料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胰腺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部分胰腺性病变具有潜在恶性,需要手术切除。确定胰腺性病变的性质与级别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获得液进行分析可为判断胰腺性病变的性质与级别提供依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胰腺囊性肿瘤 囊液
  • 简介:摘要卵巢纯的或以多泡卵黄型结构为主的卵黄瘤非常罕见,组织学表现为单层扁平或立方状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小管、微以及囊肿,分布于富于细胞的纤维性间质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偏心性缩窄的囊肿,类似于初级卵黄向次级卵黄的裂解。准确诊断该亚型卵黄瘤的主要意义在于其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本文报道1例以多泡卵黄型结构为主的卵巢卵黄瘤,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前囊肿切除术后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骶前囊肿切除术后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成熟畸胎瘤10例,囊肿癌变(包括尾肠囊肿癌变及畸胎瘤癌变)3例。29例患者外院手术入路均为后入路,其中1例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接受再次骶前残留壁、窦道切除,其中25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4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及MRI显示残留壁均完整切除,窦道愈合。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处理对骶前囊肿术后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的残留壁完整切除及会阴部窦道愈合尤为重要。

  • 标签: 骶前囊肿 囊壁残留 会阴部顽固性窦道 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