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徽淮南市12 295人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现状,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淮南市中心血站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的无偿献血者12 295人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梅毒螺旋体(TP)抗体筛检,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TP抗体筛检不合格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确认试验。结果淮南市12 295人无偿献血者中TPPA阳性48人,TPPA阳性率为3.90‰(48/12 295);男性献血者TPPA阳性率3.12‰(22/7 048)、女性4.96‰(26/5 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1,P>0.05);已婚献血者TPPA阳性率5.33‰(42/7 884)、未婚2.01‰(6/2 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3,P<0.05);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TPP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P<0.05),而不同血型献血者TPP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P>0.05)。结论安徽淮南市无偿献血者中,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者TPP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梅毒血清诊断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库 献血者 淮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徽淮南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5-2019年淮南市9家国家级和省级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围产儿资料,分析5年来出生缺陷的变化情况,城乡、性别分布情况,≥28周出生缺陷发生率,缺陷种类以及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015-2019年共监测围产儿90 46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9.87/万,安徽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9.74/万;<28周平均占全孕周出生缺陷的比例为30.93%,2015-2019年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构成比分别为14.84%、31.69%、34.83%、32.84%、34.02%。2015-2019年出生缺陷顺位:前5位分别为多指(趾)189例(20.89/万),总唇裂96例(10.61/万),外耳畸形79例(8.73/万),先天性心脏病65例(7.19/万),并指(趾)40例(4.42/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77/万,女性为85.28/万。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7.38/万,农村为79.60/万。结论淮南市≥28周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省水平,不同年份存在差异;男性高于女性;从2016年起城镇高于乡村;出生缺陷种类以多指(趾)、外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并指(趾)为主,<28周缺陷儿检出率逐年增加,及早发现<28周缺陷儿,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淮南市出生的人口素质。

  • 标签: 围生医学 胎儿监测 出生缺陷 多指(趾)畸形 唇裂 耳畸形,获得性 心脏缺损,先天性 并指(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改进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自动Σ等功能,对淮南市2015-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33 745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 72.4%来源于医疗机构(24 446/33 745),27.6%来源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经营企业和个人(9 299/33 745)。ADR高发年龄段为>40~70岁,占54.6%(18 430/33 745);其余年龄段占45.4%(15 315/33 745)。报告类型:严重的占1.8%(619/33 745),一般的占98.2%(33 126/33 745),新的占24.8%(8 362/33 745)。涉及药物剂型88种,注射剂发生ADR最多,占52.5%(17 710/33 745),静脉给药ADR发生率占50.0%(16 873/33 745)。ADR报告数前20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13个,占65.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品种等因素有关。要加强抗感染类药物和静脉给药途径ADR监测,加强严重ADR监测及预警,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ADR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毒性 药物警戒 药物复反应报告系统 监测 影响因素 合理用药 抗感染药物
  • 简介:摘要2013年至2017年这五年间通过对淮南市大气、水辐射水平进行了监测调查,由分析2013年至2017年这五年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得出结论淮南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 标签: 辐射环境 调查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乡村医生现状。方法以分组随机问卷访谈的形式调查安徽省乡村医生基本信息、执业资格、技能培训、待遇收入及新农合政策下农村卫生室现状等。结果安徽省村医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50岁以上村医占比28.79%;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仅1.61%;人才培训进展缓慢,阻碍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近3年中,47.82%村医未接受过培训;在新农合政策的实行下,49.76%农村卫生室统一配置的医疗设备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环境的需要。结论安徽省乡村卫生室设备有待改善;重视加强村医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村医的福利待遇;全面均衡城乡医疗资源配置。

  • 标签: 医院,乡村 乡村卫生服务 卫生政策 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线职工开展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探讨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人不同特征情况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淮南市职业病防治所于2019年8-12月对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线全体职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被调查者独立、完整填写问卷,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SCL-90量表各因子与个人不同特征情况的关系及组间差异。结果有效问卷263份,按照总分大于160分,调查结果阳性人数8人,阳性率为3.04%。按任一因子分大于2分,调查结果中躯体因子项阳性16人、强迫因子项阳性12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项阳性4人、抑郁因子项阳性6人、焦虑因子项阳性8人、敌对因子项阳性18人、恐怖因子项阳性8人、偏执因子项阳性12人、精神病性因子项阳性4人。结论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线职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全国常模,但部分职工的单项指标呈阳性,这需要企业及个人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社会支持,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学试验 职业卫生 健康状况 调查和问卷 抑郁 焦虑 恐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分析各类标本检出情况,为病例确诊及判断样本带毒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197病例466份临床标本,病毒靶基因为ORF1ab和N,应用卡方检验探讨不同标本在不同临床分型和发病时间核酸阳性率差异。结果COVID-19病例痰液标本在各临床标本中阳性率最高94.67%(160/169),其次为咽拭子88.83%(159/179),血清6.78%(4/59),全血标本阳性率较低,为5.08%(3/59)。发病0~7 d普通型患者咽拭子阳性率和痰液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4,P=0.003)。结论痰液标本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COVID-19病例血液标本存在病毒核酸,存在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要素计点法,构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岗位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岗位相对价值。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专家咨询法、要素计点法等方法构建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理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于2019年7—8月对安徽省皖北、皖中和皖南12家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展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医生性别、年龄、科室等基本信息,以及医生在"岗位任职资格、技能、风险与责任、工作强度与环境"4个维度上的评分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价指标体系。1 895名临床医生参与调查,医生岗位评价平均得分为768.40分。其中,神经外科医生平均得分最高,为800.90分;内分泌科医生平均得分最低,为735.40分。岗位评价4个维度上总体得分率存在差异,依次是"风险与责任、工作强度与环境、技能、岗位任职资格"(80.09%>79.49%>79.24%>66.72%)。结论临床医生岗位评价结果及分级情况较为合理,评分总体趋势符合医生岗位工作特性,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薪酬分配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卫生人力 岗位价值 县级公立医院 医生 薪酬分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2—4月外环境标本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H9N2亚型荧光PCR检测核酸阳性标本(Ct值≤30),经鸡胚分离培养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淮南株各基因节段分子特征,构建进化树进化分析。结果淮南市外环境2株H9N2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与A/Anhui-Lujiang/39/2018/H9N2人源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2%~98.3%/97.2%~94.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8.8%/99.2%~98.6%,其余6个内源基因与A/Anhui/1/2013/H7N9、A/Anhui/33163/2016/H5N6高度同源;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16年淮南市2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为G57基因型,淮南市2株H7N9分离株、安徽人感染A/Anhui/1/2013/H7N9和A/Anhui/33163/2016/H5N6内源基因均为G57-like基因型;HA蛋白受体结合域氨基酸S132D、K138T、T189D、V/A190T、Q226L变异,NA茎区缺失了"TEI"序列,H274Y、R292K、N294S耐药位点未发生变异,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NS1基因P42S,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耐药S31N位点均发生突变。结论淮南市活禽市场H9N2病毒与人感染H9N2安徽株A/Anhui-Lujiang/39/2018/H9N2高度同源,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均为G57基因型,可提供内源基因与人感染H7N9、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A受体结合域氨基酸位点、NA茎区缺失序列、聚合酶活性增加,均加强病毒感染人类的能力,M2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烃类)耐药,NA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仍为敏感药物。

  • 标签: H9N2 禽流感 PCR 外环境 HA 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度外环境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活禽市场禽类粪便、笼具、台面或砧板、脱毛机、禽类饮水、污水等标本,选取H7N9、H9亚型PCR检测阳性标本(Ct值≤30),鸡胚分离培养后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结果2016年150份淮南市外环境标本检出H7N9亚型46份、H9亚型71份、H5亚型38份;2份H7N9亚型分离成功。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淮南市2株H7N9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均处于长三角分支内,其余6个内部基因无明显地域分布聚类;HA氨基酸受体位点出现G186V、Q226L位点变异,NA茎区缺失了"QISNT"序列,R294K、E119V耐药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聚合酶发生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突变;NS1基因出现增强致病力的位点N205S、P42S改变;耐药相关位点出现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S31N突变。结论2016年淮南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高度流行,H7N9亚型感染人类的能力有所增强,M2离子通道抑制剂耐药,NA抑制剂仍为敏感有效药物。

  • 标签: H7N9 禽流感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新入职护士临床能力自评现状,旨在为临床开展新入职规范化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安徽省共9所医院(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各3所)的新入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护士行为六维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徽省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能力得分为(164.56±30.12)分,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新入职护士得分分别为(159.92±30.01)分、(171.04±29.18)分和(162.60±30.25)分;不同级别医院新入职护士临床能力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自我评价处于较好水平,且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省级医院,需要尽快健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培训方案的组织落实,加强危重患者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

  • 标签: 医院 新入职护士 培训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2019年安徽省高血压和钠盐摄入监测基线调查数据,估算盐摄入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通过问卷询问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BMI、腰围和血压值。采集24 h尿液,检测尿钠、尿钾、尿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使用复杂样本基于设计的泰勒级数线性化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盐摄入量,分析盐摄入量与血压值、腰围和BM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500人,成年居民盐摄入量为9.14 g/d,男性盐摄入量(9.84 g/d)高于女性(8.47 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组居民的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盐摄入量与SBP、DBP、腰围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调整后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盐摄入量仅与BMI呈正相关(β=0.053,95%CI:0.028~0.078,P<0.05)。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膳食的盐摄入量高于WHO的建议,需采取公共卫生措施减少盐的摄入。

  • 标签: 盐摄入量 24 h尿钠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利用安徽省各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绘制安徽省确诊病例数时空分布地图,运用种群增长曲线拟合安徽省不同阶段疫情变化曲线,对全省和各地市疫情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截至2020年2月18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累积发病率为1.56/10万,且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在2月7日后呈现下降趋势,并由J型曲线变化到S型曲线,因病例报告时间比实际发病时间可能推迟3~5 d,安徽省新增病例实际于2020年2月2—4日前后开始下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时空分布 安徽省
  • 简介:摘要总结安徽省医用氧舱数量、分布以及定期检验常见缺陷的发展情况,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对氧舱检验记录进行分析,统计氧舱数量、缺陷类型和发生频次,分析发展趋势和成因,探讨安全管理建议。截至2019年,全省氧舱总数116台,其中,多人氧舱74台,单人氧舱42台;地域分布"北密南疏"并呈"核心增长"的发展趋势;7种常见缺陷类型的占比变化明显。人员资质缺陷和其他部件缺陷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缺陷类型,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氧舱安全水平。

  • 标签: 安徽省 医用氧舱 定期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成人住院肺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基因特征。方法采集2021年9~12月安徽蚌埠某医院住院肺炎患者咽拭子,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14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巢式PCR法扩增HRV阳性样本的VP4/VP2编码区基因,扩增产物测序。使用MEGA7.0软件构建HRV-VP4/VP2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共采集住院肺炎患者咽拭子146份,其中检出阳性样本52份,检出率为35.62%(52/146),HRV、腺病毒、冠状病毒OC43和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位居前四位。HRV共检出23例,占检出病毒样本的44.23%(23/52),其中HRV混合感染有9例(39.13%,9/23);结合临床数据分析,HRV混合感染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辅助通气比例以及不良预后比例均高于单一感染组(P<0.05)。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本研究的HRV感染主要以A组与B组为主。结论HRV是2021年安徽蚌埠秋冬季成人肺炎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HRV-A与HRV-B为优势株。HR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易出现在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中更需要辅助通气,易出现不良预后。

  • 标签: 肺炎 鼻病毒 系统进化树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2018年安徽省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比较不同特征成年居民慢性肾病(CKD)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岁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复杂加权方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CKD患病率,CKD患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复杂抽样数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纳入7 181人,成年居民CKD患病率为11.06%,女性CKD患病率(12.49%)高于男性(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CKD进展的中、高和极高风险程度比例分别为8.66%、2.02%和0.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5)和BMI(OR=1.05,95%CI:1.01~1.09)增加、女性(OR=1.38,95%CI:1.22~1.55)、高血压(OR=2.50,95%CI:1.76~3.56)、糖尿病(OR=2.28,95%CI:1.51~3.43)、血脂异常(OR=1.26,95%CI:1.11~1.43)和高尿酸血症(OR=2.16,95%CI:1.68~2.78)均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CKD患病率较高,CKD与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相关,应当注重相关危险因素的管控,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预防CKD及其并发症。

  • 标签: 慢性肾病 成年居民 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和培养方法,为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和动物实验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依据,同时探究病毒TCID50与基因拷贝数之间可能存在的数量关系。方法采集本省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将处理后的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并进行病毒分离,通过qPCR和二代测序鉴定该分离毒株,同时测定该毒株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n dose,TCID50)。稀释质粒标准品并进行qPCR,建立标准品线性回归曲线,检测不同代次、不同TCID50的病毒基因拷贝数。结果将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后,24~72 h未发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96 h细胞出现明显CPE,可判定为+,120 h细胞全部发生病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可在Vero细胞系中增殖,并可连续传代;在限定病毒传代次数等条件下,病毒TCID50和病毒基因拷贝数之间存在对应的数量关系,可实现二者间的替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分离 TCID5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后期护理管理者提升健康教育培训效果及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9月对安徽省23所一级医院、56所二级医院、54所三级医院的10 239名护理人员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通过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 239份,有效回收问卷9 182份,有效回收率为89.68%。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徽省9 182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总分为(347.47±50.66)分,标准分为(78.08±11.38)分;自我效能感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总分分别为(29.45±6.16)、(48.49±11.2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初始学历、护理能级、带教时间、学校健康教育学习经历、医院健康教育培训经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自我效能、组织支持是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调整后R2=0.218,F=151.553,P<0.001)。结论安徽省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待提升;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为其从事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组织支持,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为患者更好地服务。

  • 标签: 护理人员 健康教育 胜任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煤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作为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煤炭给人类带了非常大的帮助,但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对煤矿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煤矿开采的沉陷问题,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对煤炭开采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本文就煤矿开采沉陷问题的防控以及治理工作作出分析,希望可以对各界提供借鉴和帮助。

  • 标签: 煤矿开采 沉陷问题 防控 治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变化,为孕妇碘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3 - 12月,选取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庐江县庐城和泥河镇作为调查地点,依托乡镇卫生院选取产检的孕早期(≤12周)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长期随访。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含量;采集所抽取孕妇孕早期、孕中期(13 ~ 28周)和孕晚期(≥29周)上午随机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对孕早期孕妇开展基线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孕妇容易缺碘、孕妇缺碘的危害、孕妇适宜补碘方法和含碘量较高的食物),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基线调查结束后,在乡镇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推荐孕妇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补碘,干预活动持续6个月,并在孕晚期对孕妇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128份,盐碘中位数为21.5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2%(127/128),碘盐合格率为98.4%(125/12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7%(125/128)。分别在孕早、中、晚期采集孕妇尿样129、95、70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9.0、185.5、189.7 μg/L,均处于碘适宜水平。干预前、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22.4%(28/125)、64.6%(82/1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538,P < 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孕妇缺碘的危害、孕妇适宜补碘方法和含碘量较高的食物知晓率均较高(P均< 0.01)。孕妇孕早、中、晚期食用海带和紫菜等其他富碘食物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3.170、102.373,P均< 0.01)。干预前57名(45.2%)孕妇没吃过海带,干预后下降到1名(0.8%);干预前72名(57.1%)孕妇没吃过紫菜等其他富碘食物,干预后下降到7名(5.5%)。结论干预后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和比例均明显提高,建议在孕早期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 标签: 孕妇 碘营养 知识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