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幼鼠脊柱椎体生长板区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受体表达对椎体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只2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每组20只,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假手术组大鼠切开暴露左侧输尿管后缝合,模型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治疗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并用依那普利治疗。术后4周,3组各处死10只大鼠并检测其血PTHrp浓度。拍摄脊柱正位X线片测量腰椎1~腰椎6长度,组织学切片观测脊柱椎体生长板增殖区组成细胞柱的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椎体生长板区PTHrp受体表达。将每组剩余大鼠处死后提取椎体生长板区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P3代,原位杂交检测PTHrp受体mRNA表达,并应用PCR行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检测PTHrp受体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blot行定量分析。应用EDU技术检测细胞24 h增殖率。最后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PTHrp浓度分别为(0.48±0.14)ng/L、(1.05±0.21)ng/L和(0.70±0.19)ng/L,另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腰椎1~腰椎6长度分别为(44.6±11.5)mm和(46.8±13.5)mm,均较假手术组(58.1±9.6)mm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椎体生长板增殖区细胞柱细胞数分别为(2.3±1.1)个和(2.1±1.4)个,均较假手术组(4.1±1.2)个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PTHrp受体高表达,定量分析评分为(7.1±1.8)分;治疗组次之,为(5.4±2.1)分,模型组表达最少,为(3.6±1.9)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内PTHrp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0.14和0.36±0.13,均低于假手术组1.01±0.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治疗组细胞24 h增殖率分别为(8.7±2.6)%和(14.3±7.1)%,均低于假手术组(21.4±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幼鼠血液PTHrp浓度增高,椎体生长板区软骨细胞PTHrp受体由于负反馈原因表达减少,PTHrp无法发挥促进增殖作用,最终导致椎体发育障碍。

  • 标签: 肾机能不全,慢性 脊柱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质 生长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性激素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Graves病患者152例,测量身高、体重,检测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白蛋白、HbA1C、肝功能等指标。分析SHBG水平与临床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raves病患者糖化白蛋白与SHBG呈负相关(β=-0.308, P<0.01),但校正了甲状腺激素后糖化白蛋白与SHBG无相关性。男性患者SHBG水平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1)。男性患者SHBG水平与促黄体生成素(r=0.465, P<0.01)、雌二醇(r=0.629, P<0.01)、睾酮(r=0.786, P<0.0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SHBG水平也与睾酮(r=0.191, P<0.05)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男性患者SHBG水平与雌二醇(β=0.329, P<0.01)独立正相关。结论SHBG与Graves病的关系可部分解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性功能障碍及不孕不育的原因。

  • 标签: Graves病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下降率,预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 PH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322例初次至少行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女257例,男65例,根据PTH恢复正常的时间分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emporary hypoparathyroidism, THP)组和PHP组。统计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情况,观察临床特征及手术信息,分析PHP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HP及PHP使用χ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THP 307例,PHP 15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55岁(OR=35.193,95% CI 2.936~421.870,P=0.005)、术前PTH值越接近正常低限(OR=2.349,95% CI 1.161~4.755,P=0.018)是PH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HP的患者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更高(OR=373.439,95% CI=26.568~5248.983,P=0.000)。ROC曲线提示以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截断值73.2%预测PHP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8%。结论PTC患者年龄≥55岁、术前PTH越接近正常低限是PH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超过73.2%可预测PHP。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预测模型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分泌抑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甲状腺颈部外科收治的72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50例,年龄13~83岁。根据术后第1日PTH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抑制组(PTH=0 pg/ml)24例、不完全抑制组(0<PTH<12.4 pg/ml)23例及无抑制组(PTH≥12.4 pg/ml)25例,比较3组间术前、术后生化及内分泌指标,包括术前血清钙、血清磷、PTH、25-羟基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病灶切除10 min后PTH,术后第1日血清钙,术后第3日PTH,以寻找导致暂时性PTH分泌抑制的危险因素,3组间统计比较应用Kruskal-Wallis多组秩和检验,两两比较行Nemenyi检验,并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术后暂时性PTH分泌抑制的预测价值。结果完全抑制组术前PTH、术前血钙及术后第1日血钙均高于无抑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记录为256.5(141.6,585.3)pg/ml比130.2(92.1,256.6)pg/ml,2.90(2.69,3.22)mmol/L比2.61(2.50,2.75)mmol/L,2.23(2.08,2.41)mmol/L比2.12(2.05,2.14)mmol/L,χ2值分别为7.17、11.90、8.32,P值均<0.05]。术前血钙高于2.62 mmol/L(AUC=0.698,95%CI:0.57~0.83,P=0.006)或术前PTH高于115.9 pg/ml(AUC=0.697,95%CI:0.58~0.82,P=0.007)时患者术后有发生PTH完全性抑制的趋势。结论术前血钙及PTH水平是PHPT术后暂时性PTH抑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激素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术中细针穿刺(intraoperative fine-needle aspiration,IFNA)组织进行洗脱液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在甲状旁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收治的54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20~83岁。纳入病例均采取甲状旁腺次全切除伴自体移植的手术方式,术中行IFNA洗脱液PTH检测,同时相对应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通过SPSS及R软件对IFNA洗脱液PTH检测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2例无症状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未出现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共检测了231份组织,根据IFNA洗脱液检测识别为甲状旁腺者为216份,阴性结果为15份;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确定为甲状旁腺组织的有217份,非旁腺组织有14份。IFNA洗脱液PTH检测识别甲状旁腺组织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9.5%。结论IFNA洗脱液PTH测定快速、简单、准确、高效,有助于术者识别甲状旁腺组织。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细针穿刺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选取7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入院时、术后第1、2、3天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分别为(51.6±3.1)、(16.7±1.7)、(19.5±2.1)、(20.8±2.3)pg/ml,血清钙分别为(2.381±0.013)、(2.105±0.023)、(2.071±0.020)、(2.074±0.020)mmol/L。术后血清PTH明显低于入院时,术后第1天下降百分比>82.00%时出现低钙血症,下降百分比>88.35%时出现低钙症状。PTH在术后第3天开始恢复,而血钙的恢复时间滞后于血清PTH。术后第1天血清PTH下降程度可作为术后出现低钙血症或低钙症状的预测指标,为术后是否需要补钙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复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常存在多腺体病变、异位甲状旁腺瘤等情况。规范使用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可以减少探查范围而又避免遗漏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分析1例复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再次手术治疗,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雄、孕激素在男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pG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66例pGA患者[其中急性期痛风患者(AG)93例、间歇期痛风患者(IG)118例、慢性期痛风患者(CG)55例]和129名健康体检者(HC)的血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雌二醇/睾酮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 pGA、AG、IG、CG组血清中雌二醇、睾酮水平均低于HC组[(30±8)pg/ml,(27±7)pg/ml,(31±8) pg/ml,(34±7)pg/ml,(35±10)pg/ml;F=17.770,P<0.05]和[(4.4±1.6)ng/ml,(3.8±1.4)ng/ml,(4.6±1.4)ng/ml,(5.1±2.0)ng/ml,(5.8±1.9)ng/ml;F=23.314,P<0.05],但HC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与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血清中雌二醇、睾酮水平又均低于IG、CG组[(27±7)pg/ml,(31±8)pg/ml,(34±7)pg/ml;F=17.770,P<0.05]和[(3.8±1.4)ng/ml,(4.6±1.4)ng/ml,(5.1±2.0)ng/ml;F=23.314,P<0.05],IG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CG组[(31±8)pg/ml,(34±7)pg/ml;F=17.770,P<0.05]。HC组血清中孕酮水平、雌二醇/睾酮均低于pGA、AG组[(0.24±0.10)ng/ml,(0.27±0.11)ng/ml,(0.30±0.15)ng/ml;F=5.124,P<0.05]和[(0.006 6±0.002 2)ng/ml,(0.007 6±0.003 2)ng/ml,(0.008 0±0.003 8)ng/ml;F=3.787,P<0.05],IG、CG组血清中孕酮水平又均低于AG组[(0.25±0.09)ng/ml,(0.26±0.08)ng/ml,(0.30±0.15)ng/ml;F=5.124,P<0.05];②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GA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胱抑素(CysC)呈正相关(r=0.310,P<0.01;r=0.164,P=0.008),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33,P=0.030);其孕酮水平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r=0.139,P=0.023);其睾酮水平与肌酐、CysC呈正相关(r=0.179,P=0.003;r=0.162,P=0.008),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40,P=0.022;r=-0.173,P=0.005;r=-0.149,P=0.015);其雌二醇/睾酮与载脂蛋白(apo)B1、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131,P=0.032;r=0.140,P=0.023)。AG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肌酐呈正相关(r=0.234,P=0.024;r=0.245,P=0.018);其睾酮水平与肌酐呈正相关(r=0.349,P=0.001),与apoB1呈负相关(r=-0.250,P=0.016);其雌二醇/睾酮与apoB1呈正相关(r=0.276,P=0.007)。IG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呈正相关(r=0.269,P=0.003),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83,P=0.048);其孕酮水平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r=0.204,P=0.027)。CG组孕酮水平与CysC呈正相关(r=0.303,P=0.025)。结论痛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雌二醇、睾酮的表达显著降低,孕酮雌二醇/睾酮表达升高,雌二醇与睾酮之间呈正相关,并与痛风患者炎性、糖脂代谢指标相关,提示雌、雄、孕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痛风的炎症和代谢过程参与其发病。

  • 标签: 性激素 痛风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且行肝脏穿刺检查的中青年肥胖患者371例,根据肝脏病理结果及评分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328例)和对照组(非-NAFLD,43例),前者进一步分为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AFL)亚组(60例)、NASH可能亚组(172例)和NASH亚组(96例)。比较各组间血清SHBG水平;根据NAFLD患者血清SHBG水平的三分位数进行划分,比较不同SHBG水平亚组NAFLD患者肝脏病理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NASH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NASH的诊断价值。结果371例患者年龄(32±10)岁,体重指数(39.16±6.58)kg/m²,其中女性236例(63.6%)。NAFLD组患者血清SHBG水平[M(Q1,Q3)]低于对照组[16.90(11.43,23.00)比23.45(15.40,31.22)mmol/L,P<0.05],且在NAFL、NASH可能以及NASH亚组中逐渐递减[(22.24±10.47)、(20.57±19.58)、(15.80±8.74)mmol,P<0.05]。低水平SHBG亚组的肝脏脂肪变评分和小叶炎症评分显著高于高水平SHBG亚组[(2.09±0.80)比(1.51±0.72)分,(1.10±0.68)比(0.85±0.68)分;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水平血清SHBG是NAS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27,95%CI:1.296~4.928,P<0.05)。SHBG联合天冬氨酸转氨酶辅助预测NAFLD患者发生NAS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96~0.809)。结论低水平血清SHBG水平与NASH的发生相关

  • 标签: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脂肪肝 肥胖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血清维生素D和PTH在2型糖尿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76例,收集基线资料并测定血生化指标。分为:血清25-羟基维生素缺乏组[25-(OH)D≤20 μg/L)]220例、不足组[25-(OH)D>20、≤30 μg/L]107例、充足组[25-(OH)D>30 μg/L]49例;PTH降低组(PTH<25.16 ng/L)31例、正常组(PTH≥25.16、<38.35 ng/L)137例、升高组(PTH≥38.35 ng/L)208例;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18.5、≤23.9 kg/m2)108例、超重组(BMI≥24、≤27.9 kg/m2)173例、肥胖组(BMI≥28 kg/m2)95例。采用稳态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进行评估,统计上述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维生素D水平三组间比较,糖代谢及钙、磷代谢指标比较显示,BMI、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HOMA-IR、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生素D不足组、充足组较缺乏组糖化血红蛋白、PTH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H水平三组间比较,糖代谢及钙、磷代谢指标比较显示,BMI、FINS、FPG、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和血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TH升高组较降低组和正常组血磷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TH升高组较降低组维生素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BMI水平三组间比较,年龄、血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不同民族临床指标分析发现,蒙古族较汉族维生素D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维生素D与PTH(r=-0.240,P<0.05)和HOMA-IR(r=-0.092,P=0.026)呈显著负相关,与血钙(r=0.127,P=0.014)呈显著正相关,PTH与血钙(r=-0.159,P=0.002)和血磷(r=-0.208,P=0.000)呈显著负相关,与HOMA-IR(r=0.086,P=0.009)呈显著正相关,正常PTH与维生素D(r=-0.177,P=0.038)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OMA-IR和HOMA-β互为保护因素,FPG和FINS均为HOMA-IR和HOMA-β的危险因素。结论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PTH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维生素D和PTH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影响因素。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及连接蛋白降解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RRα敲低的稳转细胞株,并通过LPS处理,将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tr组);shERRα敲低组(shERRα组);正常细胞+LPS处理组(LPS组):六孔板中的细胞用无血清的培养基饥饿培养12 h后,用20 μg/mL LPS处理12 h;shERRα+LPS组:ERRα敲低的细胞按LPS组处理。使用ROS荧光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的水平;利用TUNEL、AnnexinV-FITC和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荧光检测连接蛋白ZO-1在细胞膜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Smac、细胞色素c和连接蛋白ZO-1,Occludin、JAM-A及E-Ca在分子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tr组及shERRα组相比,LPS组ROS水平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TUNEL检测为16.44±2.5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为23.56±2.22),促凋亡蛋白Bax、Smac及细胞色素c表达量增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荧光结果显示连接蛋白ZO-1在包膜发生降解,网状结构断裂。而与LPS组相比,在shERRα+LPS组中,抑制ERRα的表达加剧上诉细胞损伤。结论ERRα能够通过负性调节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细胞凋亡,影响肺微血管内皮的功能,从而调控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 标签: 雌激素相关受体α 急性肺损伤 细胞凋亡 连接蛋白
  • 简介:摘要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随之开展的甲状腺手术也越来越多。甲状旁腺与甲状腺关系紧密复杂且位置多变、血供脆弱,其损伤所带来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成为了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损伤或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解剖学因素,包括形态、颜色、数量、位置和血供上的变异,也与术者操作技巧或能量器械的运用有关,而血供的破坏与组织的热损伤是主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甲状旁腺解剖位置与血供的分布规律、术中精细解剖防止甲状旁腺意外切除、合理运用能量器械防止甲状旁腺及血供的机械损伤和热损伤有利于增强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标签: 甲状旁腺 解剖学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行保留对侧部分腺体近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的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t=2.760、5.817,P=0.012、0.010)。观察组术后5 d内低钙、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47.62%(20/42)、57.14%(24/42),高于对照组的9.52%(4/42)、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对照组为7.14%(3/42),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38,P=0.71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可增加甲状旁腺分泌功能减退、低钙的发生率,手术操作宜精细,以便保护甲状旁腺组织。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ERα-LBD)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方法在Addgene网站检索关键词ES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选择符合条件的质粒载体pcDNA-HA-ER WT(Addgene plasmid # 49498; http://n2t.net/addgene:49498; RRID:Addgene_49498),设计引物并扩增得到目的片段ERα-LBD,分别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28a-LBD和pGEX-4T1-LBD,改变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对表达条件优化。待细菌裂解并提取蛋白后进行凝胶电泳,可在细菌上清的泳道中观察到明显的紫色蛋白表达条带,即为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果pET-28a-LBD重组质粒未能表达重组蛋白ERα-LBD,重组质粒pGEX-4T1-LBD在Rosetta和BL21(DE3)感受态中以1 mmol/L IPTG诱导仅能得到包涵体;以0.2 mmol/L IPTG 16 ℃过夜诱导培养,则可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论成功构建ERα-LBD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获得可溶性ERα-LBD蛋白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 重组表达载体 条件优化 可溶性表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临床实践发现,目前认为的一些原发性OP可能源于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引起的负钙平衡和低血钙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可防可治,故将此类OP称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质疏松症。我国人群每日钙摄入量普遍不足,维生素D缺乏/不足也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长期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临床广泛存在,对它的防治可有效防治低骨量和骨质疏松,从而有效防治身高变矮、驼背、腰酸背痛、乏力、骨关节疼痛、骨折、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钙质沉着症等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 标签: 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 甲状旁腺功能增强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亚临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 骨量下降 甲状旁腺功能增强相关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胶体金试纸法(PTH试纸法)与在注射纳米碳后依据医师经验判断法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快速鉴别甲状旁腺的诊断效能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3月—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90例患者参与试验研究,对获取的155例标本行经验判断、甲状旁腺试纸检测及病理检测。所有手术均由高年资专科医师操作完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师经验判断法判定是且病理证实是甲状旁腺的74例,病理证实非甲状旁腺81例;PTH试纸判断法判定是且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130例,病理证实非甲状旁腺22例,其准确率为85.53%,远高于经验判断法准确率(4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5);PTH法灵敏度为95.89%,特异度为75.94%,约登指数为0.7183,经验判断法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47.74%,约登指数为0.2904。结论甲状腺手术中使用PTH法辨认甲状旁腺的诊断效能高于经验判断法,联合使用能够增加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

  • 标签: 甲状旁腺 胶体金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p53)、p16蛋白(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7例作为研究组,选取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PR、p53、p16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61.4%、38.6%,均低于对照组的90.0%、86.7%、93.3%(χ2=4.36、5.98、24.09,均P < 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χ2=12.75,P < 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53在病理分期、发病年龄、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16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等不同患者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ER、PR、p53、p16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变有关。联合检测ER、PR、p53、p16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受体,雌激素 基因,p53 基因,p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第一天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评估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2月至2018年12月54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资料。男性158例,女性388例,年龄(50.9±13.2)岁(范围:19.0~79.2岁)。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6个月的血钙和iPTH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指标与术后发生PHPP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iPTH对术后发生PHPP的预测效力。结果22例患者发生PHPP,发生率为4.0%(22/5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iPTH(OR=2.932,95%CI:1.129~7.616,P=0.027)和血钙水平(OR=2.584,95%CI:1.017~6.567,P=0.046)是术后发生PHPP的独立预后因素。以术后第1天iPTH 5.51 ng/L为临界值,预测术后发生PHPP的曲线下面积为0.956(95%CI:0.936~0.972,P=0.00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1%,阳性预测值为22%,阴性预测值为100%。以术后血钙1.93 mmol/L为临界值,预测术后发生PHPP的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94~0.770,P=0.000),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78.1%,阳性预测值为10.8%,阴性预测值为98.1%。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第1天iPTH和血钙水平与术后发生PHPP相关,iPTH的预测效力高于血钙。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中不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2011年5至10月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居住5年及以上、40岁及以上居民共10 140名,最终纳入5 819人进行观察。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HbA1c及TSH。将人群分为TSH正常组(0.55 mU/L≤TSH<4.78 mU/L)和TSH升高组(TSH≥4.78 mU/L)。以HbA1c>6.0%为HbA1c升高,HbA1c≤6.0%为HbA1c正常。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各因素与HbA1c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SH正常组4 632名,TSH升高组1 187名。与TSH正常组相比,TSH升高组HbA1c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升高组体质指数(BMI)、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1c为因变量,在校正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胰岛素、HOMA-IR、TG、HDL-C、LDL-C等相关指标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SH正常组相比,TSH升高组为影响HbA1c的独立因素,TSH与HbA1c呈负相关(OR=0.845,P=0.024,95%可信区间为0.730~0.978)。进一步性别分层后,男性人群TSH为影响HbA1c的独立因素,二者呈负相关(OR=0.672,P=0.034,95%可信区间为0.466~0.970),而女性人群TSH与HbA1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TSH升高可能降低HbA1c水平,男性非糖尿病人群血清TSH与HbA1c呈负相关,女性非糖尿病人群血清TSH与HbA1c无明显相关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促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后24 h甲状旁腺素(PTH)值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8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 PTH值提示可能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界值,并以此值为分界进行分组分析,探讨术后24 h PTH值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0%。ROC曲线分析发现,以5.84 pg/ml为临界值,术后24 h PTH值提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2%,阳性预测值为22.5%。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旁腺意外切除、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及术后24 h PTH≤5.84 pg/ml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0.900 P=0.001;χ2=4.415 P=0.044;χ2=13.576 P=0.000)。术后24 h PTH值越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对于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的患者,当存在甲状旁腺意外切除和(或)术后24 h PTH值较低时,应警惕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素 甲状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