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医学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该学院2017级至2020级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7个专业的8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其文化自信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主要因素,探讨提高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对策。结果不同级次和专业的学生在中医药文化认知、对待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对待西医药的态度和中医药文化相关行为4项评分中展示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不同。评分最高的级次为2017级学生,4项评分依次为(3.68±0.35)分、(4.34±0.31)分、(4.56±0.28)分、(4.35±0.36)分;评分最低的级次为2020级学生,4项评分依次为(2.20±0.33)分、(3.17±0.35)分、(3.05±0.32)分、(3.02±0.28)分;两者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分最高的专业为中医学专业,4项评分依次为(4.50±0.34)分、(4.41±0.36)分、(4.50±0.38)分、(4.43±0.33)分;评分最低的专业为市场营销专业,4项评分依次为(3.05±0.36)分、(2.96±0.31)分、(2.95±0.33)分、(2.80±0.31)分,两者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级次和专业是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级次和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不同。影响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级次和专业。学校应当增加与中医药文化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数,加大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度。

  • 标签: 医学生 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 现状 调查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生在面临道德两难问题时的选择倾向。方法分别设计急诊室情境和"黄牛主题"情境下的道德两难问题,于2019年6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2017级和2018级医学类专业50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在急诊室情境下,有60.5%(293/484)的学生选择先救治重伤患者,倾向道义论原则;有38.0%(184/484)的学生选择救治中度受伤患者,倾向最大幸福原则。在"黄牛主题"情境下,89.3%(432/484)的学生认为金钱不应当介入医疗资源的正当合理分配。结论在道德两难问题的选择上学生倾向道义论原则,大部分学生认为市场经济活动不能排挤和取代道德。

  • 标签: 道德两难 医学生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甘肃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对村医职业的认知认同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11月选择甘肃医学2017级至2019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75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认同感调查;采用F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职业认同总分,2017级为(3.4±0.7)分,2018级为(4.1±0.7)分,2019级为(3.6±0.9)分,3个年级学生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级经过岗前培训,其总分高于未经过培训的2017级和2019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同人数占比较低的条目有,2017级"我完全了解村医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38.9%(70/180)],"村医职业能使我充分施展个人能力和特长"[36.7%(66/180)],"我认为既然签订合约就必须无条件履约"[24.4%(44/180)];2019级"我认为村医职业发展前景很好"[37.1%(39/105)]。结论被调查学生职业认同感整体偏低,岗前培训是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农村 免费医学生 职业认同感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医学学生学业拖延的建议。方法抽取黑龙江省三所医学校的统招本科学生1 327名进行生活满意度、焦虑、学业拖延问卷调查。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学学生学业拖延总分为(35.00±8.92)分;②成绩水平、性别、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否独生子女四个方面的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学生在学业拖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医学学生学业拖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医学学生拖延程度与其焦虑水平成正相关(r=0.102,P<0.01),与生活满意度成负相关(r=-0.11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六个预测变量共可以有效解释医学学生学业拖延14.2%的变异量。结论医学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程度高于非医学学生拖延;医学学生的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是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医学院校学生 学业拖延 焦虑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摘要志愿服务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高度耦合,参与志愿服务是医学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医学志愿服务在社会、学校、个人层面上存在不足。强化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搭建特色鲜明、常态开展、多方受益的志愿服务平台,创建"校地共建"志愿服务品牌,评选医学志愿服务先进模范,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对医学提升自身志愿服务意识、保障服务过程合法权益、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增强志愿服务有效性意义重大。

  • 标签: 志愿服务 医学生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疗效缺乏精准医学的客观证明成为目前制约我国阅读疗法发展的瓶颈。文章在分析高校医学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和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临床实证研究和培养阅读疗法人才"为着重点的高校医学阅读疗法实践模式和优化策略,以期为突破目前国内阅读疗法的困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阅读疗法 高校医学院 实践模式
  • 简介:摘要Drew Tarmey说:"我们需要招收更多医学,且无需要求高中水平考试(A level,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的化学成绩,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合理且多样化的医疗人才队伍"。但Diana Wood、Mark Lillicrap和Holly Canuto认为学习化学有助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改变录取标准之前仍需进一步论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2012—2018年厦门某地方医学科研绩效,了解近7年该校科研发展情况,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9个评价指标衡量2012—2018年医学科研绩效,在传统密切值算法基础上引入权重,最后采用参数灵敏度分析法对该院科研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密切值法计算排序,2012年的科研绩效评分值为2.201,质量最差;2018年的科研绩效评分值为0.021,质量最好。参数灵敏度分析显示2018年、2017年和2015年科研绩效较好,密切值排名靠前且较为稳定。结论在密切值算法上引入权重并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使得评价结果更趋于合理、更具可靠性和实用性,对地方医学科研绩效质量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科研绩效 医学院 密切值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及其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为促进学生发挥课堂主体性作用、实现参与式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10月,选择黑龙江省4所医学校的7 202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阶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结果医学学生课堂沉默评分为(2.95±0.66)分。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各维度评分[教师期望(3.77±0.72)分、班级规模(3.05±0.89)分、课堂气氛(2.71±0.80)分、课堂发言(3.06±0.73)分、教学方式(3.14±0.86)分、课程设置(2.23±0.66)分]均呈负相关(r=-0.413~-0.042,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课堂环境感知中的教师期望对课堂沉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34,P<0.01),课堂环境感知的其他维度对医学学生课堂沉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14~-0.043,P<0.01)。结论医学学生课堂沉默处于中等水平,课堂沉默水平会受到其感知到的课堂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当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降低课堂沉默水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标签: 医学生 课堂沉默 课堂环境感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应对能力的提升是降低灾害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医学是未来灾害救援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回顾2017至2021年国内外医学校开展灾害医学救援培训的相关文献,梳理了医学校灾害医学救援培训开展的现状,发现国内外医学灾害医学救援能力亟需进行系统培训,提出了未来我国医学灾害医学救援培训需明确标准、探索联合培训和联合演练的建议,旨在为优化我国医学校灾害医学救援培训提供参考。

  • 标签: 灾害医学 救援培训 医学院校 医学生 应急医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医务工作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死亡和临终问题,医学校的死亡教育愈加重要。本文聚焦死亡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回顾美国医学校死亡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其教学形式和效果。美国医学校死亡教育的发展受到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医学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学术研究的支持作用,促进我国医学校死亡教育的发展。

  • 标签: 美国 医学院校 死亡教育 启示
  • 简介:摘要医学课程整合对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胜任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概念、发展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实践,梳理了3种较为成熟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即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和模块化课程整合模式;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设计与衔接和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指出当前医学校课程整合改革困境。最后反思应深入剖析课程整合理念,并在实践中创建适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的课程模式。希望能为我国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医学院校 课程整合 改革实践 展望
  • 作者: 潘政松 易婧婧 卢永平 张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整合课程能够促进知识的运用,加强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全面整合目前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初步应用。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以器官-系统-功能(organ-system-function,OSF)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为例,阐述了基础医学阶段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从学生满意度角度着手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70.0%的模块满意度评分超过3分,学生对于OSF整合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系列教学方法总体是认可的。随着试点班人数的增加,未来还应更加深入地探讨OSF整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效果。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整合课程 教学方法 学生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学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医学自主学习能力途径。方法对广东省6所高等医学医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问卷2 480份,有效问卷2 282份;利用SPSS 19.0进行多样本比较Kruskal-Wall检验及多重比较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47.72%的医学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驱动力,超过半数的医学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医学家庭所在地、家庭给予指导程度和不同年级对医学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差异,5年制与8年制临床医学对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较大影响,高年级医学较低年级医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应发挥家庭、学校各影响因素的正面效益,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医学自主学习效能。

  • 标签: 医学生 自主学习 自我效能感
  • 作者: 杜鹃 沈涛 范引光 张媛媛 杨琴 周厅 吕雄文 汪思应 李学菊 郭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解剖学实验室,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基础与临床药理学教研室,合肥 230032,,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届全国高等医学医学基础医学实验技能邀请赛(简称首届基础医学实验技能邀请赛)比赛结果,为今后开展此类比赛提供参考,为推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资料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019年8月举办的首届基础医学实验技能邀请赛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2所院校的88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选手为2016级和2017级本科生。2016级和2017级学生总成绩[(91.7±3.2)分比(88.8±5.1)分]和案例分析题成绩[(13.9±2.8)分比(11.8±2.9)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案例分析题成绩[(16.2±1.5)分]最高。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案例分析题成绩[(14.3±2.2)分]高于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成绩[(12.4±2.8)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成绩优于其他专业学生,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于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比赛中应当考虑分专业和年级进行,丰富比赛内容和形式,以赛促改,推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 标签: 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 医学生 技能竞赛 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材料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乏味性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科研热点,就教学知识、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出改革。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引入该门课程,以翻转模式融合Seminar教学,结合院校特色,由课内走向课外,针对专业开设该课程,用网络新信息建立教学评价,对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 标签: 医学院校 生物材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医学校新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为培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面向中国医科大学全体2021级新生开展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并于2022年1月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选择1 1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培训效果。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程度的差异和学生对操作各步骤掌握程度的差异。结果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类特设专业、护理学类专业、其他医学类专业、非医学类专业分别有87.9%(362/412)、88.6%(147/166)、75.0%(123/164)、76.5%(176/230)、84.8%(123/145)的学生认为心肺复苏普及非常有必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P<0.001);对于心脏骤停的识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的操作方法,分别有80.5%(899/1 117)、71.9%(803/1 117)、95.2%(1 063/1 117)、86.9%(971/1 117)、89.5%(1 000/1 117)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7,P<0.001);84.5%(944/1 117)的学生因为担心能力不足而影响对陌生人施救;67.1%(749/1 117)的学生希望接受紧急情况下决策与团队调动能力方面的培训。结论2021级新生普遍认同心肺复苏普及的必要性,但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但各步骤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加强医学校新生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忽略每一个步骤。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践技能 医学生 新生 认知 调查
  • 简介:摘要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是医学教学的主力军。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是保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储备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医学力军的重要手段。当前,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面临新的挑战:青年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教学相关理论匮乏,教学任务重,信息素养不足,教师培养院校支撑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构建并实施了4层级理论教学、3层次课程内容设置的国内访问学者培训项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评估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后,98.8%(332/336)学员认为自己在医教研能力方面有所提高;90.2%(303/336)的学员能够在结业时完成至少1篇论文或综述;97.9%(329/336)的学员培训后留在选派单位成为科室的骨干。可见,国内访问学者培训项目可以提高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医教研能力和科研热情,有助于校际合作。

  • 标签: 医学院校 青年教师 培训项目 骨干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大学生德育效果及其与学习投入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2017年某医学校2 21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线填答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ese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问卷,对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德育指标评分以及学习投入度5个维度(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的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指标评分分别为(57.13±26.95)分、(60.35±26.32)分、(62.20±26.13)分、(63.84±25.67)分;团队合作精神评分分别为(62.35±25.57)分、(66.07±23.51)分、(64.75±24.65)分、(66.00±24.08)分;批判精神评分分别为(55.16±25.69)分、(59.88±25.56)分、(60.13±25.48)分、(59.75±25.78)分;创新精神评分分别为(50.22±27.23)分、(56.32±26.39)分、(58.03±25.92)分、(57.06±26.14)分,各指标年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习投入度的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维度评分分别为(46.92±12.40)分、(51.64±18.13)分、(37.23±20.13)分、(42.31±17.49)分、(62.12±17.13)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学习投入度5个维度是德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年级学生德育效果较好,大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德"的成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投入度会对德育效果产生正向的影响。

  • 标签: 专业课程 德育 学习投入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高等医学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情况,为促进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向全国189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75份。59.4%(104/175)的高校开展了全科医学培训,40.6%(71/175)的高校没有开展全科医学培训。东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比例最高[70.6%(12/17)],华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比例最低[46.9%(15/32)]。49.5%(45/91)的高校仅采用讲授教学方法;42.9%(39/91)的高校考核方式仅为理论笔试。结论整体来看,高等医学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覆盖面较低,高等医学校参与全科医学培训的程度不高,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各地区高等医学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应该鼓励更多的高等医学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项目,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 标签: 高校 全科医学培训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