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胶黏合补丁修补法在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医用胶黏合补丁修补硬脑膜的78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64例普通缝合硬脑膜修补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修补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治疗费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术中修补时间为(8.4±3.7)min,对照组术中修补时间为(21.7±4.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13例,观察组3个月复查无皮下积液发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颅内及伤口感染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失访6例,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医用胶黏合补丁修补法应用于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能简单、快速、安全、有效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脊液漏 开颅手术 硬脑膜修补 医用胶
  • 简介:摘要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腹壁肌筋膜层愈合不良产生的腹壁缺损和腹腔脏器经缺损突出的疾病,其发生率为5.0%~20.0%。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更高。尽管腹壁切口关闭方法、疝修补技术和材料均取得很大进步,但腹壁切口疝的总体发生率、修补效果和预后改善仍不明显。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较复杂,其修补术难点问题包括有效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合理采用多种腹壁缺损关闭和重建技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等。全世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和关腹的相关指南相继发布和更新。笔者总结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修补术的难点与进展,旨在提高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切口疝 疝修补术 腹壁重建 肝胆胰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修补Ⅲ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的可行性、手术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胸腔镜食管肺瘘修补手术的4例Ⅲ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患儿的临床资料。4例患儿均为男孩,确诊年龄在1岁5个月至5岁1个月。4例患儿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可见造影剂从食管溢出进入肺组织;CT检查均可见近端扩张食管与右侧肺组织关系密切,3例可见食管与肺组织有瘘道相通。4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食管肺瘘2例。结果本组4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肺瘘修补术,手术时间在2.5~3.0 h,平均2.7 h;术后均转入P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1~5 d,平均3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 d。1例患儿术后第2天胸腔引流管出现气泡,胸部X线片提示右侧胸腔少量气胸,考虑为肺部组织破损,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时间1~24个月,除1例患儿因食管狭窄目前在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中外,余者均已完全经口喂养,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殊性,胸腔镜下行食管肺瘘修补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食管闭锁 先天畸形 气管食管瘘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33例中小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4例;年龄为54(26~85)岁。患者诊断与治疗流程施行日间手术模式,个体化施行Onlay修补术、Sublay修补术、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观察指标:中小腹壁疝的类型、手术方式、术中测量疝环缺损最大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延迟出院患者情况、住院费用。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SA)情况、慢性疼痛情况、术后满意度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疝复发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伤口感染、疼痛、血肿和血清肿、肠漏、肠梗阻)与术后满意度。随访时间为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33例患者中,脐疝16例,切口疝14例,腰疝3例;行Onlay修补术7例,行Sublay修补术16例,行IPOM 10例。33例患者术中测量疝环缺损最大径为2.8(1.0~6.0)cm,手术时间为51(20~85)min,术中出血量为4.3(1.0~10.0)mL。3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48 h,其中住院时间≤24 h 25例,住院时间>24 h且≤48 h 8例。8例延迟出院患者(均行IPOM),术后疼痛5例,全身麻醉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3例,经观察和对症支持治疗至手术次日晨,症状好转均顺利出院。患者住院费用为17 139(6 404~34 124)元。33例患者术后均按期随访,随访期内未发生腹壁疝复发、伤口感染、术区血肿及血清肿、肠瘘或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行Onlay修补术、Sublay修补术、IPOM患者术后疼痛VSA分别由术后3 d(2.90±0.10)分、(3.10±0.10)分、(3.50±0.20)分均下降至术后12个月0分,未发生慢性疼痛。患者术后满意度达到100%。结论日间手术模式应用于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可行。

  • 标签: 切口疝 造口旁疝 日间手术 医疗费用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无张力修补中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80例老年患者纳入本随机对照研究,按SPSS 19.0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试验组进入日间手术流程,围手术期采用ERAS方法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日间手术处理。观察2组间相关手术并发症、手术康复情况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最终试验组37例,对照组38例完成了研究。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术后6 h切口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2.7%)、23.96,明显低于对照组7(18.4%)、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Z=-5.643,P=0.027、<0.001);试验组术后尿潴留、阴囊水肿、血肿/血清肿及局部感觉异常分别为1(2.7%)、2(5.4%)、0、3(8.1%),与对照组5(13.2%)、5(13.2%)、1(2.6%)、3(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完成日间手术例数分别为(1.65±0.48)d、(9304.83±613.28)元、37(100.00%),与对照组(2.45±0.80)d、(10 817.53±1473.48)元、27(71.05%)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0、t=-5.776、χ2=12.551,P=0.028、<0.001、<0.001)。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中,使患者痛苦更小、恢复更快、医疗费用更省,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老年人 疝,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术 日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路径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疼痛比较及慢性疼痛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50例,根据单双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无张力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5例。无张力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急性和慢性疼痛情况,并采用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慢性疼痛的因素。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无张力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躯体疼痛和精力得分均高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3、5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和12个月,腹腔镜组慢性疼痛率为4.00%和2.67%,无张力组为3.33%和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性别为女、有吸烟史、疝环直径>3.0 cm和切口感染是术后6个月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早期疼痛,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其他术后不适,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被推广到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疼痛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经验。方法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对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持续时间78~126 min,体外循环时间32~5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3~3 h,引流管留置时间18~33 h,术后住院时间3~5 d。结论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心脏不停跳 房间隔修补术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已普遍应用于外科多个领域,但对于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ERAS路径实施及应用仍存在诸多争议,现结合本中心1例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诊疗流程,总结ERAS路径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手术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配合,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手术耗时、术中不良情况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间、切皮-缝皮结束时间及贴敷料膜-患者出手术室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在术中发生的不良情况主要包括仪器故障、器械不足及材料缺少,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阴囊血肿、疝囊残段血肿及复发,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不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护理路径配合模式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效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有效性及复发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及甘肃省中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的9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未使用补片,29例使用合成补片,35例使用生物补片。对三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使用补片组住院费用与合成补片和生物补片组相比更具有经济学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随访率为96.7%(87/90),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术后并发症(腹泻、吞咽困难、腹胀、胸痛)发生率、症状复发率(反酸、烧心)以及患者满意度,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补片。

  • 标签: 疝,食管裂孔 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家长参与型护理+触摸干预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8例欲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患儿,按照手术日期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家长参与型护理+触摸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入麻醉苏醒室时、入室后5 min、15 min、30 min、45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入室后30 min,联合组S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1%(10/34),常规组38.24%(1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1.18%(31/34),高于常规组的70.59%(24/34)(P<0.05)。结论家长参与型护理+触摸干预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中,可减轻患儿躁动,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腹腔镜 麻醉苏醒期 家长参与型护理 触摸干预
  • 简介:摘要临床上造成鼓膜急性或慢性穿孔的原因很多,如急慢性中耳炎、外伤、肿瘤、气压伤等。大部分鼓膜穿孔可以自愈,其他不能自愈或病情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治疗。本文将从鼓膜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上鼓膜修补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鼓膜穿孔 鼓膜成形术 鼓室成形术 颞肌 筋膜 组织工程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膜前Kugel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海南省琼中县阳江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Kugel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对比2组术后1、3 d及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以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情况2例(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ugel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法(TAP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松滋市人民医院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ichtenstein组、TAPP组、TEP组,各50例。对比3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并观察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变化。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TAPP组和TEP组高,住院费用比TAPP组和TE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术后12 h NRS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比TAP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后3 d Cor、NE及ALD水平,复发率比TAPP组和TEP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腹腔镜下TAPP、TEP术具有应激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修补方式。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利用耳机音乐点播对改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天长市中医院手术室住院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33~87岁,平均(62.6±11.5)岁。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联合耳机音乐点播。对比2组研究对象焦虑心理、术中舒适程度、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术后1 d的焦虑情绪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41、22.271,P<0.05);在舒适度对比方面,观察组的环境评分、社会文化评分、心理精神评分、生理评分以及舒适度总分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1、7.059、4.770、4.538、9.1910,P<0.05);观察组对于手术室服务态度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结论在手术期间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给予耳机音乐点播进行干预,能降低患者术中焦虑的情绪,提升手术期间的舒适度,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室 耳机音乐点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分组对比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中抽取80例,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继而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8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5.21±1.25)d。护理满意度97.5%,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3%,复发率为0.0%。结论针对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治疗的食道裂孔疝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女性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情况等相关资料,术后随访至2019年6月14日,失访8例。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6例)和未复发组(216例),对可能影响术后疝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体质量指数(BMI)较大、补片尺寸较小及术者手术操作水平与经验不足均是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BMI较大、补片尺寸较小及术者手术操作水平与经验不足均是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以降低术后疝复发风险。

  • 标签: 妇科手术 腹腔镜 腹股沟疝修补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囊结扎在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240例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0例,手术中不结扎疝囊;对照组120例,术中高位结扎疝囊。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复工时间、住院花费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37例患者完成手术和术后随访,随访率98.75%。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复工时间、住院花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方面复发率、慢性疼痛、血清肿、血肿和排尿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异物感发生率分别为2.52%和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腹股沟疝手术中结扎疝囊并不会减少复发率,但有可能增加异物感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股沟,疝 复发 慢性疼痛 异物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4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5岁(范围,51~61岁)。4例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手术部位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脓肿、窦道形成。入院后完善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进行治疗。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X线片等,评估感染症状是否缓解及预后情况。术前及随访时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评估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进行负压吸引1周后再关闭伤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2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治疗后患者肩部窦道均顺利愈合,患肩红肿、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4、32、3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肩关节活动度及评分均较清创术前好转,其中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1个月的早期清创患者VAS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分及40分、6分及23分,分别提升至1分及80分、1分及73分;另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VAS评分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分及28分、6分及32分,分别改善至1分及62分、2分及65分。4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肩关节感染病程不超过1个月时,采用关节镜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的方法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