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开腹消化道手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PPOI)对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等的不良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行开腹消化道手术的12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资料,根据奥克兰大学提出的PPOI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PPOI组(n=14)和非PPOI组(n=112)。选取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医疗花费为研究终点指标。采用t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差异,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PPOI对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的独立影响。结果本研究队列PPOI发病率为11.1%。PPOI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升高(64.29%比38.39%,P=0.08)。PPOI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非PPOI组较长[(21.21±14.83) d比(13.98±14.21) d,P=0.070]。调整各种可能的混杂因素,影响住院时间的PPOI回归系数beta(95%CI)为[-0.43(-7.16,6.3),P=0.90]。PPOI组患者平均医疗花费较非PPOI组升高[(104 389.64±52 427.66)元比(79 111.41±50 832.29)元,P=0.070]。调整各种可能的混杂因素,影响医疗花费的PPOI回归系数beta(95%CI)为[-134.12(-21656.85,21388.62),P=0.99]。结论延迟性术后肠麻痹导致术后康复的延迟,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增加相关,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花费。但尚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腹部 外科手术 住院时间 延迟性术后肠麻痹 医疗花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孕妇孕期增重状况、影响因素及不良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儿保中心建档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收集产妇的基本信息。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孕期增重不足及过多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732对产妇及其婴儿。产妇平均孕期增重为13.0 kg,孕期增重不足的比例为31.8%,增重过多的比例为24.1%。低龄,孕前BMI超重和肥胖,初产,学历较低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危险因素;孕前超重和肥胖的产妇其孕期增重过多的风险是孕前体重正常产妇的2.40倍(OR=2.40,95%CI=1.91~3.03,P<0.001)和2.90倍(OR=2.90,95%CI=1.59~5.27,P<0.001)。此外,研究发现孕期增重过多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病风险,并显著增加了产妇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和产后体重滞留的风险。结论影响孕期增重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孕前BMI、初产妇、教育程度等。考虑到孕期增重不良对母婴健康带来的严重不良影响,未来的孕期保健工作中应加强这些高危人群孕妇的孕期体重管理工作。

  • 标签: 孕期增重 母体健康 婴儿健康 产后体重滞留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的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8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对异质性过大或无法合并的因素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含6 45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包括肺动脉高压[OR=3.73,95%CI(2.25~6.18),P<0.000 01]、低出生体重[OR=2.69,95%CI(1.25~5.77),P=0.01]及父母身高[OR=3.88,95%CI(1.86~8.10),P=0.000 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低体重的影响因素包括肺动脉高压[OR=3.21,95%CI(2.21~4.66),P<0.000 01]及低出生体重[OR=2.75,95%CI(1.83~4.14),P<0.000 0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消瘦的影响因素是肺动脉高压[OR=3.51,95%CI(2.21~5.58),P<0.000 01]。此外,照顾者的情绪、疾病认知及行为,患儿的年龄及病情也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众多,肺动脉高压、低出生体重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提高设计的严谨性,采取统一的测量标准,规范报告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导意见。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 作者: 陈堂珍 何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23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特需护理单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湿性愈合干预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的调查现状分为切口愈合良好组187例和切口愈合不良组2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湿性愈合干预机制进行解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既往病史、切口缝合方式、BMI、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切口长度及切口护理均为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缝合方式、既往病史及BMI均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较多,为此应加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和防控机制,增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机制,加强患者切口自我护理技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妇科肿瘤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湿性愈合 干预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208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n=153)和非BPD组(n=55);再根据BPD严重程度分度,将BPD组极早产儿分为Ⅰ度BPD亚组(n=31)、Ⅱ度BPD亚组(n=17)及Ⅲ度BPD亚组(n=7)。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学比较BPD组与非BPD组,以及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与治疗情况、生后14 d内液体摄入量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极早产儿发生BPD及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YFYWZLL26841),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BPD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体重、头围及身长,以及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小于、轻于、短于、低于非BPD组;而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极早产儿出生窒息率、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及早发型败血症(EOS)发生率,以及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长于非BPD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PD组极早产儿生后第2、4、5、7、11、12天的总液体摄入量,以及生后第6、8~14天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均多于非BPD组;生后第1~14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则均少于非BPD组,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极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OR=1.866,95%CI:1.063~3.274,P=0.03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834,95%CI:1.158~2.905,P=0.010),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163,95%CI:1.067~1.267,P=0.001),发生EOS(OR=0.071,95%CI:0.011~0.465,P=0.006)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后第3、4、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多(OR=0.671、0.708、0.746,95%CI:0.483~0.932、0.511~0.846、0.583~0.955,P=0.017、0.004、0.020),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保护因素。④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出生窒息率、EOS发生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生后第1、2、4、5、6天总液体摄入量及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以及生后第1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这16项因素均不是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极早产儿发生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出生窒息及EOS发生率,优化呼吸支持策略,增加生后第3~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有望降低极早产儿BPD发生率。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液体摄入 危险因素 呼吸,人工 婴儿,极度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医院骨科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34例,男133例,女301例,年龄平均(75.0±4.4)岁。排除病理性骨折、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术前按照老年人抑郁量表(GDS)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226例)和非抑郁组(208例)。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包括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评价。计数数据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VAS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抑郁组和非郁组术前人口统计学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Harris评分,抑郁组的(73±3)分和(82±4)分均低于非抑郁组的(85±5)分和(9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14、t=32.252,P<0.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1,P>0.05);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在非抑郁组为(0.7±0.4),而抑郁组再次升高(2.7±0.7)(t=35.739,P<0.001)。结论术前抑郁状态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老年人 半关节成形术 股骨颈骨折 抑郁
  • 简介:摘要目前研究发现,抗磷脂抗体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抗磷脂抗体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血栓形成、造成细胞免疫平衡紊乱、过度活化补体系统、损伤滋养细胞功能等导致病理妊娠,造成胎盘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引起流产、胎儿窘迫、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在妊娠期间对孕产妇抗磷脂抗体进行筛查,及早对抗磷脂抗体阳性及抗磷脂综合征的孕产妇进行妊娠监测及临床干预,有助于预防及改善妊娠不良结局。

  • 标签: 抗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10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治疗6个周期后随访1年,评估所有患者预后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年,107例乳腺癌患者中病死22例(20.56%),纳入病死组;其余85例纳入生存组。病死组TNM分期为Ⅲ期占比高于生存组,体质指数(BMI)、血清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高于生存组(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HER2阳性、BMI与血清HA水平高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影响因子(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且TNM分期为Ⅲ期、BMI高、血清HER2水平高、血清HA水平高均可能为其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透明质酸
  • 简介:摘要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周围血管疾病最严重阶段,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疼痛、感染可引起CLTI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蛋白丢失,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会增加截肢、死亡风险,延迟创面的愈合时间,是CLT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截肢及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筛查工具如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微型营养评价、营养控制状态等可帮助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CLTI患者,对其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营养不良 动脉硬化,闭塞性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血运重建 截肢
  • 作者: 徐琦 刘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潍坊 26104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 简介:摘要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可造成肠道菌群改变,使得内毒素/脂多糖大量生成,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激活大量炎症因子进入门静脉。此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导致氧化应激,在ATP合成过程中产生新的脂肪,从而导致脂肪异位堆积,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等炎症因子,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最终引发系统性低度炎症。该综述回顾了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系统性低度炎症的机制、瘢痕疙瘩与系统性低度炎症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进展、饮食习惯与瘢痕疙瘩体质的关联性,提出了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瘢痕疙瘩发生与发展的假说。

  • 标签: 瘢痕疙瘩 饮食习惯 炎症 胃肠道微生物组 系统性低度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本地区人群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的部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来自郑州市骨科医院对河南某地区所普查的466例髋关节发育异常儿童。将髋关节发育异常(包含发育不良、半脱位、脱位及坏死者)儿童视为病例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照1∶1的匹配方法抽取健康儿童,视为对照组。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的年龄分布、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别采用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组间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以DDH结局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全县共筛查DDH儿童466例,患病率约为11‰。DDH的发生与胎儿宫内位(χ2=10.244,P<0.01)、出生绑腿习惯(χ2=21.274,P<0.01)、DDH家族史(U=3 839.500,Z=-21.321,P<0.01)等8个因素有关,未发现DDH与生产方式、出生后常用抱姿、孕期母亲是否生病服药、父母有无不良嗜好、孕前孕期父母是否从事有关放射及化学类工作等10项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宫内位、包被绑腿习惯、父母出生地(在本县)及DDH家族遗传史4个研究因素与DDH患病存在关联(P值均<0.05)。结论有多种因素及DDH家族遗传史与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相关,了解这些因素对于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ATS)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组予以RATS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术前、术后肺功能。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清除淋巴结数较多,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两组肺功能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RATS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并提升肺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RATS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肥胖是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减重代谢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被证实可安全、有效减轻患者体重,并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的一种方式。有研究发现减重代谢手术可改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如炎症、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但减重代谢手术可否显著降低肥胖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了解减重代谢手术对肥胖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减重代谢手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肥胖症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的报告意向及其影响要素,为改进告知系统自身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岗的60名临床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上报障碍问卷调查表和修订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量表调查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其关系要素。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得分范围为6~15分,中位数为11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向受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报告障碍以及报告认知等影响(均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向较低,为提高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应针对相关影响要素进行干预。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内科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另有1例患者自行退出,最终纳入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与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DASS-21总得分为(43.32±6.58)分,其中抑郁维度(16.02±3.45)分,焦虑维度(14.55±3.27)分,压力维度(12.75±4.01)分;APGAR总得分为(5.15±0.87)分,SSRS总得分为(28.75±5.16)分;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与不良心理状态呈负相关(r=-0.514、-0.433,均P<0.05)。婚姻状态、人均月收入、并发症种数、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β′=0.501、-0.365、0.234、-0.269、-0.372,均P<0.05)。结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程度较高,婚姻状态、人均月收入、并发症种数、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可影响其心理健康。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不良心理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CLF)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LF患者,收集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57例)与无营养不良组(2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L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因素,提出对应护理对策。结果80例CLF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1.25%;营养不良组和无营养不良组的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MI)、病程、病因构成、Chid-Push分级、不良事件次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腓肠肌围(GC)、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病因构成、Child-Push分级、不良事件次数是CL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因素(P<0.05)。结论CL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警示相关因素,予以针对性预见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慢性肝衰竭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不良事件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念认知治疗(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改善抑郁障碍的效果,并探索对患者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抑郁障碍患者60例,开展为期8周的MBCT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后和干预第8周后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Young图式问卷-短版(Young sche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YSQ-SF)评估。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个时间点量表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程度与正念水平、图式变化的关系。结果HAMD-17、HAMA、FFMQ总分在基线[(15.4±5.0)分、(21.0±9.6)分、(115.8±11.7)分]、干预4周末[(11.4±6.7)分、(15.9±10.1)分、(121.9±14.2)分]和干预8周末[(11.0±6.2)分、(15.4±8.7)分、(122.6±15.5)分]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2,20.95,14.02,均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治疗4周末和8周末抑郁障碍患者HAMD-17、HAMA总分均较基线下降(均P<0.05),FFMQ总分较基线增加(P<0.05);治疗8周与4周比较,患者HAMD-17、HAMA、FFMQ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YSQ-SF中的情感剥夺、遗弃/不稳定、失败、脆弱/对伤害或疾病的易感性、纠结/未发展的自我、苛刻的标准/苛求、权利感/优越感分量表分在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0~17.11,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FMQ总分差值与HAMA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363)、情感剥夺量表分差值与HAMD-17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292),依赖/无能力和屈从量表分差值与HAMA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334、0.278)。结论MBCT可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部分EMSs的改善可能是MBCT改善抑郁障碍的机制。

  • 标签: 正念认知治疗 抑郁障碍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 焦虑 线性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9 845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发生不良反应者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的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 845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有2 90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4%;两组性别、BM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69岁、初治、涂阴、饮酒史及肝病史占比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9岁)、治疗类型(初治)、诊断类型(涂阴)、饮酒史、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治疗类型、诊断类型、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失能患者373例,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271例)和对照组(102例),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因素对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271例患者(72.7%)发生营养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吞咽困难、是否肺部感染、失能评分、进食方式可能与发生营养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肺部感染、吞咽困难、摄入总量少、Barthel指数分值低是脑卒中失能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鼻胃管管饲法(NGT)辅助进食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远高于应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辅助进食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Barthel指数联合吞咽困难预测营养不良能力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2.5%。结论脑卒中失能患者年龄、肺部感染、吞咽困难、进食途径、摄入总量、失能评分是其营养不良影响因素,Barthel指数联合吞咽困难对是否发生营养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失能 营养不良 吞咽困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2周营养摄入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纳入符合标准的154例患儿,根据临床诊断分为BPD组和非BPD 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生后2周的营养摄入对BPD发生的影响。结果154例患儿中非BPD组68例,BPD组86例,BPD发生率为55.8%,其中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39.5%、58.1%、2.4%。BPD组患儿与非BPD组相比,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均低[(28.35±1.55)周比(30.12±1.23)周;(1050.91±190.6)g比(1205.88±195.83)g,P均=0.000];BPD组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高于非BPD组[(2.65±1.08)d比(0.47±0.12)d,P<0.05];BPD组中窒息、败血症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P<0.05);BPD组生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肠内液体量、肠内热卡、液体量、热卡和碳水化合物及第14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均低于非BP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创机械通气时间(OR=2.257,95% CI:1.143~4.456,P=0.019)和胎龄(OR=0.325,95% CI:0.215~0.49,P=0.000)是早产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第14天肠内热卡(OR=0.96,95% CI:0.94~0.98,P=0.000)、第7天液体量(OR=0.927,95% CI:0.876~0.981,P=0.009)和第14天蛋白质(OR=0.044,95% CI:0.011~0.177,P=0.000)的摄入增加,可降低BPD风险。结论出生胎龄、机械通气是BPD的独立高危因素。生后2周较高的蛋白质和肠内热卡是BPD的保护因素。生后早期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充足的蛋白摄入,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可降低BPD风险。

  • 标签: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极低出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