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实习对静脉治疗知识的掌握现状,为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开展教学和带教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市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实习50名,采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业标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6.00%的护理实习没有听说过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无一人曾经系统接受过行业标准的解读或培训,58.00%的护理实习认为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很重要,能预防或减少静脉输液安全问题的发生;60.00%的护理实习认为输液对象没有弄错,就已经完全应用输液安全意识;对《静疗规范》知识平均回答正确率为47.79%;正确率最高的两项是评估患者的血管通道器材和封管前对导管评估,均为90.00%,正确率最低的两项是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更换要求和敷料的更换要求,均为2.00%;测试成绩总分29分,最高的20分,得分较好的(23~29分)0名,得分较差的人员(17分以下)43名,占86.00%。结论护理实习静脉治疗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与迅速发展、不断更新的静脉治疗技术不同步,获取相关知识信息不及时,缺乏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护理教育者应思考如何与临床输液实践对接的护理教学课程改革,护理管理者应建立行业标准培训机制,以提高护理实习静脉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 标签: 学生,护理 临床实习 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实习护理安全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实习更好地参与患者安全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11—12月对214名护理实习进行临床带教、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方面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的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的总分分别是(3.83 ± 0.81)、(3.70 ± 0.65)、(3.93 ± 0.79)分。护理实习的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安全态度均与安全行为呈正相关(r=0.82、0.75,P<0.01)。与带教老师具有相同的排班、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和安全态度对护理实习的安全行为具有影响作用(F=67.81,R2=0.753,ΔR2= 0.742,P=0.00),共解释总体74.20%的变异量。结论安排带教老师与护理实习相同的排班,加强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增加对护理实习的安全态度培训,是提升护理实习患者安全行为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学生,护理 安全行为 安全态度 临床带教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实习护理安全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实习更好地参与患者安全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11—12月对214名护理实习进行临床带教、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方面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的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的总分分别是(3.83 ± 0.81)、(3.70 ± 0.65)、(3.93 ± 0.79)分。护理实习的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安全态度均与安全行为呈正相关(r=0.82、0.75,P<0.01)。与带教老师具有相同的排班、临床实践指导满意度和安全态度对护理实习的安全行为具有影响作用(F=67.81,R2=0.753,ΔR2= 0.742,P=0.00),共解释总体74.20%的变异量。结论安排带教老师与护理实习相同的排班,加强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增加对护理实习的安全态度培训,是提升护理实习患者安全行为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学生,护理 安全行为 安全态度 临床带教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习压力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750名护理实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压力源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32份。51.23%(375/732)护理实习处于高压力状态,39.89%(292/732)处于中等压力状态,压力源主要为轮转科室工作性质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学生认为自身理论基础差和学习与工作冲突担心找不到满意工作3个方面。年龄、性格、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有过护理实习及见习经历、已经实习的时间是压力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合护理实习压力源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护理实习压力的措施,帮助其维持身心健康、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同时为改进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理实习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学生,护理 压力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习(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护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286名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找出其影响因素。结果实习的SCL-90所含7个因子的平均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最初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就读护理专业后对该专业的不同态度、以后是否想从事护理工作的护SCL 90因子平均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的护生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就读护理专业后对该专业的态度及以后是否想从事护理工作。护理教育者应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增强其心理弹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 标签: 心理健康 职业认知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实习临床实习期是否面临转型冲击问题,分析转型冲击问题在身体、心理、知识与技能、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的表现,为制订护理实习临床实习计划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护理实习进行转型冲击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护理实习转型冲击总体得分为(64.49 ± 16.33)分;身体维度得分(15.73 ± 5.22)分、知识与技能维度(13.13 ± 3.80)分、心理维度(19.15 ± 5.32)分、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16.47 ± 5.41)分;拟获学历(F值为5.96,P<0.01)、专业选择原因(F值为7.28,P<0.01)、家人支持程度(t值为-2.75,P=0.01)、首个实习科室(F值为5.22,P<0.01)、实习意愿(F值为3.43,P=0.03)是影响护理实习转型冲击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实习在临床实习期会面临转型冲击问题,且身体维度的转型冲击最明显。院校在制订临床实习计划时应将护理实习转型冲击问题考虑在内,早期识别并预防临床转型问题的发生与加剧,协助护理实习顺利度过临床转型阶段。

  • 标签: 转型冲击理论 护理实习生 现况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护理实习临床实习环境和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护理实习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增加护理实习的职业认同感。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成都市某5所三甲医院中抽取100名实习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自制的一般情况表、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用来测量临床医务人员的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中文版,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在JSE-HP中,护理实习总分均值为(109.23±13.07)分,处于高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护理实习临床实习环境总分与共情能力总分存在正相关(r=0.355,P<0.05),说明临床实习环境影响护理实习的共情能力。不同学历、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对护理实习的共情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护理实习的共情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t=8.909)。结论护理实习的共情能力处于高水平,对于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越低,共情能力也就越低,非独生子女共情能力高于独生子女。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临床实习环境 共情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站式Mini-CEX对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教师教学效能感及护理实习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实习67名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手术室护理实习67名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教学干预,研究组采用多站式Mini-CEX教学干预。比较两组带教教师教学效能感、护理实习综合能力、护理实习对教学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施多站式Mini-CEX教学后,研究组教师效能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实习的综合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实习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站式Mini-CEX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可明显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护理实习的综合能力水平,提高护理实习对教学的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多站式 Mini-CEX 手术室 护理实习生 带教教师 教学效能感 护生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护理实习岗前培训大纲。方法以"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于2019年1~3月对广东省22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构建的岗前培训大纲涵盖了6个培训项目和17项培训内容,确定了相应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方式。结论本研究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较一致,咨询结果可靠,培训内容基本涵盖了护理实习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 标签: 核心能力 护生 培训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本科实习自我领导力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自我领导力水平的相关因素,为优化临床实习带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2~3月,采用自我问卷量表(RSLQ),对120名护理本科实习进行抽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本科实习RSLQ平均得分为(3.47±0.47)分,其中自我奖励、自然回报、自我观察得分较高,成功预见、自我提示得分较低。单因素分析显示,护理本科实习自我领导力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政治面貌、是否参加过社团、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结论护理本科实习自我领导力整体水平略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习期间,护理本科实习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自我领导力,更好地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实现自我提升和自身发展。

  • 标签: 护理本科 实习生 自我领导力
  • 简介:摘要共情是一项可以被培养的能力,主体可以通过这种能力与社会的其他客体产生互动和沟通。本文试图以共情作为切入点,探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建立和培养大健康的概念和实践、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和能力为基本点,对医学实习的共情能力进行培养的必要性,并将笔者实践中的心得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医学实习的教学水平。

  • 标签: 医学教育 实习教学 共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对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护理操作差异的感知和态度,为科学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以吉林大学护理学院毕业年级的护理本科实习为研究对象,设计开放式问题,线上收集学生的书面回复,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本科感知到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护理操作差异的5个主题:隐性护理知识的渗透、操作内容的差异、思维和观念的转变、临床效率与操作规范的矛盾、技能训练效果的提升。结论学生感知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护理操作的差异来自多个方面,且学生对差异的理解在个体之间存在不同,护理教育者应为学生安排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并重视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标签: 教育,护理 临床能力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泸州市3家三甲医院护理实习实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满意度问卷、《临床护理导师行为量表》(mentor’s behavior scale,MBS)对泸州市3家三甲医院护理实习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性描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护理实习实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29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有效回收率为77.78%。567名护理实习MBS平均评分为(3.54±0.72),81.1%(460/567)的护理实习对临床实习表示满意。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带教模式(OR=3.570)和带教教师行为(OR=1.056)是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采用"一对一"临床带教,以增加学生的实习体验;同时要规范带教教师行为,以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和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护理 临床实习 问卷调查 学生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PBL)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1年,具体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实习的50名临床护理实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实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名。对照组男3名,女22名,年龄(20.21±0.34)岁;试验组男2名,女23名,年龄(20.64±0.11)岁。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法,试验组接受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理实习在不同模式带教下的实践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护理带教满意率及思维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实习的实践考核成绩[(94.45±3.09)分比(82.78±2.22)分]、理论考核成绩[(95.29±2.18)分比(89.15±2.39)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试验组的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0%(24/25)比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 1,P=0.020 6)。试验组护理实习的思维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结论PBL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护理实习出科成绩,带教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PBL教学法 护理 带教 实习生
  • 作者: 吴亚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 简介:目的:评估案例教学在心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心内科在2021.07~2022.07期间,进行护理实习的学生中,选取58名用于本项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实习分成2组教学,每组各有29名学生,对照组以常规带教方式为主,观察组应用案例教学,对2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查房、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学生,各项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心内科护理实习的带教,应用案例教学对实习的综合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利于提高带教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案例教学;心内科;护理实习生;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与信息意识、信息焦虑的关系,为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信息焦虑问卷、信息意识问卷以及护理信息能力评定量表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185名护理实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总分为(111.6 ± 19.7)分;护理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呈正相关(r值为0.358,P<0.001),与信息焦虑不相关(r值为0.136,P值为0.065);信息意识对护理信息能力有预测作用(β值为0.287,P<0.001),信息焦虑能够调节信息意识与护理信息能力的关系(β值为0.175,P值为0.011)。结论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改善信息意识,提高护理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缓解护理实习的信息焦虑水平。

  • 标签: 信息意识 护理实习生 护理信息能力 信息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与信息意识、信息焦虑的关系,为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信息焦虑问卷、信息意识问卷以及护理信息能力评定量表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185名护理实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总分为(111.6 ± 19.7)分;护理信息能力与信息意识呈正相关(r值为0.358,P<0.001),与信息焦虑不相关(r值为0.136,P值为0.065);信息意识对护理信息能力有预测作用(β值为0.287,P<0.001),信息焦虑能够调节信息意识与护理信息能力的关系(β值为0.175,P值为0.011)。结论护理实习护理信息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改善信息意识,提高护理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缓解护理实习的信息焦虑水平。

  • 标签: 信息意识 护理实习生 护理信息能力 信息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科普比赛在护理实习助力"健康中国"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实习健康教育意识、能力、方法及自信心。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实习的205名护理实习,按照是否参加医学科普比赛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实习教学计划,在临床轮转中学习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试验组经过自愿报名参加医学科普比赛,科普比赛要求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知识。2组干预前后通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2组护理实习干预前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和健康教育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765~1.749,P>0.05)。试验组护理实习干预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和健康教育能力总分分别为(24.38 ± 4.72)、(17.98 ± 3.98)、(25.16 ± 5.36)、(12.57 ± 2.96)、(80.09 ± 15.65)分,对照组分别为(22.45 ± 6.29)、(16.61 ± 4.77)、(23.04 ± 6.55)、(11.31 ± 3.46)、(73.41 ± 19.6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26~2.795,P<0.05)。结论医学科普比赛可以提升护理实习健康教育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能力,为健康中国助力。

  • 标签: 健康中国 医学科普比赛 护理实习生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护理实习转型冲击与职业认知、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转型冲击的各个因素,为制订护理实习应对临床转型冲击的方案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护士职业认知调查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湖南省18家院校的护理实习进行横断面调查。收回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转型冲击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护理实习转型冲击总体得分为(64.49±16.33)分;转型冲击与职业认知呈负相关(r=-0.433,P<0.01),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263,P<0.01);职业认知程度、拟获学历、专业选择原因、积极应对是影响护理实习转型冲击的主要因素(P=0.00,R2=0.21)。结论护理实习转型冲击处于中等水平,与职业认知程度、积极应对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院校教师与临床导师应重视和关注护理实习因转型冲击所导致的迷茫、困惑、怀疑及定位不明的感受和体验,帮助护理实习提高职业认知并学会积极应对转型冲击问题,提高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培养质量。

  • 标签: 转型冲击 护理实习生 职业认知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实习对缓和医疗的知识、认知和需求,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专业126名实习对缓和医疗的知识、认知和需求。结果64.3%(81/126)的学生不同意"缓和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37.3%(47/126)的学生不同意"缓和医疗以症状管理为治疗中心"。34.1%(43/126)的学生不同意或不确定"对终末期患者进行心理关怀能减轻其心理上的痛苦"。护对缓和医疗相关技能培训有强烈需求。已接触过终末期患者的学生对缓和医疗的知识和培训需求显著高于没有接触过终末期患者的学生。结论缺乏系统缓和医疗教育的护理学专业实习对于缓和医疗基本理念理解不准确,对于缓和医疗基本实践方式认知不足,对于缓和医疗培训需求高。

  • 标签: 缓和医疗 临终关怀 护理学生 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