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结构和功能与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及卒中风险相关。与生化指标相比,影像学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如采用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可提供更多信息,并可用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房 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自动房定量分析(4D Auto LAQ)技术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功能以及预测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7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HF患者90例(LVDD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根据LVDD病变程度将HF患者分为3组,其中Ⅰ级30例,Ⅱ级30例,Ⅲ级30例。应用4D Auto LAQ采集房四维动态图像进行在机分析获得房容积和应变参数,包括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房储备期纵向及圆周应变(LASr、LASr-c)、房通道期纵向及圆周应变(LAScd、LAScd-c)和房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LASct、LASct-c)。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HF患者房应变参数与室舒张功能参数(LAVImax、E/A、E/e′)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房应变参数、LAVImax对Ⅲ级LVDD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Ⅰ级、Ⅱ级及Ⅲ级LVDD组LAVmin、LAVpreA、LAScd、LASct、LAScd-c、LASct-c增大,LASr、LASr-c减小(均P<0.05)。与Ⅰ级、Ⅱ级LVDD组相比,Ⅲ级LVDD组LAVmin、LAVpreA、LAVmax、LAVImax、LAScd、LASct、LAScd-c、LASct-c增大,LASr、LASr-c减小(均P<0.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ASr、LASct、LASr-c、LASct-c与室舒张功能参数(LAVImax、E/A、E/e′)均呈强相关(P<0.01)。③ROC曲线分析显示,LASr-c诊断Ⅲ级LVDD的效能(AUC 0.868,敏感性为96.7%,特异性66.7%)优于其他参数。结论4D Auto LAQ技术能够评估HF患者功能,LASr-c预测Ⅲ级LVDD最佳,可为HF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分析 心力衰竭 应变 心房功能,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自动房定量分析(4D LAQ)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功能的应用价值并寻找影响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EH患者50例(EH组)和健康者50例(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4D LAQ技术获取房容积和应变参数,包括房最小容积(LAVmin)、房最大容积(LAVmax)、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房储备期长轴应变(LASr)、房管道期长轴应变(LAScd)和房收缩期长轴应变(LASct)。EH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应用ROC曲线寻找评价功能最敏感的参数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H组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Vmin、LAVmax、LAVpreA和LAVImax明显增大(均P<0.05),而LASr、LAScd和LASct绝对值减小(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Sr评价EH患者功能的效能最好(AUC:0.929),收缩压(SBP)、相对室壁厚度(RWT)、E/e′分别与LASr呈独立负相关(β=-0.308,P<0.05;β=-0.219,P<0.05;β=-0.359,P<0.05)。结论4D LAQ技术能够早期识别EH患者功能的变化,EH患者房储备期、房管道期及房收缩期长轴应变均受损。LASr评价EH患者功能的效能最高,SBP、RWT、E/e′分别与LASr独立相关。

  • 标签: 四维自动定量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 心房功能,左 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超声自动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36例(对照组),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四维容积探头完整留取5个心动周期心房容积图像,采用EchoPAC工作站4D Auto LAQ软件分析,获取心房容积和应变指标:心房(LA)的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A)、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心房排空容积(LAEV)、心房排空分数(LAEF)、心房储存期、管道期及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LASr、LASr-c;LAScd、LAScd-c;LASct、LASct-c),分析三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结果三组间室间隔厚度(IVSd)、室后壁厚度(LVPWd)、室舒张期内径(LVIDd)、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比值(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心房前后径(LAD)、相对室壁厚度(RW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水平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LAD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WT 、E/e′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LAEV、LAScd-c、LASc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min、LAVmax、LAVpreA、LAVImax、LAEF、LASr、LAScd、LASct、LAS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及糖尿病组相比LAVmin、AVpreA、LAVImax增加(均P<0.05),LAEF、LAScd、LASct、LASr-c减低(均P<0.05);糖尿病组LAVmax、LAVImax、LASct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LAEF、LAScd、LASr-c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定量评价早期糖尿病肾病心房容量和功能的改变,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心房容积增加,应变值下降。

  • 标签: 四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技术 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 左房容积 心房功能,左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E)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房形态及功能变化并探索硫酸吲哚酚(IS)对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连续入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透析龄>6个月)患者91例(MHD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7例(对照组),采集房三维斑点追踪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获得房容积和应变参数,包括房最大容积(LAV-max)、收缩期前容积(LAV-preA)、最小容积(LAV-min)、房整体储备应变(LASr)、通道期应变(LAScd)和主动收缩应变(LASct),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检测血浆IS浓度,并分析其与房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组房明显增大(P<0.05),LASr及LAScd减小(P<0.05),而LASct无显著变化(P>0.05)。根据血浆IS浓度将MHD组分为高IS组与低IS组,发现高IS组LASr、LAScd和LASct均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S浓度与房应变显著相关(LASr:rs=-0.674;LAScd:rs=0.454;LASct:rs=0.376;均P<0.001),经年龄、血压、室质量指数及肺动脉收缩压校正后,IS浓度与LASr独立负相关(β=-0.206,95%CI=-0.353~-0.059,P=0.007)。结论MHD患者的房增大,整体储备和通道功能受损;房应变值与血浆IS浓度独立相关,可用于监测和评价IS效应性心脏损伤。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 心房功能,左 应变 维持性血液透析 硫酸吲哚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功能评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D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门诊长期就诊的无心力衰竭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糖尿病组;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应变进行心房功能评估,评估标准依据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发布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评估指南。收集患者和健康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房应变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DD存在关联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房功能对DD的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DD总发生率为21.8%(17/78),其中Ⅰ级DD占15.4%。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下降与DD显著相关[F(3,74)=3.548,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心房峰值应变、心房平均储器功能心房平均管道功能、房间隔管道功能与DD相关(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心房平均管道功能应变与DD有关(OR=0.756,95%CI:0.637~0.896,P=0.001)。在整体人群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46%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在糖尿病组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05%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3%;若结合整体人群的E/e’比值,在糖尿病组中,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6.19%、平均E/e’为12.73时,诊断DD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61~0.957,P=0.00)。结论通过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心房应变,评估心房管道功能,可能是检测早期DD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左心房时相功能 左心房管道功能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舒张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原因,心房颤动与心房异常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心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争议。现主要针对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围绕心房心耳的大小、形态、功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分类、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上更好地识别和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以及评估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预后。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心房颤动 心房 心耳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并发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除外心脏瓣膜病引起的房颤患者500例,根据有无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2例和非血栓组43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PMP)水平,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血栓组患者PMP[(4.81±0.64)×105/mL]、hs-CRP[(2.02±0.37)mg/L]、D-D[(1.34±0.16)mg/L]、Fg[(4.38±0.69)g/L]、vWF[(145.31±14.62)ng/mL]均高于非血栓组[(3.67±0.58)×105/mL、(1.51±0.24)mg/L、(1.08±0.12)mg/L、(3.46±0.71)g/L、(122.16±12.31)ng/mL](t=14.296、14.487、15.257、9.582、13.523,均P<0.05)。血栓组LAD[(59.02±9.74)mm]高于非血栓组[(61.23±9.53)mm](t=4.085,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OR=2.624,95%CI:1.012~1.067,P=0.011)、持续性房颤(OR=3.426,95%CI:2.014~5.691,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OR=1.702,95%CI:1.357-2.002,P<0.001)、PMP(OR=1.562,95%CI:1.124~1.968,P<0.001)、hs-CRP(OR=1.486,95%CI:1.077~2.043,P=0.013)、D-D(OR=1.765,95%CI:1.126~2.031,P<0.001)、Fg(OR=1.637,95%CI:1.077~2.043,P<0.001)、vWF(OR=1.812,95%CI:1.242~2.238,P<0.001)、LAD(OR=1.094,95%CI:1.043~1.152,P<0.001)为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OR=3.361,95%CI:1.658~6.543,P<0.001)、CHA2DS2-VASc积分(OR=1.721,95%CI:1.242~2.065,P=0.002)、PMP(OR=1.173,95%CI:1.086~3.981,P=0.016)为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CHA2DS2-VASc积分、PMP及两者联合诊断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80~0.786,P<0.001)、0.744(95%CI:0.741~0.747,P<0.001)、0.853(95%CI:0.850~0.858,P<0.001)。结论PMP为非瓣膜性房颤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协助CHA2DS2-VASc积分提高非瓣膜性房颤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

  • 标签: 房颤 血小板微粒 左心房 血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四维自动房定量(4D-LAQ)技术评价不同病程阶段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房形态和功能变化并探讨影响T2DM患者心房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2DM的患者9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1组)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DM2组)各48例;同期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间隔壁e′、侧壁e′),计算E/A、平均e′、E/e′。应用4D-LAQ技术获得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心房总排空分数(LAEF)、心房储备期纵向应变(LASr)、心房管道期纵向应变(LAScd)及心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比较三组间心房参数的差异,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2DM患者心房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1组LAEF、LASr及LAScd减低(均P<0.05),两组间LAVImax、LAVIpreA及LAVI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和DM1组相比,DM2组LAEF、LASr及LAScd减低,LAVImax、LAVIpreA及LAVImin增大(均P<0.05)。三组间LAS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与LASr呈独立负相关(β=-0.405,P<0.001),体质指数(BMI)、E峰与LAScd呈独立负相关(β=-0.159,P=0.049;β=-0.408,P<0.001),糖尿病病程、E/e′与LAScd呈独立正相关(β=0.399,P<0.001;β=0.253,P=0.004)。结论T2DM患者的心房储备功能与管道功能受损,随着疾病进展受损更加显著。糖尿病病程、BMI、E峰及E/e′是T2DM患者心房功能受损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四维自动定量技术 2型糖尿病 心房功能,左 应变
  • 简介:摘要42岁女性患者,胸部CT检查示心房内占位性病变。2020年7月在全麻下行姑息性心房肿物切除术+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病理示(心房)软骨肉瘤Ⅱ级。术后3个月,患者因心悸2h再次入院,胸部CT示肿物较前增大,诊断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心耳更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导致的脑卒中是患者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心房/心耳血栓(LAT/LAAT),强化抗凝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发现LAT/LAAT的金标准,作为半侵入的检查势必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了解其他易获得的指标与LAT/LAAT的相关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 左心房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应变对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性的判断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64例进行平板运动负荷超声舒张功能评估的患者,以运动负荷前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14、运动后E/e′>14为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阳性,运动后E/e′<14为反应阴性。比较两组间运动负荷试验一般资料、室内径、房容积指数、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房应变参数。选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负荷前超声指标绘制ROC曲线,判断其对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E/e′及房应变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阴性组的运动负荷前E/e′低于阳性组(8.20±1.27对10.32±1.33,P<0.01),而各房应变指标高于阳性组[储备功能(33.7±5.7) %对(26.5±5.5)%,P<0.01;通道功能(16.8±4.0)%对(11.8±3.4)%,P<0.01;泵功能(16.9±5.7) %对(14.7±5.5)%,P<0.05]。房应变储备功能、通道功能及E/e′对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性均具有判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P<0.01)、0.62(P=0.04)、0.71(P<0.01)。结论静息状态房应变能够判断舒张功能负荷试验反应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进行舒张功能评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负荷 舒张功能 左房应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对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的<37周的符合标准的12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于出生后3 d及1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是否存在PDA分为对照组(40例)、PDA闭合组(cPDA组,38例)和PDA开放组(oPDA组,44例)。所有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VVI技术测量房存储功能(LASs、LASRs)、房管道功能(LASe、LASRe)和房收缩功能(LASa、LASRa)参数。对3组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后3 d,cPDA组和oPDA组LASs(26.0%±2.8%、25.3%±3.5%)、LASa(-17.3%±2.0%、-16.8%±2.6%)和LASRa[(-2.47±0.40)s-1、(-2.41±0.39)s-1]均低于对照组[28.2%±5.1%、-19.4%±3.4%和(-2.73±0.42)s-1](均P<0.05)。1个月后,cPDA组各参数均恢复至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oPDA组LASs、LASRs、LASa和LASRa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产儿PDA时房收缩及存储功能降低,随着PDA的关闭,功能得以改善。

  • 标签: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速度向量成像 超声心动图
  • 作者: 李若宁 刘俊鹏 张亚同 杨杰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医院药学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现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11,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药学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心房血栓(LAT)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已取代华法林成为NVAF脑卒中预防的优先推荐,然而对于已经形成LAT的NVAF患者,NOA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不明朗。本文旨在对NVAF患者LAT的抗凝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房血栓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心房僵硬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出现的可能原因,预防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出现心房僵硬综合征的患者,搜集血清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及射频消融术式等临床资料并随访12个月内是否再住院及房颤复发等情况。结果281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5例出现急性心房僵硬综合征的表现,年龄均≥75岁,其中男2例。术后均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X线胸片示肺水肿,血脑钠肽均>150 pg/ml,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收缩压33~77 mmHg(1 mmHg=0.133 kPa),出现时间为术后1~3 d。经利尿等对症治疗,均于1周内好转。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再住院事件发生。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心房僵硬综合征有一定的发生率,但经过适当治疗恢复良好,长期预后亦较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并发症 左心房僵硬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心脏原发性骨肉瘤,并进行文献分析。患者男,46岁,影像检查示心房不规则占位性病变伴钙化、骨化密度影,术中见肿块局部向周围房间隔浸润,临床与心脏常见的黏液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较难区分。病理形态与骨内同名肿瘤相似,镜下示高级别骨肉瘤,由均质粉染的骨样基质的骨母细胞型区域与梭形编织样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型区域构成,散在破骨样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SATB2弥漫强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70%,荧光原位杂交示MDM2高拷贝数扩增,红色信号散在分布。心脏原发性骨肉瘤临床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依赖于病理,鉴别须除外转移及其他肉瘤的异源性骨肉瘤分化或化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大小对瓣膜置换联合心房后壁"X"型射频消融术后消融疗效,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二尖瓣病损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16例,按心房大小(前后径60 mm为标准)分组,行瓣膜置换联合心房后壁"X"型射频消融术,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中除房颤类型、性别、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外,其余临床资料、手术及围手术期各指标小心房组均优于大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小心房组均高于大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心房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心房前后径变化率均高于大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小心房组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值均低于大心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心房会降低瓣膜置换联合心内直视射频消融患者术后的窦性转复及维持率,有更差的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恢复,术前充分评估心房大小有助于判断预后。

  • 标签: 左心房 瓣膜置换 心房颤动 "X"型射频消融 转复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正常妊娠中晚期胎儿房时相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产检的正常单胎胎儿80例,采集产前24周、32周及37周胎儿心尖或心底四腔心图像,应用2D-STI获得房储器应变及应变率(S-LAs、SR-LAs)、管道应变及应变率(S-LAe、SR-LAe)和泵应变及应变率(S-LAa、SR-LAa)。结果能够良好追踪并识别房三个时相应变值的比例在24周、32周及37周分别为97.5%、88.8%及87.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S-LAs在32周及37周时低于24周(均P<0.05),S-LAe在37周时高于24周及32周(均P<0.05)。S-LAa随孕周增加而减小,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LAs及SR-LAa在32周及37周低于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LAe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2D-STI技术评价胎儿房时相功能是可行的。与孕中期相比,胎儿房储器功能及泵功能在孕晚期减低,而管道功能在孕晚期增强,明确正常心房功能随孕周的变化可以为评估胎儿心脏发育成熟及发现胎儿心脏功能异常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心房功能,左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