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庆大霉素残留的数据拟合模型,以验证和优化定量检测系统。方法采用商品化庆大霉素残留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庆大霉素残留检测,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分析比较各模型的决定系数(R2)、实验点分布、回收率等指标。结果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的变量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2均值分别为0.997 0、0.994 4、0.999 3,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各拟合模型的标准品实验点在标准曲线两侧的分布都较为均匀,四参数logistic模型最佳,尤其是在中、低浓度范围(0.1~0.9 ng/ml);各拟合模型在0.1~8.1 ng/ml浓度范围的标准品回收率均达到中国药典要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均适用于ELISA检测庆大霉素残留的数据分析,其中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拟合较好,这对持续优化该项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二次多项式模型 对数线性模型 四参数logistic模型 标准曲线 拟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准确快速检测灭活疫苗中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BPL)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BPL含量检测,用外标法计算BPL含量。对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BPL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内可见BPL峰,阴性对照溶液未出峰。BPL峰5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BPL的浓度在1.11~35.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分别为2.22、4.44和8.88 μ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7.3%~10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测限为0.30 μg/ml,定量限为0.49 μg/ml。结论建立的BPL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 标签: β-丙内酯 色谱法,气相 疫苗,灭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准确可靠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中三氯甲烷残留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进行三氯甲烷残留检测,用外标法计算三氯甲烷含量。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定量限和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三氯甲烷峰5次进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阳性对照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处可见三氯甲烷峰,阴性对照溶液无三氯甲烷峰。三氯甲烷的浓度在10~1 0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为600 n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1.3%~99.0%之间,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定量限浓度为0.022 ng/ml。结论建立的三氯甲烷残留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 标签: 三氯甲烷 色谱法,气相 肝炎疫苗,甲型 疫苗,减毒 方法验证
  • 作者: 黄叶才 罗杨坤 张鹏 王卫东 张石川 冯梅 许国辉 郎锦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54 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放射肿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放射肿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放射肿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成都 61004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54 四川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中国南方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局部复发是局部晚期鼻咽癌主要失败模式之一。局部晚期鼻咽癌在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残留病灶的后程推放疗存在争议。在以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为主流的局部晚期鼻咽癌现代治疗模式下,对于经过病理或影像学确诊为局部残留的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程是否进行推放疗、推时机、推方式、剂量等尚未达成共识。如何准确判断是否残留,如何精确勾画推靶区,采用何种剂量分割可最大限度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是鼻咽癌临床研究需要继续关注的方向。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后程推量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颈部外伤中,甲状腺损伤合并异物残留罕见。甲状腺损伤后易发生甲状腺及毗邻大血管出血,而大量出血产生的血肿还可能导致窒息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危急情况,威胁患者生命。甲状腺损伤缺乏典型症状及体征,易漏诊、误诊,及早准确诊断并给予积极处理十分重要。笔者报告1例甲状腺损伤合并金属异物残留的患者,探讨其临床诊疗方法和体会。

  • 标签: 甲状腺 颈部损伤 金属异物
  • 简介:摘要微小残留病(MRD)是评估白血病疗效的重要参数之一,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和生存密切相关。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MRD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选择方面的代表性报道,从MRD角度总结了白血病的诊疗新进展。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微小残留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8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因异物残留导致局部窦道形成的59岁男性患者。经检查,残留异物为患者27年前行阑尾切除手术时植入的“毡布”成分,23年前因右下腹阑尾炎手术致切口处增生性瘢痕形成,瘢痕切除术后继发感染导致创面不愈合。该次收入院后经手术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部肉芽肿性炎。该病例提示在植入物附近的手术操作一旦继发感染,容易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效手段。

  • 标签: 伤口愈合 腹部 异物残留 慢性难愈合创面 医源性创面 窦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初次手术术后残留及单纯手术后复发纤维肉瘤患儿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4年4月至2019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6例术后残留或复发纤维肉瘤患儿,接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横纹肌肉瘤1999(SCMC-RS-99)方案及适时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化疗前根据手术及影像学检查将疾病状态分为首诊术后残留组(简称残留组)、单纯手术后复发再治疗组(简称复发组),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及远期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年龄(<3岁或3~18岁)、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术后分期、疾病状态、ETS变体6(ETV6)基因、化疗方案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26例纤维肉瘤患儿中男13例,女13例;残留组17例,复发组9例。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73(10~188)个月,5年总体生存(OS)率为(86±7)%,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7±9)%。单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组5年EFS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比(63±16)%,χ2=5.106,P=0.024];<3岁的患儿5年EFS明显高于3~18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比(62±17)%,χ2=6.507,P=0.011]。性别(χ2=0.445)、肿瘤原发部位(χ2=0.258)、术后分期(χ2=3.046)、ETV6基因(χ2=1.496)、化疗中是否含阿霉素药物(χ2=1.692)与EFS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将年龄、术后分期、疾病状态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岁(HR=8.95,95%CI 0.73~109.50,P=0.086)、单纯手术后复发再治疗(HR=10.60,95%CI 0.84~134.30,P=0.068)、Ⅲ~Ⅳ期(HR=16.50,95%CI 0.84~321.40,P=0.065)对EFS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术后残留或术后复发再治疗的纤维肉瘤患儿仍有较好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尤其小年龄非复发患儿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 标签: 儿童 纤维肉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微小残留病(MRD)不仅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复发预测、预后再分层和指导抢先干预,还被用于其他恶性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的治疗领域。深入认识MRD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探索精准预测复发新方法、完善恶性肿瘤个体化干预策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微小残留病 恶性血液病 恶性肿瘤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小肝癌热消融治疗术后残留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7例单发最大径≤3 cm首诊肝细胞癌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26例;<70岁83例,70岁及以上24例。以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为治疗手段,4~6周后复查肝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根据有无强化判断肿瘤是否已失活,并通过术前术后的CT或MRI对照判断是否完全消融,以此评估消融疗效。观测指标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位置及毗邻、消融方式、肝炎病史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消融残留危险因素。结果完全消融101例,残留6例,残留率5.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临近血管结构、分化差、甲胎蛋白(AFP)≥200 μg/L为消融残留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差为唯一独立危险因素(HR=2.26,95%CI 0.25~20.50,P=0.030)。结论肿瘤低分化是热消融治疗小肝癌术后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部分患者应术后行严密随访,并多学科讨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小肝癌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 术后残留
  • 简介:摘要宿主细胞残留DNA是指可能出现于生物制品中的来自宿主细胞的DNA片段。用传代细胞株生产的生物制品,其宿主细胞残留DNA可能会传递肿瘤或病毒相关基因,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各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宿主细胞DNA的残留有着严格的限度控制,同时各国药典也提供数种经典的检测方法。建立合适的宿主细胞残留DNA检测方法有助于监测生产工艺,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此文对宿主细胞残留DNA潜在的危害、国内外监管机构对宿主细胞残留DNA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以及各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制品 宿主细胞残留DNA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检测技术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应用领域逐渐从晚期肿瘤拓展到早期肿瘤。近期,ctDNA在实体瘤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应用尤其受到关注。MRD检测在实体瘤复发风险评估以及治疗指导方面都展现出了重要的意义。然而,各研究中采用的MRD检测策略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本文回顾了ctDNA在实体瘤MRD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RD检测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挑战,旨在推动ctDNA在实体瘤MRD检测中的临床转化与规范应用。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微小残留病 实体瘤
  • 作者: 岳兆国 刘琦 杨静文 侯建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北京 10006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于牙膏成分残留于12种植体周导致12种植体周炎及其治疗方法,并分析种植体菌斑控制的特殊性。对该例患者进行累加阻断性支持治疗“A+B+C”方案,拆除12上部修复体后发现种植体周沟内存在异物,清除异物并行机械除菌、局部应用氯己定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同时建议患者进行短间隔(<6周)维护治疗。治疗后1个月,12种植体周炎得到良好控制,黏膜色粉质地韧,探诊深度恢复至3~4 mm。经比对治疗中取出的异物与患者常用牙膏内摩擦剂成分形貌特征高度一致。随访6个月患者未诉牙龈肿痛、溢脓,12种植体周黏膜健康,锥形束CT示种植体周边缘骨位置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降低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后感染并发症,探讨皮肤表面消毒后耳洞是否有细菌残留。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整形外科采样于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25名女性志愿者年龄21~38岁。对耳洞口周围皮肤消毒后对耳洞深部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取样并送检试验组标本50份、未消毒对照组20份、空白对照组10份。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试验组外耳术区即使经过常规碘伏消毒后耳洞内仍藏匿有细菌,送检标本培养后其中43份检出细菌(86.0%),未消毒对照组20份全部检出细菌(100%),两组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空白对照组未检出细菌,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粘贴无菌胶带可较好地封闭耳洞,减少细菌污染伤口的机会,从而预防感染并发症。

  • 标签: 鼻整形术 耳软骨 耳洞 感染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宫颈病变行初次宫颈锥切术后需要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及如何选择再次手术方式,为初次锥切术后进一步分层处理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因宫颈病变行初次宫颈锥切术,术后6个月内入院再次行二次手术,剔除确诊Ⅰa1期伴脉管浸润以上级别进一步行根治术患者17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1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2次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有残留和无残留,对各临床和病理因素(包括切缘、是否累及腺体、宫颈管搔刮情况)的残留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 ≤ 0.10的各因素进一步行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中41例行重复锥切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率55.36%(31/56),其中宫颈管切缘阳性和阴道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率分别为63.64%(14/22)和50.00%(17/34),均高于切缘阴性患者的30.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 3次、产次≥ 2次、有症状的残留率均低于孕次<3次、产次<2次、无症状的残留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管切缘阳性和阴道切缘阳性均为病变残留的独立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4.083(95% CI 1.459 ~ 11.430,P=0.007)和2.333(95% CI 0.978 ~ 5.569,P=0.056);41例重复锥切术患者术后标本存在宫颈病变19例(46.34%),存在高级别宫颈病变11例(26.83%);41例中二次手术切缘阳性2例(4.88%),均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多量出血发生率4.88%(2/41),术后大出血发生率2.43%(1/41)。结论切缘阳性尤其是宫颈管切缘阳性提示存在病变残留可能,应考虑补充2次手术;重复宫颈锥切术可以切除残留的宫颈病变组织,创伤小,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宫颈疾病 重复宫颈锥切术 切缘 残留病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调强放疗和术后序贯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住院行术后放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同步加调强放疗及序贯加调强放疗两组,两组放疗期间均给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全组的中位总生存(OS)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DFS)为25个月;同步加放疗组与序贯加放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27.2个月和21个月(P=0.950),中位PFS分别为21.2个月与15个月(P=0.21),中位DFS分别为28个月与18个月(P=0.1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与85.17%(P=0.541),两组OS、PFS、DFS、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加组的适形性优于序贯加组(P=0.032)。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对比序贯加调强放疗,在生存期、近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加组适形性明显更好,可推荐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

  • 标签: 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疗法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序贯加量调强放疗 预后
  • 简介:本文以某生产矿井为例,通过研究回采煤可采期,分析如何延长回采煤可采期,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在努力提高回采率、积极探索新工艺、缩短回采准备期、延长盘区服务期、分析巷道选设备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对矿井中长期接续规划,提高资源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回采煤量可采期 回采率 新工艺 回采准备期 盘区服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