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例链格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霉,1例为侵染链格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霉在35 ℃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播散型皮肤链格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 标签: 链格孢病 皮肤表现 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 链格孢霉 厚壁孢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链格菌在新疆地区的致敏特点,探讨该地区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变化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咳喘诊治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儿童139例,通过ImmunoCAP过敏原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其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及血清总IgE。结果链格菌的致敏率排在首位[53.2%(74/139)],其次是豚草、艾蒿[均为46.0%(64/139)],树花粉组合41.7%(58/139)。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比较,>6岁组猫毛屑(22.6%比12.1%,χ2=13.15,P=0.009)、狗毛屑阳性率(17.9%比9.1%,χ2=13.19,P=0.006)高于≤6岁组,其余各吸入过敏原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链格菌的致敏较强,等级在2~4级之间,粉尘螨、户尘螨较弱,在1~2级之间。随着链格菌致敏阳性等级的增加,树草花粉类、动物毛屑类、尘螨类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也增加。结论链格菌的致敏率超过本地区既往排在前列的艾蒿、豚草等户外的过敏原物质,链格菌致敏应该予以重视及预防,为本地区哮喘儿童更加精准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哮喘 链格孢菌 吸入过敏原sIgE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左眼麦粒壳划伤后眼红伴视物不清,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左眼角膜中央色素性隆起病灶,颞上方及颞下方浸润灶处上皮缺损,下方角膜表面散在多处卫星灶,见羽毛状边界。真菌培养及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提示刺盘属真菌,经测序确诊为刺盘属真菌性角膜炎。药敏实验后给予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行左眼眼内容物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8-140)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临床1例脑梗死患者体温达38.4 ℃时外周静脉血及导管血检出的长洛德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的菌落形态和醋酸钠培养基上子囊孢子的产生情况,利用Vitek 2 compact、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测序分析分别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研究,以提高实验室对该菌的鉴定水平。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此例分离株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较低。临床给予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并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至最后一次血培养阳性后2周,用药期间多次复查血培养均为阴性,患者无发热,各项感染指标基本降至正常,可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感染 长孢洛德酵母菌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生大黄穴位敷贴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行混合痔手术治疗且术后伴有便秘的患者6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5.27±3.26)岁,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45.89±3.42)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穴位敷贴。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干预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3%(31/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持续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6.204、5.418、5.109,均P<0.001);观察组排便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06%(2/33)比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结论运用生大黄穴位敷贴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疗效肯定,可以有效地在术后尽快实现自主排便的功能,显著地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持续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防止便秘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混合痔 术后便秘 生大黄粉 穴位敷贴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过量服用三七导致躁狂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长时间过量服用三七与躁狂发作的内在联系及可能机制。三七所致躁狂发作容易误诊误治,去除发病因素后效果良好,临床医师需加强发病因素的甄别。

  • 标签: 躁狂发作 三七粉 发病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上皮细胞是否存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及真菌对角膜上皮细胞AMPK磷酸化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系,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多功能分析仪筛选AMPK激动剂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100、300、500和1 000 μmol/L)和抑制剂化合物C(10.0、12.5、15.0、17.5和20.0 μmol/L)对角膜上皮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以单纯角膜上皮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与孢子共培养作为孢子对照组,在孢子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入AICAR和化合物C作为AICAR组和化合物C组,分别培养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磷酸化AMPK(p-AMPK)和AMPK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角膜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质量浓度。结果不同浓度AICAR作用于角膜上皮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μmol/L和12.5 μmol/L化合物C作用于角膜上皮细胞后细胞指数较未处理细胞升高。正常对照组、孢子对照组、AICAR组和化合物C组p-AMPK水平分别为0.67±0.15、2.57±0.12、3.67±0.58和1.50±0.50,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20,P<0.001)。孢子对照组p-AMPK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CAR组较孢子对照组p-AMPK水平升高,化合物C组较孢子对照组p-AMPK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正常对照组、孢子对照组、AICAR组和化合物C组AMPK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0,P=0.950)。正常对照组、孢子对照组、AICAR组和化合物C组IL-6质量浓度分别为(107.81±17.15)、(156.32±9.94)、(167.96±14.16)和(127.42±19.75)pg/ml,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10,P<0.001),其中孢子对照组IL-6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CAR组IL-6质量浓度较孢子对照组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化合物C组IL-6质量浓度较孢子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角膜上皮细胞有AMPK磷酸化表达,且真菌孢子刺激角膜上皮细胞后AMPK磷酸化增强,IL-6分泌增多。

  • 标签: 真菌 角膜炎 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 磷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四黄外敷联合高锰酸钾熏蒸坐浴对老年混合痔(MH)患者术后肛门水肿及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阳江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老年MH术后患者86例,随机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67.12±6.79)岁;观察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66.97±7.01)岁。对照组给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黄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肛门水肿、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用时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 d肛门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 4,P>0.05),观察组术后第3、5、7 d肛门水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372 5、5.284 7、5.407 5,均P<0.000 1)。两组术后第1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 3,P>0.05),观察组术后第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150 6、6.136 7、8.608 4,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用时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166 4、7.138 5、5.672 0,均P<0.000 1)。结论四黄外敷联合高锰酸钾熏蒸坐浴用于老年MH术后患者,能够显著地减轻其肛门水肿及疼痛程度,有效地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混合痔 四黄粉 高锰酸钾溶液 肛门水肿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1例50岁男性患者因银屑病自行购买斑蝥虫体研调成糊状全身大面积外用。数分钟后,患者用药部位出现红斑和水疱;数小时后紫红色斑片和水疱弥漫至全身,表皮松弛、剥脱,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1 d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肝损伤、肾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多器官衰竭。诊断为外用斑蝥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补充人血白蛋白、床旁血液滤过、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但患者病情迅速加重,12 h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 标签: 斑蝥素 银屑病 投药,皮肤 中毒 表皮松解,大疱性
  • 作者: 杨慧 卢枳岑 杨松 程辉 于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院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生物力学及美学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烧结工艺及体粒度对口腔再生氧化锆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口腔再生氧化锆体筛分为大颗粒(体粒度>50 μm且≤125 μm)及小颗粒(体粒度≤50 μm)两种,并分别压制成试样。将再生氧化锆坯依据预烧结升温速度分为A、B、C组,设置预烧结升温速度分别为2、5、8 ℃/min。以商用氧化锆预烧结体为对照,检测预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显气孔率及切削面边缘缺口宽度。按厂家终烧结参数对各组氧化锆预烧结体进行终烧结,比较终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显气孔率、线性收缩率及弯曲强度。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终烧结体断裂面形貌,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各组物相组成。结果相同体粒度下(大颗粒或小颗粒),A、B、C组再生氧化锆预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及显气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终烧结体弯曲强度为(988.4±129.8)MPa,显著大于大颗粒A、B、C组[分别为(421.2±54.7)、(444.2±70.1)、(427.5±68.4)MPa]和小颗粒A、B、C组[分别为(750.1±74.1)、(777.2±95.5)、(746.7±73.0)MPa](P<0.05);小颗粒A、B、C组弯曲强度均分别显著大于相应大颗粒A、B、C组(P<0.05)。结论与大颗粒再生氧化锆体相比,小颗粒再生氧化锆体可有效改善再生氧化锆终烧结体的弯曲性能,预烧结升温速度对再生氧化锆性能没有影响。

  • 标签: 牙瓷料 牙科材料 温度 粉剂 氧化锆 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1例存在艾滋病基础且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肺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入院时考虑为肺孢子菌肺炎,但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新生隐球菌与卡氏肺菌序列。经过联合抗肺孢子菌和抗隐球菌治疗,患者逐渐恢复。提示艾滋病患者需要警惕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该类人群病原学诊断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隐球菌病 肺孢子菌肺炎 同时感染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葵浸膏对高糖诱导下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及其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足细胞系(MPC5)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糖浓度(NG,5.6 mmol/L)为对照,将培养好的足细胞置于高糖浓度(HG,25 mmol/L)和不同处理浓度的黄葵浸膏(HK,0 g/L、0.45 g/L)中处理24 h,将其分为四组:5.6 mmol/L NG组、5.6 mmol/L NG+0.45 g/L HK组、25 mmol/L HG组、25 mmol/L HG+0.45g/L HK,其中以5.6 mmol/L NG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ephrin和Podoc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 HG组的足细胞凋亡率[(20.39±0.03)%比(17.70±0.91)%]显著增高(t=2.947,P<0.05);在高糖浓度处理下,与25 mmol/L HG组比较,25 mmol/L HG+0.45 g/L HK组的足细胞凋亡率[(11.96±1.11)%比(20.39±0.03)%]显著降低(t=7.586,P<0.01)。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高糖浓度显著抑制了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0.489±0.040)比(0.721±0.022),t=4.992,P<0.01;(0.387±0.014)比(0.778±0.036),t=10.050,P<0.01];在高糖浓度处理条件下,适当浓度的黄葵浸膏可促进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0.603±0.013)比(0.489±0.040),t=2.653,P<0.05;(0.640±0.024)比(0.387±0.014),t=8.946,P<0.01]。结论长时间的高糖浓度处理可诱导足细胞凋亡,但一定浓度的黄葵浸膏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在高糖浓度下,黄葵浸膏可能通过调控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从而抑制足细胞的凋亡,对足细胞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黄葵浸膏粉 葡萄糖 足细胞 Nephrin蛋白 Podocin蛋白 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造口护肤联合3M液体敷料和氧气联合赛肤润在新生儿重度臀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度臀红新生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观察组采用造口护肤联合3M液体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臀红好转时间、痊愈时间及处置所耗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比较,采用造口护肤联合3M液体敷料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创面愈合时间较短,预后效果好。

  • 标签: 新生儿重度臀红 造口护肤粉 3M液体敷料 赛肤润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高压氧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免疫功能指标(CD3+、CD4+)。结果治疗前,两组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提高其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提升免疫功能,促进疾病转归。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高压氧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肺功能 血气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单一组采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采用法舒地尔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单一组的82.22%(37/45),(P<0.05);治疗后,联合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5/45)与单一组8.89%(4/4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安全性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法舒地尔 沙美特罗替卡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与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COP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持续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与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与噻托溴铵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组时、治疗第1天、治疗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生活质量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FEV1/FVC、FEV1%pred和MVV明显较入组时提高,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FEV1/FVC、MVV及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FEV1%pred均明显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FEV1/FVC、FEV1%pred和MVV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CAT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CAT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CAT评分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第4周、第8周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肺康复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与噻托溴铵能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气道阻塞症状和心理状态,增强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持续肺康复训练 沙美特罗替卡松 噻托溴铵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环氧化酶(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沙美特罗50 μg,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及血清COX-2、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白细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FEV1、FEV/FVC及FEV1/Pre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OX-2、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BO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清中COX-2、MMP-9水平。

  • 标签: 高压氧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心电图记录每一心动周期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因图形多变,快速而准确地判读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基于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电图分析方法——"STQRA分析法",它是一种以临床诊断重要性为基础的方法。掌握此方法有助于快速判断急危重症、提高心电图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分析方法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