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雪燕 陈坚翱 陆露梦 董玉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杭州 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科教部,杭州 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护理部,杭州 310007,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人力资源部,杭州 310007
  • 简介:摘要为实现卫生保健系统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护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参加护理创新团队培训的61名临床护理人员为例,阐述了护理创新团队培训的设计和实施,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创新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科研创新成果评价其培训效果。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的区别。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创新能力评分[(168.02±11.25)分]高于培训前的评分[(133.50±13.76)分];学员创新自我效能感评分[(32.31±5.97)分]高于培训前的评分[(26.54±4.9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员申请专利42项,获批专利18项,申请科研课题71项,立项科研课题19项,发表论文55篇。护理创新团队培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促进科研创新项目的产出,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护士 创新人才 团队培训 护理创新 应用
  • 简介:摘要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实践中引入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and operate)理念,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及研究生培养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和创新实验平台、指导学生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用医工交叉的方法解决临床难题,产生医学成果。CDIO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形成融合性的创新思维、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成长、临床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学科发展,为探索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医工交叉 CDIO 创新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构思(conceive,C)、设计(design,D)、实施(implement,I)和运行(operate,O)]模式在口腔医学拔尖创新培养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参加拔尖创新培养计划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CDIO教学,试验组采用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教学。项目结束后,考核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试验组学生在专业英语、结题报告、发表论文和现场答辩的考试成绩[分别为(22.43±0.61)分、(22.48±0.32)分、(23.69±0.33)分、(22.78±0.48)分]要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49±0.77)分、(19.05±0.53)分、(21.89±0.52)分、(20.43±0.56)分](P<0.05)。试验组学生对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模式的教学效果高度认同。结论融入课程思政的CDIO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培养多维能力,有助于形成口腔医学拔尖创新培养新体系。

  • 标签: 课程思政 CDIO 口腔医学 拔尖创新人才
  • 简介:摘要CDIO是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模块组成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此探讨以CDIO理念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应用型创新培养体系构建;结合实践从教学宗旨、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实践效果五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为眼科应用型创新培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理念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眼科学
  • 简介:摘要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之所在,意义重大。对此,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文章根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要求,结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在工程教育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论述了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思路。

  • 标签: 创新型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探索研究
  • 简介:我国对信息工程的发展给予了极大重视,作为发展信息技术的关键信息工程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目前高校信息类专业传统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创新实践训练,教学方式陈旧等缺点;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本研究在分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培养模式的创造进行探讨。

  • 标签: 信息工程 人才培养 模式
  • 简介:摘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 标签: 创新人才培养 临床医学 "5+3"一体化 导师制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也在不断转移。面临国内外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专卖专营的经营管理体制,更取决于人力资源储备,尤其企业所拥有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创新队伍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

  • 标签: []烟草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创新人才
  • 简介: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推动高校综合教育改革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理念误区、创新创业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供需矛盾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2个方面共同施策,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育人理念、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和成果转化平台;同时,注重对学生价值认识、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业胆识的教育引导,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医药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发展现状 对策
  • 作者: 斯海波 叶红霞 梁明玮 张猎 卿平 沈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研究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部,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务部,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办公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新时代医学本科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旨在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在带动课程教学体系创新的同时促进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推动我国医学本科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在基本教学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为更好地构建和推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需经过反复沟通和融合,将科研创新训练贯穿于医学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学生需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并提高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学校需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监督管理并不断完善相关体制。

  • 标签: 医学本科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创新型医学人才
  • 简介:摘要新医科教育应当包括医学教育新理念与新内涵、医学新领域与新专业、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途径3个层面。本文基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新医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了医学院校开展新医科人才培养的路径,包括开办智能医学工程等新专业、联合办学实现医工交叉融合、更新人培养方案、创新育人模式等。

  • 标签: 医学院校 新医科 医工交叉融合 智能医学工程
  • 简介:摘要为响应"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四川大学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医学拔尖创新培养,在国际"基于卫生系统的第三代医学教育"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基于研究型医院(医疗/科研/转化基地)的新时代"医学+"教育理论和厚植三种文化实现从"树人"到"拔尖"的两层次人才培养范式,创建了"5类整合课程5大教学策略"的胜任力培养体系。从"灌输式教学"全面转向"形成式学习",以"树人文化"熏陶卓越医生;探索两类拔尖计划,构建"1+2+3"双创教育体系,探索"转化式学习",以"创新文化"孵化复合型拔尖人才;开创"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技术支撑的质控闭环,重铸"质量文化",确保从授业树人到拔尖创新

  • 标签: 医学教育改革 研究型医院 育人文化 拔尖创新人才
  • 简介:摘要医学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于具有敏锐创新思维的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需要迫在眉睫。基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我们将多学科诊疗引入教学系统,构建了一个培养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的新的教学体系,从单一特定学科培养模式向多学科交叉综合培养模式转变,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及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医学人文素养,为我国医疗事业储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 标签: 医院,教学(Hospitals,Teaching)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 简介:摘要当今全球健康面临传染疾病流行和非传染性疾病与心理疾病等诸多复杂问题的挑战,学科交叉在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全球挑战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医学交叉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学科交叉的需求愈发迫切。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交叉人才(硕士)培养项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培养医工交叉人才的必要性和现状,阐述了清华大学在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初步探索,即创新培养模式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以期为医工交叉乃至其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医学 交叉学科 医工交叉 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总结我国中医专科护理培养的现状、必要性,对现有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对中医护理队伍培养的展望与建议,旨在加强中医护理文化建设,建设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队伍,推动中医护理高质量发展。

  • 标签: 教育,护理 中医护理 中医专科护士 培养与管理 人才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影响因素,从涉老专业种类偏少、专业生源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出发,分析专业师资队伍年轻数量不足,涉老专业毕业生岗位薪酬偏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拓宽招生途径,扩大证书教育;建立学分银行,实现护理类专业发展有梯度可持续;内外兼修,培养师资队伍3个方面,探讨解决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短缺问题的方案。

  • 标签: 综述 教育 老年护理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创建医护教协作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护士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产教融合改革试点班进入临床实习的72名学生,采用医护教协同的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组为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其他院校的经传统模式培养的74名实习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从态度、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7个维度对两组口腔护生实习后的核心能力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口腔科实习护士的7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助推口腔医学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院校口腔护士的培养,加强医教协同,构建基于四手操作技术的医护教口腔护士培养新模式,制订能够显著提高口腔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将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深度对接,将这一创新模式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口腔 护理 口腔护理 医护教协同
  • 简介:摘要在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培养胜任时代发展需求的医工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是服务国家健康战略需求的重要一环。眼科学作为一门聚焦视觉器官疾病并高度依赖工科技术发展的医学学科,亟需既懂眼科专业又懂工科知识的眼科医工交叉人才。目前眼科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存在医工交叉融合深度不够、教育路径不清晰、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基于学校医工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理念,从搭建眼科医工交叉联合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眼科医工交叉师资队伍、构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探索了眼科医工交叉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了医工交叉协同育人效果,以期为推动我国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高层次医工交叉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眼科 医工交叉 人才培养 新医科
  • 简介:摘要当下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经典传承不足、人文底蕴缺失、中医思维弱化等问题。中医药教育要深刻理解、深入挖掘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融入与有效传承,拓展中医药的育人功能。其措施包括增强中医药高等院校育人主体地位;与西医药学汇聚创新,使中医药学在培养领域内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有益于西医药学人才核心素养的养成;全年龄段推广中医药传统文化,使中医药学育人功能辐射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

  • 标签: 中医药 传统文化 人才培养 文化内涵 核心价值 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