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可抑制肺癌干细胞(LCSCs)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延缓自我更新,还能通过干预其生态位、免疫微环境及有氧糖酵解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中涉及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CD133、CD44、ALDH及ABCG2等,而相关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Hedgehog、Notch等。中医药干预LCSCs的研究总体偏少,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且选取的实验指标重复率高,涉及的细胞类型与信号通路较少;临床试验相对缺乏,欠缺与基础实验有机衔接。今后还需提高研究质量,并深入研究具有抗肺癌干细胞效应的中药,以推动肺癌的精准化治疗。

  • 标签: 肺癌干细胞 中药 生物标志物 信号通路 综述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手术切除是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但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达到60%~70%。因此,明确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精准评价肿瘤生物,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术前治疗方案、局部治疗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也是提高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生存获益的关键。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的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临床危险评分、术前化疗反应性、基因状态和原发肿瘤位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起源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其生物和治疗方式不同于原发肝癌。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创技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及肝移植是ICC手术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对传统检查手段的深入挖掘,包括术前增强CT、肿瘤标志物、白蛋白、血小板等,使可切除ICC的术前评估更全面,并对术后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筛选提供了进一步分层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的进步,大量针对IC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并可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有效报道,然而尚无专门针对ICC的靶向药物获批应用。总之,随着对ICC生物认识的深入,手术方案和综合治疗均有个体化治疗的趋势。

  • 标签: 胆管肿瘤 治疗应用 分子生物学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YN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等生物的影响并分析其调控机制。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通过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至2018年间接受外科手术患者的LYN,并临床收集的胃癌和癌旁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检测分析LYN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LYN在胃癌细胞系AG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分别用于检测LYN敲低对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使用信号途径激活剂IGF-1进行拯救实验,分析IGF-1是否可以逆转LYN敲低对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对其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LYN在胃癌组织中的的表达被显著上调;LY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及分期显著相关;sh-LYN转染胃癌细胞可使LY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转染后,sh-LYN组的细胞克隆形成率为(25.2±1.8)%,细胞侵袭数目为(51.67±3.53)个,迁移细胞数目为(231.70±11.98)个,与NC组比较,sh-LYN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受到抑制(t=3.850、3.437、4.450,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h-LYN敲低LYN的表达之后,可显著降低Wnt3和β-catenin的表达(t=7.058、5.617,P<0.05),而且IGF-1逆转了LYN敲低对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敲低LYN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过程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LYN 胃癌 迁移 侵袭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0 μmol/L(对照组)、25 μmol/L(低剂量木犀草素组)、50 μmol/L(中剂量木犀草素组)及100 μmol/L(高剂量木犀草素)浓度木犀草素处理EC9706细胞3 d。分别转染anti-微小核糖核酸(miR)-NC、anti-miR-718、miR-NC及miR-718 mimics至EC9706细胞,转染anti-miR-NC及anti-miR-718细胞分别标记为anti-miR-NC组及anti-miR-718组。用100 μmol/L浓度木犀草素孵育转染miR-NC(高剂量木犀草素+miR-NC组)及转染miR-718 mimics(高剂量木犀草素+miR-718组)至EC9706细胞。溴化-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718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1.34±0.06、0.97±0.05、0.54±0.04比1.5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11,P<0.05)。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16.73±5.09)、(87.74±3.14)、(51.46±3.46)个比(136.67±6.13)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03.29±4.45)、(65.17±2.92)、(29.34±1.16)个比(121.48±5.89)个,Cyclin D1分别为0.71±0.04、0.49±0.03、0.24±0.02比0.79±0.05,MMP-2分别为0.66±0.04、0.49±0.03、0.31±0.02比0.75±0.05,MMP-9分别为0.57±0.04、0.41±0.02、0.23±0.02比0.69±0.04,bcl-2分别为0.61±0.03、0.46±0.03、0.25±0.02比0.69±0.05],凋亡率、p21及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7.89±0.92)%、(15.82±1.19)%、(24.61±1.56)%比(5.83±0.51)%,p21分别为0.42±0.03、0.59±0.04、0.83±0.05比0.31±0.02,bax分别为0.29±0.03、0.48±0.03、0.71±0.06比0.1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95、104.645、58.793、44.683、35.804、30.089、35.530、32.702、38.778,P<0.05)。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组细胞miR-718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9±0.05、0.67±0.04、0.41±0.03比1.0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43,P<0.05)。高剂量木犀草素+miR-718组细胞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yclin D1、MMP-2、MMP-9、bcl-2表达显著高于高剂量木犀草素+miR-NC组,凋亡率、p21及bax表达显著低于anti-miR-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2、14.002、7.023、10.201、6.330、7.093、9.799、6.988、9.381,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通过下调miR-718表达而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木犀草素 食管癌 生物学行为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Ⅰ期子宫浆液性癌(USC)预后相关的生物因素,旨在帮助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8年期间收治的Ⅰ期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完成随访56例(84%),ⅠA期36例(64%),ⅠB期20例(36%);21例(38%)USC,35例(63%)为含有USC成分的混合癌。中位随访时间132.7个月,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5例死亡。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FIGO分期、肿瘤分级、病灶浸润深度、身高、体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ⅠB期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治疗前CA125值、身高、体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治疗前CA125值与预后相关(均P<0.05)。结论USC生物高度恶性,即使是ⅠA期,仍建议术后化疗以预防远处转移,放疗的获益仍有争议。对于ⅠB期,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放疗可能有利于降低复发率。瘦小体型、治疗前CA125>43 U/ml与预后不良有关,也许可作为早期USC的危险因素,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生物学行为特征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罕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类似粒细胞白血病,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类似于乳腺癌或乳腺脓肿。对其认识的重要性在于不能误诊为浸润性癌,特别是在冰冻诊断时误诊而导致过度手术。本研究收集3例乳腺粒细胞肉瘤病例,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SP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乳腺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乳腺肿瘤 髓系肉瘤 粒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血象及骨髓象检查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异质性发生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的发展,特征性影像征象及相关参数在评估HCC生物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可以量化HCC组织结构、分型和细胞分子表达的异质性,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肿瘤分子病理层面改变,而且为HC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本文就fMRI目前评估HCC生物的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生物学行为 病理分级 微血管浸润 分子病理相关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评估软组织肿瘤生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9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DCE-MRI检查,经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肿瘤的DCE-MRI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术后病理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标记指数(Ki-67 LI)。利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MVD、Ki-67 LI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效能。结果Ktrans、Kep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3、0.727,P<0.01),与Ki-67 LI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7、0.612,P<0.01),Ve与MVD、Ki-67 LI间无相关性(P>0.05)。恶性软组织肿瘤Ktrans、Kep、MVD、Ki-67 LI均高于良性软组织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和Kep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846,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84.6%、92.3%,特异度分别为85.8%、83.3%。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可以用于评估软组织肿瘤的生物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血管生成 Ki-67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病期虽然是影响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生物不同的胃癌患者,其预后也大不相同,说明胃癌的生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相同病期下不同生物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外科治疗提供合理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病例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2)行根治性手术,均为R0切除;(3)随访资料完整,无失访。排除标准:(1)既往胃部手术史,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远隔脏器转移;(2)年龄<18岁或>90岁的患者;(3)缺乏临床、病理或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比较相同病期下不同生物预后的差异。结果全组共计2 522例患者,肿瘤TNM分期中,Ⅰ期(ⅠB期,T2N0M0)246例、ⅡA期422例、ⅡB期474例、ⅢA期681例、ⅢB期441例、ⅢC期256例,其5年生存率依次为79.9%、68.5%、56.1%、39.5%、22.5%和8.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Ⅰ期胃癌患者,大体类型为浸润型(HR=1.806,95% CI:1.174~2.780,P=0.007)、生长方式为弥漫型(HR=1.370,95% CI:1.007~1.864,P=0.045)和淋巴管癌栓阳性(HR=2.073,95% CI:1.333~3.224,P=0.001)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ⅡA期胃癌患者,肿瘤大体类型为浸润型(HR=1.376,95% CI:1.008~1.878,P=0.044)、肿瘤生长方式为弥漫型(HR=1.263,95% CI:1.061~1.505,P=0.009)和淋巴管癌栓阳性(HR=2.296,95% CI:1.753~3.008,P<0.001)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ⅡB期胃癌患者,大体类型为浸润型(HR=1.445,95% CI:1.056~1.976,P=0.021)和淋巴管癌栓阳性(HR=1.528,95% CI:1.194~1.955,P=0.001)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ⅢA期胃癌患者,肿瘤大体类型为浸润型(HR=1.395,95% CI:1.095~1.777,P=0.007)、淋巴管癌栓阳性(HR=1.583,95% CI:1.315~1.905,P<0.001)和浆膜分型(腱状型+多彩弥漫型)(HR=1.188,95% CI:1.102~1.282,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ⅢB期胃癌患者,大体类型为浸润型(HR=1.485,95% CI:1.063~2.076,P=0.021)、淋巴管癌栓阳性(HR=1.315,95% CI:1.060~1.631,P=0.013)和浆膜分型(腱状型+多彩弥漫型)(HR=1.146,95% CI:1.052~1.248,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ⅢC期胃癌患者,肿瘤大体类型为浸润型(HR=2.986,95% CI:1.293~6.898,P=0.010)、浆膜分型(腱状型+多彩弥漫型)(HR=1.135,95% CI:1.003~1.283,P=0.04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相同TNM分期下,不同的生物其预后大不相同,提示胃癌的生物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与病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TNM分期 生物学行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46a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细胞周期等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miR-146a在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KYSE140和KYSE150中的表达。将miR-146a模拟物转染Eca109细胞,上调miR-146a的表达,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46a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6a与靶基因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情况,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靶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Eca109、KYSE140和KYSE150细胞中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5、0.16±0.06和0.09±0.02,均低于食管正常上皮细胞HEEC(1.00±0.05,均P<0.01)。miR-146a模拟物转染Eca109细胞后,细胞的吸光度值、穿膜细胞数[(52±18)个]、划痕减少距离[48 h为(25.29±0.77)μm,72 h为(30.66±0.91)μm]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早期凋亡率[(6.13±0.91)%]高于阴性对照组[(2.50±0.68)%,P<0.01]和空白对照组[(1.70±0.20)%,P<0.01];G1期细胞百分比[(44.74±6.76)%]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减少(均P<0.05),G2/M期细胞百分比[(41.88±2.88)%]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增多(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IRAK1 WT和miR-146a模拟物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其他对照组(均P<0.01)。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46a模拟物转染组细胞中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为1.02±0.28,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00±0.05,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结论miR-146a在食管鳞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扮演着抑癌基因的角色。miR-146a能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其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miR-146a可能通过IRAK1的介导调控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

  • 标签: 食管鳞癌 miR-146a Eca109细胞 生物学行为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复苏冻存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后,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0、200及300 μg/mL)乳铁蛋白对U87MG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筛选最适药物浓度。将U87MG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与乳铁蛋白(200 μg/mL)处理组,应用Edu染色、Transwell实验、Mito-Tracker染色、DCFH-DA染色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迁移情况及线粒体活性、活性氧生成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2组细胞中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LC3B)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2组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应用RT-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纤连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及Snail)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2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乳铁蛋白处理组中Edu阳性细胞比例、细胞迁移数目、Mito-Tracker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降低,DCFH-D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胞质中LC3B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E-钙黏蛋白mRNA表达明显降低,纤连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及Snail mRNA表达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铁蛋白可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其机制与调控线粒体活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乳铁蛋白 线粒体活性 细胞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肺静脉内皮细胞(PVEC)以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分析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特征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精分1只雄性SD大鼠肺动脉、肺静脉,肺组织取边缘剪碎,各样本分别用混合酶液消化,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免疫磁珠法分选内皮细胞,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差别,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纯度。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观察3组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平滑肌激动蛋白抗体(α-SM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基质胶体外成环实验比较3组细胞1.5、2.5、3.5、4.5、5.5、6.5、7.5 h成环情况。采用SPSS 22.0和FlowJo 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统计作图。结果3组细胞24 h后均迅速贴壁,vWF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3组细胞形态均为铺路石状,其中PAEC为典型的铺路石状,大多数呈椭圆形;而PVEC、PMVEC形态更细长。免疫荧光显示PVEC和PMVEC细胞浆内少量α-SMA蛋白弥散表达[(0.16±0.03)、(0.23±0.01)],而PAEC中几乎观察不到α-SMA蛋白表达(0.06±0.01)。随着时间推移,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环周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PVEC组成环长度最长。3组细胞成环周长在组间、时点间、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该方法所获得的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可在体外稳定培养。3种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功能有差别,其中PVEC体外成环能力最强。PAEC细胞表达α-SMA蛋白量最少。

  • 标签: 肺动脉 肺静脉 微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化CpG集合蛋白2(MeCP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生物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根据细胞中转染物序列不同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分为MeCP2类似物组、MeCP2-空质粒组和小干扰RNA-MeCp2(si-MeCP2)组,分别将相应序列的质粒转染SRA01/04细胞。转染后24 h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eCP2 mRNA相对表达量;于转染后48 h采用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内Wnt3a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β-catenin、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7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24 h,MeCP2-拟似物组、MeCP2-空质粒组和si-MeCP2组细胞中MeCP2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773.00,P<0.001)。划痕试验结果显示,MeCP2-拟似物组、MeCP2-空质粒组和si-MeCP2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57.45±5.20)%、(32.71±10.02)%和(17.77±9.2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00,P<0.001),其中si-MeCP2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MeCP2-拟似物组和MeCP2-空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MeCP2-拟似物组、MeCP2-空质粒组和si-MeCP2组细胞中Wnt3a蛋白荧光强度(A值)分别为75.92±6.10、52.03±5.22和28.75±3.3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30,P<0.001),其中MeCP2-mimics组显著高于MeCP2-CN组,si-MeCP2组细胞中Wnt3a蛋白荧光强度明显低于MeCP2-空质粒组和MeCP2-拟似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i-MeCP2组细胞内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eCP2-拟似物组和MeCP2-空质粒组,细胞中β-catenin、Vimentin、MMP-9和MMP-7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eCP2-拟似物组和MeCP2-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eCP2-拟似物组、MeCP2-空质粒组和si-MeCP2组细胞内SFRP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19±0.03、47.54±0.05和74.93±0.0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49,P<0.001),其中si-MeCP2组细胞内SFRP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eCP2-拟似物组和MeCP2-空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MeCP2能刺激人LECs发生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靶向抑制SFRP5表达,继而激活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甲基化CpG集合蛋白2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类异质性较高的肿瘤,多为实性,囊性较少。近年来随着CT、MRI等断层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无症状囊性pNETs的检出率。目前,囊性pNETs的病因仍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但尚缺乏研究结果验证。与实性pNETs比较,囊性pNETs多为无功能性和无症状,生物更为惰性,具有较低的Ki-67增殖指数和核分裂象,较少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其长期预后亦优于实性pNETs,但应警惕仍有部分囊性pNETs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囊性pNETs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术前定性诊断仍具有挑战性。超声内镜检查联合细针穿刺可极大提高囊性pNETs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囊性成分比例及危险因素分析等综合评估后个性化制订囊性pNETs治疗方案。手术是囊性pNETs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鉴于其相对惰性的生物,对于无功能、完全囊性、直径≤2 cm的囊性pNETs亦可考虑定期随诊。笔者结合团队经验及相关文献,对囊性pNETs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外科医师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性 Ki-67增殖指数 治疗 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增生和移行的差异及紫外线对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移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瓣转位术的双侧及单侧翼状胬肉患者各19例19眼的翼状胬肉组织。6例12眼正常结膜组织来源于同期供体眼球。根据病种和培养取材部位分为鼻侧HPFs(HPFs-N)19例、颞侧HPFs(HPFs-T)19例、单侧HPFs 19例和人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HCFs)12例,分别取自双侧翼状胬肉的鼻侧、双侧翼状胬肉的颞侧、单侧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将以上成纤维细胞分为紫外线照射组和普通光照组,分别接受紫外线B(UVB)和普通光照照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划痕试验检测48 h细胞划痕愈合率,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比较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移行能力的差异。比较紫外线照射组和普通光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生长曲线及α-SMA表达的改变。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可见HCFs及HPFs呈梭形生长。各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1~7 d生长速度逐渐加快,HPFs-N生长最快,HCFs生长速度最慢。在紫外线照射下各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较普通光照组明显加快。4种成纤维细胞不同光照条件下细胞划痕愈合率、α-SMA阳性细胞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58.064,P<0.05;F细胞类型=326.582,P<0.05.F组别=4.731,P<0.05;F细胞类型=172.813,P<0.05),其中普通光照条件下,48 h后HPFs-N的细胞划痕愈合率为(79.67±0.86)%,明显高于HPFs-T、单侧HPFs和HCFs的(54.04±0.33)%、(64.12±0.21)%和(58.86±0.41)%,HPFs-N的α-SMA阳性细胞表达率为(28.87±1.02)%,明显高于HPFs-T、单侧HPFs和HCFs的(13.67±0.23)%、(20.35±1.72)%和(5.12±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普通光照组比较,紫外线照射组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划痕愈合率、α-SMA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侧翼状胬肉鼻侧的成纤维细胞增生移行能力大于单侧翼状胬肉和HCFs,α-SMA表达增多,紫外线照射可以加强体外培养HPFs的增生移行能力。

  • 标签: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增生 移行 紫外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疗(HT)对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铁死亡抑制剂Fer-1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用于后续实验。CAL-27细胞系按实验设计分为HT组、对照组、Fer-1组以及HT+Fer-1组。采用各自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水平、铁离子浓度,采用实时反转录PCR检测p53、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mRNA水平,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热疗组CAL-27细胞系活性氧水平(P<0.01)和铁离子浓度(P<0.001)显著上调,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01),凋亡率升高(P<0.01)。HT+Fer-1组与HT组相比活性氧水平(P<0.001)、铁离子浓度(P<0.001)、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恢复(P<0.01),凋亡率也降低(P<0.01)。结论热疗可能通过激活p53/TfR1通路诱导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抑制其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热疗 舌鳞状细胞癌 铁死亡 小分子铁抑素-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性激酶1(SRPK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癌症数据库分析SRPK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构建SRPK1特异的慢病毒干扰质粒(sh1和sh2)和阴性对照质粒(NC),包装慢病毒颗粒,分别感染T24细胞和5637细胞。设空白对照组(T24和5637)、阴性对照组(T24/NC和5637/NC)、干扰组1(T24/sh1和5637/sh1)和干扰组2(T24/sh2和5637/sh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RPK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Oncomine癌症数据库中SRPK1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01)。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的细胞SPRK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在慢病毒感染后的T24细胞中,第3~5天干扰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慢病毒感染后的5637细胞中,第2~5天干扰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的迁移和侵袭的膀胱癌细胞数目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的E-cadherin表达量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减少,同时AKT通路蛋白p-AKT及p-GSK3β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RPK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下调SRPK1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标签: 膀胱肿瘤 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性激酶1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46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细胞增殖、转移和凋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qRT-PCR检测miR-146b在PTC细胞(NPA、GLAG-66、ONCNO-DG1和B-CPAP)和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HTori3中的表达水平。miR-146b抑制剂转染B-CPAP细胞后,通过qRT-PCR检测其抑制效率,利用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iR-146b对PT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凋亡率的影响。SiRNA-IRAK1转染B-CPAP细胞后,利用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RAK1对PTC细胞增殖率、转移及凋亡率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46b的靶基因白介素1关联受体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s, IRAK1),并通过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6b对IRAK1的调控作用。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q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HTori3相比,miR-146b在NPA87、KAT-5、FTC-133和B-CPAP细胞系中表达显著升高,尤以B-CPAP较高[相对表达量1 vs(1.61±0.11)、(1.92±0.21)、(1.93±0.22)、(2.43±0.31),P<0.05]。miR-146b抑制剂转染后可显著降低B-CPAP细胞中miR-146b的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1 vs(0.41±0.12,P<0.01]。MTT结果发现,miR-146b抑制剂可抑制B-CPAP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对增殖率值1.00 vs(0.52±0.12)、(0.56±0.11)、(0.62±0.12),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iR-146b抑制剂可促进B-CPAP细胞的凋亡能力[(3.74%±0.12%)vs(7.62%±0.21%),P<0.05]。Transwell结果表明,miR-146b抑制剂可减弱B-CPAP细胞的侵袭能力[侵袭细胞数目(280.00±67.00)vs(82.00±32.00),P<0.05]。转染入siRNA-IRAK1后,B-CPAP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MTT实验,相对增殖率1 vs(2.11±0.21)、(2.33±0.18)、(2.21±0.16)]、转移能力增强[细胞划痕实验,24 h相对迁移率(0.58%±0.11%)vs(0.81%±0.21%)]且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相对凋亡率(6.96%±1.12%)vs(24.30±1.52%),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IRAK1是miR-146b的靶基因[相对荧光素酶活性(0.85±0.11)vs(1.19±0.17),P<0.05],miR-146b抑制剂可显著上调B-CPAP细胞中IRAK1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灰度值1.00 vs(2.76±0.99),P<0.05)]。结论miR-146b可能通过抑制下游靶蛋白IRAK1的表达来促进PTC细胞增殖、转移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miR-146b 转移 靶基因白介素1关联受体激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过表达对黑素瘤SK-MEL-2细胞生物的影响。方法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黑素瘤细胞A375、SK-MEL-2中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选取低表达Beclin1蛋白的SK-MEL-2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myc-His(-)A,实验组转染pcDNA3.1-Beclin1质粒。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CCK8法分析Beclin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Beclin1过表达对SK-MEL-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的指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SK-MEL-2细胞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037 ± 0.010)显著低于A375细胞(0.670 ± 0.150),F = 46.62,P<0.05。实验组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32 ± 0.04)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06 ± 0.02)和空白组(0.07 ± 0.02),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 = 1 077.36,F时间 = 4 903.04,均P<0.05),组别和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F交互 = 205.20,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24 h后实验组高倍(× 200)视野下穿过小室的细胞数(18.67 ± 1.19)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87.89 ± 6.05)和空白组(86.78 ± 5.93),均P<0.05;划痕实验中24、48 h时实验组细胞迁移距离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Beclin1过表达可显著抑制SK-MEL-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标签: 自噬 黑色素瘤,实验性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Becl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