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快(DQ)混合百草(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草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组、百草组(PQ组)和草快组(DQ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经Log-Rank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混合组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混合组31例,PQ组92例,DQ组22例。三组对比年龄、中毒量、器官功能不全个数、PS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三组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肌酐、AST、乳酸、PT和APTT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 mL均存活,口服20 ~50 mL共8例,均死亡,口服51 ~100 mL共11例,死亡8例(72.7%),口服>100 mL共10人,死亡9人(90%)。混合中毒组中草快浓度>5 000 ng/mL患者均死亡。31例混合中毒患者中有30例(96.78%)患者毒物检测草快浓度明显高于百草浓度。混合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剂量、淋巴细胞计数、Hb、BNU、CK、总胆红素、pH、PT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敌草快混合百草中毒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损伤脏器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神经系统。混合中毒相比PQ或DQ中毒具有更高的脏器损伤发生率,病情更加严重,具有更高的病死率。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混合除草剂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百草枯 敌草快 混合中毒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血浆和尿液中百草草快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血浆经乙腈沉淀蛋白磷酸盐缓冲液(pH=7)稀释,尿样用磷酸盐缓冲液(pH=7)直接稀释,稀释后的样品经Oasis WCX固相萃取柱萃取。以100 mmol/L甲酸铵+0.5%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经HILIC色谱柱分离,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百草内标法定量,草快外标法定量。结果百草草快同在10.0~12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5~0.999 4。百草在血浆和尿液中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98 μg/L和1.00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100.2%~107.3%,相对标准偏差在1.6%~3.3%。草快在血浆和尿液中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80 μg/L和2.77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5.3%~93.1%,相对标准偏差在1.8%~5.5%。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能够对血浆和尿液中的百草草快同时进行测定。

  • 标签: 百草枯 敌草快 液相色谱-质谱 血浆 尿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草快(D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急性DQ中毒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急性D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服毒途径、有无合并其他毒(药)物中毒、服毒量、服毒至本院就诊时间、临床表现、入院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住院时间、预后及服毒至死亡时间。结果2019、2020、2021年本院每年接诊首诉急性DQ中毒患者数分别为19、28、51例,其中12例经毒物检测确诊为百草(PQ)中毒予以排除,最终纳入86例急性DQ中毒患者。其中口服DQ中毒80例,包括单纯DQ中毒70例(存活42例,死亡28例)和混合中毒10例(存活6例,死亡4例);肌内注射(肌注)DQ中毒1例,双眼接触DQ中毒1例,皮肤接触DQ中毒4例,最终6例均存活。经口服毒至本院就诊时间为0.5~96.0 h,平均(8.6±5.8)h;肌注中毒至本院就诊时间为3.0 h;皮肤接触中毒至本院就诊时间晚,平均66.1 h。经口单纯DQ中毒至死亡时间为12.0~108.0 h,经口混合DQ中毒至死亡时间为24.0~576.0 h。70例单纯口服DQ中毒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伤,所有患者服毒后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肾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最为显著,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口服DQ中毒可造成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与服毒量相关,严重者多在服毒后24 h内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顽固性循环衰竭,36 h内出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严重损伤,随后进展为多器官衰竭直至死亡。

  • 标签: 敌草快 中毒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口服大剂量草快致突发性抽搐死亡的案例,探讨草快所致中枢损害的机制及治疗方法,为提高大剂量草快中毒的救治成功率,同时积累临床救治经验。

  • 标签: 中毒 敌草快 抽搐 死亡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或微生物分泌的直径在30~1 000 nm的双层脂质囊泡,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及其他生物信息分子。因此EV可以作为细胞间物质传递的载体。目前在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物的EV可作为双刃剑,起到双重作用。既可在宿主的感染免疫,病原菌的感染致病及耐药性传递中发挥负面“”的重要作用,也可在临床诊疗中展现病原微生物EV“友”的优势。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病原微生物 免疫调节 致病机制 耐药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隆经口灌胃染毒后,家兔体内溴隆血药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以期为溴隆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普通级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试剂对照组(无水乙醇1 g/kg)、高剂量组(溴隆0.3 mg/kg)和低剂量组(溴隆0.05 mg/kg),每组6只。分别于经口灌胃染毒后1、2、4、8、12、16、24、36、48、72、168、336、504 h从家兔耳中央动脉采血,样品1 h内离心,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中溴隆浓度,借助DAS 3.0.2软件对染毒时间、血药浓度等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家兔染毒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家兔PT、APTT均出现明显异常,但PT出现异常早于APTT。高、低剂量组家兔均在染毒后12 h血浆中溴隆浓度达峰值,高剂量组溴隆半吸收期(t1/2ka)为4.34 h,清除半衰期(t1/2)为81.52 h;低剂量组t1/2Ka为6.90 h,t1/2为56.38 h。家兔经口染毒溴隆房室模型呈三室模型分布。结论溴隆口服吸收迅速,但代谢缓慢,溴隆经口染毒在体内变化符合三室模型。

  • 标签: 中毒 溴敌隆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百草(paraquat,PQ)农药退出市场,其替代品草快(diquat,DQ)引起中毒的病例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DQ中毒的临床表现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相对常见,且较为严重,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并不清楚,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本文就DQ中毒所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DQ中毒的认识。

  • 标签: 敌草快 神经系统 损害 中毒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急性草快(diquat,DQ)中毒大鼠肺脏中的表达及草快在大鼠肺脏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染毒组(48只),染毒组根据时间点分为2 h、4 h、12 h、1 d、3 d、7 d、11 d和14 d共8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所有大鼠按1 ml/100 g给予一次性灌胃染毒,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组给予11.55 mg/ml的DQ溶液(生理盐水配置)。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Nrf2的表达,并通过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仪测定肺组织匀浆中DQ的浓度。结果染毒组大鼠肺组织在染毒后2 h即可检测出DQ,浓度为0.157 6 ng/mg,随时间延长DQ在肺组织中的浓度逐渐降低,至染毒后第11天肺组织内未检出,无长时间富积现象。肺组织在中毒早期病理改变不明显,第3天损伤最重,肺泡腔和肺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7天肺组织病理损伤开始减轻。Nrf2主要表达在肺细胞的细胞核,与对照组比较,染毒12 h亚组大鼠肺组织Nrf2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大鼠Nrf2表达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第3天达高峰(P<0.05),之后逐渐减少,染毒第14天与对照组大鼠肺组织Nrf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Q在大鼠肺组织中无长时间富积,且DQ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肺损伤存在滞后现象。Nrf2在D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敌草快 大鼠 肺脏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 组织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水化疗法"治疗重度急性百草中毒(AP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重度A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5月10日以前收治的26例患者纳入标准治疗组,患者由急诊科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立即给予反复洗胃、导泻、活性炭或蒙脱石散肠道吸附、药物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标准治疗。从2016年5月10日开始收治的32例患者纳入强化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水化疗法",即以0.9% NaCl和(或)5%葡萄糖注射液全天不间断匀速持续静脉补液,保证患者入ICU后48~72 h每日补液总量达到200 mL/kg,同时应用呋塞米强化利尿,保证出入量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或急性肺间质水肿者立即终止"水化疗法"。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可正常活动、无不适主诉及无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视为治愈,评价"水化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毒量、服毒至入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组32例患者在持续补液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心力衰竭。随访6个月时,强化治疗组总体治愈率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59.4%(19/32)比19.2%(5/26),P<0.05〕。在随访6个月治愈患者中,两组年龄和服毒至入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强化治疗组服毒量明显大于标准治疗组(mL:54.06±26.03比23.00±4.47,P<0.05)。两组随访6个月治愈患者的胸部CT均显示,肺纤维化病灶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并非完全呈渐进性和不可逆性。结论以强化利尿为主的"水化疗法"可明显提高重度APP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强化利尿 水化疗法
  • 简介:摘要自2016年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百草以来,草快(DQ)的使用逐年增加,在临床上DQ中毒的病例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DQ中毒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暂无特效解毒剂。据报道,DQ中毒后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神经毒性作用、生殖与发育毒性在DQ中毒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可通过调节其上下游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因此,近年来Nrf2信号通路在DQ中毒及治疗中的作用成为急诊危重症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对Nrf2信号通路与DQ中毒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DQ中毒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敌草快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活性氧 NAD(P)H:醌氧化还原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快中毒性脑病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于2021年5月,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例草快中毒性脑病患者,分析其CT与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均行CT检查,有8例同时行MR检查。10例中有7例患者在CT上有阳性征象,8例行MRI检查患者的影像上均有异常改变。CT主要表现为侧小脑半球、桥脑、丘脑、基底节区对称性密度减低及脑组织不同程度肿胀。MRI主要表现为小脑半球、桥脑、丘脑、基底节区深部核团的对称性病变及脑组织水肿,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后复查,CT与MRI均表现为病灶吸收,范围缩小。结论敌草快中毒性脑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变部位具有特征性,CT与MRI在草快中毒性脑病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敌草快 中毒 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急性百草中毒患者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患者可遗留肺纤维化,但远期肺功能变化尚不明确。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科对2例百草中毒存活7年以上患者进行随访,评估肺影像学和肺功能变化。例1患者中毒后8年胸部CT提示间质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示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63.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33.2%,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64.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52.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9.9%,单次呼吸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SB)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49.3%〕。例2患者中毒后7年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胸腔积液;肺功能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性障碍为主(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47.8%,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35.6%,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49.3%,FEV1/FVC 74.1%,MM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17.1%,DLCO-SB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为21.8%)。急性百草中毒对患者肺结构和功能均有一定的远期影响,可能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胸部CT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百草中毒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6月,选择河北省某省级医院急诊科2017年急性百草中毒经救治存活患者作为病例组,共36例;选取健康个体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连线测验、波士顿命名测验和《老年抑郁量表》对受试者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结果显示,病例组总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结果显示,病例组延迟回忆、线索回忆和辨正能力等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刻记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数字广度测验得分较低、连线测验时间较长、波士顿命名测验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中毒可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百草枯 急性中毒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测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中毒肺损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百草中毒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职业病科收治的146例百草中毒患者按照尿中百草浓度结合口服剂量及实验室检查分为轻型组、中重型组、暴发型组,各组患者分别有12、99、3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用容积测量软件进行肺损伤范围测定,计算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的百分比(%)。根据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比将患者分为<25%、25%~50%、51%~75%、>75% 4组。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个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百草肺损伤CT影像上存在多种表现,且其表现可交叉同时存在。早期表现病变较轻的病例,后期CT表现病变可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化,预后好;早期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的病例,后期CT表现一般为吸收后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为主,预后也相对较好;早期表现为大片状磨玻璃影的病例,转归则以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重型组比较,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中毒肺损伤各组累计损伤范围的病死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OR=2.013)、肺间质纤维化(OR=3.779)、纵膈气肿(OR=33.118)是百草中毒肺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百草中毒肺部表现及转归不同。累计损伤范围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

  • 标签: 百草枯 肺损伤 CT影像 预后
  • 简介:摘要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13例口服百草(paraquat,PQ)致食管黏膜表层剥脱(esophagitis dissecans superficialis,ED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EDS一般发生于服毒后的第3~9天,且脱出的食管黏膜大小、颜色、性状不同;13病例经治疗,存活3例、死亡10例,10例死亡患者中有1例咽部疼痛症状于EDS发生后第19天基本消失,但于服毒后第27天死亡,其余9例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于服毒后5~19 d,总体治愈率偏低;3例存活患者咽部疼痛症状分别于EDS的第15、16、17天基本消失,进食后均无不适,并逐渐治愈出院。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食管黏膜表层剥脱症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