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工作场所是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理想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项目,在改善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长期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的研究证据尚有待加强,但发达国家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值得借鉴。相比起来,我国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通过综述国外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理论和项目实施经验,分析其开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性研究,以期促进适合我国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更好地保障职业人群身心健康,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工作场所 用人单位 健康促进 职业群体 职业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降阶技术体系。方法通过广泛的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后初步确定技术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489(P<0.01),函询专家经验丰富。构建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降阶技术体系可靠性高。构建的技术体系包括7项维度和56项技术条目。结论构建的暴力降阶技术体系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可靠性,为医院工作场所实时应对暴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场所 暴力 技术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思维与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5月,用抓取随机球方法,选择河南省、福建省的10个城市为采样城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个三甲医院、23个二甲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流行学调查,共纳入1 200名护士。共回收有效问卷1 15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6%。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事件影响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1 15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问卷所含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n-k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得分差异。结果36~50岁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大于19~35岁临床护士,工龄<3年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未婚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已婚者;非在编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在编者;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二级医院临床护士;本科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专科及以下者;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非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的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β=0.16、0.08、0.03,95%CI:0.251~0.190、0.121~0.028、0.050~0.012,P<0.05)。结论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侵袭性思维 自我损耗 职业倦怠 临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高校教学与科研实验场所(以下简称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监测,为高校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某高校46处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处场所检测了室内气温、湿度、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处场所检测了二甲苯、氢氟酸浓度,18处场所检测了菌落总数,23处场所测量了工频电场强度,4处场所测量了X线辐射剂量,检测结果均合格。噪声测量21处场所,7处超标占33.3%(7/21);照度测量21处场所,10处不合格占47.6%(10/21);微波辐射测量10处,3处超标占30%(3/10);室内新风量、风速测量25处,18处不合格占72%(18/25),其中风速在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高校教学科研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予以关注,建议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

  • 标签: 工作场所 卫生调查 高校 教学与科研 职业危害
  • 简介:摘要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价是临床肿瘤学专科医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牵头制定的临床肿瘤学专科医师培训方案,参考了中国香港以及四川、上海、北京的培训经验,也参考了国外的培训方案。该方案培训过程为期4年,将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价方案融入其中。本文概述了临床肿瘤学专科医师培训方案中所有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价方法,并对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进行思考。

  • 标签: 临床肿瘤学 专科医师培训 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价 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翻译并修订工作场所母乳喂养支持量表(WBS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对WBSS进行翻译-回译;通过文化调试和预试验对量表条目进行修改完善。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9月,选取铜仁市妇幼保健院320名儿保科儿童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WBSS调查儿童母亲的工作场所母乳喂养支持情况。采用临界比值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量表的项目分析;采用内容效度指数(CVI)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效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中文版WBSS条目水平CVI为0.833~1.000,量表水平的平均CVI为0.958;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7.973%。中文版WBS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5,折半信度系数为0.800,重测信度系数为0.948。最终形成的中文版WBSS共包括3个维度(同事支持、环境支持、设施支持)12个条目。结论中文版WBS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工作场所母乳喂养支持状况的评估。

  • 标签: 母乳喂养 工作场所 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适量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具有促进维生素D产生的作用,但过量紫外辐射也会对人体皮肤和眼部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皮肤光老化、皮肤癌、电光性眼炎和白内障等发生。因此紫外辐射的测量极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工作场所紫外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及测量标准的进展,并对现行标准的修订分别从纳入新型测量仪器和方法、改良现存测量仪器、规定测量次数、扩大标准应用范围和考虑太阳对人工紫外辐射测量的影响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新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紫外线 辐射,非电离 辐射损伤 紫外辐射 辐射测量 参考标准:综述
  • 简介:摘要无偿献血是临床血液供应的重要途径,血站的采血环境主要有流动采血车、设立献血屋等流动形式或者固定场所,对献血者进行招募并采集血液。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除了献血者个体机体因素外,不同采血场所对献血者全血采集的血液质量及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均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献血者的全血采集的分布特征,提高血液质量,降低不良反应,该研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不同场所特征、优势和弊端,为血站不同采血场所的设立,以提高采血量和血液采集质量。

  • 标签: 流动采血场所 固定采血场所 无偿献血 人群特征 血液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救治技术的飞速发展,超早产儿救治存活率和预后均有很大改善。但许多超早产儿未能在设置有省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出生,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比例较低。为提升我国超早产儿救治的水平,本文就超早产儿救治的出生胎龄低限和分娩场所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 标签: 婴儿,极度早产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综合疗法 复苏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按照碘治疗场所医院的不同类型,在山西省和山东省共选择6家开展碘治疗的医院,采用直接测量法,对76名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的甲状腺131I活度进行了测量,并进行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共有5家医院的29人甲状腺131I活度高于仪器的探测限,占全部被检测人员的38.16%,其中最高值为2 468.45 Bq,是1名负责手动分装放射性碘的医师。6家医院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动分装131I的医院测量结果高于自动分装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5,P<0.01),两家手动分装131I医院的12名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测量结果全部高于探测限,中位数分别为324.59 Bq和331.98 Bq,4家使用自动分装仪的医院测量结果的中位数均低于探测限,甲状腺131I检出率分别为32.61%、25.00%、10.00%和0。对于同一家医院,参与分装131I的医生和保洁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高于不参与分装的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2.12,P<0.05)。结论不同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差异较大,使用自动分装仪可有效降低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碘治疗场所控制区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

  • 标签: 核医学 甲状腺 131I 内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场所X射线防护情况及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方法按照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方案和放射卫生相关标准要求,选取放射诊疗机构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1年,共检测南疆4个地区15家放射诊疗机构,开展工作场所防护检测84次,合格率98.8%,与内地包括东中部地区一致。结论对于南疆地区放射诊疗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现状,建议加强放射诊疗设备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新疆地区本地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技术队伍检测能力,提高南疆地区放射卫生工作水平。

  • 标签: X射线诊断设备 放射防护 检测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苯基缩水甘油醚(PGE)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于2020年10至12月,用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PGE,25%丙酮-二硫化碳解吸后,经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峰面积定量。结果PGE的定量测定范围为10.0~1109.0 μg/ml,线性方程为:y=1.156x-4.328,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检出限为3.0 μg/ml,定量下限为10.0 μg/ml;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9%~6.4%和6.2%~6.9%;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2%~98.8%,平均解吸效率为90.1%,平均采样效率为100%,样品在4℃内可保存7 d。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PGE的现场检测。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苯基缩水甘油醚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于2020年3月,以硅胶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丁腈和异丁腈,用甲醇解吸,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丁腈和异丁腈的特点。结果丁腈和异丁腈的检出限均为0.33 μg/ml。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60~1 600.00 μg/ml,回归方程为y=2.295x-3.480,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43%~4.12%,批间精密度为1.72%~3.70%,解吸效率为93.26%~98.41%;异丁腈的线性范围为1.52~1 520.00 μg/ml,回归方程为y=2.208x-0.102,r=0.999 98,最低检出浓度为0.22 mg/m3(空气体积以1.50 L计算),批内精密度为2.52%~3.22%,批间精密度为1.20%~3.82%,解吸效率为96.85%~102.5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以保存10 d。结论该测定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丁腈和异丁腈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工作场所 空气 丁腈 异丁腈 色谱法,气相 溶剂解吸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DB-WAX毛细管柱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于2020年8月,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辛烷、丙酮、乙酸乙酯、丁酮、苯、3-戊酮、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乙酸丁酯、2-己酮、乙酸异戊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乙酸戊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环己酮、对氯甲苯、溴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邻氯甲苯、1, 2, 4-三氯苯30种物质,经二硫化碳解析,解吸液经DB-WAX柱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离效果好,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0.1%~3.2%,解吸效率77.0%~117.1%,定量下限0.33~ 5.33 μg/ml,最低定量浓度0.22~ 3.55 mg/m3,加标回收率95.4%~104.9%。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操作简便、快捷。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工作场所 空气 有机化学品 污染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识别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深圳市康宁医院101名精神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49人)和对照组(52人)。研究组运用情境理论进行暴力风险识别及应用培训,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方法。对培训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护生在暴力知识技能、工作场所遭受暴力频度以及对各种暴力恐惧程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研究组在暴力知识与技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频次低于对照组;对各种暴力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授课方式得分(79.98±8.413)高于对照组(68.38±6.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境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精神科护理实习生暴力风险识别及应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效降低工作中的暴力伤害和对精神科暴力的恐惧程度,提高暴力培训质量,带教效果明显。

  • 标签: 情境教学 精神科 暴力 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国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中国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15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5 9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力事件发生率约为78%[ES=0.78,95%CI(0.65~0.88)],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学历、工作年限、年龄、能级、身高、工作时间、聘用形式等。结论中国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管理者需依据其影响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护士 精神科 暴力事件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初期接种场所运转情况,估算大人群接种需求。方法通过"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和日报表,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月11日接种量、接种场所数。问卷调查1月1日至21日接种场所的运行情况,访谈调查10名区级/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负责人。描述性分析接种场所运行指标,估算180 d内完成全市70%~90%的≥18岁人群全程接种的场所需求。结果全市接种场所数波动在418~582家,临时接种场所(固定临时接种点和上门接种)数:预防接种门诊数由0.5:1升至1.4:1。固定临时接种点累计接种量占57.1%,接种点工作人数(17人)、运转天数(14 d)、接种量(5 955剂)高于预防接种门诊(12人、8 d和907.5剂)和上门接种点(12人、2 d和910剂)。完成≥18岁人群接种需新增122~215个固定临时接种点。结论固定临时接种点在本次接种中起主要作用,大人群接种建议增加固定临时接种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群体性预防接种 接种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