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下称扩张器)制作的扩张皮瓣修复网颅骨成形术后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网颅骨成形术后网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70岁,网外露出现时间为网颅骨成形术后3个月~4年,网外露创面面积:1.5 cm×0.6 cm~6.3 cm×6.0 cm。Ⅰ期于网外露创面周围边缘1 cm以远的正常头皮下置入1个或2个额定容积50~200 mL方形扩张器,注水时间2~3个月,总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积的1.6~2.0倍。Ⅱ期行扩张器取出及扩张皮瓣(面积为4.1 cm×1.8 cm~9.1 cm×7.9 cm)转移修复网外露创面。统计扩张器置入部位,扩张皮瓣转移形式,术后网外露部位创面愈合情况、扩张皮瓣成活情况;随访头部切口瘢痕及外形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7例扩张器置入部位为颞部、6例为顶部。11例患者扩张皮瓣推进转移,2例患者扩张皮瓣易位转移。本组患者术后均成功保留网且头部创面均愈合。1例患者扩张皮瓣尖端坏死通过换药处理后治愈,12例患者扩张皮瓣转移后全部成活。术后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外露网保留,切口愈合好,切口瘢痕隐蔽,头皮毛发生长良好,头部外观较佳。结论采用扩张皮瓣修复网颅骨成形术后网外露创面,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并保留外露网,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

  • 标签: 扩张术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颅骨成形术 钛网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骨柄肿瘤切除术后,应用板、网行胸壁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山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继发性胸骨柄肿瘤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中位年龄56岁(41~72岁),原发性胸骨柄肿瘤11例,纵膈肿瘤侵犯胸骨柄1例,乳腺癌转移至胸骨柄1例。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即刻应用板、网行胸壁重建修复。以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EQ-5D直观模拟评分量表(ED-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并于术后3个月拍摄CT。以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2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恢复好;1例术后出现反常呼吸,予呼吸机支持,术后9 d反常呼吸消失。13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CT显示板、网无移位,无变形。均无明显上肢功能障碍。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7~41个月),1例软骨肉瘤患者因复发于术后11个月死亡。EQ-5D评分中疼痛或不适一项,术前为(1.85±0.80)分,术后为(1.15±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其余4个维度手术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Q-5D问卷总分为(7.08±2.02)分,术后为(5.45±0.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前ED-VAS得分(85.69±7.58)分,术后为(92.54±2.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板、网应用于胸骨柄肿瘤切除即刻胸壁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内固定 胸骨柄 胸壁重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肝状叶解剖学上分Spiegel部、下腔静脉旁部及状突三部分,位于肝脏背侧,紧邻下腔静脉、三支肝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状叶定位依赖于解剖标志定位及染色定位,特别是反染技术。状叶手术左侧径路适合于Spiegel部切除,右侧径路适合下腔静脉旁部及状突切除,背侧径路、前侧径路结合其他径路可以达到完整切除状叶目的。本文介绍了多径路联合全状叶肿瘤切除、部分状叶切除及腹腔镜状叶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学 定位 手术径路
  • 简介:摘要本文从自动控制的机理,简要阐述了汽车电动门系统的设计研究。利用与原有汽车尾门开合方式的对比,设计出具备防夹、自动开关等多功能的汽车电动门系统,可以很好地弥补原有汽车尾门开合过程的缺陷,从而达到用户对汽车使用便捷性的需要。

  • 标签: 汽车 电动尾门系统 设计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胰体切除术(LDP)与开腹胰体切除术(ODP)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胰体切除术的161例胰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DP组(43例)和ODP组(118例)。对比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和术后炎症指标,分析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D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94.19±241.83)ml,明显少于ODP组[(315.17±295.94)ml,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3.00±0.72)d,明显短于OPD组[(4.05±0.97)d,P<0.001];LDP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14±1.01)d,明显短于OPD组[(3.55±1.05)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为(3.88±1.61)d,明显短于OPD组[(5.11±1.56)d,P<0.001];LDP组患者的拔除引流管时间为(8.44±1.93)d,明显短于ODP组[(9.82±3.70)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9.65±3.57)d,明显短于ODP组[(11.99±6.57)d,P<0.05];LD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8.65±55.45)min,虽短于ODP组[(171.23±65.6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患者非胰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 P>0.05);LDP组患者胰瘘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P>0.05);LDP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与OD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P>0.05)。LDP组和ODP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相关炎症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ODP手术比较,LDP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延长手术时间。LDP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其短期临床效果优于ODP。

  • 标签: 胰体尾肿瘤 腹腔镜 远端胰体尾切除术 短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胰体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手术体会,探讨其治疗胰体肿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断为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行LDP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3~75岁,平均(41.3±3.7)岁;术中根据肿物性质、肿物与脾血管解剖关系以及术中脾脏具体的损伤程度决定是否保留脾脏。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2例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肿瘤较晚侵犯了部分横结肠所以选择了中转开腹行胰腺尾部肿瘤+部分横结肠切除术,其余31例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胰体肿瘤切除术。其中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切除术(spleen preserving 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SPLDP)12例[其中应用Kimura法(脾血管保留) 8例、应用Warshaw法(脾血管切除)4例],腹腔镜联合脾脏胰体切除术20例。平均手术时间(252 ±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2±51)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6±3.2)d。32例胰体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理分别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尾部外伤性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胰瘘10例,该10例患者通过保证创面通畅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痊愈出院;乳糜漏1例,术后通畅引流,逐渐退管、闭管后好转痊愈出院;腹腔出血1例,通过给予生长抑素、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新发糖尿病5例,术后内分泌科随诊控制血糖。结论LDP治疗胰体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但是需要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实施,术前综合精准评估制订良好的手术策略,术中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LDP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胰体尾切除 胰腺肿瘤
  • 简介:摘要船舶轴管密封装置是保证轴系正常工作,防止轴管内润滑油外泄造成水域污染,防止河水及泥砂侵入轴管内加剧轴与轴承磨损、破坏润滑油的性能和防止润滑油直接泄漏损失的装置。因此,轴密封装置的可靠运行,对船舶轴系的动力传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海上小型舰艇主流轴密封基本结构和润滑方式现状,归纳舰艇轴密封装置常见故障和处理措施,为海上舰艇轴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尾轴密封 基本结构 常见故障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切除术(LSPD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行腹腔镜下胰体切除术83例胰体局部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切除术的35例患者设为LSPDP组,腹腔镜胰体联合脾脏切除术(LDPS)48例患者为LDPS组。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SPDP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优于LDPS组(P<0.05),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65个月,成功随访的80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切除术与腹腔镜胰体联合脾脏切除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其具有保全脾脏功能的优势。

  • 标签: 胰体尾局部病变 腹腔镜 胰腺切除术 安全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己定修饰多孔的抗菌性能及其对成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为构建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直径10.0 mm、厚度1.5 mm的光滑纯试件,以碱热处理后试件为对照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的试件为硅烷化组、碱热处理+共价结合氨基硅烷+戊二醛接枝氯己定的试件为接枝组。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元素组成、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亲水性(每组6个)、酸性橙Ⅱ法分析氨基或亚胺基团含量(每组5个);用光密度法测定氯己定组5个试件的氯己定接枝密度;用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涂板计数法、抑菌环法评价各组试件抗菌能力,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评价各组与成骨细胞共培养1、3、5 d后的细胞活性,细菌-细胞共培养评价有菌环境中各组试件的细胞黏附能力。结果氯己定接枝后多孔表面的孔隙减小,C、N、Cl原子百分含量增加,接触角下降至37.5°±4.0°,氯己定接枝密度为(5.07±0.39)μg/cm2;死活菌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氯己定组仅有少量细菌黏附且细菌壁破裂;氯己定组菌液涂板仅见零星菌落,抑菌环透亮;细胞培养1、3 d氯己定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5 d氯己定组细胞活性(0.547±0.087)显著小于对照组(0.751±0.056)(P<0.05);细菌-细胞共培养显示对照组表面黏附大量细菌,氯己定组表面黏附大量细胞,且细胞形态良好。结论氯己定接枝修饰的多孔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在有菌环境中可保障细胞黏附。

  • 标签: 氯己定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肝状叶位于肝脏深背部区域,门静脉三联征和下腔静脉之间。由于肝状叶肿瘤位置深、解剖复杂,手术治疗比较困难。非手术治疗如消融治疗、经动脉栓塞等也具有挑战性,其结果不如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切除是肝状叶肿瘤的唯一治疗选择。笔者从肝状叶的研究历史、腹腔镜技术在肝状叶切除术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完善腹腔镜肝状叶切除术精准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外科,手术 解剖 肝尾状叶 研究历史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胰体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间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切除或内镜超声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胰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初诊时血清CEA及CA19-9水平、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治疗方式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24例;血清CEA水平升高36例,CA19-9水平升高46例;TNM ⅠA期8例、ⅠB期4例、ⅡA期4例、ⅡB期4例、Ⅲ期8例、Ⅳ期36例。采用对症治疗18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18例,综合治疗(手术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2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清CEA及CA19-9水平、TNM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胰体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HR=2.536)及综合治疗(HR=0.285)是影响胰体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综合治疗的TNM Ⅲ+Ⅳ期胰体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95%CI 21.416~28.584),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 7.246~14.754),对症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95%CI 3.819~8.181),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较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对症治疗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M分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胰体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手术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可能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成年男性患者,肝状叶巨大脓肿合并HIV感染,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增强CT及超声介入明确诊断,经过穿刺引流、降阶梯抗感染等治疗后脓肿治愈。与一般肝脓肿相比,其并发症繁杂,病情变化快等,临床医生尽早给予干预治疗,依细菌培养和感染特点及时调整抗生素,对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脓肿 肝尾状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滚动导轨已经成为成熟的功能部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车床尾座在使用直线导轨其锁紧结构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形成标准化产品。本文总结归纳了几种座在使用滚动直线导轨的锁紧型式,分析不同结构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几种锁紧单元的工作原理,对线轨座锁紧结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体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胰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体切除术的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192例,年龄(51.01±13.65)岁。对可能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特点、术前空腹血糖、血生化、肝功能和手术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1例行胰体切除的患者中无胰瘘/生化漏245例(87.2%),有临床意义的胰瘘(B/C级)36例(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因素有BMI、术前空腹血糖、是否结扎主胰管(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OR=2.354,95%CI:1.137~4.873,P<0.05)、未结扎主胰管(OR=4.067,95%CI:1.191~13.885,P<0.05)。结论BMI较高者可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的风险,手术过程中结扎主胰管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 标签: 胰腺瘘 胰体尾切除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放水器是煤矿瓦斯抽放系统不可缺少的放水装置,负压自动放水器结构主要由进水管、压力平衡管、浮漂、外筒、导向管、密封球、阀座等组成,根据其安装场所可分为正压放水器、负压放水器,负压放水器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负压手动放水器、负压自动放水器;根据用途又分为负压自动放水器、负压排放水器、负压气阀式放水器等。目前国内抽采管网系统中所安装的自动放水器、手工放水器的形式大多存在一个关键的缺点就是不能彻底、有效的将管路内淤泥、积水清除。

  • 标签: 放水器 除渣器 抽采管路 创新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烧结法赤泥、硅的物料性质,以及用于分离两种物料的沉降槽运行情况总结和进一步的探讨,并且对于影响物料沉降的疏水性物料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赤泥 硅渣 沉降 疏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肌外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定远县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颞肌外网修补术治疗,对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临床一期愈合44例,癫痫发作2例,硬膜外血肿1例,网外露1例。结论颞肌外网修补颅骨缺损,颅骨塑形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无菌、规范操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颞肌 钛网 仿生材料 手术后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钢丝结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功能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骨折患者采取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钛板 坚强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