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SIRT6)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肛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SIRT6的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低表达(+)及阴性(-)3组。采用χ2检验分析SIRT6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标本中SIRT6高表达(++)54例(43.5%)、低表达(+)50例(40.3%)、阴性(-)20例(16.1%)。组间比较显示,SIRT6表达水平越低,其临床病理特征更偏晚期;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5年总体生存率(OS)为91.3%,低表达组5年OS为70.5%,阴性组5年OS为57.0%,随着SIRT6表达水平降低,患者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RT6低或阴性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OS及RFS独立危险因素[OS:风险比(HR)=2.764,95%可信区间(CI):1.223~6.244,P<0.05;HR=4.015,95%CI:1.250~12.893,P<0.05;RFS:HR=1.558,95%CI:1.942~10.700,P<0.05;HR:2.647,95%CI:1.400~5.00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TNM Ⅱ/Ⅲ期患者显示,术后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SIRT6高及低表达患者OS及RFS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阴性表达患者无显著改善作用(P>0.05)。结论SIRT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依据之一,SIRT6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指导术后辅助治疗价值。

  • 标签: 结直肠癌 预后
  • 简介:摘要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解热镇痛药,在治疗剂量时是安全有效的,但过量时会造成肝毒性,甚至急性肝功能衰竭。寻找可靠的APAP毒性生物标志物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临床医师在使用APAP治疗时,应考虑APAP肝毒性的存在,并说明APAP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现对目前正在评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阐述了它们在APAP肝毒性领域的应用及其肝毒性的线粒体损伤机制、线粒体自噬机制,从而有助于APAP肝毒性的诊断、预后、机制研究以及开发其治疗靶点。

  • 标签: 肝毒性 对乙酰氨基酚 生物标志物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 简介:摘要神经酰胺作为结构骨架可构成各种复杂鞘脂,是脂毒性发挥作用的核心鞘脂代谢物。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肠源神经酰胺在多种代谢性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激活不同组织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内质网稳态失调及炎性反应机制等影响疾病进程。肠组织能够直接感知肠道微环境变化(如饮食结构变化、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改变等),响应多种不同的信号刺激(如胆汁酸、低氧和炎性反应信号等),激活包括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等信号调节通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控神经酰胺代谢。因此,深入探究肠源神经酰胺对不同代谢性疾病发展过程的影响,将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肠源神经酰胺 代谢性疾病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缺氧诱导因子-2α
  • 作者: 贺飞 梁锌 梅志红 李国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统计室,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环磷酰胺(CTX)相关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患者应用CTX后出现重度低钠血症的诊治经过,并对该例以及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截至2021年1月26日)收集到的相关病例主要临床资料[性别、年龄、CTX用药指征、CTX用法用量、应用CTX至发生低钠血症时间(潜伏期)以及重度低钠血症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4例,男性4例,女性30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疾病为恶性肿瘤者22例(乳腺癌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肾小球肾炎3例,硬皮病2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例。34例患者中,31例静脉应用CTX者中有22、8、1例患者分别在第1、2、7剂次用药后发生重度低钠血症,其中27例有潜伏期记录,为用药后3~96 h(中位时间24 h),25例潜伏期≤48 h;3例口服用药者潜伏期分别为1、21和30 d。34例患者血钠最低值为102~124 mmol/L,<120 mmol/L者30例(88.2%);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20例)、恶心、呕吐(17例)和癫痫样发作(15例);22例(64.7%)给予CTX前后短时间内进行了水化补液,1例未行水化补液,11例无相关描述。出现重度低钠血症后,34例患者均停止CTX治疗,经补钠、限水等处理,血钠在停药后8 h~24 d(中位时间48 h)恢复正常,5 d内恢复正常者27例(79.4%),其中1例血钠恢复正常后仍处于昏迷状态,1周后诊断为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结论CTX相关重度低钠血症多发生于静脉用药后48 h内,口服用药者潜伏期延长;易发生于用药前后短时间内大量水化补液者。停用CTX并补钠、限水,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低钠血症 环磷酰胺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髂外静脉异常受者的移植肾静脉回流系统。方法总结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和2017年的2例采用人工血管重建肾脏血流移植术。1例25岁男性,髂外静脉分枝畸形,髂总静脉很短,并且供肾静脉三支汇合后肾静脉共干部分很短,无法完成常规静脉吻合;1例45岁女性由于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外静脉无法与肾静脉吻合。结果2例受者采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16 mm×8 mm(Y形),重建移植肾静脉回流系统,未出现血管及其他并发症,分别随访60个月和40个月,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肾移植手术中人工血管在遇到血管变异时可作为应急处理方案。

  • 标签: 肾移植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髂外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2在胰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其对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54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距离手术切缘>5 cm)。对人胰腺癌细胞系ASPC1和BXPC3进行敲低处理(ASPC1敲低组和BXPC3敲低组),对CFPAC1和SW1990进行过表达处理(CFPAC1过表达组和SW1990过表达组),未经处理的为ASPC1、BXPC3、CFPAC1和SW1990空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患者的胰腺癌细胞,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和人胰腺癌细胞系ASPC1、BXPC3、CFPAC1、SW1990,以及敲低组、过表达组和空载对照组的MYST2蛋白质水平。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比较敲低组、过表达组与空载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侵袭和集落形成能力。对54例患者的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MYST2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MYST2不同表达水平对诊断胰腺癌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54例胰腺癌患者病理切片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5例,未分化2例,胰腺癌细胞MYST2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3.12±1.67、2.87±1.59、2.12±1.03、1.08±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1, P<0.05)。4种胰腺癌细胞系ASPC1、BXPC3、CFPAC1、SW1990的MYST2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1.41±0.47、1.40±0.93、1.13±0.62、1.71±0.46比0.82±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5、1.577、1.319、1.832,P均<0.05)。BXPC3敲低组MYST2水平低于BXPC3空载对照组(0.39±0.12比0.75±0.34),ASPC1敲低组低于ASPC1空载对照组(0.43±0.22比0.82±0.48),CFPAC1过表达组高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38±0.45比0.82±0.37),SW1990过表达组高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34±0.65比0.5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4、1.378、1.319、1.934,P均<0.05)。ASPC1敲低组细胞增殖较ASPC1空载对照组缓慢,80 h增殖峰值低于空载对照组(1.02±0.77比4.31±2.45);BXPC3敲低组细胞增殖较BXPC3空载对照组缓慢,80 h增殖峰值低于空载对照组(0.91±0.24比2.84±0.53);SW1990过表达组胰腺癌细胞增殖较SW1990空载对照组快,80 h增殖峰值高于空载对照组(3.10±0.67比1.04±0.17);CFPAC1过表达组胰腺癌细胞增殖较CFPAC1空载对照组快,80 h增殖峰值高于空载对照组( 5.45±1.13比1.0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7、1.316、1.292、1.501,P均<0.05)。在迁移能力检测中,ASPC1敲低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34.08±17.62比118.76±5.31),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18.62±9.64比57.90±12.67);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34.84±24.65比37.82±6.73),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65.79±27.46比11.68±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5、1.322、1.437、1.219,P均<0.05)。在侵袭能力检测中,ASPC1敲低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9.79±5.75比45.76±12.71),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23.46±11.13比84.92±17.65),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56.42±34.50比42.13±22.17),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12.64±47.82比39.09±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4、1.635、1.423、1.119,P均<0.05)。在集落形成数量方面,ASPC1敲低组少于ASPC1空载对照组(13.15±6.42比86.79±35.17),BXPC3敲低组少于BXPC3空载对照组(14.93±9.30比52.93±15.76);SW1990过表达组多于SW1990空载对照组(129.10±57.31比62.42±37.43),CFPAC1过表达组多于CFPAC1空载对照组(157.98±66.45比74.35±34.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8、1.290、1.274、1.462,P均<0.05)。胰腺癌组织MYST2评分高于癌旁胰腺组织[(3.04±2.23)分比(1.32±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9,P<0.05)。当MYST免疫组织化学总评分为3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888,95%可信区间0.827~0.948),约登指数为0.56。结论MYST2与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有关,其高表达可促进胰腺癌发展。

  • 标签: 胰腺肿瘤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MYST2 表型
  • 作者: 杨倩 邹丽艳 刘周 李丽 肖嘉辉 王鸣宇 王思远 罗德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诊断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诊断科,深圳 518116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鼻咽部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50例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APT图像以及临床、病理资料。由2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APT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二者的评价结果使用Kendall's Tau-b分析其一致性。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和鼻甲在APT值上的一致性以及同层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组织以及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鼻甲APT值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类型鼻咽癌APT值的差异。结果关于APT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分析,2名放射诊断医生的评价一致性为0.844。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和鼻甲的AP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5、0.765、0.443和0.544。鼻咽癌病灶与正常鼻咽和腮腺组织的AP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38与P=0.664、0.933),但鼻咽癌病灶的APT值明显高于左右侧颞肌和小脑组织(P<0.001),但低于鼻甲组织(P<0.001)。分化型鼻咽癌的APT值为1.97%±0.89%,未分化型鼻咽癌的APT值为1.95%±0.82%,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4)。结论研究结果表明APT成像对于鼻咽部的病灶显示效果满意,并证实了该成像方式在鼻咽部具有技术可行性,能够对于该区域不同组织类型的APT效应进行精确定量,为APT成像应用于鼻咽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 标签: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头颈部组织
  • 简介:摘要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同时也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本共识对环磷酰胺的作用机理、在免疫性皮肤病中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及其在特殊人群的使用等进行规范总结,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环磷酰胺 治疗 红斑狼疮,系统性 皮肌炎 硬皮病,系统性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专家共识
  • 作者: 朱明炜 杨桦 陈伟 王新颖 江华 唐云 贾震易 周华 赵彬 陈丽如 康维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肝胆胰外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重庆 4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100730,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成都 61007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外科,北京 100036,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200233,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18,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100730,北京医院营养科 100730,中国医学
  • 简介:摘要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临床实践中发现,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适用人群、使用剂量等多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不同意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遵循最新指南和共识编写国际标准,形成该专家共识,以期达到“规范应用、患者收益”的目标。

  • 标签: 谷氨酰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肠屏障功能 感染并发症
  • 作者: 朱明炜 杨桦 陈伟 王新颖 江华 唐云 贾震易 周华 赵彬 陈丽如 康维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肝胆胰外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重庆 4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100730,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成都 61007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外科,北京 100036,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 200233,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18,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100730,北京医院营养科 100730,中国医学
  • 简介:摘要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临床实践中发现,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适用人群、使用剂量等多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不同意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遵循最新指南和共识编写国际标准,形成该专家共识,以期达到“规范应用、患者收益”的目标。

  • 标签: 谷氨酰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肠屏障功能 感染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臂旁核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与小鼠恐惧记忆形成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hAT-ires-cre小鼠18只,8~9周龄,体重2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Cre依赖AAV-DIO-hM3Dq-mcherry(Gq)病毒/氯氮平-N-氧化物(CNO)组、Gq/生理盐水(NS)组和Cre依赖AAV-DIO-mcherry (mc)病毒/CNO组。Gq/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Gq/NS组小鼠臂旁核注射Gq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mc/CNO组小鼠臂旁核注射mc病毒,3周后腹腔注射CNO 2 mg/kg。3组小鼠均于腹腔注射后30 min进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再进行全脑切片,观察病毒表达情况及ChAT阳性神经元投射脑区。结果与Gq/CNO组比较,Gq/NS组和mc/CNO组测试阶段僵立状态时间百分比升高(P<0.05)。Gq/mc病毒携带的荧光蛋白mcherry表达于小鼠臂旁核神经元,并与mcherry-ChAT存在共表达;ChAT阳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投射到红核、黑质、中央杏仁核、丘脑前背侧核、终纹床核。结论臂旁核ChAT阳性神经元参与了恐惧记忆形成的调控,其被激活后会导致恐惧记忆受损,此调控可能是通过中央杏仁核实现的。

  • 标签: 臂旁核 胆碱O-乙酰转移酶 记忆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和组蛋白乙酰化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望成为脑胶质瘤的治疗靶点。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通过调控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调控基因转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HOTAIR和组蛋白乙酰化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和组蛋白乙酰化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望成为脑胶质瘤的治疗靶点。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通过调控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调控基因转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HOTAIR和组蛋白乙酰化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防性应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临床效果,为Gln预防NEC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联机检索CNKI、Cochrane Liabrary、维普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全网公开发布的与Gln预防NEC相关的文章,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文章,其中包括3 990例早产儿,对其NEC罹患率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NEC罹患率低于对照组[OR=0.42,95% CI(0.30,0.58),P<0.000 01]。结论预防应用Gln可降低NEC的罹患率。

  • 标签: 谷氨酰胺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烷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急性肝损伤组(ALI组)、甲烷饱和盐水组(MS组)和甲烷饱和盐水+3-甲基腺嘌呤组(MS+3-MA组)。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300 mg/kg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MS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MS+3-MA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及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0 mg/kg,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C组及ALI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时,取眼球血样,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和AST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浓度。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p62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计数自噬小体。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MS组和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上调,自噬小体计数增加(P<0.05);与ALI组比较,MS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降低,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调,自噬小体计数增加,MS+3-MA组血清AST浓度下降,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MS组比较,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升高浓度,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降低,自噬小体计数减少(P<0.05)。结论甲烷可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肝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 标签: 甲烷 对乙酰氨基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标本,检测肝癌组织中P300、CD90、甲胎蛋白(AFP)、Ki-67、CD34的表达。同时收集保存于医院实验室的42例肝脏血管瘤标本、56例有中重度肝硬化背景的肝组织标本,检测组织中P300的阳性表达率。分析P300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300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1.9%(5/42)、32.1%(18/56)、57.0%(57/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192,P<0.001)。肿瘤分级(χ2=9.337,P=0.009)、T分期(χ2=8.794,P=0.032)、临床TNM分期(χ2=6.121,P=0.013)、AFP(χ2=11.040,P=0.001)、CD90(χ2=9.903,P=0.002)、CD34(χ2=4.066,P=0.044)对P300表达有明显影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300的异常表达与AFP(r=0.335,P=0.001)、CD90(r=0.328,P=0.002)、CD34(r=0.264,P=0.04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但与Ki-6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发现,P300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6%,阴性表达患者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6,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300阳性表达(RR=2.554,95%CI为1.261~4.502,P=0.009)、CD90阳性表达(RR=3.574,95%CI为1.021~11.980,P=0.030)和TNM Ⅱ~Ⅳ期(RR=0.332,95%CI为0.105~0.596,P=0.002)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300阳性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预后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ABO亚型家系血清学和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该家系中α-1,3- 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新变异位点的特征。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3名家系成员血液标本,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表型检测,荧光PCR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通过对先证者ABO基因全编码区直接测序及第6、7外显子克隆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序列及单体型分析。结果先证者血型为AxB亚型,ABO血型基因分型为A/B。克隆测序结果显示A新等位基因在ABO*A1.02序列基础上存在第7外显子c.797_798 insT变异。家系调查发现,先证者及其姐姐新变异均遗传自其父亲。c.797_798insT新变异序列已注册基因数据库(MK125137)。结论α-1,3- 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第7外显子c.797_798insT新变异为可遗传变异,可导致A抗原表达减弱。

  • 标签: ABO血型 新变异 ABO糖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肝静脉流出道在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4例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行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供者和对应21例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1例供者中,男10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35~57岁;中位体质量为64 kg,体质量范围为56~72 kg。21例受者中,男16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42岁,年龄范围为21~68岁;中位体质量为63 kg,体质量范围为47~77 k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术后移植肝功能、肝癌复发、人工血管并发症、人工血管通畅性、生存等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8月。受者需终生定期随访。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通畅率和生存率并绘制通畅率曲线和生存曲线。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21例供者手术时间为(367±72)min,供肝质量为(557±68)g,供肝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0.89%±0.16%,住院时间为(10±2)d。21例供者术后未出现需再次手术或有创处理并发症,1例轻度胆瘘,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1周拔除。21例受者均顺利完成经典原位肝移植。供肝静脉流出道重建时间为(24±4)min,供肝植入时间为(326±66)min,无肝期为(42±6)min。重建肝中静脉V5 18支,直径为(6.1±1.3)mm,V8 15支,直径为(7.2±1.2)mm,肝右后下静脉10支,直径为(6.3±1.3)mm。受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为(1.5±0.9)d,总住院时间为(22.6±6.7)d。21例受者中,1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术后1周发生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1 000 IU/L,胆红素轻度升高),同时伴腹腔积液增加;行增强CT检查结果示供肝右前叶淤血,肝中静脉V5或V8分支血栓形成,经保肝、抗凝、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腹腔积液减少。2例术后1个月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反复出现胸腔积液,行腔静脉造影检查,考虑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中1例腔静脉旁侧支循环形成,予以球囊扩张并置入腔静脉支架),术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胆瘘(腹腔引流液培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均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21例受者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2)随访情况:21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21例受者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移植肝无功能,其中2例肝癌复发。术后2年6例受者死亡(肝癌复发3例、急性大出血2例、肝衰竭1例),无因人工血管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死亡。21例受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肝静脉流出道通畅率分别为88.4%、88.4%、82.4%、68.0%、42.1%。21例受者术后6个月、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4.4%、71.4%。结论环状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肝静脉流出道应用于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安全、可行。

  • 标签: 肝移植 人工血管 环状聚四氟乙烯 肝后下腔静脉 右半肝
  • 简介:摘要A族β-溶血性链球菌(酿脓链球菌,GA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敏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始终未设定GA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中介和耐药的折点,并且推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作为治疗GAS感染的一线药物。然而,却有不少报道中出现GA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中介率、耐药率,且大多来自国内研究和国内主要耐药监测网。回顾国内外GA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谓“中介”或“耐药”的报道,发现存在诸多疑问,如这些菌株并非真正的“耐药”,而是否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而青霉素敏感性降低菌株是否携带青霉素结合蛋白2X突变基因,这些疑问均未得到确切证实。通过本文,以期广大临床医生、药学和微生物学工作者关注GAS及其耐药问题。

  • 标签: A族溶血性链球菌 β内酰胺类 抗菌药 耐药监测
  • 简介: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是Ⅱa类去乙酰化酶的一员,特异性分布于骨骼肌、心肌、神经系统、血管系统、骨、软骨及肝脏等组织中,不仅可去乙酰化组蛋白,使染色质凝集,抑制基因转录,还可与多种非组蛋白结合,调节靶蛋白转录活性,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HDAC4是调节软骨细胞肥大分化的重要因子,其不仅在软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HDAC4调节软骨细胞肥大分化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同时,也对其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调节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软骨生长发育过程,也将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软骨细胞 肥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