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纹理分析与基于不同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动态对比增强MRI在确定胶质瘤等级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WHO Ⅲ级、Ⅳ级)及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 (WHO Ⅰ级、Ⅱ级)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动态对比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ROI由以下两个区域确定:(1)整个肿瘤区域;(2)肿瘤实性部分。使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纹理特征。结果对于整个肿瘤ROI,HGG和LGG之间的不均匀性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37,P=0.01 <0.05)。对于实性部分ROI,不均匀性显示HGG和LGG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4.65,P=0.06> 0.05)。整个肿瘤的不均匀性参数比实性部分ROI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基于不同ROI的DCE-MRI纹理分析可以为评估胶质瘤等级提供可靠的价值。

  • 标签: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感兴趣区域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一些原则,其次阐述了我国区域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是通过哪些指标以建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意旨在一套区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调研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这对于节能减排评估工作具有其特定的价值。

  • 标签: 区域节能减排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构建原则
  • 简介:摘要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是增强CT扫描后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增强CT扫描后CI-AKI的发生率很低,利用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CI-AKI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防范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检索到6个增强CT扫描后CI-AKI风险的预测模型,分别是Herts预测方程、Kim列线图预测模型、Huang评分预测模型、Moos风险因素预测模型、Jeon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和Baek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CI-AKI预后的风险评分模型。这6个模型的预测因子包括增强CT扫描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和血清白蛋白,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疾病史,存在急性低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复使用对比剂。除Baek的风险评分模型是预测增强CT扫描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CI-AKI发展和转归的模型外,其他5个模型均为CT扫描后CI-AK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但这6个模型的性能指标均不完整,缺乏其他研究者的外部验证。

  • 标签: 对比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急性肾损伤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评估右向左分流(RLS)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隐源性卒中(CS)患者206例,与同期120例住院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CS患者均行c-TCD、右心声学造影(c-TTE)检查,静息状态下出现的RLS为固有型RLS,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的RLS为潜在型RLS;c-TCD评估为大量RLS且c-TTE阳性的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CS患者与LAA患者的临床特征,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比较c-TCD和c-TTE对RLS的半定量分级。结果临床特征:CS组与LAA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吸烟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49,χ2=110.380、62.371、17.352、212.099、25.987、35.415,P均<0.001)。c-TCD、c-TTE诊断RLS:阳性率分别为70.4%(145/206例)、46.6%(96/2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4,P<0.001),且c-TCD检出的145例RLS包含c-TTE的96例阳性结果。分析c-TCD、c-TTE的结果差异:c-TCD评估的RLS 66.2%(96/145例)经c-TTE检出,对c-TCD评估的固有型及潜在型RLS,c-TTE阳性率分别为78.5%(73/93例)及44.2%(23/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1,P<0.001);对c-TCD评估的小量、中量及大量RLS,c-TTE阳性率分别为23.7%(9/38例)、65.4%(17/26例)及86.4%(70/81例),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9、45.620、5.730,P均<0.05);c-TCD对RLS的半定量分级高于c-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21,P<0.001)。TEE结果:92.9%(65/70例)的RLS确诊为卵圆孔未闭(PFO)。结论c-TCD可以准确评估RLS,为隐源性卒中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对比增强 经颅多普勒超声 右向左分流 右心声学造影 隐源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不张区域容积(NILT)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RDS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入ICU 1 d和7 d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值分为过度通气区域(-1 000~-900 HU)、正常通气区域(-899~-500 HU)、通气欠佳区域(-499~-100 HU)、肺不张区域(-99~100 HU),计算总肺容积和NILT占总肺容积百分比(NILT%);同时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ILT%预测ARDS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并根据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中,剔除诊断ARDS超过48 h、非首次因ARDS入ICU、ICU住院时间<7 d、入ICU 72 h内死亡、存在慢性间质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ICU后7 d内未进行胸部CT检查、入ICU后2 h内未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最终共53例患者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28 d存活31例,死亡22例,28 d病死率为41.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5.32±11.29比55.77±14.23),SOFA评分更高(分:11.68±3.82比8.3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BMI、ARDS原因、APACHEⅡ评分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1 d时两组CT检查获得的CT值、总肺容积和NI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死亡组NILT%明显高于存活组〔(28.95±8.40)%比(20.35±5.91)%,P<0.01〕,而CT值和总肺容积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DS患者28 d预后与年龄、SOFA评分和7 d NILT%独立相关〔年龄:优势比(OR)=0.892,95%CI为0.808~0.984,P=0.023;SOFA评分:OR=0.574,95%CI为0.387~0.852,P=0.006;7 d NILT%:OR=0.841,95%CI为0.730~0.968,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NILT%可以预测中-重度ARDS患者的28 d预后,AUC为0.810(95%CI为0.678~0.952,P<0.01)。确定NILT%阈值为15.50%,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74.6%。根据7 d 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将7 d NILT%>15.50%定义为临床预后高风险,≤15.50%为低风险;与低风险患者(7例)比较,高风险患者(46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9.37±6.14比4.43±1.72,ICU住院时间(d):12.11±5.85比7.57±1.13,总住院时间(d):18.39±5.87比11.29±2.22,均P<0.05〕。结论中-重度ARDS患者入ICU 7 d NILT%>15.50%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T检查 肺不张区域容积 像素分析 预后
  • 作者: 刘瑞青 段少博 程四国 常志扬 曹会存 曹广劭 赵文利 邢孟艳 张连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大学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郑州 450003 河南省超声分子影像与纳米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郑州 450003,河南省超声分子影像与纳米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超声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郑州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大学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郑州 45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医学影像技术评估犬前列腺内经会阴激光消融(transperineal laser ablation,TPLA)的价值。方法成年雄性比格犬6只,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通过TPLA分别对犬前列腺左右两侧叶各消融一个灶区(3 W/600 J和3 W/1 200 J)。消融当天、消融后1周和1个月采用TRUS、经直肠超声造影(transrect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TR-CEUS)以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pMRI)评估消融灶,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量消融灶体积,对比不同医学影像技术评估激光消融灶的价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RUS可以清晰引导和观察TPLA的穿刺和消融过程。消融当天、消融后1周及1个月,采用TR-CEUS和增强MRI测量消融灶体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消融后1个月,TR-CEUS、增强MRI及病理测量的消融灶体积分别为(1.69±0.51)ml对(1.73±0.36)ml对(1.52±0.41)ml(3 W/600 J),(2.23±0.54)ml对(2.34±0.29)ml对(2.19±0.34)ml(3 W/1 200 J),三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TRUS可清晰引导和监视TPLA操作的穿刺和消融过程。TR-CEUS和mpMRI均可用于TPLA的术后评估和随访,前者具有实时及价廉等优势,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经直肠 超声造影,经直肠 经会阴激光消融 前列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三种磁共振灌注技术术前评估脑胶质瘤(brain glioma,BG)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术前经DCE-MRI检查,34例术前经DSC-PWI及3D-ASL检查的BG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CE-MRI各参数[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fraction,Ve)、血浆容积分数(plasma volume fraction,Vp)]、DSC-PWI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rCBF)]及3D-ASL参数(rCBF)对BG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并比较DSC-PWI参数rCBF与3D-ASL参数rCBF间的差异。结果不同BG病理分级者Kep、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病理分级Ⅱ级者Ktrans及Ve明显低于Ⅲ级、Ⅳ级者(P<0.05),但Ⅲ级与Ⅳ级者间Ktrans、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PWI、3D-ASL检查中,不同BG病理分级者间与对侧半球、灰质及白质对比的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者rCBF均低于Ⅲ级、Ⅳ级者(P<0.05),Ⅲ级者低于Ⅳ级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Ve及DSC-PWI与3D-ASL测量的rCBF均对BG病理Ⅳ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P<0.05)。DSC-PWI与3D-ASL测量的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判断BG分级效果不及DSC-PWI、3D-ASL,DSC-PWI测量的参数较3D-ASL多,但安全性、无创性不及3D-ASL,3种灌注技术各具优劣,临床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灌注技术。

  • 标签: 脑胶质瘤 分级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2个RCT,9个观察性研究),合计13 943例患者。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2个RCT及6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生化复发,二者在生化复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T: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5,95%CI(0.86,2.78),P=0.146。观察性研究:HR=0.96,95%CI(0.79,1.16),P=0.675];4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无复发生存,二者在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89,1.16),P=0.829];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肿瘤进展,二者在肿瘤进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30,1.04),P=0.065];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前列腺癌病死率,二者在前列腺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9,1.68),P=0.418];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区域麻醉的全因死亡率低于全身麻醉[HR=0.77,95%CI(0.64,0.93),P=0.008]。结论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上没有差异,但区域麻醉会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 标签: 区域麻醉 全身麻醉 前列腺癌 转移复发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区域折射IOL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超声乳化术56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植入区域折射IOL 29例(32只眼);B组植入三焦点IOL 27例(30只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球差、彗差及视功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80 cm中距离裸眼视力(logMAR)B组依次为0.00(0.00,0.10)、0.00(-0.03,0.10)及0.00(-0.03,0.10),优于A组的0.20(0.00,0.25)、0.10(0.00,0.25)及0.10(0.00,0.24)(Z=-2.478、-2.332、-2.248,P=0.013、0.020、0.025),两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及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暗室条件下A组球差大于B组(Z=-2.424、-2.620、-2.550,P=0.015、0.009、0.011),彗差A组大于B组(Z=-2.184、-2.376、-2.325,P=0.029、0.018、0.020)。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问卷调查评分视远、视近、使用电脑、夜间开车、日常生活活动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区域折射IOL相比三焦点IOL能提供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具有更小的球差和彗差。

  • 标签: 晶状体,人工 晶状体植入,眼内 质量,视觉 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弹性成像(MRE)与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兔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11月间选取20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肝纤维化组(160只)。将四氯化碳(CCl4)与橄榄油体积比为1∶1配成50%的CCl4油溶液,肝纤维化组实验兔皮下注射50% CCl4油溶液。第1~3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1 ml/kg;第4~6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2 ml/kg;第7~16周每周注射2次,剂量为0.1 ml/kg。对照组实验兔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肝纤维化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16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40、10只进行MRE和SWE检查,分别获得肝脏弹性硬度值(LS),记为LSMRE、LSSWE。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Scheuer纤维化分期,分为F0~F4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的差异;LS值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LSMRE、LS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共162只实验兔纳入研究,其中F0期38只、F1期33只、F2期35只、F3期31只、F4期25只。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5.29、102.40,P均<0.001)。LSMRE、LSSWE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3、0.81,P均<0.001)。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F3、≥F4期的AUC分别为0.955、0.967、0.996、0.980,LSSWE的AUC分别为0.856、0.880、0.974、0.953。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的AUC高于LSSWE(Z=2.93、3.29,P=0.003、0.001),诊断≥F3、≥F4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1.68,P=0.115、0.093)。结论MRE及SWE技术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兔肝纤维化分期,MRE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SWE。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联合区域选择ASL (territory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监测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血流状态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18例进行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的19个大脑半球。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TOF-MRA、3D-ASL及T-ASL检查,术后随访时间为3.5~14.5个月。运用TOF-MRA观察术后颅内-外沟通血管状态;在依据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me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ASPECTS)分区基础上,运用3D-ASL对比术前术后脑组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值,评估脑组织灌注情况。运用T-ASL计算同侧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供血脑组织的体积及血流覆盖深部脑组织的范围。结果TOF-MRA显示术后颅内-外沟通血管包括单一的、粗大的搭桥血管(73.7%,14/19)和簇状的、较细的新生侧支血管(57.9%,10/19)。手术前后ASL-CBF分别为(41.4±19.3) ml/100 g•min、(48.9±15.1) ml/100 g•min,rCBF分别为0.88±0.34、1.08±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重建区(revascularization area,RA)体积范围4.85~370.91 ml,中位数为109.72 ml。RA对深部脑组织的灌注显示,15.8% (3/19)的RA区域覆盖了基底节、丘脑等深部脑组织,63.2% (12/19)的RA区域覆盖了同侧大脑深部皮层,21.1% (4/19)的RA区覆盖了对侧大脑深部皮层。RA体积大于100 ml的10例大脑半球9例同时显示搭桥动脉及簇状新生侧支动脉,RA体积小于100 ml的9例患者,仅显示搭桥动脉或仅显示稀疏的新生侧支动脉。结论联合应用TOF-MRA、3D-ASL、T-ASL可以显示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颅内-外血管情况、监测脑血流量变化、客观显示RA体积及覆盖范围,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血流状态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重建术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短期预后(3个月)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因肝衰竭行肝移植的86例患者的术前及术中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和MELD-Na评分对短期预后的鉴别能力并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的cut-off值。结果86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24.4%)。术前MELD评分(P=0.001)和术中输血量(P<0.001)是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和MELD-Na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和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MELD≥24.3组、MELD<24.3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87.7%(50/57),MELD-Na≥25.7组、MELD<25.7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4.9%(17/31)和87.3%(4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升高时,早期生存率降低。结论在预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方面,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MELD评分与术中输血量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肝衰竭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N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A和CDU在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使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的47例患者完整资料,术前均行CTA及CDU检查,选取合适的穿支血管并记录其体表定位点和外口径,与术中实际观察、测量值进行比较,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DU检测术中拟用穿支位置符合率为97.87%,CTA检测术中拟用穿支位置符合率为95.7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血管外直径术前CTA与CDU测量值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相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联合应用CDU定位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术中探查血管位置符合率为100%。术后皮瓣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形美观。结论CDU和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术前血管评估方面是一种可靠且有用的方法,且临床上可互补联合应用。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穿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评估大鼠中度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腹腔注射CCl4构建不同分期HF模型,并行肝脏轴位T1WI及DCE-MRI扫描,获取以下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以及初始曲线下面积(iAUC)。所有大鼠扫描前行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含量。扫描结束后取大鼠肝脏组织进行HF病理学分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实验组、正常组及轻度HF组与中度HF组DCE-MRI参数和血清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DCE-MRI参数和血清学指标在不同HF分期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DCE-MRI参数和血清学指标与HF分期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比较各参数诊断中度HF的价值。结果26只大鼠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病理学分期为正常组6只、轻度HF (F1期) 7只、中度HF (F2~F3期) 13只,随着HF加重,Ktrans、Kep、Ve及iAUC均降低(r=-0.665,P<0.001;r=-0.395、P=0.046;r=-0.565、P=0.003;r=-0.538、P=0.005),血清LN及HA含量均升高(r=0.606,P=0.001;r=0.601,P=0.001);Ktrans、Ve及iAUC在实验组与正常组、正常组及轻度HF组与中度HF组、正常组与中度HF组、轻度HF与中度HF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N及HA含量在对照组与中度HF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Ktrans及LN诊断中度HF效能最高。结论Gd-EOB-DTPA DCE-MRI定量评估对中度HF分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DCE-MRI参数中Ktrans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肝纤维化 钆塞酸二钠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容量转运常数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C-MRI)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重建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血流动力学,分析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C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联合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PC-MRI检查,记录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颞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血管管腔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面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H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烟雾病患者,男性35例(43.75%),年龄(42.4±10.1)岁(范围19~60岁)。术后6个月时颞浅动脉血流速度(P<0.05)、血流量(P<0.01)及ROI面积(P<0.01)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而椎动脉血流量变慢(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优势半球侧手术、术前颞浅动脉血流速度加快、颈内动脉流量变小以及颈外动脉流量升高是烟雾病患者术后发生CHS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显示,优势半球侧手术[优势比(odds ratio, OR)4.62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nal, CI)1.019~21.009;P=0.047]、术前颞浅动脉血流量(OR 1.208,95% CI 1.053~1.387;P=0.007)和颈外动脉血流量(OR 0.139,95% CI 0.027~0.719;P=0.019)与术后CHS独立相关。结论PC-MRI能评估颅内外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可作为评价烟雾病术后风险的重要依据之一。

  • 标签: 烟雾病 脑血管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循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CT的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颅脑CT排除出血性病变并行取栓治疗。将患者评估区域分为2个部分: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区和大脑后动脉(PCA)-MCA区,计算2个区域的rLMC总分(0~10分),0~3分为rLMC较差,4~7分为rLMC中等,8~10分为rLMC较好。患者入院后在时间窗内完成取栓治疗并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取栓治疗后血流再通情况,TICI分级≥Ⅱ级为血管再通成功。评估rLM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rLMC较差组患者17例,rLMC中等组患者25例,rLMC较好组患者38例。血管再通成功68例(85.00%),rLMC较好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rLMC较差组(97.36% vs. 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LMC与血管再通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rs=0.625,P=0.000)。其预判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4.45%,阴性预测值为83.3%,准确性为90.0%。结论rLM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密切相关,较好的侧支循环状态下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

  • 标签: 多模CT 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 脑卒中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相位对比技术(PC-MRI)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动脉形态的价值。方法抽取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72例COPD合并P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右心导管等检查,参照相关标准,将肺动脉形态异常患者纳为肺动脉形态异常组,其他患者纳入肺动脉形态正常组;全部患者均接受PC-MRI检查,比较两组主肺动脉PC-MRI相关检查参数(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并分析主肺动脉PC-MRI相关检查参数预测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异常风险价值。结果72例COPD合并PH患者,24例肺动脉形态异常,占33.33%;肺动脉形态异常组主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均低于肺动脉形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主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预测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异常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当四者cut-off值分别取57.095 cm/s、6.363 cm/s、52.208 ml、25.625%时,可获最佳预测价值。结论PC-MRI技术对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有一定评估价值,其相应参数可预测患者肺动脉异常风险,未来可考虑用PC-MRI技术评估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异常风险。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是近年来逐步发展与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与全脑灌注影像学成像方法区别在于tASL可选择性标记单支或多支供血动脉,显示脑实质区域范围内的血流灌注信息,可用于判定责任供血动脉、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以及用于围术期的疗效评价等。本文就t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自旋标记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 脑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与传统卫生技术评估不同,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B-HTA)主要基于医院视角开展经济学分析,常用成本-效果分析结合预算影响分析,关注当期的医疗成本与效果,支持医院内部卫生技术准入、采购定价、淘汰等决策。在我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环境下,基于HB-HTA的院内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特性出发,分析HB-HTA与传统HTA在开展经济学评估时的差异,介绍HB-HTA经济学评估的步骤、内容、指标与方法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 经济学评估 成本-效果分析 预算影响分析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肩胛动力障碍(SD)患者与健康成人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33例(33肩)SD患者为SD组,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35~71岁;另招募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61肩)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22~74岁。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SWE测量两组受试者的上斜方肌(UT)、肩胛提肌(LS)、中斜方肌(MT)、菱形肌(RM)、下斜方肌(LT)、前锯肌(SA)的厚度、剪切波速度,并计算弹性模量值。比较SD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对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SD患者的LS厚度、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和UT与LT弹性模量比分别为(0.40±0.11)cm、(44.42±29.17)kPa(1 mmHg= 0.133 kPa)、1.59±0.56、1.56±0.63,健康成人分别为(0.47±0.17)cm、(31.00±12.68)kPa、1.30±0.30、1.30±0.30,SD患者LS厚度小于健康成人,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UT与LT弹性模量比均大于健康成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年龄段的SD患者与健康成人比较:青年(18~40岁)SD患者的RM弹性模量为(31.14±3.93)kPa大于健康青年人(23.30±8.24)kPa,中年(41~60岁)SD患者的UT与SA弹性模量比为1.57±0.38大于健康中年人1.30±0.33,老年(61~80岁)SD患者的UT与MT弹性模量比、UT、LS和SA弹性模量分别为1.81±0.68、(53.59±36.99)kPa、(36.54±11.41)kPa、(18.51±8.05)kPa,健康老年人分别为1.40±0.39、(32.01±11.93)kPa、(28.82±9.42)kPa、(13.04±7.23)kPa,老年SD患者均大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SD患者和健康成人中,男性的SA厚度分别为(0.82±0.24) cm和(0.80±0.17)cm,女性分别为(0.63±0.15)cm和(0.69±0.17)cm,男性SA厚度均大于女性;而且在健康成人中,女性的UT弹性模量为(32.91±13.87)kPa,大于男性的(26.77±8.3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健康成人中,SA厚度、LT弹性模量、SA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 -0.334、-0.416、-0.431),而UT与LT弹性模量比、UT与SA弹性模量比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0.317、0.300);在SD患者中,UT与MT弹性模量比、LS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 0.410 、0.399),而RM弹性模量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4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SWE可用于定量评估肩胛带肌弹性模量,可反映SD患者肩胛带肌力偶失衡的特点,对SD的预防、早期诊断与精准化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肌骨系统 肩胛骨 运动障碍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