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实体肿瘤,早期往往表现为贫血,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肿瘤原发病灶多见于胃壁或小肠肠壁,如果瘤体体积较小,也容易漏诊。腹部B超、CT及胃肠镜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该病的治疗除了手术治疗以外,还应根据基因检测及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给予必要的靶向药物治疗。本文报道2021年至今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以贫血为主诉,住院后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儿。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 标签: 儿童 胃肠道间质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度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儿发生晕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确诊为重度IPAH的44例患儿(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晕厥分为晕厥组和非晕厥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4例患儿中男16例、女28例;IPAH发病年龄(7.2±3.9)岁;非晕厥组患儿20例,晕厥组患儿24例(55%),晕厥发作次数1~11次,其中18例(75%)为运动诱发。晕厥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儿比例[67%(16/24)比25%(5/20),χ2=7.59,P=0.006]、脑钠肽[(251±39)比(61±40)pg/L,t=-2.18,P=0.035]、肺动脉内径/主动脉内径比值(1.6±0.4比1.4±0.2,t=-2.25,P=0.030)、肺血管阻力指数[(22±11)比(16±7)WU/m2,t=-2.13,P=0.039]明显高于非晕厥组,晕厥组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患儿比例[4%(1/24)比45%(9/20),χ2=10.36,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8±5)%比(72±8)%,t=2.23,P=0.031]、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例数[8%(2/24)比35%(7/20),χ2=4.77,P=0.029]明显低于非晕厥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Ⅲ~Ⅳ级(OR=6.787,95%CI 1.445~31.880)、肺血管阻力指数(OR=1.247,95%CI 1.020~1.525)、脑钠肽(OR=1.036,95%CI 1.007~1.066)是IPAH患儿晕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卵圆孔未闭(OR=0.010,95%CI 0.000~0.586)为IPAH患儿晕厥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NYHA心功能分级、肺血管阻力指数、脑钠肽是IPAH患儿发生晕厥的危险因素,卵圆孔未闭是保护性因素;运动是IPAH患儿发生晕厥的主要诱因。

  • 标签: 儿童 高血压,肺性 晕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折叠术在儿童重度肾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极重度肾积水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7个月至8岁;患侧为左侧10例,右侧5例。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8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B组7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肾皮质折叠缝合术。所有患儿的肾盂分离距离均>40 mm,术前检查提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致肾积水,其中1例合并肾外伤。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肾周引流管和导尿管。观察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了解其尿路感染、肾功能恢复情况和肾脏形态恢复情况。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范围为110~195 min,术后2~3 d拔出肾周引流管,7~10 d拔出导尿管,6~8周拔出输尿管内支架管。A组患儿5例术后出现反复尿路感染;5例的2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肾脏体积较大;5例的3例行肾造瘘术,术后1例感染治愈后行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排泄基本通畅,拔出造瘘管后恢复顺利,但肾脏形态较大,另2例经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容积较大,排泄缓慢,夹闭肾造瘘管后患侧腰部疼痛,提示局部梗阻,再次行腹腔镜肾盂成形并肾脏折叠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未再出现反复尿路感染。B组患儿的3例在留置内支架管期间出现暂时性的尿路感染,经拔出支架管并积极抗感染后治愈。所有患儿复查核素肾动态显像显示分肾功能较前好转,肾小球滤过率提高,排泄曲线有下降段,B组患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程度较好于A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在肾脏形态及肾皮质厚度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腹腔镜肾折叠术联合肾盂成形术适用于儿童重度肾积水肾脏形态和功能的修复,有助于肾内尿液的排空和尿路感染的控制,肾脏形态恢复好,极重度肾积水合并肾皮质较薄时,肾折叠术安全有效。

  • 标签: 儿童 肾积水 腹腔镜 肾折叠
  • 简介:摘要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是指使用高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含或不含其他控制性药物)治疗,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的、较为顽固的过敏性哮喘。作为重组人源化IgE单克隆抗体的奥马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被授权应用于6~18岁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生物制剂。其对血清游离IgE具有高度特异性,能有效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膜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相结合,下调该受体在炎症细胞表面的表达,阻止炎症细胞脱颗粒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单纯使用常规控制性药物相比,联合奥马珠单抗作为附加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和恶化率,减少频繁就医状况及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儿童 免疫球蛋白E 分子靶向治疗 难治性过敏性哮喘 奥马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在肝移植术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儿童受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心医院接受ECMO支持的2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重度ARDS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疑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另1例确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果2例儿童受者均采用静脉-动脉(V-A)ECMO模式,ECMO开始前的氧饱和度指数(OSI)分别为31.8和23.9。2例分别在ECMO支持219 h和168 h后成功撤除ECMO;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342 h和232 h后撤除呼吸机;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1 d和18 d;住院时间分别为57 d和33 d。2例儿童肝移植受者ECMO支持期间移植肝功能稳定,无新发脏器功能不全,无可致命并发症发生。结论ECMO是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重度ADRS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手段,ECMO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评估及管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体外膜氧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4年,活动后乏力2个月的13岁患儿就诊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少量残余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经导管在动脉导管结扎处植入7 mm×18 mm 支架完成Potts分流术,3个月后再予球囊进一步扩张支架增加右向左分流量。随访4年患儿运动耐量改善,无晕厥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3例外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无缓解的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1岁以内出现伴剧烈瘙痒的湿疹样皮疹,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3例均并过敏性鼻炎,2例同时并支气管哮喘,治疗14~18周后皮疹、瘙痒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鼻炎症状减轻,哮喘控制评分、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注射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度普利尤单抗 儿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患儿。其中采用改良Sugita术治疗32例(改良Sugita术组),采用改良Shiraki术治疗40例(改良Shiraki术组)。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阴茎外露部分增加长度、术后半年父母满意度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改良的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分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改良Sugita术组与改良Shiraki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0±8.03) min和(40.30±9.2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术后阴茎外露长度的增加分别为(1.80±0.30) cm和(1.90±0.33) cm,术后0.5年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0±0.56)分和(4.60±0.5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2例患儿仅5例发生Ⅰ级并发症。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良好,家长满意度高,并发症低,易于临床实施,改良Shiraki术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隐匿阴茎 改良Sugita术 改良Shiraki术 阴茎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单切口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191例(223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29例,女62例,年龄3~15岁。术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前弱视49眼,术后11眼弱视治愈。201眼(90.13%)效果良好,8眼(3.59%)过矫,14眼(6.28%)欠矫。上睑内翻6眼,结膜脱垂者3眼,暴露性角膜炎12眼,眉眶部血肿4眼。结论单切口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 标签: 悬吊术,额肌瓣,扇形,单切口 上睑下垂,先天性,中重度,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靶向抗免疫球蛋白E(IgE)药物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变应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并采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重度变应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评分(C-ACT)、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简易哮喘生活质量问卷(Mini-AQLQ)和哮喘全球疗效评估(GETE)等问卷,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和小气道功能指标等肺功能检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等的变化。结果完成16周治疗随访的患儿共15例。奥马珠单抗治疗16周,患儿C-ACT从(16.00±1.66)分升至(25.38±0.64)分(F=11.969,P<0.001),PAQLQ从(118.08 ± 23.78)分升至(141.00 ± 11.91)分(F=9.289,P=0.001),Mini-AQLQ从(78.93±7.43)分升至(97.92±3.12)分(F=4.145,P=0.042),GETE从(2.47±0.27)分降至(1.60±0.19)分(t=2.982,P=0.010)。FEV1从(1.96±0.12) L升至(2.17±0.21) L(F=0.425,P=0.789),FEV1% pred从(81.46±2.85)%升至(82.64±1.55)%(F=0.926,P=0.465);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pred)从(82.05±3.58)%升至(91.10±4.67)%(F=1.909,P=0.128),呼出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 75)从(60.36±7.43)%升至(76.94±4.65)%(F=2.120,P=0.096);呼出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 50)从(52.72±3.75)%升至(73.80±8.34)%(F=3.140,P=0.047),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75/25)从(60.05±8.47)%升至(74.86±10.85)(F=7.860,P=0.010)。FeNO从25.0(14.5,35.5) μg/L降至20.0(18.5,30.0) μg/L(Z=-0.206,P=0.840)。治疗期间1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头痛,2例患儿出现一过性皮疹。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显著改善重度变应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且其安全性较好,有望在治疗儿童重度变应性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奥马珠单抗 儿童哮喘 安全性 疗效 生活质量
  • 作者: 张浩 彭永宣 孙彦隽 徐卓明 白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心外科 200127 上海市儿童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心外科 20012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 200127
  • 简介:摘要特发性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干预手段较为有限。传统的手术方案为房间隔造口术,体肺动脉连接术——Potts分流手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儿童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但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一例3岁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急诊接受Potts手术治疗的案例。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Potts分流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下接受龋齿治疗的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分析其治疗前后患龋特点,并探究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83例2~4岁、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的S-ECC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7、13个月采集其口腔检查、临床诊疗内容和调查问卷信息。统计分析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和口腔保健习惯等在治疗后无龋和再次患龋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分析治疗后再次患龋特点及龋坏类型(分为再发龋和继发龋,前者指对原发龋病灶进行修复后在同一牙齿其他部位发生的龋,后者指在已有修复体边缘或底部发生的龋)。结果在完成7~13个月随访的70例患儿,29例(41%)在13个月观察期内保持无龋,41例(59%)在13个月观察期内出现个别牙再次龋坏。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后除下颌乳切牙外其他牙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再次患龋,其中上颌乳切牙以继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和12),上下颌乳尖牙及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均较高(上下颌乳尖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2和6,上下颌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6和12),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以再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9和5)。治疗后再次患龋牙面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乳磨牙邻面(37)、乳磨牙面(28)、乳尖牙邻面(13)、乳磨牙颊舌面(12)、乳前牙唇舌面(10)、乳尖牙唇舌面(8)和乳前牙邻面(5)。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和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在治疗后保持无龋和再次患龋的两组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和口腔保健习惯方面,治疗后7和13个月随访时患龋组甜食摄入频率均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结论2~4岁S-ECC患儿全身麻醉下治疗后有较高的再患龋风险,定期复查维护十分必要;复查应着重预防和治疗乳磨牙新发和继发龋坏,以及乳前牙继发龋坏;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是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重要风险因素。

  • 标签: 龋齿 重度低龄儿童龋 麻醉,全身 患龋风险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上气道梗阻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病因多,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延迟的诊断及呼吸道清理最终可导致儿童死亡。除了传统的技术和硬式支气管镜检查外,软式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儿童上气道梗阻的一种非常便捷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上气道梗阻的病因以及软式支气管镜下的识别和治疗。

  • 标签: 儿童 上呼吸道梗阻 软式支气管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重度过敏性哮喘伴过敏性合并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并完成12个月随访的50例重度过敏性哮喘伴过敏性合并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儿童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合并症[过敏性鼻炎(AR)、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相关评分量表、肺功能检测指标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间比较。结果1.症状控制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11岁的42例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评分从(20.98±5.03)分升至(26.95±0.22)分(F=18.189,P<0.001);50例儿童哮喘控制问卷评分从(0.89±0.11)分降至(0.10±0.02)分(F=5.662,P=0.006);47例哮喘合并AR视觉模拟评分从(11.00±1.65)分降至(0.2±0.14)分(F=14.901,P<0.001);13例哮喘合并CSU控制评分从(4.82±0.88)分降至(1.87±0.61)分(F=4.329,P= 0.018)。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50例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从(124.50±32.13)分升至(159.40±6.21)分(F=12.052,P<0.001);哮喘全球疗效评估评分从(2.23±0.70)分降至(1.07±0.26)分(F=68.865,P<0.001)。3.肺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1秒率<80%的患儿从13例(26%)减少至1例(2%),平均值从(91.39±12.88)%升至(96.96±8.54)%(χ2=11.960;t=2.486,均P<0.05);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从(86.73±16.05)%升至(94.01±13.11)%(t=2.445,P<0.0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2个指标<65%的患儿从31例(62%)减少至7例(14%)(χ2=24.450,P<0.001);FeNO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治疗和随访期间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显著改善过敏性哮喘伴AR和CSU患儿的临床症状、小气道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有望成为治疗儿童多种过敏性疾病的靶向药物。

  • 标签: 奥马珠单抗 儿童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合并症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临床干预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1例w-AIHA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21例重度w-AIHA患儿平均年龄8.0(2.5,20.0)个月,随访时间33.0(18.5,110.0)个月。10例(47.6%)患儿血红蛋白低于30 g/L,5例(23.8%)患儿表现为Evans综合征,5例(23.8%)患儿为继发性病例,9例(42.8%)患儿有感染史,2例患儿摄入花粉诱发;溶血危象5例(26.3%),12例(57.1%)存在配血困难,8例(38.1%)入住ICU,5例(23.8%)出现休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皮质类固醇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6例(76.2%)患儿予以二线方案(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治疗,15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及死亡。结论感染仍是儿童重度w-AIHA病例的重要诱发因素,继发性病例比例高,继发病因以免疫缺陷病为主,溶血危象发生率高,且存在配血、输血困难,成功输血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重度w-AIHA患儿应早期入住ICU密切监测,利妥昔单抗需提前应用,保证成功输血。

  • 标签: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儿童 重度贫血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3 - 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断为重度AD且同时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评估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首次皮下注射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儿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峰值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AD积分指数(SCORAD)、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指数(DFI)变化情况,同时收集首次注射至4周后首次访视时的不良事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则采用符号秩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自身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这5种因素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EASI50的影响。结果39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21例,女18例,2 ~ < 6岁21例,6 ~ < 18岁18例,年龄M(Q1,Q3)为65.0(53.0,111.0)个月。度普利尤单抗单次皮下注射后4周,18例(84.85%)EASI评分下降≥ 50%,13例(60.61%)下降≥ 75%,18例(75.76%)峰值NRS下降≥ 4分,20例(81.82%)下降≥ 3分;15例(68.75%)SCORAD评分下降≥ 50%,7例(18.75%)下降≥ 75%。所有患儿注射度普利尤单抗后至4周访视时,均未出现结膜炎、皮肤感染、注射部位反应等常见不良事件,亦无严重不良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水平、自身合并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对EASI50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单次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重度AD患儿瘙痒症状、皮损严重程度,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短期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儿童 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亚单位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度普利尤单抗 单次剂量
  • 简介:摘要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物制剂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年龄、以1∶1比例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或司库奇尤单抗)或甲氨蝶呤治疗的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儿各10例。治疗第4、8、12周时分别评估PASI、医师对病情整体评分(PGA)及体表受累面积(BSA)评分,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主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治疗第4、8周时,生物制剂组PASI75应答率(7/10、10/10)及PASI90应答率(5/10、9/10)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PASI75:1/10、5/10,PASI90:0/10、1/10;均P<0.05),而第12周时生物制剂组与甲氨蝶呤组PASI75(10/10比8/10)及PASI90应答率(9/10比4/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基线时两组PASI、BSA、PG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第4、8、12周时生物制剂组PASI、BSA评分及第8周时PGA评分均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PASI:Z值分别为2.50、3.56、2.63;BSA:Z值分别为2.87、3.57、2.40;PGA:Z = 2.81,均P<0.05)。分析各组评分随时间的变化,生物制剂组治疗4、8、12周,PASI、PGA、BSA评分均显著低于各基线评分(均P<0.01);除BSA评分外,第8、12周PASI及PGA评分显著低于第4周相应评分(均P<0.05);然而,第12周PASI、PGA、BSA评分与第8周相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氨蝶呤组第4、8、12周PASI、PGA、BSA评分均显著低于前一相邻时间点相应评分(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50),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生物制剂组不良反应以感染为主,甲氨蝶呤组以感染及转氨酶升高为主。结论生物制剂和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生物制剂比甲氨蝶呤能更快达到PASI75、PASI90。

  • 标签: 银屑病 甲氨蝶呤 生物制剂 儿童 斑块状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早期训练在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9例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为强化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强化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早期训练。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FMA)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最终常规组纳入62例患者,强化组纳入63例患者。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NS总分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时间=125.451,F组间= 14.355,F交互=13.562;P<0.01);两组患者M-FMA总分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时间=105.329,F组间=13.302,F交互=12.245;P<0.05)。两组患者的CNS、M-FMA总分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强化组患者的CNS、M-FMA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护理采用强化早期训练可长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重度偏瘫 肢体康复 强化早期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PACU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胸科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PACU患者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收集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吸烟史、饮酒史、非胸外科手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神经阻滞、阿片类药物和右美托咪定使用情况;收集PACU期间补救镇痛药物用量、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PACU停留时间。根据PACU气管拔管后10 min时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和非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ACU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698例患者,静态重度疼痛发生率为46.70%,动态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4.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和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危险因素 胸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