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69岁男性患者因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给予垂体后叶素24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持续静脉泵入、1次/12 h,同时常规给予奥美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血浆及对症支持治疗。第2天患者出现舌体肿大,考虑可能与药物治疗有关,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4 h后患者舌体恢复正常。由于出血症状好转,停用垂体后叶素,其他药物继续使用。8 d后,患者再次出现黑便,再次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次日,患者再次出现舌体肿大,经同样处理后好转。考虑患者舌体肿大为垂体后叶素引起的血管性水肿。

  • 标签: 垂体激素类,后叶 血管性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桐乡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出血量,两组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子宫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用药后0.5 h、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76.82±15.40)mL、(112.34±18.73)mL、(196.70±20.60)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38±17.65)mL、(198.49±19.37)mL、(283.74±21.56)mL(t=17.565、18.643、17.020,均P<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3.83±1.40)h]及子宫下降幅度[(6.25±0.93)cm]均优于对照组[(1.92±0.59)h、(4.65±0.66)cm],观察组止血时间[(21.29±3.60)min]及恶露持续时间[(17.19±4.67)d]均短于对照组[(42.28±3.85)min、(24.28±6.11)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0、7.331、8.181、5.37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脑钠肽分别为(91.22±6.23)μmol/L、(24.56±2.46)μmol/L、(46.81±5.10)ng/L,均低于对照组的(98.63±7.51)μmol/L、(30.92±3.95)μmol/L、(90.35±4.6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8、7.969、36.750,均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促进产后恢复。

  • 标签: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加压催产素 药物疗法,联合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利钠肽,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4例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凝血功能、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时间、止血后2 h出血量、止血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产后输血率(0)、新生儿窒息率(8.11%,3/37)均低于对照组(10.81%,4/37;29.73%,11/37),P均<0.05。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可改善其分娩结局,并减轻胎盘早剥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促进患者止血并改善凝血功能,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胎盘早剥 产后大出血 分娩结局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脓肿是一种罕见疾病,具有致命性,以头痛、视力障碍和垂体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垂体脓肿在MRI上表现为蝶鞍区可见圆囊性病变,T1像为低或等信号,T2像为高或等信号,增强时环形强化。手术发现囊肿包裹脓液时可确诊。治疗主要经蝶窦手术联合抗生素抗感染,在特定条件下可行开颅手术。现在报道本院3例垂体脓肿,并进行文献复习。

  • 标签: 垂体脓肿 MRI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LYH)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女性多见,好发于妊娠晚期和产后的妇女。通过报告1例产后2天LYH导致垂体危象的病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导致内分泌急诊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

  • 标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产后 垂体危象
  • 简介:摘要随着制丝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对卷烟精细化生产的要求,叶丝干燥来料含水率波动对叶丝干燥后烟丝各质量指标都有影响。叶丝干燥工序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卷烟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其对叶丝干燥后叶丝的填充值、烟丝结构和感官质量、过程能力指数CPK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稳定控制叶丝干燥来料水分,降低卷烟批次间的加工差异和波动,对提高工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制丝工艺技术 切后叶丝含水率 CPK值
  • 作者: 李欣 张鑫 梁雪 金伟 李宝新 张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影像科,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的实质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为Ⅰ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文对垂体细胞瘤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的实质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为Ⅰ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文对垂体细胞瘤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8岁女性患者因右肺小细胞肺癌并脑转移行依托泊苷+卡铂方案化疗和全脑放射治疗。后因肿瘤进展,在行第4周期化疗时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40 mg静脉滴注,1次/21 d),未再进行放射治疗。化疗7个疗程后采用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特瑞普利单抗第5次给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反复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降低(1.5 μg/L,3.9 μg/L),催乳素增高(127.6 μg/L),甲状腺功能正常。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排除肿瘤占位,考虑为特瑞普利单抗所致垂体炎,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症状消失。应用特瑞普利单抗9次后,患者出现多尿、烦渴、夜尿增多,实验室检查示尿比重、尿渗透浓度降低(1.010,132 mmol/L)。考虑尿崩症为特瑞普利单抗相关垂体炎表现,停用特瑞普利单抗,给予去氨加压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治疗3个月余,尿崩症症状消失,停用去氨加压素,未再复发。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垂体炎 尿崩症 特瑞普利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边界的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50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影像和手术视频资料,总结确定垂体边界、垂体保护的方法。根据术前、术后的MRI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02例患者中,达到肿瘤全切除463例(92.2%)。通过术前影像和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应用术中潜水技术观察,483例(96.2%)患者术中可辨认出正常垂体以及垂体与肿瘤组织的边界,垂体组织保留良好;19例(3.8%)患者无法辨认垂体组织,术中对可能的垂体边界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垂体组织12例,被肿瘤侵袭的垂体组织3例,单纯肿瘤组织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嗅觉丧失(1.6%,8/502)、尿崩症(1.4%,7/502)、电解质紊乱(1.0%,5/502)、脑脊液鼻漏(1.0%,5/502)、脑膜炎(0.4%,2/502)及垂体功能低下(0.4%,2/502),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通过术前影像结合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术中潜水技术观察可辨认出垂体组织与肿瘤的边界,对于难以辨认垂体边界的患者,术中可通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认。采用这一方法可提高对垂体组织的辨识率,有利于对垂体的保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垂体辨认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边界的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50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影像和手术视频资料,总结确定垂体边界、垂体保护的方法。根据术前、术后的MRI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02例患者中,达到肿瘤全切除463例(92.2%)。通过术前影像和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应用术中潜水技术观察,483例(96.2%)患者术中可辨认出正常垂体以及垂体与肿瘤组织的边界,垂体组织保留良好;19例(3.8%)患者无法辨认垂体组织,术中对可能的垂体边界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垂体组织12例,被肿瘤侵袭的垂体组织3例,单纯肿瘤组织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嗅觉丧失(1.6%,8/502)、尿崩症(1.4%,7/502)、电解质紊乱(1.0%,5/502)、脑脊液鼻漏(1.0%,5/502)、脑膜炎(0.4%,2/502)及垂体功能低下(0.4%,2/502),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通过术前影像结合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术中潜水技术观察可辨认出垂体组织与肿瘤的边界,对于难以辨认垂体边界的患者,术中可通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认。采用这一方法可提高对垂体组织的辨识率,有利于对垂体的保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垂体辨认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患者垂体柄可见性与性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PSIS患者82例,并根据垂体影像学特征分为垂体柄不可见组(NPS组,52例)和垂体柄可见组(PS组,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并根据垂体柄的可见性估计垂体-性腺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82例患者中,确诊年龄(22.81±4.96)岁,最常见的主诉是缺乏青春期发育,其次是身材矮小。垂体影像学表现:NPS组垂体前叶高度<3 mm 27例,3~5 mm 23例,>5 mm 2例;垂体后叶缺失11例,异位41例。PS组垂体前叶高度<3 mm 6例,3~5 mm 21例,>5 mm 3例;垂体后叶异位16例,体积变小13例,正常1例。垂体前叶激素情况:PSIS患者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的患病率分别为100.00%、67.07%、87.80%和68.29%,且NPS组激素缺乏的种类、数目及严重程度均高于PS组(P<0.05),全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更高。男性患者中,基础性激素方面,仅NPS组睾酮水平低于PS组(P<0.05)。两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中,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分泌曲线低平,两者基础值、峰值均低于正常,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IS患者多发性垂体前叶激素缺乏的患病率很高,垂体强化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诊断PSIS,显示垂体柄的可见性,可用于评估PSIS患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 磁共振
  • 简介:摘要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且与妊娠密切相关。LYH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进展速度、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疾病进展阶段有关,可表现为占位效应、部分或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中枢性尿崩症等。妊娠期女性的垂体解剖结构和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加之妊娠期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限制,使得妊娠期LYH的诊断存在较大挑战,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测综合诊断。妊娠期LYH患者如出现垂体前叶或(和)后叶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同时对处于妊娠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患者采取不同的优化处理方案;LYH对妊娠结局及再次妊娠目前暂无不良影响报道。本文针对妊娠期LYH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妊娠期LYH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妊娠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EPA)是位于蝶鞍外且与鞍内正常垂体不连续的垂体腺瘤,其发病罕见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PA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分泌激素的类型和水平,以及肿瘤对邻近结构的压迫。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绝大多数EPA是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辅助药物治疗可延迟甚至避免手术的需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催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可导致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及不孕症。经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手术等治疗可以恢复患者的排卵和生育能力。对于催乳素瘤合并妊娠患者的管理国内尚无统一规范。本文就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催乳素瘤患者的妊娠时机、妊娠期及产后管理进行相关讨论。

  • 标签: 催乳素瘤 妊娠 治疗
  • 简介:摘要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病,本文报道1例影像显示"垂体占位"并自发缓解的LyH患者,经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有理由认为对于临床症状轻微、占位效应不明显者,随访观察或生理剂量替代治疗可能是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垂体疾病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机体应激水平、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A组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研究B组行经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差异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皮质醇(PTC)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A组术后E、NE、R、ATII水平低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SH、FT3、ACTH 、PTC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A组TSH、FT3、ACTH 、PTC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A组TSH、FT3、ACTH 、PTC水平高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机体应激水平、垂体功能具有一定影响,但相较于经颅手术治疗,在应激水平、垂体功能影响上较小,能够促进术后应激水平稳定与垂体功能恢复。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应激水平 垂体功能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近4年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23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的手术操作流程。23例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21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50 ml;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3例,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9.4±2.7)d。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复发9例,死亡4例,3年累积生存率76.1%。我们认为依靠术前3D重建、术中超声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等技术,采用标准流程行腹腔镜下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