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模式护理在银屑病患者干预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银屑病患者86例,按照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以自我调节理论为指导护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疾病感知、医学应对方式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感知问卷(IPQ-R)、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银屑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IPQ-R问卷症状、疾病看法、疾病原因归因3个维度评分及MCMQ问卷面对、屈服、回避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LICD-PS量表5领域评分与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银屑病患者提供基于自我调节模式干预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增强患者疾病感知,改善医学应对方式,提升生命质量。

  • 标签: 自我调节模式 银屑病 疾病感知 医学应对方式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线上教学方式在儿科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秋季学期、2021年春季学期接受线上儿科学教学佳木斯大学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分班为单位,2班60名学生为试验组,1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教学方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后考试成绩,采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调查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采用t检验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量表评分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儿科学"生长发育""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章节基础知识考试成绩[(82.59±7.18)分]以及新生儿复苏术和儿童体格检查相关理论考核成绩[(85.64±7.2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6.29±6.58)分和(80.57±6.2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学生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230.11±23.13)分比(206.36±20.27)分],学习行为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3.51±0.55)分比(3.26±0.3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线上儿科学教学时应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加强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学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自我管理 医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对生命质量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实际,指出了中职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生命质量主要内容与途径。

  • 标签: 中职学校 生命质量 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患者需求层级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临终期生命态度、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晚期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患者需求层级护理模式。通过生命态度自制调查问卷、生命质量评定量表(QLQ)及HA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态度、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求意义意志、存在盈实、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难接纳、死亡接纳6项评分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HAD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D总分、焦虑及抑郁分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患者需求层级护理模式对临终期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对死亡恐惧和逃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患者需求 层级护理模式 临终期肿瘤患者 生命态度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研究发展,带动了基于DNA甲基化修饰年龄标志物发现与确认。这些DNA甲基化指数被称为"表观生命钟(epigenetic clock/age)"。"表观生命钟"概念及其评估体系建立,有助于解决生命与医学领域中众多长期存在难题。在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面前,参考个体综合健康参数来确定个体生物学年龄及寿命,并由此来设计减缓生命周期进程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表观生命钟"概念和发展进行简要总结。

  • 标签: 表观生命钟 DNA甲基化 年龄 标志物
  • 简介:摘要近年辅助生殖技术(ART)蓬勃发展为不孕不育家庭带去了孕育子代希望,但是ART子代出生结局风险如何,ART子代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与自然受孕子代是否存在差异,始终是困扰社会、不孕不育家庭、儿童保健工作者重点难题。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儿童发育 子代 出生结局 神经心理发育
  • 简介:摘要近年辅助生殖技术(ART)蓬勃发展为不孕不育家庭带去了孕育子代希望,但是ART子代出生结局风险如何,ART子代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与自然受孕子代是否存在差异,始终是困扰社会、不孕不育家庭、儿童保健工作者重点难题。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儿童发育 子代 出生结局 神经心理发育
  • 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和致死性出血是战伤和非战伤死亡主要原因,占手术室内死亡80%以上,占创伤24 h内死亡70%以上。此类患者救治是创伤中心建设面临主要挑战和核心问题。院前损害控制性复苏措施,包括遵循ABCs法则,基于院前转运时间实施相应输血、输液策略,基于具体伤情维持血压、使用氨甲环酸等;院内损害控制性复苏核心是大量输血,及早纠正创伤性凝血病。院前损害控制性外科主要包括颈椎等脊柱保护、骨盆带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直接压迫止血等,针对不可压迫致命性出血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是最有希望救命技术。院内损害控制性外科包括损害控制性剖腹、剖胸、骨科手术和开颅手术等。只有在黄金时间内配合实施损害控制性外科手术和损害控制性复苏,才能最终挽救此类严重创伤患者生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出血 生命支持疗法 损害控制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患儿听力损失,影响语言、智力发育。因此,防治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意义重大。有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与剖宫产及母乳喂养相关。母乳为婴儿提供了大量具有免疫、酶活性、营养和生物活性因子,可使婴儿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本文将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中耳炎,伴渗出液 自然分娩 剖宫产术 喂养方式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极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健康。以手术为核心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最主要手段。随着外科理念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大量高水平临床研究开展,胃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手术方式也从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方式逐渐转变。早期胃癌研究重点主要向保留正常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发展。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也达成了共识,微创手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于仅有1个不可治愈因素存在晚期胃癌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疗效。近年来出现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荧光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都推动了胃癌诊疗技术发展。本文将对目前胃癌外科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得指导临床治疗,造福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 作者: 周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涪陵408000
  • 简介:随着国内二胎政策逐渐开放,剖宫产率越来越高,术后镇痛成为普遍关注问题。剖宫产术后产生疼痛主要原因在于:切口痛、子宫阵发性宫缩疼痛、炎性疼痛。剖宫产术后镇痛不佳属于产妇对产科护理不满意主要原因。术后疼痛控制不良,导致有害信号持续传入,增加疼痛敏感性,逐渐从急性疼痛进展为慢性疼痛。持续性疼痛会兴奋产妇交感神经系统,进而产生高血压、紧张等生理变化,使产生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出现睡眠障碍,对产妇术后恢复以及母乳喂养产生影响。故术后应用合理镇痛模式十分重要。

  • 标签: 剖宫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肝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生命末期生命质量为切入点,构建肝癌晚期患者生命末期姑息护理模式,并评价姑息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199例肝癌晚期患者,基于一般系统理论、人性照护理论、舒适护理理论、需求理论为模式构建理论依据,进行肝癌晚期患者生命末期姑息护理模式构建。该模式设计和构建遵循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参与肝癌晚期患者生命末期姑息护理团队主要是多部门共同护理,包括管床医生、管床护士、家属、护工和志愿者等。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姑息护理组。密切关注患者腹胀症状,在进行姑息护理同时,记录病情并统计患者腹胀情况。姑息护理过程中,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病率和发病后病情改善情况。采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护士根据患者描述疼痛程度,分别进行评估打分。每天及时测量患者体温,记录发热情况,并统计姑息护理模式下患者体温改善情况。结果姑息护理组腹胀患者比例低于常规护理组,腹胀发生患者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两组改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护理组肝性脑病发病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肝性脑病发病患者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改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护理模式能够缓解肝癌晚期患者腹胀症状,控制患者身体疼痛问题,降低了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病率,减少了发热患者比例,并显著改善了肝癌晚期患者心理状态。

  • 标签: 姑息护理模式 肝癌晚期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中医人文精神注重对生命伦理思考。中医对生命认知在于秉承和汲取中国哲学精髓,蕴含思辨思想且富有实践性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基于生命伦理视角,中医药文化中医人文精神实质是以人为贵、医者仁心、诚信道德、济世救人等,也是对生命自我认识、生死观念、生命质量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伦理辉映。通过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对生命伦理理论探析与实践,弘扬中医人文精神,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医者成人立己、止于至善道德升华,患者就医诚信道德情感,对生命尊重及健康意识、生命伦理内化自觉和中医人文精神氛围构建等。

  • 标签: 中医学 文化 人文精神 伦理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二者关系中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命道德感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潍坊医学院721名医学生进行测查。通过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使用PROCESS宏程序检验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间中介效应。结果生命道德感、生命意义感、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0.56,均P<0.01)。生命道德感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医学生亲社会行为:生命意义感中介效应(效应值=0.11)占总间接效应57.89%;共情中介效应(效应值=0.06)占总间接效应31.58%;生命意义感和共情链式中介效应(效应值=0.02)占总间接效应10.53%。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医学生生命道德感可以分别通过生命意义感和共情间接地增强其亲社会行为,并且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 标签: 生命道德感 亲社会行为 生命意义感 共情 多重中介作用